標籤:

趣談太上皇

太上皇李淵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是實行世襲和終身制的。一個人一旦黃袍加身,就要做一世的皇帝。除非是被推翻,一般一定要等他駕崩之後,才允許由新皇帝接位。這就叫做天無二日,國無兩君。但也有少數例外,皇帝的身體還是好好的,就宣布退位,並成為所謂的太上皇。由皇帝而太上皇,用當代政治語彙說叫「退居二線」吧。中國封建王朝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開始登基稱號,至公元1912年清宣統溥儀退位,共歷時2132年。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相繼421人當皇帝。其中就有20個皇帝當了太上皇。

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拓跋弘。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濬長子,12歲登基,北魏第五任皇帝。執政初期,拓跋弘先是受到了權臣乙渾的百般欺凌,後又受到了太后馮氏的長期壓制。儘管拓跋弘「幼而神武,聰睿機悟」,但在權利慾望極強的馮太后的左右制肘下,他的才智得不到發揮,能力得不到施展,造成二者之間的關係形同水火,且愈演愈烈。皇興四年(470)十月,拓跋弘因為反感馮太后淫亂後宮,便借故誅殺了其最寵愛的面首李弈。李奕之死,瞬間激化了拓跋弘與馮太后之間本來就不可調和的矛盾,惱羞成怒的馮太后揚言要廢掉拓跋弘。為了逃避和自保,平日對黃老之學和佛經義理研習頗深的拓跋弘一時間看破紅塵,心灰意懶,被迫決定主動禪位。皇興五年(471),18歲的拓跋弘把皇位傳給兒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馮太后再次臨朝聽政。為了把幼小的拓跋宏培養成對甘心受其擺布的傀儡皇帝,馮太后多次通過殘酷手段消磨和改造他。有一次,馮太后竟然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把拓跋宏一個人關在一間黑矮的小房子里,三天三夜不讓他吃喝。這一切,拓跋弘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一個男人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可以忍氣吞聲地選擇退縮和逃避;但當自己的兒子被別人欺負時,再懦弱的父親也一定會挺起胸膛殺出來。為了對付政治老辣的馮太后,為了給年幼的兒子撐腰,拓跋弘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了與馮太后的政治較量中。對外,他南征北戰、開拓疆土;對內,他檢閱軍隊、視察工作、整頓吏治、提拔賢能。這一系列舉措,使北魏國勢日盛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拓跋弘在國內的威信。擔任太上皇期間,可以說是拓跋弘一生中最輝煌、最活躍的日子。然而,他越是能幹,越是賣力,越是建功,越是威風,就越發引起了馮太后這位政治女強人的警覺。為了防止拓跋弘東山再起,為了把權力牢牢掌控在手中,延興六年(476)六月甲子日,馮太后秘密發動政變,將拓跋弘囚禁。七天後的辛未這一日,拓跋弘被馮太后鴆殺(一說刺殺),終年23歲。拓跋弘死後,廟號「顯祖」,謚號「獻文帝」。

最明智讓賢的太上皇李淵。李淵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國號唐。不久之後,李淵統一了全國。但朝廷中已形成兩派,一是太子派,二是秦王派。兩派不時發生衝突。武德九年(626),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並一舉掃滅其黨羽。這時的李淵正在皇宮的內湖上泛舟嬉戲,突然一群兵士擁至跟前,聲稱奉秦王之命為皇父護駕,把李淵驚得目瞪口呆。李淵才知道發生了兵變,兩個兒子已經被殺。他明白如果不識時務,等待他的將是什麼。於是趕緊下詔書,封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才坐了9年皇位的李淵下詔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繼大統。李世民當然做夢都想當皇帝,但又不想由此背上逼宮篡位的千古罪名。李世民的謀士們便給他出了個好主意,尊奉李淵為太上皇。這稱得上是一個雙贏的結局,從此,李淵只管痛痛快快地玩樂,天下事則全交給李世民管理。作為太上皇,李淵內心有著十分的糾結,一方面,禪位並不是出於他的自願,而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逼其退位。另一方面,唐朝的立國又是這個次子功勞最大,他也曾經有過將皇位傳給李世民的許諾,這次就勢明智讓賢。李淵這個太上皇有自由沒權利,物質生活上不會很窘迫,精神生活上不會很舒暢,李淵做了10年太上皇,於635年抑鬱而逝,終年69歲。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

最下場凄慘的太上皇趙佶。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趙佶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華生活,任用貪官污吏,弄得宋朝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在對外關係上,宋徽宗也是應對失當,結盟金國共同對付已經百餘年無戰事的遼國,在遼國滅亡後,終於直接面對著更為強大的帝國——金國。公元1125年,金國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毀約大舉興兵南下,對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圍之勢。在此兵臨城下嚴峻時刻,朝內一些大臣們以為,趙佶必須退位,否則就難以平息金人之怒。被逼無奈,趙佶只好傳位於太子趙恆,史稱宋欽宗。然而,金國並沒有因此罷兵,靖康二年(1127),太上皇趙佶和皇帝趙恆雙雙被金兵俘虜,史稱「靖康之恥」。父子二人被擄先被押解到中京(今北京,公元1128年),後被遷往上京會寧,繼而被解到韓州(遼寧境內),最後公元1130年被擄至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五年後公元1135年死去,終年53歲。宋徽宗這個太上皇有點兒特別,他既不是被兒子逼迫當得太上皇,也不是囚禁在自家皇宮裡,而是死在異國他鄉。用現在的話說,他是死在戰俘營里的,父子二人先後客死他鄉,這大概是在我國的歷史上下場最最凄慘的一個太上皇。

最長在位的太上皇趙構。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太上皇當屬南宋的高宗趙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已經做了36年皇帝的宋高宗趙構,聲稱自己「老且病」、「倦勤」,傳位給養子趙昚,退位做了太上皇帝。這一年,趙構55歲,正值盛年,而且身體仍然健康得很。宋高宗趙構退位當太上皇,表面上是因為找到了合適的接班人而讓賢,實際上有說不出的苦衷。趙構沒有親生兒子,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為太子。由於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因此開國200餘年宋太祖的嫡系子孫一直沒有人做過皇帝,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種議論。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眾兵攻宋,沒想到大敗而歸。此戰大大激發了宋人的抗金熱情。已坐了36年皇位的趙構意識到再堅持自己的議和主張已不可能,積極抗戰又違背初衷,也是內憂外患,矛盾重重,迫於壓力才不得不讓位。退位後,趙構既沒有「老且病」,也沒有「倦勤」,更沒有如其禪位時宣稱的那樣從此不問朝政,反而時不時要干預朝政。趙構禪位後,仍與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臣僚沆瀣一氣,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而且,趙構禪位之初就有言在先,宋孝宗所新任命的宰執必須到他那兒「入謝」,並且要面聽「聖訓」。趙構這招真是老辣得很,使得孝宗朝任命的宰相們不得不時刻注意迎合太上皇的主張。在不忘干預朝政的同時,趙構繼續推行他的投降主義路線。每當到了與金朝戰與和及孝宗實施恢復大計的關鍵時刻,太上皇趙構一定會出面干涉,對其投降主義主張寸步不讓對宋孝宗的決策進行多方牽制。趙構忍不住對對宋孝宗的北伐大計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等我百年之後,你再為之」。 同時,孝宗朝的大臣多是趙構的舊臣,宋孝宗在抗金的舉措上受制於太上皇。不久,主戰派骨幹虞允文在主和派的攻擊、排擠下,慘遭罷職。宋孝宗當了27年皇帝,前25年太上皇趙構一直健康的活著,一直影響著他。1187年,太上皇趙構以81 歲高齡去世,而宋孝宗也已是年過60 的花甲老人了,他再無北伐中原的豪氣與膽略了。趙構安安穩穩地當了25年太上皇病死,是中國歷史上長壽的帝王之一,也是當太上皇最長的一個人。

最不安分的太上皇朱祁鎮。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大概是他在做俘虜期間表現的還算「英勇」,所以死後被謚為英宗。朱祁鎮1436年即位當皇帝,年號正統。1149年,蒙古瓦剌部進犯明朝北疆,前鋒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朱祁鎮親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朱祁鎮和王振對軍事都是一竅不通,由於兩人的瞎指揮,軍隊行動遲緩,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境內)被瓦剌軍包圍,朱祁鎮被俘。消息傳到北京,紫禁城塌了天,幸虧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協助代理攝政的朱祁鈺硬把天給頂住了:打退了瓦剌,保住了北京,也保住了大明。而落在瓦剌手中的朱祁鎮,卻成了瓦剌要挾大明的一張王牌。朱祁鈺當機立斷,繼位取代英宗,為明景帝,改元景泰,當了俘虜的英宗則被「遙尊」為太上皇。一年後,雙方議和,瓦剌人覺得朱祁鎮已經沒有多少用處,就把他送還北京。回到北京後,朱祁鎮被安置在南宮,有專人看管,仍然處於一種被囚禁的狀態,就這樣做了七年太上皇。年富力強的太上皇,蟄居南宮,情同禁錮,心理嚴重失衡;而更讓他無法忍受的,則是廢立太子一事,朱祁鈺居然以自己的兒子見濟來取代原太子見深。皇位傳給兒子,皇統將在自己血脈延伸的後代中傳承,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現在皇位落到了祁鈺這個異母兄弟手裡,太子之位又被他的兒子所踞,那可是花落旁家呀!儘管新太子見濟壽祚不長,不久就夭折了,可奪位之恨難消。於是,南宮與北宮,就形成了壁壘森嚴的楚河漢界,大明的天空出現了兩個太陽。朱祁鎮調動了十幾年在位所積累的一切政治資源,經過頻繁的「非組織活動」,1457年,大臣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了宮廷政變,史稱「奪門之變」,復立朱祁鎮登上了皇位。朱祁鎮復辟成功,改元天順,後又當了8年皇帝,終年37歲。這樣,英宗的皇脈又可以代代相承了,在他百年之後,是可以安詳地閉上眼睛的。最風光體面的太上皇弘曆。愛新覺羅·弘曆,清代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由於習慣上以年號稱清朝皇帝,所以,他被稱之為乾隆皇帝。乾隆之禪讓更帶有幾分喜劇色彩。乾隆25歲繼位時,曾經燒香禱告上天,希望自己長壽,當皇帝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如果自己能當60年皇帝,就將皇位傳給兒子。實際上就是想當一輩子皇帝。因為歷史上,只有康熙一人當了61年皇帝,享年69歲。而乾隆登基時已經25歲,如果當上60年皇帝,就到了85歲,歷史上還沒有皇帝活到這個年齡,他可能認為自己也活不到這個年齡。沒想到,乾隆還真是能活,當皇帝60年,身體感覺還很好。如果不兌現諾言,實在沒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圓明園勤政殿,為了不超越自己的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61年),已御極天下60年的乾隆決定禪位於自己的兒子顒琰(即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但是,他又當庭宣稱,自己的身體很健康,耳不聾,眼不花,精力充沛,而且對國家大事一天不敢鬆懈。傳位給太子以後,凡有軍國大事以及用人、行政等大問題,自己仍要親自過問,以便指教新皇帝。這哪裡是退位,而是要當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因為這時嘉慶皇帝也已年近不惑,早不是什麼小孩子了。在乾隆當太上皇的4年中,嘉慶只是一個掛名的實習皇帝,主要工作就是陪同乾隆參加各種重要活動。弘曆雖然當了太上皇,但他仍然牢牢掌握著皇權,嘉慶皇帝也很乖覺,事事請示這個老父親,兩人相處倒也算是平安。就這樣,乾隆做了4年實權在握的太上皇,嘉慶伴隨著父親當了4年實習皇帝。嘉慶還在做阿哥的時候,就著手調查和珅的罪行;可是當登上帝位之後,根本無法行使皇帝的權力,因為還有太上皇的重重阻力。一直要等到乾隆駕崩,嘉慶才有可能處理這個特大的貪官。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竟充當了特大貪污犯的保護傘。大清那位當了六十年皇帝後傳位於兒子的乾隆,終年88歲,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風光體面的太上皇了。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這些「太上皇」:或自願讓位或被迫禪位,宋也不少(下)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之一)
亂彈水滸第一彈:林沖——水泊里的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做了太上皇?
為什麼唐睿宗李旦主動要求當太上皇?

TAG:太上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