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棒打俄羅斯,不惜花錢包養IS
自2013年9月,普京用無條件支持敘利亞與美國對抗到底為威脅,強力阻止奧巴馬對敘利亞的動武企圖後,美國就啟動了針對俄羅斯的「絞殺」按鈕。在普京阻止奧巴馬對敘利亞動武后的兩個月,預謀已久的烏克蘭局勢即急劇惡化。到2014年2月下旬,受美國支持的反對派領袖亞采紐克等,即順利推翻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府(奧巴馬前幾天親自承認參與了烏克蘭政府的顏色革命)。自此,烏克蘭陷入動亂。隨後,烏克蘭東部開始陷入內戰。
這一次美國針對烏克蘭的行動,是對俄羅斯下的死手,目的有二:其一,迫使俄羅斯就範,不再與美國戰略為敵。其二,若俄羅斯不就範,趁機激活北約組織,並進一步激化歐俄新冷戰。激活北約組織,美國可藉機在中東發力;激起歐俄新冷戰,美國可藉機分化歐俄,從而打斷歐俄新關係的發展,如此美國即可統戰歐盟對付俄羅斯,並因此進一步提升美國在西方的領導力。
在烏克蘭事件中,俄羅斯在戰術上的確棋高一著,在2014年3月果斷出擊,兵不血刃地拿下克里米亞,保住了地緣上對西方的均勢,同時至少有能力保住東烏克蘭,以形成對北約和歐盟東擴的緩衝。但是,從戰略上說,這也是俄羅斯的無奈之舉。因為,這麼一來,俄羅斯和歐盟的關係必然激化,雙方很難再彼此信任,俄歐新關係發展必然倒退。而且,就烏克蘭局勢而言,俄羅斯和烏克蘭親美西方政府也再無緩和空間,所以這是冒險之著。
當然,對俄羅斯來說,如果不拿下克里米亞,接下來的烏克蘭政府就是被白宮操控的政府,這和以前親歐盟的烏克蘭政府有本質區別。如此一來,俄羅斯就可能失去整個烏克蘭。一旦在美國主導下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與北約和歐盟將再無任何緩衝地帶,俄羅斯就有繼續分裂的風險。再加上俄羅斯手裡除了一些軍事能力外,其它手段實在是乏善可陳,在這種不安全感和反制手段缺乏的情況下,普京政府最終冒險選擇了快刀斬亂麻,拿下了克里米亞。
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後,接下來就是整個東烏克蘭的亂戰。一方面是東烏克蘭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等地區要求獨立,甚至要求加入俄羅斯;另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俄羅斯一輪輪的制裁。結果,亂戰打到2014年接近冬天,最終烏克蘭政府軍在被圍困、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在俄羅斯和歐盟協調下,暫時宣布停火。然而,雖然表面上達成停火協議,實際上卻總有零星的打打停停。直到2014年底,戰事再次吃緊,雙方打得更加激烈。
對於這場烏克蘭內戰,參與各方實際上是各懷鬼胎,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相關各方的態度和利益取向:
一、美國:
美國是希望戰爭打得越大越好,最好能讓俄羅斯陷入烏克蘭內戰,並將歐盟推入戰爭之中。為此,美國朝野不遺餘力。就在2015年1月中旬,已經退休的資本大鱷索羅斯還接連呼籲歐盟,稱歐盟應支持烏克蘭官方對抗普京,同時要求歐盟對烏克蘭援助500億美元,並稱俄羅斯正在反擊,提醒歐盟應警醒(索羅斯為啥這麼積極?恐怕是自己的基金準備做空盧布的原因。)。
美國人的目的就是要搞垮俄羅斯,同時激起歐俄新冷戰,並為推動全球新冷戰作準備。美國為此在烏克蘭花了數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這些信息,均來自於美國助理國務卿和議員麥凱恩的通話,相關通話被媒體披露。
二、俄羅斯:
俄羅斯是最希望烏克蘭局勢平息的,原因是烏克蘭局勢不僅會影響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從而大大影響俄羅斯經濟,還會影響俄羅斯的大國戰略。過去,烏克蘭局勢走向是在歐俄博弈中進行,但在美國突然介入並主導局勢後,俄羅斯不得不進行強力反擊。強力反擊後,我們已經看到,副作用越來越嚴重。但哪怕如此,俄羅斯為了大國戰略繼續,能夠接受的烏克蘭局勢的底線也只能是:克里米亞歸俄羅斯,烏克蘭實現聯邦制。然而,面對這種情況,烏克蘭現政府和歐盟都無法接受,這是現在烏克蘭繼續內戰的另一個根本原因。
三、歐盟:
歐盟也不希望歐俄對抗,特別是不希望歐俄新冷戰的形成,這一點歐盟和俄羅斯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一方面是美國的政治壓力,另一方面是東歐國家的壓力,歐盟必須做出相應反應,否則就難以服眾,歐盟內部政治上就可能因此面臨分裂狀態。而且,歐盟的主要國家也擔心,一旦歐盟表現得過於軟弱,一向做事貪婪的俄羅斯人有可能得寸進尺,繼續向前拿下整個烏克蘭。在這種背景下,歐盟不得不一方面隨著美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另一方面又試圖緩和烏克蘭關係。歐盟的這種矛盾心態,在過去一年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烏克蘭官方:
雖然波羅申科是烏克蘭總統,但由於波羅申科過去是無黨派,其黨羽並不是很多,所以在去年亞采紐克要求辭職時他都不敢批複。如今的烏克蘭政府,很大程度上還是受美國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政客們一方面想拿下東烏克蘭以贏得與西方交換的籌碼,另一方面又沒有那樣的能力。於是,就只能不斷地在執行美國意圖和執行歐盟意圖之間搖擺。如此搖擺的烏克蘭政府,在與東烏克蘭民間武裝對抗時總是處於劣勢。烏克蘭官方屬於缺乏主見的政府,未來必然還將受制於西方,直到這種模式持續不下去為止。
五、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
烏克蘭民間武裝是親俄的,就像政府軍中有西方僱傭軍一樣,民間武裝也有不少俄羅斯的志願軍,武器和物資更是多來自於俄羅斯。從他們主觀意願上說,他們希望直接加入俄羅斯,這樣東烏克蘭就能過上比較安穩的日子。但是,已經吞下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根本沒有能力再吞下東烏克蘭,若非迫不得已,俄羅斯不能繼續走那樣的險棋。俄羅斯更傾向於烏克蘭東部與烏克蘭中央政府建立聯邦制國家。總體而言,烏克蘭民間武裝受制於俄羅斯,就像烏克蘭政府受制於美國和西方一樣。
六:波蘭等東歐國家:
波蘭等東歐國家有幾個是仇俄且對俄很擔心憂慮的。他們擔心,俄羅斯一旦拿下烏克蘭,會不會也進一步拿下波蘭等國,像過去蘇聯一樣大搞擴張。基於這種擔心,他們非常希望西方能支持烏克蘭政府在烏克蘭東部擊敗俄羅斯,這樣就能避免自己國家成為下一個目標。
在這些國家各懷鬼胎的情況下,在烏克蘭政府軍在東部頻頻吃敗仗的背景下,被推遲了許久的「諾曼底四方」外長呼籲(諾曼底四方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烏克蘭衝突各方停止軍事行動。
這看起來很搞笑,因為這個「諾曼底四方」有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正常情況下只要烏克蘭官方不再打,俄羅斯也讓民間武裝停下來,大家就不會再打了。可是,為什麼頓涅茨克打得還是如火如荼不亦樂乎呢?根本原因就是,代表烏克蘭政府的外長說話沒用,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說話也沒用。因為推動打仗的是美國和親美的亞采紐克們。
在「諾曼底四方」呼籲後,在烏克蘭官方戰場吃了不少虧後,戰事的確小了一點。俄羅斯呼籲的是烏克蘭官方不要和本國人民再打了,烏克蘭官方則呼籲民間武裝把重裝武器撤下來。連搞個呼籲彼此都缺乏誠意,這仗就還得打下去。與此同時,烏克蘭、俄羅斯和歐安組織三方也在1月30日開始了第一輪停火談判,最終談判也是無果而終。
為了刺激戰事繼續,為了避免停火談判達成協議,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在停火談判前兩天的1月28日訪問基輔時宣布,美國將在今年上半年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雅各布·盧當天上午在記者會上說,他與烏克蘭財政部長亞列西科剛剛簽署一份意向書。根據這份文件,美國今年上半年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的條件是,烏克蘭要繼續進行改革。此外,美國財政部還計劃請求國會批准對烏克蘭再增加10億美元貸款擔保。
這還不算完,據美國《紐約時報》2月1日發布獨家消息稱,奧巴馬政府正在考慮是否武裝烏克蘭政府軍。《紐約時報》還稱,奧巴馬本人尚未對是否向烏克蘭軍隊提供致命性武器做決定,但面對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不斷失利的局面,奧巴馬政府正試圖對軍事援助問題作出重新審視。文章援引匿名政府消息源的說法稱,本周四計劃訪問基輔的國務卿克里傾向於談談對烏援助致命性武器,持此立場的還有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即將離任的美國防長哈格爾也同意向烏克蘭軍隊提供防禦性武器。奧巴馬團隊中,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一直反對向烏克蘭軍隊提供致命性武器,但一名接近賴斯的美國官員稱,她已經準備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2月2日,8名美國前高官發布獨立報告,敦促美國向烏克蘭提供30億美元防禦性裝備,包括反裝甲導彈、無人偵察機、裝甲悍馬以及能夠定位敵人火箭與火炮的雷達。
美國最終會援助烏克蘭政府軍嗎?從現在情況看,可能性越來越大了。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和俄羅斯正在進入「肉搏模式」,美國對俄羅斯的緊逼越來越狠,大有迫使俄羅斯親自介入烏克蘭內戰的架勢。
那麼,美國何時會展開對烏克蘭政府軍的大規模援助呢?根據筆者估計,這個進程很可能和武裝敘利亞反對派進程有關。根據五角大樓的計劃,美國準備花費5億美元培訓1.5萬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名義上雖是對抗IS,實則是為推翻巴沙爾政權做武裝準備。而根據前幾天巴基斯坦逮捕的一名IS的頭目稱,他們受美國方向的資金委託在巴境內為IS招收恐怖分子並建立組織。據供述,招到一名成員可得到600美元費用。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圍繞中東IS、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這些邏輯,完全有可能是美國為了培養一支能夠推翻巴沙爾政權的武裝而做的局。
之所以美國一邊武裝敘利亞反對派,一方面又準備武裝烏克蘭政府軍,根本目的之一是用烏克蘭拖住俄羅斯,讓俄羅斯難以顧及敘利亞,從而在未來兩年到三年內,可以用美國培訓的反對派武裝推翻巴沙爾政權。在這裡還有另一個插曲,即美國白宮發言人稱塔利班不是恐怖分子,而是武裝暴亂者。這一說法令人意外也意味深長,某種程度上說,這有向塔利班釋放信號、促使其轉變角色的嫌疑,其目的是進一步搞亂阿富汗以便於將亂局引向對中俄都很重要的中亞。
對俄羅斯來說,要想在肉搏中對美國構成威脅,恐怕得想辦法在中東方向玩點手腕,否則一直在烏克蘭陷入被動不是高招。轉向對美國很重要的中東,有助於俄羅斯緩解當前窘局。
(文/占豪 原標題:美俄正進入肉搏血拚模式)
推薦閱讀:
※不花錢自製降糖茶,還能養肝腎、緩解併發症;不喝真是虧大啦
※愛我,就為我花錢吧!
※R網上花錢買的四條披肩鉤織花樣圖解
※巴菲特的最佳花錢策略
※【古代花錢60幅 銀錠17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