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列傳】:子貢小傳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少孔子三十一歲。孔子的得意弟子,視之為「瑚璉」之器,年齡與顏回相近,二人在孔門亦相伯仲。子貢性格謙恭,喜揚人之美,卻不能匿人之過。有經商之才,弟子之中最為饒富。善於言辭,文采翩翩,孔子常黜其言而責其行。從政能「達」,極具外交才能,聞名於諸侯,以此兼任孔子形象宣傳大使。《史記》弟子列傳中記載「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的故事,因太過於傳奇性,疑是戰國策士之託辭,不足信據。
1,孔子稱子貢為瑚璉之器,得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貴重、華美的美器;另一方面還不是體無不具、用無不周的成德之士。「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盛黍稷施於宗廟之貴重禮器)也。」(公冶長第三)
2,孔子以子貢與顏回並提,而子貢自稱不如,態度謙恭,又善稱揚顏回之美。「子謂子貢曰:女與回(顏回)也孰愈(誰強些)?對曰:賜也何敢望(與之相比)回。回也聞一以(而)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我和你都不如他)。」(公冶長第八)
3,但子貢同樣不能匿人之過,常常批評評論別人,孔子卻主反省自修,對此很不以為然。「子貢方(說長說短)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發語詞)我則不暇(空閑)。」(憲問篇第三十一)
4,子貢極具經商才能,為同門所不及。「子曰:回(顏淵)也其庶(差不多近道)乎,屢空(常窮乏)。賜(不受命)不受命(不安天命),而貨殖(從商品交易中生財曰貨殖)焉,億(臆。預測,估計)則屢中(常能料中市場行情)。」(先進篇十八)
5,子貢善於言辭,方式靈活,文采翩翩。比喻善用比喻。「子貢曰:有美玉於斯(在這裡),韞(yùn蘊藏)匱(guì柜子)而藏諸(之乎)?求善賈(jià價)而沽(賣)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gǔ買主)者也。」(子罕篇第十二)
6,比如引經據典。「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卑己媚人為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割)如磋(銼),如琢(鑿)如磨(打磨)。』其斯(此)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已教者)而知來者(未教者)。」(學而篇第十五)
7,比如引古喻今。「冉有曰:夫子為(助)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入室),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怨悔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述而篇第十四)
9,所以孔子有理由擔心子貢華而不實,所以常常黜其言而責其行。比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行,其言從之)。」(為政篇第十三);再比如:「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公冶長篇第十一)
9,子貢從政能「達」,與冉有、子路同為孔門難得的政治人才。「季康子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子貢)也達(通達),於從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
10,但對於子貢,真正如魚得水的用武之地,還是行人出使、應對諸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心知有恥,則有所不為;此指其志有所不為,而其才足以有為者),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子路篇第二十)
11,子貢以其財產富有、擅於言辭以及獨有的外交才能,顯名於諸侯,影響於列國。所以同時為所愛的夫子以及夫子思想宣傳、辯護,也是不言自明理所當然的事了。
⑴夫子「溫、良、恭、儉、讓」。「子禽(即陳亢,孔子弟子)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參知)其政,求之與?抑與(給予)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他人)之求之與?」(學而篇第十)⑵夫子學的是「文武之道」。「衛公孫朝(衛國大夫)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從何)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歷史已往之跡,雖若過而不留,但文化之大傳,則仍在現社會,仍在人身)。賢者識(理解或認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子張篇第二十二)
⑶夫子之門難入。「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在朝堂對大夫們說):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魯大夫)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房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八尺曰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各房室)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叔孫武叔)之雲,不亦宜乎!」(子張篇第二十三)
⑷夫子如「日月」不可毀也。「叔孫武叔(魯大夫,三桓之一)毀(詆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這樣做是沒用的),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yú超過)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只顯露他自己的不知高低,不知輕重而已)!」(子張篇第二十四)
⑸夫子「何其可及也」。「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您是故為恭敬以尊讓於師),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君子之於人,只聞其一言,便可判其人之知與不知,故言不可不謹),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即孔子之高,無梯可升,即無法趕上)。夫子之得邦家者(如果得有一國一家之位),所謂立之斯立(扶而立之而皆立),道之斯行(導之使行而皆行),綏之斯來(安其民而遠者聞風悅來),動之斯和(鼓舞作興之而民莫不和睦奔赴)。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生時世人皆榮之,死後世人皆哀之。所謂生則天下歌,死則四海哭),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張篇第二十五)
推薦閱讀:
※世界上還有沒有喜歡打坐勝過喜歡美女的男人?
※淺析儒家文化發展與儒學精神
※14、轉述他人之話語有誤,使《論語》有不可解之處
※51、孔子真的想過要去投靠費宰公山弗擾嗎?
※孔子是否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請舉例說明?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