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著看不下去?那就對了

很多人看名著看不下去,其實沒什麼奇怪。有些名著看不下去,是很正常的。看不下去名著不丟人,不證明你是個索然無味的人,也不證明你逼格低,大方的說出來不磕磣。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大家都是大俗人。華羅庚愛看武俠電視劇,只有一個標準,打不打,打就看,不打就不看。

毛澤東給兒子推薦書,看看這書目:「精忠岳傳2,官場現形4,子不語正續3,三國志4,高中外國史3,高中本國史2,中國經濟地理1,大眾哲學1,中國歷史教程1,蘭花夢奇傳1,峨嵋劍俠傳4,小五義6,續小五義6,聊齋志異4,水滸4,薛剛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義2,洪秀全2,俠義江湖6」。驚呆了有木有?大部分是爽書有木有?逼格很低有木有?

事實上,文學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勞動說,有宗教說,但我比較贊同的是遊戲說。說白了,文學從誕生的時候起,就是為了玩,就是個娛樂唄。實在沒必要整的那麼高大上,不知道你喜歡看的什麼書?我覺得只要看得爽,不妨繼續看,不用害臊。

文學鑒賞本來就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這玩意本來就是先要能娛樂自己,才能娛樂別人,說白了就是自慰。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人讀著好,偏偏你看是臭狗屎,很正常;當初求種賤如狗,如今擼完嫌人丑,也很正常。

畢竟鞋子跟腳不跟腳只有自己知道。

事實上,有些名著讀不下去,不僅僅是讀者的問題,也有名著本身的問題。有些名著讀起來是需要一些前置條件的,這種書可以不必讀。名著不必讀大概有三種情況:

一、知識不夠。像《神曲》和《浮士德》這種書,年少時我仗著年輕,為了裝逼,曾經很張狂的讀過,但是讀完以後發現除了跟人吹牛逼,居然一無所獲,別人說好,我也說好,好在哪我不知道。因為要讀這種書,至少要對《聖經》有比較完整的了解,對基督教典故很熟悉,顯然我讀書時不具備這種知識量,所以看完就忘,一無所得。而讀《十日談》這種黑基督教的書,我就完全沒有障礙。很多名著跟《神曲》一樣,是存在一定的知識障礙的,必須跨過這些障礙,方才能閱讀出滋味,我想沒多少人能讀懂愛因斯坦的著作。讀之費神,此名著一不必讀也;

二、閱歷不夠。我讀的第一本名著是三國演義,第二本是茶花女,三國還好,茶花女讀完覺得真是狗屁不是,後來長大再讀,發現原來我是狗屁不是,我讀的時候才上小學四年級,我懂個屁的愛啊?同樣我讀高爾基的三部曲,有女神也一起看,看完她表示這玩意怎麼會是名著,我當時覺得好,但是朦朦朧朧說不上來,如果現在我遇見她,我一定能說上來,不過她再也見不到了。讀之無趣,此名著二不必讀也;

三、時代進步了。說這些可能挨罵,因為中國人有很濃的崇古情結,言必推三代。但是事實如此,有些名著在當時和其後的時代,是名著,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天下文章又是一大抄,今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勝於古人再正常不過了。比如《李爾王》,如果熟讀中國歷史,你會覺得就這麼簡單嗎?這就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而等你看到黑澤明的《亂》(改編自李爾王),你就只想跪下唱征服了。這就是名著的問題,後人的很多技法已經大大超越了前人,有些名著放到今天可能就泯然眾人,它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遠遠大於它的閱讀價值,如果不做研究,沒有很濃的興趣,也不必讀。讀之無意義,此名著三不必讀也。

那麼如果想讀名著,怎麼讀?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於它的娛樂性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我要再引用這句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者魯迅先生說的: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哥厚著臉皮掏心掏肺的跟你說,哥看《紅樓夢》就看了個吃,看《水滸》除了大部分打架撕逼就愛看吃滿桌子的肥雞燒鵝,花糕也似的好肥肉,讀的時候稀里嘩啦的哈喇子淌一地,讀《儒林外史》,讀馬二先生吃肉,哥讀了不下幾百遍。

這讓我一直很慚愧,後來我看張愛玲的書,才發現我道不孤,她說「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只看了個吃」。當時覺得倍兒有面兒,人家李鴻章的兒媳婦,堂堂大清總督之女,也這麼看書,咱也不埋汰啊,至此我才覺得方能挺直腰桿做人。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要善於發現名著里的爽點,所以讀《論語》,不妨只記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後做菜的時候這麼做,生活能多增幾分情趣吧;觀《紅樓》,學學賈璉的泡妞技巧,學學鳳哥兒斗小三的本事,又有何妨。哥看《飄》,只記住郝思嘉在塔拉的紅土地上得到治癒,「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從此理想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你看我好歹從小就學會理財,不是挺好嗎?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咱做不了名士,也當不了英雄,咱就一大俗人,爽,就夠了,逼格云云,於我何加焉?

文|霍真布魯茲老爺

推薦閱讀:

【圖】日本古典名著圖讀書系
《繁星春水》名著導讀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到底講了什麼? ?
風水實學 第十八章:名著輯要
四大名著中的這四句話

TAG: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