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說癃閉

第三節 癃閉

一、定義:

癃閉--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種病證。癃: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慢。閉:小便閉塞,點滴全無,欲解不能,病勢較急暴。

二、源流:

1、「癃閉」之名,首見於《內經》,該書稱其為「癃閉」或「閉癃」。〈靈樞·本輸〉:「三焦者…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素問·標本病傳篇》:「膀胱病,小便閉」 。

2、《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記載,治療用五苓散、豬苓湯、蒲灰散或滑石白魚散等。

3、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載有導尿術治小便不通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導尿術的記載。

4、朱丹溪運用「探吐法」來治療小便不通。

5、明以後,從張景岳開始將淋、癃分開,成為獨立的疾病。他將癃閉分為四型。強調「氣化」的重要性。

6、李用粹治癃閉三法:稱滋腎滌熱為正治,清金潤燥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為隔三之治。

三、病因病機:

1、病位在膀胱與腎,與肺脾肝密切相關。

基本病理變化為腎與膀胱氣化失調,尿液生成或排泄障礙。

2、病理因素:濕熱、熱毒、氣滯及痰瘀

3、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辨病之虛實,辨病緩急輕重。

(二)治療原則:

1、原則:「腑以通為用」,以通利為主。

2、方法:實證--清濕熱,散瘀結,利氣機;虛證--補脾腎,助氣化。

(三)分型論治:

1、膀胱濕熱證:八正散;兼心煩,口舌生瘡,合導赤散;濕熱久戀下焦,腎陰灼傷,用滋腎通關丸;濕熱蘊結三焦,用黃連溫膽湯。

2、肺熱壅盛證:清肺飲;兼尿赤灼熱,小腹脹滿,合八正散

3、肝鬱氣滯證:沉香散;肝鬱氣滯,合六磨湯

4、濁瘀阻塞證:代抵當丸

5、脾氣不升證: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氣虛及陰,脾陰不足,參苓白朮散;脾虛及腎,濟生腎氣丸

6、腎陽衰憊證:濟生腎氣丸;精血俱虧,病及督脈,香茸丸;腎陽衰憊,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

7、腎陰虧耗證:六味地黃丸合豬苓湯;陰虛及氣,用滋腎通關丸。

獲取更多考研信息,前往全國中醫考研微信


推薦閱讀:

[內科偏方]中老年補鈣的偏方 保持骨骼有活力
第七章  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摘自內科學第七版)
心血管內科病歷範文
中風高發期怎樣做到早發現從而減少中風發作呢?

TAG:中醫 | 中醫內科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