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年都未漲價的9樣東西是啥?
國家公布,CPI同比增長,創下新高。在關注物價上漲的同時,沒有漲價的東西也隨之成了市民熱議的焦點話題。其實身邊確實還有沒漲價、甚至降價的東西…… 1、彩票:2元博500萬 許多市民還提出:「2元彩票沒漲,趕緊買彩票吧。」 不過馬上有人反駁:「雖然彩票沒漲,但現在中了500萬,扣完稅在一線城市勉強買個好一點三房,杯具啊。」 2、報紙:1元一份越來越重 隨著紙張價格上漲,部分報紙開始調整價格。不過也有不少報紙10年如一日,依然1元/份。 某日報的忠實讀者王女士說,與10年前相比,報紙越辦越出色,版數越來越多,而價格卻一如既往的一元一份。每次拿著沉甸甸的報紙,心裡就覺得很舒坦。 3、公交車:多坐可打折 公交車沒有漲價,成了各地市民的共識。例如,廣州市公交優惠新方案出台,公交、地鐵乘用15次後六折,BRT票價從原來的2元~6元改為統一2元。 4、公園:免費公園越來越多 在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隨處可見鍛煉身體的老人,其樂融融遊樂的一家三口。公園免費讓市民越來越貼近綠水青山。 在廣州211個公園裡面,免費公園達168個,約佔總體公園數量的80%。而在10年前,免費的公園寥寥可數,如人民公園、青年公園等。 5、食品:袋裝醋依然一元 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成了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但網民們仍然找出了不少日常食品中不漲價的。如袋裝的醬油、黃酒、普通的鹽,跟10年前一樣,還是大約1~1.2元每袋。 各地網友趁此懷舊,紛紛把兒時的小食搬了出來,發現不少十幾年未漲價。如NOYOKI棒棒糖還是0.5元1根,小浣熊乾脆面一直都是1元1袋,海碧汽水數年如一日的1元1瓶…… 6、電子產品:價格越來越平 電腦、相機、手機等電子產品在這10年來降價很厲害,不少市民深有感受。 最近,華南師大的陳老師買了一台超薄的筆記本電腦,「高清、僅重1.4公斤,價格才3000多元」。陳老師覺得非常超值。 15年前,陳老師家裡新添置了一台台式電腦,「那台電腦採用了最新的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要知道當時的電腦都是賽揚電腦」,那台電腦,花了2萬多元。 7、電話費上網費:起碼省一半 手機打長途話費降價,行動電話在本地撥打長途電話時,將取消現行疊加收取的本地通話費,每分鐘通話費降低了0.4元到0.6元。 10年前,在網吧上網要4元1小時,現在一些網吧最便宜只要0.5元1小時。現在,在家上網包月才七八十元。 8、汽車:開進尋常百姓家 10年前,汽車被稱為「奢侈品」,令絕大多數國人可望而不可及。司機老關告訴記者,10年前,一輛桑塔納的售價在18萬元左右,而且當時的賣家還很牛:「車價絕無優惠,全國透明,你愛買不買!」 不過,隨著中國加入WTO,這種價格堅挺現象在2003年開始「崩盤」。可以說,加入世貿後新車不斷上市,觸動了價格槓桿,廠家無法再採用「固步自封」的價格策略,不得不對其進行浮動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現在,一輛桑塔納的價格就是七八萬元,物超所值,普通工薪階層都能承受。」 回想2000年,馬路上可以見到什麼車型?捷達、桑塔納、富康被形象地稱為「老三樣」,而現在的新三樣換成了海馬福美來、別克凱越和現代伊蘭特。如今緊湊型轎車的售價大都在10萬元以下,中級轎車的價位也幾乎在10萬元到20萬元區間。 9、工資:「原地踏步」就是「逐年退步」 不知道還記不記得「上海家樂福一線員工12年沒漲工資」的新聞,當時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 12年的確太久,要知道,這期間,上海最低工資翻了3.45倍,上海人均GDP也至少翻了3.09倍。而在物價上漲的語境下,家樂福員工「原地踏步」的工資,實際是在「逐年退步」。此情此景,自然讓上海家樂福六千員工深感心傷,但又很無奈。畢竟,在強大的外資面前,作為勞方,他們根本沒辦法站著來把工資協商解決好。 在現實中,像家樂福這樣長期沒漲工資的,在各行各業中都並不鮮見。事實上,這些年,有關工資增長與CPI聯動的民意籲求,始終不曾止息,漲工資的強烈期待已經充溢於社會各個領域。但工資從來也不是員工想漲就漲得了的,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得靠政府,靠法律,靠工會,當然也要靠勞方主動爭取。能靠的,要靠的,實在太多。最後,還是要聚焦到工資集體協商的落實上。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男人最碰不得的三樣東西
※在美國啥東西打死不外借
※房屋風水宜「東住東西住西」
※煮速食麵時加一種東西可以變健康,營養又美味!
※有種東西叫土豪家的龜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