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

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2006-01-05 00:19, 方帆, 6307 字, 13/877, 收藏 | 引用楊朔的《荔枝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篇散文,也是美國加州舊金山中國語文課程第二冊課本中的一課。你是怎麼教這篇課文的?你知道方帆在美國是怎麼教的么?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

方 帆

楊朔的《荔枝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篇散文,也是美國加州舊金山中國語文課程第二冊課本中的一課。在說這個故事之前,先介紹一下我的班上的學生:

舊金山林肯高中的中國語文1/2C,是一門加州大學承認的,相當於國內高中程度的中國語文課程,我們主要提供給高中第一年的學生選修,但高中二,三,四年級的學生也可以選修。能選修這個課的學生,必須要通過一個漢語水平考試,及格以後才能上這個課。在全班28個學生裡面,有一半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或者台灣的移民學生,另外一半是美國出生的華裔,只有兩個同學不是華裔。美國出生的同學,多半是來自舊金山校區著名的中文雙語沉浸計劃,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中文,一直讀到初中畢業,高中就來到林肯。

我們的中國語文課程是學校中英雙語計劃的其中一個組成部份。我們的目的是培養中英雙語、雙文化的人材。因此,學生每天都會上一節課中國語文,一節課用中文來教的生物學,其它的課全用英語上,包括數學,英語,藝術和體育。

林肯高中雖然不是根據成績來選拔學生的,但是因為所在的區的關係,學生大部份都來自中上階層的家庭,對學習非常認真,因此,林肯高中在全市目前是成績排前三名的高中,也是最熱門的高中。每年都有幾千個學生爭五百多個學位。這已經是在美國西部一個眾人皆知的新聞了。

介紹以上背景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我在下面的課堂實錄,並不代表美國的普遍情形,我所用的教學法,也不會在美國大多數的高中看得到。在美國大多數的高中,你們大概會看到的是我的另一篇小文《我在美國教高中》裡面的學生和課堂的混亂情形。林肯高中是加州優秀學校。能被評為全州優秀學校的,全加州只有五十所,而全加州有三千五百多所公立高中。

上課鈴響,學生陸續走進課室。課室有四張大桌子,學生分成四組圍坐在這四張大桌子周圍。課室前面有一塊很大的白板,有一張長桌子,我的平板電腦和電腦投影機已經打開,投影在白板上面的是《荔枝蜜》三個字。在白板的一側,我用中文寫了日期,星期和下面的標準板書(全校大部份老師都使用這個格式):

現在做:(意思是學生一進來就要做的東西) 資料管理員取出電腦,開機。 今天的學習目的: 1.新課文的作者 2.預習新課文 3.新課文的討論 家課: 預習的練習1,2,3

我們有一個無線流動電腦車,哪個老師上課需要用到電腦,把電腦車推到課室裡面,電源線一插,然後把以太線一插,電腦車裡面的十五台手提電腦就可以使用了。因為是無線的,學生們從車裡面取出手提電腦,打開就能上網,無須接線。學校有三台伺服器,學生自己都有用戶名和密碼,可以把自己的文件存在學校的伺服器硬碟裡面。

我一邊點名,一邊就聽到不同的機器響起來視窗啟動的音樂聲。「有問題嗎?」

最近,在學校周圍的住家很多人都安裝了無線寬頻家庭區域網,在一年前,根本沒有干擾的問題,但現在已經出現接入點干擾的問題了,有時會掉線。因此,我決定把電腦車接入點的無線標準從社會上普遍使用的802.11b 標準改成很少人使用,覆蓋範圍小的802.11a標準。從學生們搖頭晃腦的樣子看來,他們都已經上去了,沒有問題。

「我們今天的新課的作者是楊朔。大家是想看了課文再了解作者呢,還是了解了作者再看課文?」

「先看課文吧。」大多數人對於新課文有著很大的好奇心。

「那好,大家自己讀課文,在小組裡面把值得討論的東西拿出來,然後我們在班上面解決。時間監督員,對錶,我給你們十分鐘。」

學生們嘩嘩地翻開書,翻到課文那頁,開始讀起來。課文很短,大部份人不到幾分鐘就讀完了,開始在小組裡面討論起來。每一個小組的記錄員也開始在電腦上記錄起來。我打開新的一頁,準備接收小組討論的結果。

十分鐘到了,我舉起手,時間監督員發現了我的手勢,全班都安靜下來了。

「好,各小組把你們的記錄傳給我。」

每個小組的記錄傳到了我的電腦,通過投影,投在了白板上面。一共有四個問題:

第一組:作者是文章裡面的「我」嗎?假如是,他是不是一個同性戀的?理由:文章提到熱情的「同志」為他弄到了一瓶荔枝蜜。

第二組:「溫泉公社」是一個地名還是一個組織?我們有一半人認為是地名,一半人認為是組織。

第三組:我們上一課學的《丑石》,賈平凹用的是詠物抒情的方法來寫散文。這課,楊朔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嗎?假如是,為什麼題目不是《蜜蜂》,而是《荔枝蜜》?

第四組:我們感覺到楊朔好像在寫遊記,而且,好像他很悠閑,有點像林語堂的風格。他這篇文章究竟想說什麼?好像不僅是讚美蜜蜂。

大家都看到了第一組的問題,頓時笑翻了天。「有知道第一組的答案的嗎?」有一個廣州來的同學舉了舉手:「從前大陸的人互相都稱呼同志,據說是一個革命稱呼。」「真的?!」香港和台灣來的同學覺得不可思異,互相拍起肩膀,用怪聲叫對方「同志」。

「好……大家從這個詞學到了什麼?」我在電腦熒幕上面寫了很大一個「同志」,投影在白板上了。平板電腦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當投影儀用,還可以記錄寫過的東西下來。

「不同的地方用的詞語不同。」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相互了解來自更多的語言交流。」……

「第二組的問題有人會答嗎?」

沒有人知道答案。我簡單地告訴他們「公社」是什麼東西,很快,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問題。對於第三組的問題,大家提出了很多猜想,比如作者喝到很好喝的荔枝蜜,本來寫蜜蜂的,結果變成把印象最深的東西寫了出來;比如這大概是作者一貫的風格?比如……大家說得熱鬧,我微笑著聽,老實說,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一個學生建議:「方先生,還有楊朔其它的文章嗎?給我們讀讀,大概就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命題了。」另外一個學生說:「楊朔還在不在?最好請他來自己告訴我們最好。」

「好啊,大家去去圖書館,找找楊朔的其它散文。」我們經常使用網上的書庫,學到一個作家的時候,大家可以馬上上去讀這個作家的相關文章。

不到一分鐘,此起彼伏的聲音就響了起來,「我們找到了《海市》!」「《茶花賦》是不是他寫的?」 「這裡也有一篇……」 學生們兩個人用一台電腦,緊張地看他們找到的楊朔的其它散文。

「好,大家看一下,我覺得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問題是相關的。看完你們找到的楊朔的散文,你們可以跨組討論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共同的地方,猜猜作者究竟想說什麼。我給25分鐘給你們。」

這回,學生們沒有剛才那麼靜了,一邊看,一邊已經在發表意見:

「我認為他還是像林語堂,吃海鮮就寫得那麼高興……」

「不對,他寫的東西是有骨的,共同的特點都有歌頌新生活的主題。」

「對呀,跟聞捷的詩的主題很像啊,也是歌頌那個年代的幸福生活!」

「老師,我有問題了:上學期我們學散文的時候,你先給我們講了詞語,然後分析作者的中心,段落大意,文章修辭欣賞。為什麼上節課的散文和這節課你都不講這些了呢?」

「好問題。你們上學期已經學了一個散文單元,學過怎麼分析散文了,這個學期假如還教你們同樣的東西,不悶嗎?該讓你們來分析了吧?」

「可我們不知道標準答案啊?」

「大家想想,文學分析會不會有標準答案,為什麼?」

「我認為肯定有標準答案,否則老師你就不要考我們了,我們回答什麼都可以了。」

「我認為看分析的對象……」

「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作者大概在寫的時候都沒有想讓我們怎麼分析的。」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班裡面吵得一塌糊塗,學生們沒有按照原來的組,而是東一堆,西一堆聚在一起,激烈的爭論,我在每個組都旁聽一陣,偶然發表一下意見:

「你們為什麼會這樣想的?有什麼根據嗎?我要你們從課文裡面或者作者的其它作品裡面找根據來支持你們的觀點。」

二十五分鐘以後,每個組開始向全班報告他們的發現。我規定別人報告過的觀點,其它組不可以重複,因此,每一個組都設法多找幾個值得報告的發現。

第一組的報告:我們主要的問題是:究竟作者想通過荔枝蜜抒發什麼感情。我們研究了幾個網站對這篇散文的分析,找到了大陸希望學生掌握的標準答案(理由是好幾個語文參考資料或者課本參考資料的網站說的都一樣,因此我們懷疑這就是標準答案。)。這個答案,雖然他們說的不清楚,但是我們的總結就是:荔枝蜜是一個象徵,象徵生活像蜜一樣的甜。使用荔枝的原因是因為荔枝是名貴的水果(對楊朔來說,因為他是山東人,那邊沒有荔枝。)。而甜蜜的生活需要像蜜蜂一樣辛勤工作的人們去創造,或者,釀造的。所以,作者是通過了荔枝蜜去讚頌了創造蜜一樣生活的勞動者。其中包括了對勞動者性格的讚揚(證據是蜜蜂光勞動不問報酬;遇到外敵一致對外;寧願死在外面也不弄髒自己的窩等)。跟楊朔的其它散文一樣,最後也有對文章的點題:他看到了在田裡面工作的農民,讓人很自然聯想到蜜蜂。最後,他甚至夢見自己變成了蜜蜂,更深一步點題。不用《蜜蜂》作題目的原因是因為作者歌頌的是新生活,蜜;蜜蜂只是實行新生活的手段。

第二組的報告: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究竟文章的中心是什麼。我們認為,作者是想通過這篇文章,諷刺當時的政府的。政府就好像什麼都不做的蜂皇,讓工蜂們拚命給她勞動,而且,還讓可憐的工蜂們相信不計報酬地勞動是創造荔枝蜜—好生活所必須付出的犧牲。我們可以看到,在課文的最後,作者有意把鏡頭投向了在春天的水田插秧的農民:表面是說他們很勤勞,其實,在廣東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春天插秧的時候水田的水是非常非常冷的,其實那些農民是非常辛苦非常慘的。但是,作者不可以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只能通過這樣的暗示。

第三組的報告: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發現: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1961年。根據我們在網上面剛才查找的資料,中國當時遭受自然災害,農民普遍過著很窮困的生活,所謂「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然而,在楊朔的文章裡面一點都沒有看到農民在飢餓線上掙扎的情景。他的這個時期的散文全都是描寫農民們的生活像是天堂一樣,為什麼會這樣的?根據我們對作者生平的分析,我們發現他很早就加入中共,而且在延安的黨校學習過,一直是隨軍記者。我們認為,讚揚黨的領導,讚揚政府政策的正確,已經成了他的職業的一部份,他不可能,也不會反映社會的黑暗面的。因此,我們認為楊朔在這段時期寫的散文,都很假,並不是真的悠閑,而是有意讚美政府的領導有方,這跟林語堂、梁實秋他們那種悠閑、舒適、小資式的散文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組的報告:我們的發現是比較了楊朔的網上的幾篇散文以後作出的:他的散文的寫作方法比較千篇一律,沒有什麼變化。總是看到了一個景色,然後設法進入了這個景色,然後深入了解這個景色背後的故事,最後抒情,順便點題,而且,點題的結果總是歌頌生活,歌頌普通人們,歌頌黨的領導好。都是按照這個格式來寫的。相比之下,同是大陸作家,賈平凹的散文變化就多很多,寫法也沒有那麼單調。不過,我們也在想,是不是作者有意這樣寫,讓大家看到他獨特的風格呢?比如我們學過歐.亨利的小說,他的小說的結尾全都是一個風格的,也沒有人說他單調、悶啊!

「老師,我們幾個組的報告,哪一個對?」 報告完了以後,就快下課了,按照平時的上課安排,該我小結了,大家都想知道。

「什麼是標準答案?我個人的意見是:最能讓證據支持你的論點的答案,就是最接近正確的答案。剛才幾個組的報告都非常精彩,而且,都有支持你們論點的證據。但是,我們從報告中看到什麼呢?」

我在平板電腦上面寫了「色調」和「感情」,投影在白板上。「還記得什麼是色調,什麼是感情嗎?」

「記得,色調就是tone,感情就是mood。」

「告訴我英文翻譯沒有意思,我要內容。」

「色調是讀者從作者的文章中看出來的思想和感情。感情是作者試圖呈現給讀者的思想。」

「色調和感情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或者說,不一定會一樣。」

「為什麼?」

「時代不同就不一樣。比如,楊朔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真的是真心歌頌新生活,但因為我們跟他的時代相隔了兩代人,我們看到的色調竟然是諷刺和灰暗的,也有可能。」

「太好了,你們已經幫我做了小結了。回去以後,還想做我布置的今天的課文練習嗎?」

「當然!不過,現在我們大概可以試一下不看書做練習了,呵呵……」

「回去想想,下節課我們該做什麼?」

下課鈴響了。

文章評論

  • 1.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1-05 16:30, 杜鵑 這樣的課堂真靈活啊,讓人羨慕.
  • 2.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1-06 19:29, 侯九霄 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
  • 3.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1-09 11:36, 陳志偉 上得真不錯!在中國也可以這樣上嘛!
  • 4.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2-16 20:52, 狂來說劍 我們的學生能這樣上????
  • 5.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3-07 21:07, 散淡的人 不用考試,當然可以這樣上,但我們行嗎?
  • 6.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4-06 20:33, 夜鷹 我很喜歡這樣的教學,只是我們的資源有限,學生不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記住考試的內容,考試成績不好,校長會罵人的,羨慕你
  • 7.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4-25 21:37, 陳縉雲 中國的學生不會有這麼開放的思維,而且最麻煩的是現在的學生與考試無關就不想學
  • 8.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4-27 22:33, 項定震 到什麼樣的山唱什麼樣的歌,中國目前的人口與資源形勢決定了我們教學的方式!因此,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好好思考一下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我們怎樣做才能做的最好。
  • 9.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5-02 10:39, 秋李 考試!升學!上名牌大學!這是原因?還是借口?這是我們教育的悲哀!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 10.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05-23 23:54, 馮貽聯 呵呵,見到這個案例,說兩句:第一,這裡,人家方老師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我們在k12所推介的形式訓練,這種教學方式最終指向的是語文能力,與高考並不矛盾。第二,人家的這種教學方式與我們新課標的相關主張貌合神離,根本不是一碼事,我們的課程標準在人家看來根本談不上什麼標準,至多不過仍然是大綱。在方老師的課堂里,教學的知識是固定的,操作的程序是基本固定的,如果換成英語,某一時段的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幾乎可以說整個美國都是一樣的,幾乎不太存在什麼教師的風格——或者說,教師的風格必須在教學任務高度明確操作過程高度規範的基礎之上。這當然必須有兩個前提:第一,必須有一個人為的語文知識(不是語法修辭的簡單排列);第二,必須有科學而規範的課堂操作程序。可是,這兩種東西,我們現在一個也沒有。方老師的這種課堂距離我們其實非常遙遠!我所講的這些,不少同行可能不太理解,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到k12與方老師直接交流一下,或者,多收集一些相關的一手資料——這裡需要注意,千萬不要聽信國內的一些專家的介紹,他們的介紹,不經過完全的幾乎可以說沒有幾個。
  • 11.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11-03 16:42, 語文秋 語文教學不能丟掉我們的傳統,不能解構傳統!學一點西方的解讀文本的方法是可以的。
  • 12.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6-12-05 11:24, 冬日 有幾點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A、必須要通過一個漢語水平考試,及格以後才能上這個課。B、林肯高中雖然不是根據成績來選拔學生的,但是因為所在的區的關係,學生大部份都來自中上階層的家庭,對學習非常認真,因此,林肯高中在全市目前是成績排前三名的高中,也是最熱門的高中。每年都有幾千個學生爭五百多個學位。C、他們是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D、他們提出的問題或多或少地關係到了語文的本質。假如:他們提出的是一些弱知的問題。那這堂課還會是這樣的嗎?其實這些信息告訴我們:學生的基礎就是教學的基礎。教師的活是在學生活的基礎之上的活,課堂的活是學生的活,而不是教師的活。換種情況來看:假如學生不願意學,也不想學,那麼還會有這樣的課堂嗎?現在國內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大面積極度厭學的問題,是什麼造成學生不願意學,可能不是教師的問題,試想,一個教師會因為自身的素質低而引發學生的厭學,但是,全國的教師都會是這樣嗎?可見是教育的教材,教育的體制,教育的引導出現了問題,而這些正是一個教師所不能改變的。於是這種不良的現象愈演愈烈,人神共憤。但是其中教師承擔了太多的責任。我們的悲哀在於教師是為考而教,他們的成功在於教師是為學而教。
  • 13. 評:我在美國教中國語文(之一), 2007-05-24 09:56, 風中的草 攬盡春色,心中只一潭冬水!本是同道之人,伊可揮灑自如,指點江山,而我等只能唯考試棒馬首是瞻。可悲可嘆!
  • 推薦閱讀:

    三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表
    人生四十始悟語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複習
    七年級下冊語文

    TAG:中國 | 美國 | 語文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