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凈土是何因?品位高低是何緣?
往生凈土是何因?品位高低是何緣?
——往生與否重在信願念佛,品位高低重在福慧功德!
選編:凈土法師2014年5月3日
文選目錄:
1. 凈空法師:不發願,念佛不能往生
2. 凈空法師開示:真放下,才是真信切願(摘錄)
3. 光有信願 不念佛者 極難往生(摘錄)
4.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如何提升(節選)
5. 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節選)
6. 為什麼福慧雙修才能成佛?
7. 福慧雙修論-----妙常
8. 果煜法師《火焰化紅蓮》(往生凈土的條件及品位)文摘
9. 具此三福,則凈業大成,往生上品(印光大師開示)
10. 凈空法師開示:凈業三福與往生品位——「凈業三福」做圓滿了,上上品往生!
編者按:
往生凈土是何因?品位高低是何緣?
摘錄《無量壽經》經文中三輩往生的主要條件為:其上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其中輩者,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詳見《無量壽經》)
摘錄蓮池大師開示如下:
三輩者。
(1)上輩者。發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2)中輩者。不能大修功德。而亦發菩提心。專念回心。命終生彼。功德智慧。次於上輩。是名中輩生者。
(3)下輩生者。不能作諸功德。而亦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至十念。生彼宮宇。惟在於地。又次中輩。是名下輩生者。(摘自:蓮池大師談「三輩九品」配「一心不亂」)
摘錄凈空法師開示如下:
「三輩往生正因」,很簡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往生正因,上中下三輩都是這個因。這部經上講清楚、講明白了,往生的條件是相同的,為什麼有三輩不同?就是德行、智慧不一樣。有圓滿的德行、智慧就上輩往生,次一等的中輩往生,再次一等的下輩往生,是德行跟智慧不一樣。人生在世第一樁大事是什麼?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帶得去的,其他的帶不去。帶不去的全放下,帶得去的得認真干,愈多愈好。(註:這是往生的助緣,正因與助緣相輔相成才能圓滿成佛!)——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36集
三福裡面最低限度要做到一條,你才能往生。你能做到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發願念佛求生凈土,下輩往生。你能做到第二條,第二條當然包括第一條,再能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中輩往生。這是《無量壽經》上三輩。再能提升,你能夠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上輩往生。——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從以上《無量壽經》的經文與蓮池大師及凈空法師的開示可知:三輩往生的主要相同條件是「發(信願成佛)菩提心、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三輩往生品位的主要差別條件在於所修「功德智慧之高低」不同。功德智慧指福德與慧德,又稱福慧功德,因為佛稱為「福慧」兩足尊,所以成佛必須具備足夠的福德與慧德。因此,上品成佛則應具備更大的福慧功德!簡而言之「往生與否重在信願念佛、品位高低重在福慧功德」!
然而,在凈土宗發展史上卻流傳某大德與「凈土三經」相互矛盾的觀點,如:認為「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顯然,這種觀點只強調了「信願」或「信願念佛」,卻忽略了「福慧功德」,違背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因緣相合才能生萬法的宇宙之理,並且與《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的主要差別條件相互矛盾。
在上述觀點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是以「凈土三經」為準,還是以大德的觀點為準呢?大虛法師強調指出「所謂「離經一字,允為魔說」,還記得這句話吧?這是一個很根本的大原則!」。
由此可見,上述的不同觀點,一方面是來自「凈土三經」,另一方面是來自某些大德之個人觀點,那麼,將如何對上述的不同觀點進行辨別與取捨呢?顯然,「凈土三經」是凈土宗所依據的三個主要經典,在兩種觀點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我們當然以是以「凈土三經」為準,某些大德之觀點是不能違背「凈土三經」的,而只能是正確解釋「凈土三經」的道理而已。因為二者相比如「綱」與「目」的關係,綱」決定「目」,「凈土三經」的道理如「綱」,大德之見解則如「目」;二者又如「樹榦」與「枝葉」的關係,「凈土三經」的道理如「樹榦」,大德之見解則如「枝葉」,「枝葉」必須依附「樹榦」。
由此可見,大德的觀點能與「凈土三經」相比嗎?顯然不能,這是必須明確的一個根本的大原則!
在《往生凈土決疑行願二門》中,遵式大師把念佛以外的福善事修和《觀經》中的凈業三福一樣,稱作「三世諸佛凈土正因」。王日休在《龍舒增廣凈土文》卷九則寫道,「人不可不兼修福慧。種種利物,常行方便,作一切善,戒一切惡,所謂修福也。知因果,識罪福。觀釋氏書,內明性理,觀儒家書,外明世道,所謂修慧也。修福得富貴,修慧得明了。修慧不修福,明了而窮困;修福不修慧,富貴而愚痴;福慧若兼修,富貴而明了;二者皆不修,愚痴而窮困。佛以福慧兼修,故謂之兩足尊,謂福慧兩足也……偈云:兼修福與慧,又復念阿彌,九品蓮華里,第一更何疑。齋戒明了人修者,必上品上生故也」。遵式大師和龍舒居士都把念佛和廣行諸善看作是往生凈土的因行條件,念佛併兼修福善,一定能夠上品上生。——摘自:《略談廣修諸善與往生凈土的關係》
對於往生之條件與品位之高低,果煜法師的觀點可謂「超凡脫俗」,提出了與某些大德傳統觀點不同見解,明確指出除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以外,還必須「具足信願」才能往生;在此「信願念佛」的前提下,「唯有福德智慧皆具足者,方為上品」。
果煜法師明確提出以下的超凡見解:
「具信願為往生之條件」
這是說若有人已具備對凈土法門之信心與願力,則已成就往生的條件了。這個條件聽起來似乎不難,只要有信心、有願力,每個人都可往生西方。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其原因在於信心若不堅固,將會退轉,願力若不深切,忽爾消失。因此問題不在具信願後能不能往生;而在於是否真能於信願之堅持與恆久。——摘自:《火焰化紅蓮》(往生凈土的條件及品位)
「依福慧定品位之高低」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是依各人所修之福慧,定其品位的高低。如有人所修福德不夠,所證智慧不高,但仍具足信願,則其品位大概是下品。若有福德雖足,但智慧不高,則其往生之品位,應是中品。因此,唯有福德智慧皆具足者,方為上品。——摘自:《火焰化紅蓮》(往生凈土的條件及品位)
日前有提倡凈土法門之大德謂:「持名號便足矣!」(指僅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極樂的說法——編者按)我想這會有很大問題的。佛法中最切要的一句話說:「眾因緣生法。」一切存在皆由眾多因緣聚會才得成就。佛法雖重因果,但因果非單因生單果,而是眾因緣具足而成果。因此往生西方的果並非單持名號之因即可成就。《阿彌陀經》中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亦正是此意。——摘自:《火焰化紅蓮》(往生凈土的條件及品位)
「撮其旨要、舉其宏綱」,凈土法門應當是「信願念佛」與通過修「凈業三福」來廣修「福慧功德」二者並重,才能往生凈土而成佛;在此基礎上,所修福慧功德之上等圓滿具足者,才能夠上輩上品往生凈土而成佛。由此可見,無論是往生凈土還是上輩上品往生 ,「信願念佛」與廣修「凈業三福」二者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對此,凈空法師開示:你能夠把「凈業三福」統統做圓滿了,上上品。印光大師也明確開示:具此三福,則凈業大成,往生上品。由此可見,修凈土法門若要上輩上品往生極樂世界,就要在真信切願而「信願念佛」的前提下廣修「凈業三福」,才能夠順利往生凈土並提高往生品位,以其所修的福慧功德越圓滿具足,就越能夠成就上輩上品之佛果!
為使大家「開闊視野」、「分清是非」、「正本清源」、「信佛正法」而依法修行,力爭上輩上品往生凈土,在此特推薦幾位法師大德重要文選與各位分享!
【文選1】
凈空法師:不發願,念佛不能往生
《無量壽經》上講得多清楚,三輩往生基本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哪有不發願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不發願,念佛!』古人說過:『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沒有發願,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呢?你不願意往生嘛!求願往生,萬緣放下,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里跟我們說:如果往生要想增高品位,一定要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行同佛行。心不像阿彌陀佛,願也不像阿彌陀佛,行為也不像阿彌陀佛,你縱然往生,品位很低;何況你根本就不能往生!我們要牢牢記往啊!
在《觀無量壽佛經》中,韋提希夫人求生凈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應當怎樣修學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給他講解修學方法之前,先給他說明『凈業三福』,明白的告訴我們這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換句話說,無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怎樣用功修行,都不會成就。就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這個基礎的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親尊師』。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大孝子,都是老師最好的學生,《無量壽經》上直稱「如來第一弟子」!哪有(不發願)這種說法呢?這完全錯誤啊!稍稍頭腦清楚一點的人,都能夠辨別。如果連這個都不能辨別,我們的佛是白學了,這麼多年你聽經也白聽了!『凈業三福』就是佛行——諸佛如來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裡面。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是佛的行持。我們做到沒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常勸勉同修,要跟這五個科目去對一對,如果相應,你的行是正行;不相應,你的行是邪行,邪行不能往生啊!
所以凈宗同修這五個科目,我們都寫在修行守則上訂定成一個小冊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違背了;念佛、發願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你那個願是假的、空的、不切實際的。我們發願迴向,你拿什麼迴向?空口說白話的迴向不算數,你要有實際的東西拿出來迴向。實際是什麼?實際是修行證果,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是我自己修行的真實功德,我用這個迴向。你今天不發願,也不念佛,你怎麼能往生?
【文選2】
凈空法師開示:真放下,才是真信切願(摘錄)
一個人下定決心,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個人就一生成佛,一生就圓滿。誰知道?諸佛如來知道,諸佛如來給他作證明。蕅益大師在《要解》里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念佛人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真信、你有真願,我真相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這就是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具足,你決定會去。真正求往生的人,口頭上有不行,得要有行動,行動是什麼?對於這個世間真的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真放下了,這才是真信、真願。如果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有一絲毫放不下,那就不是真心、不是真願;真心真願是徹底放下,一絲毫留戀都沒有,那個人是決定得生。
【文選3】
光有信願 不念佛者 極難往生(摘錄)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佛。」這一觀念是不對的,是極其危險的。
一、凈土法門就是念佛法門
經云:「心凈則土凈。」一切凈心的法門都是廣義的凈土法門。中國凈土宗所指的凈土法門,與通途教理所指的凈土法門是不一樣的,是專指信願念佛求生極樂的特別法門。
印光大師還指出:「如來稱此法門為難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圓頓、直捷、廣大、簡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決難信受奉行也。」凈土念佛法門,所依經典為凈土五經一論。不承認信願念佛求生極樂,就不是這個特別的凈土法門。為什不提倡通途的廣義凈土法門,而提倡信願念佛求生極樂這一特別的凈土法門?就是有佛力接引,易往生,易成佛。這不是祖師的法門而是佛的特別法門。其道理是「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的。如果沒有宿世善根,「決難信受奉行」。信願念佛是一個統一體,絕對不可分割,分割了就違反凈土五經一論。
印光大師指出:「所謂禪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教中明大開圓解,徹證一念靈智本覺理體也。所以要親見本來面目,方能算有禪,否則不能算有。所謂凈者,是凈土三經深信切願求生凈土的法門。自心凈,則國土凈。自力感,則佛力應。第一要信得真,願得切,行得精進勇猛。所以須有決定不疑的信心,至誠懇切的發願,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凈土,否則不能算有。世人每以為枯坐,看看死話頭,就算有禪,悠悠揚揚的念幾句佛,就算有凈,乃是大錯而特錯了。總而言之,有禪,乃是有明心見性的功夫,有凈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這是最要緊的道理。」
二、念佛是正行,要堅持信願老實念佛
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是凈土三資糧。只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人人必定當生往生極樂,住不退轉,究竟成佛。信願是慧行是眼目,若無信願則必定會走錯路,會誤入歧途,乃至會墜入深淵。念佛是行走的腳,若無腳不能前行到達往生成佛的目的地。信願行三者如三足鼎立,缺一即蹶。益大師指出:「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無量壽經》中三輩往生的正因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觀經》云:「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持無量壽佛名。」凈土三經都提倡稱名念佛。反對念佛就是反對凈土三經,就是邪說。凈土經典都說要念佛,如果不念佛,豈不是應割裂或刪去「執持名號」等經文嗎?
凈土念佛法門,如果不必要念佛,還是凈土念佛法門嗎?如不提倡念佛就徹底否定了中國凈土宗的根基,就徹底否定了佛經和凈宗十三祖師的教誡。有人說:「有的經文並沒提到必須念佛呀!比如上三品及中二品,沒有明確提到念佛,不是也能往生嗎?」什麼是念佛呢?為什麼不只提念佛呢?念佛分四種:觀想、觀像、稱名和實相。以稱名念佛最易故,故佛言祖語反覆強調提倡。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就是念佛。迴向極樂,發願願生極樂,就是心在彌陀極樂,就是在念佛。《觀經》上三品中二品都有「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就是心心在佛,就是在念佛。中品下生也是在聞善知識開示:「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聽聞而信願,也是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因而能屈伸臂頃往生極樂。下三品都是遇善知識後稱名念佛往生的。心不想佛,口不稱佛,怎麼能往生?念佛就是今心,就是當下一心住在佛上,住在阿彌陀佛的功德相好及其極樂凈土依正莊嚴上。這就是「是心作佛」,則是心就是佛。心不念佛,即心不作佛,則是心就不是佛。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這是佛教的最高因果律。
上中下三品往生觀都是在念佛。《念佛圓通章》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怎麼能依文解義地以凡夫心推斷上中品往生是不必念佛呢?《普賢行願品》中普賢十大願王,願願都在念佛,因念佛故「速往無量光佛剎」去疾速成佛的。
三、如不念佛,極難往生
有人說:「只要有信願,念佛不念佛都可以往生。」凈土經論乃至千經萬論都在勸人憶佛念佛。若不念佛,就是不念佛法界,就必念六凡夫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佛法的根本理則。念佛必成佛,念地獄造大惡,必入地獄。念三途,必入三途。念人天行善積德,必生人天。凡夫心必有念,念什麼法界就必生什麼法界,這是絕對真理,是不容置疑的。又有人說:「我不念佛,讀誦大乘更能上品上生。」念佛是凈土法門正行,其他一切善行都是助行。助行不能成為凈土正行。凈土法門的正行只有念佛一行。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念佛即是六度萬行,念佛就是發菩提心,念佛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念佛時念念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契合。念佛能將佛功德轉為自己的功德。念佛就是成佛的捷徑,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不念佛就會失去無上根本大利。阿彌陀佛普度一切眾的根本方法就是「以名號度眾生」。否定或輕視念佛,就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悖離。
凈土宗二祖善導大師提出的「身專禮阿彌陀佛,口專稱阿彌陀佛,心專想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的綱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印光大師十分讚歎善導大師提出的專雜二修之說。專修念佛則萬不漏一,雜修諸善而不念佛,則百中難得一二往生。印祖指出:「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印祖諄諄教導我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我們要堅信念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利益,專修凈土,老實信願念佛。一切叫我們不必念佛,或貶低念佛功德力用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四、多多念佛 積習成性
有人說:「我也念佛,乃至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一輩子念了十句佛也就夠了,何必那麼麻煩,要我們天天念,上萬句地念呢?《阿彌陀佛經》那麼簡單明白,一輩子讀一兩遍就行了,何必要天天讀誦呢?」
念佛就是要現今當下之心在佛法界。具體到凈土法門,就是要心心在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雖然只要有信願,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極樂,但是凡夫心猿意馬,是雜亂不凈的。心如不落在佛法界,就容易落在六凡法界。凡夫的信願也容易退失變換。就是念佛多年的老修行,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比如知道自己已患晚期癌症,也有人不再想求往生,而是千方百計求良藥,保性命,只想多活一段時間。怎樣才能保任凈土信願堅定不失不變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多念佛。因為若無持名妙行,很難保任體現信願的堅定。所以,中國凈土宗念佛法門要求多多念佛。年青人工作太忙時,至少應每天念幾次十口氣念佛,有機緣者應多多參加打念佛七,或參加一日一夜的精進念佛,或參加十日閉關念百萬聲佛號。凡是提倡一輩只念幾句佛號,只念幾卷《彌陀經》的說法都是偏頗的,危險的,是對念佛人的誤導。我們千萬不要聽從這些凡夫的師心自用之言,以免誤了我們往生極樂、快速成佛的大事。
【文選4】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如何提升(節選)
《觀無量壽佛經》說: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
佛在《觀無量壽佛經》又說:
「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因此想提升念佛往生的品位,必須建立在三福凈業的基礎上。
第一福為人天福:即修世間善法,因為有此福,臨命終時得遇善知識,為其廣說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因地時的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可得中品下生。
第二福為加修戒福:即受持種種佛戒,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可得中品中生或中品上生。
第三福為加修行福:即發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悲智雙運,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可得上品下生或上品中生或上品上生。
【文選5】
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節選)
上輩往生
1、舍家棄欲,而作沙門。
2、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3、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
2、命終時,色相如佛,現種種瑞相
3、即隨彼佛往生安養
1、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2、速得聞法,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3、永不退轉無上菩提。
中輩往生
1、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2、隨分修諸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
3、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化現其身,與諸大眾,現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
2、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
1、住不退轉位。
2、功德智慧,次如上輩。
下輩往生
1、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
2、若聞深法,不生疑惑。
3、忙中抽暇念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
4、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1、皆得阿惟越致。
2、功德智慧,次如中輩。
總結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歸納如下幾項特質:
1.三輩行因:三輩往生的共同條件,均鬚髮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往生的不同條件是:上輩生者,發心廣大,出家行道,精進禪定,饒益眾生。《 無量壽經 》漢譯本讚歎出家功德云:「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絕去財色,欲來作沙門,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孫。」中輩生者:隨分隨力修諸功德,奉持齋戒,勤行念佛。下輩生者:無力修諸功德,應孝誠忠信,抽暇至心念佛。
三輩生者均須迴向功德,願求往生。三輩行因不同,品位遂判。三輩往生均屬十方凡夫的行持。以信願持名為正行,修諸功德為助行。以正行攝助行,念念間轉一切因、一切緣、一切業、一切果為凈因、凈緣、凈業、凈果。皈依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即能成辦往生大事。
2.臨終情景:凈業行人念佛功夫的淺深,伏斷煩惱的程度,決定臨終見佛有勝有劣。上輩生者,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中輩生者,見阿彌陀佛化身與諸大眾現前接引;下輩生者,如在夢中見佛。能感之機與所應之佛呈正相關。凈業行人無論所見佛身勝劣明暗,悉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不經中陰身,彈指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內,蓮華化生,自然長大。
3.生彼國後狀況:諸往生者因生前凈業因行有殊,故致往生凈土後的功德受用迥異。上輩生者,華開見佛,聞法得忍,便即與諸菩薩一樣,分身供養十方諸佛。所居七寶舍宅,在虛空中,恣隨其意。中輩與下輩往生者,華開見佛有遲速,聞經悟入有深淺。下輩往生者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可見凈業行人精進修持,功不唐捐。釋尊開示:凈業行人在娑婆世界,「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無量壽經 》)所以,凈業行人應發廣大心,勤苦修行,力爭上輩往生。
除專修凈業三輩往生者外,還有一類修持大乘其他法門,兼修凈土,迴向往生者。《 無量壽經 》(唐譯)云:「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凈心向無量壽如來,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心無疑惑,乃至獲得一念凈心,發一念心,念無量壽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無量壽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可見凈宗念佛法門廣大,可以接引攝受一切大乘行人。宗門教下的修行人,正應以西方凈土為歸宿。(摘自: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
【文選6】
為什麼福慧雙修才能成佛?
智慧和福德必須雙圓滿才能成佛,這是證得報身佛的前提條件。只有智慧而無福德,是積累的能量不夠,缺乏成佛的道資道糧。如同進修小學、中學、大學,需要足夠的學費,學費不夠,只能上完小學,而不能進入中學、大學。因此,只有智慧而無福德,最高只能證得羅漢果位。要想積累福德,必須積德行善,舍財作福。度化眾生則是最大的福德積累,在三布施中以法布施為最大功德,是成佛的資糧。
如果只有福德沒有智慧,連羅漢果位也證不到,充其量只能得點人天福報。沒有智慧,說明沒有開悟,沒開悟又如何談修行?盲修瞎煉又怎能成就?許多沒有智慧的修行者,雖然心都特別真誠,也非常精進,但正是因為知見上的偏差,卻總是在偏道上精進,越業進反而離道越遠。佛曾告戒我們:末法時期是智慧成就。因此,只有福慧雙修才能成佛!
【文選7】
福慧雙修論-----妙常
常言道:「鳥有雙翼,始能高飛;車有兩輪,方能疾馳;人有二足,才能步行。」是故學佛修行者,必須福慧雙修,悲智等運,圓滿覺悟,清凈自性,將來才能成佛,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度化眾生,往生佛國。
西方極樂世界是舉世學佛公民傾心嚮往的聖潔樂園。但是要往生此世界,必須福慧雙修,善根深厚,因緣具足。偉大佛陀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言之,少了「善根福德因緣氣就不能「生彼國」。什麽是善根福德因緣?《辭源》云:「古稱富貴壽考等為福。」《書經》洪範篇云:「五福:一曰壽,二曰貴,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福德」是善行道德所得的福利。古人云:「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之則為陰善。」若眾善奉行,人不知之,則是「大福德」。「福慧」:福德和智慧。此智慧既不是「俗智俗慧」——世間法的智慧,如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有益於人類,但不能「了生死,脫輪迥,」故稱「俗智俗慧」;亦不是二乘人「偏智偏慧」——聲聞、緣覺,只破我執,未破法執,他們的智慧是「偏而不中,缺而不圓,」故稱「偏智偏慧」;更不是左道旁門的「邪智邪慧」——指「邪教」禍國殃民的「邪法」。佛教的智慧是般若妙智凈慧。它是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妙法,是放之宇宙而皆準,見之染凈諸法而皆然的永恆真理,是成佛作祖至高至深至圓滿的大法。福德和智慧的結晶便是善根。善根是為人行善的根性。善根有利根和鈍根,即上根、中根、下根的區別。行善如播種生根,行十善終會得十種善報,便是福德,福德施於眾人,人與人之間便結下殊勝的成佛因緣。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減,「因」是內部根據,「緣」是外部條件,內因外緣兩相結合便產生法——事物。
佛陀告誡我們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及任何宗派都要修「三福業」。因為它是成佛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泉源。如:
第一福 人天福(小乘)「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為「萬物之靈」,父母生我身,教我成家立業,恩比天高,理應「孝養」報洪恩。師長誨我志,教我成人,德比海深,理應「奉事」感巨德。慈心不殺仁也。修十善業積累福德,上等善業生天道,中等善業生人道,下等善業生阿修羅道。如此,方可名之曰有良心、良知、良能的「社會高等動物」——「人」。修好第一福,可以保住人身,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第二福 二乘福(中乘)「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學佛者修行第一福做人的基礎,自覺皈依佛(覺)法(正)僧(凈)三寶。居士可受居士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須受三百四十八條戒。受具足戒,更要嚴持凈戒,要具備四大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隨時隨地生清凈心,精進不懈修梵行。
第三福 大乘福(上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學佛者修好第二福,覺悟提高,發上求正覺成佛之心,要深信因為有「三世因果」,所以演變成「六道輪迴」。要脫離輪迴之苦,必須修第三福。讀誦大乘,修大乘佛法。三藏十二部大乘經典有八千六百多卷,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如何讀得完?學者可根據需要博覽與精鑽結合,擇要而讀。並要規勸信仰佛教者,發大心,修大乘佛法,精進勇猛乘風破浪地前進。這三福業是做人之本,成佛之基。若不修「三福業」,要想成佛那是「水中月」、「鏡中花」,空思妄想。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我們踏踏實實地修好「三福業」就是「人格完成」就是「人成」,將來一定能成佛。
假若不孝養父母,不奉事師長,又殺生害命,造十惡業,其人是「惡人」,彼臨命終時,神識要墮入三惡道。一福他都不修,更不說二。三福了。建造高樓大廈要有堅固的基礎,第一福是修道的基礎,猶如大廈最深的牢不可破的基石。第二、三福是修道成長向上圓滿的階梯標誌,如大廈的中樓、高樓。樓的基礎異常堅穩牢固,大廈就會衝天而起,歷經千載。
但是現今有人主張:修凈宗光念佛,不修「三福業」也能往生。這是單修慧不修福的「偏見」。「往生」的途徑多,神識到佛國去,到三善道去,到三惡道去,都叫「往生」。你知不知道你的神識到哪裹去「往生」?還有人主張:「修凈宗光念佛,不讀誦大乘經典」。「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你為何不悟?不悟即許多《大藏經》起什麽作用?「三福業」中明明規定要「讀誦大乘」,有的人為何要反對讀誦大乘?《佛教早晚念誦》中的《心經》、《佛說阿彌陀經》,不就是大乘經典嗎?學人天天要念誦,又作何解釋?這是修行的「誤導」!須知光念佛,或參禪,若不修「三福業」就沒有福德智慧,變成「單打一主義者」,因地單修,果地怎能福慧雙圓?又哪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陀早有明誨,修凈土法門,單念佛不修「三福業」是不能往「生彼國」(西方極樂世界)的。凈空法師常講:他的老師李炳南大德說:「台灣念佛堂一萬人中,真正能安詳往生西方蓮邦者,不過三、四人而已」。主因是修慧不修福,身口意三業不清凈,念「佛」未念「靈」,未進入「念佛三昧」境界,無福慧資糧,安能往生佛國?古代有兩則公案:一、從前有個出家人,只修福,不修定慧,不守戒,死後往生畜生道,變一頭大象,遊人給他掛上許多閃光發亮的瓔珞珠——「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二、古代有位出家人,只修定慧,嚴持凈戒,卻不修福,命終往生人道,成年出家修行證羅漢果。他外出乞食,卻空無所獲——「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鉢。」
這兩則公案明確告誡我們:各宗派修行,若單修慧不修福,或單修福不修慧都是偏向,必須以佛為師,修般若中道正行,福慧雙修,方能圓證菩提聖果。在此我五體投地,至誠頂禮,向佛陀宣誓:
稽首三界佛世尊,福慧雙修永銘心。
定報四恩濟三苦,光壽無量萬年春。(信息來源:摘自《洛陽佛教》)
【文選8】
果煜法師《火焰化紅蓮》(往生凈土的條件及品位)文摘
「自作自受」──許多人認為凈土法門乃靠他力。事實上就因果的角度來看,修行乃以自力為主。我這麼說並非否定佛菩薩的慈悲與願力。如經所云:佛菩薩之慈悲願力,本如陽光之普照萬物,萬物既存於世間,無不受其恩德,求與不求並沒有什麼差別。然而有些眾生之所以不能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者,為其業障深厚,自絕恩澤,彼譬如密室中見不到陽光。而要消除業障,主要靠自己努力於身心、見地、行為之凈化,才能消除。所以修行是自力的努力為因,他力的加持為緣,因緣和合乃有善果的成就。然而就修行者而言,仍應以自己的努力精進,這才是重點。
古云:「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宜極力猛省,莫叫五欲之樂麻痹了道心。另外亦有些很苦之人,也沒辦法往生西方,人之所以苦,乃因放不下,既因放不下而苦,又那來放得下而往生呢?即使是佛現身接引,還未必能放下哩!因此,發願往生,首要對娑婆世界的種種誘惑、執著能全部放下,方得往生。真願不能發,腳踏兩頭船,那不苦死才怪哩!
修學凈土者首要堅定信心,並保持願力。有些人對凈土好像已具足信願,但實際上一遇到障礙,甚至五欲之樂,便退失信願,這不叫信願具足。
所植凈因愈多,則現行凈果的力量也愈大,所謂:「心凈,則國土凈。」尤其八識田中清凈種子的力量愈大,要往生西方才更有把握。所以,信要信得堅固,願要發得清凈。這樣內薰的力量能更穩定更堅強,也就不必擔心臨命終時,當下一念是否清凈。這也是說,行者該把握的是當下的努與否,而無須為臨終失念之事而擔憂。 佛德──憶念佛之功德。此為佛之一切相好,乃由功德所生。佛因於過去生中六度萬行,造諸功德故成就種種相好光明。如頂髻相,因修智慧而顯現。
以上所說從持名念佛至見佛實相,主要在闡明持名念佛的方便與界限。持名念佛,老少咸宜,普被諸根,不受時空限制,只要念頭一動,便可當下進修,故為最方便、最簡易之修行法門。但最方便者不表示即是最究竟也。彼必至見佛實相才算究竟,這也是說,行者在持名後,仍應深入經藏、參究佛性才能提升修行的層次,圓滿念佛的法門。
宋永明延壽禪師俗謂彌陀再來。他不但大悟徹底、見佛實相,且日持名號十萬聲,更日行一百零八種功德。彼為修凈土法門之典範。
日前有提倡凈土法門之大德謂:「持名號便足矣!」我想這會有很大問題的。佛法中最切要的一句話說:「眾因緣生法。」一切存在皆由眾多因緣聚會才得成就。佛法雖重因果,但因果非單因生單果,而是眾因緣具足而成果。因此往生西方的果並非單持名號之因即可成就。《阿彌陀經》中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亦正是此意。
我們繼續談往生之條件與品位之高低。我想在座之中,雖口裡不斷地持名念佛,但內心裡總免不了有些困惑疑慮:「似我這般用功,到臨命終時,是否能夠往生西方呢?又若能往生西方,那又該得何等品位呢?」重點所在,其實只有兩句話:
一、「具信願為往生之條件」
這是說若有人已具備對凈土法門之信心與願力,則已成就往生的條件了。這個條件聽起來似乎不難,只要有信心、有願力,每個人都可往生西方。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其原因在於信心若不堅固,將會退轉,願力若不深切,忽爾消失。因此問題不在具信願後能不能往生;而在於是否真能於信願之堅持與恆久。
二、「依福慧定品位之高低」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是依各人所修之福慧,定其品位的高低。如有人所修福德不夠,所證智慧不高,但仍具足信願,則其品位大概是下品。若有福德雖足,但智慧不高,則其往生之品位,應是中品。因此,唯有福德智慧皆具足者,方為上品。
由以上經文皆可肯定信願為往生之條件。或問:「真的只要具足信願便能往生嗎?」答曰:如前已謂,真正的信,是從深信因果開始,蓋因確信因果者,必能至誠懺悔,並努力於行善避惡,自利利他。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又真正的願,亦從發菩提心而有,願往生西方,悟無生法忍後,------以至信、切願故,能除累劫生死業障,譬如冰遇火即化;暗遇光則明。因此問題不在具信願後,能不能往生西方,而是誠信與切願之不容易。有些人雖口口聲聲求願往生,然對娑婆的一切,這樣放不下,那樣放不下,又怎能算是具足信願呢?
由上「依福慧定品位之高低」,故一個發大乘心之念佛人,必先從持名念佛而具信願,更修福慧而增品位,以至圓滿見性,而成就上品蓮位。
或有些人認為,只要能到西方就好,即使是下品下生也不錯了。答言:非也。俗語說「取法於上,得乎其中」。全心準備考一百分的人,即使稍一失手,仍有八、九十分,相反地,「取法於中,得乎其下」,若只準備考六十分者,萬一只考五十九、五十八,那就糟糕了。又大乘者,以發無上道心故方為大乘,志氣下劣、心性怯弱者,非大乘也。故行者應從持名念佛,以至參究佛性,方為大乘之念佛人,亦才能蓮品高升,廣利人天。
西方的「西」除了指明方向外,另一意為心理的指標。日出於東而沒於西,東為起點,代表因地的修行,西為終點,象徵果位的圓滿。如阿彌陀佛之無量光、無量壽,與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都是果德圓滿之意。故發願往生西方,即是求最殊勝、最圓滿之果位。很多凈土行者,因不能明了真正的「西方」在那裡?因此於行持的心態便有了偏差。
因此真正念彌陀者,應以信願為基礎,而致力於福慧雙修。若徒然口念彌陀而不修福慧,非真念佛人。
以上所說,莊嚴凈土與往生凈土,其實是可相輔相成的,此即從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並由此福慧雙修──以涵容的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當生中,努力建設人間凈土,並以此功德迴向往生西方凈土。以「依福慧定品位之高低」故,此之往生,不但必能成就,更且蓮品高升。
事實上整個凈土法門的修學與一般佛法的修學,並無多大的不同。從共信因果到別信凈土,從共願菩提到別願往生,從共修福慧到別向西方,凈土只是以繞道西方而成就佛道,故與其他法門,略有差異爾。
或問:要建設人間凈土,不就是放不下娑婆世界嗎?答曰:所謂放下乃是不計較未來之得失,而非放下現前的努力。因此真正的放下,並非逃避畏縮,而是更了無窒礙地負起當下所應肩挑之責任。佛法至重要的基礎乃是因果,不可從錯會放下而忘失因果之關係。這也就是求西方、念彌陀,還應從因位之福慧雙修與建設人間凈土做起。
因此對修學凈土者而言:(1)首要以往生西方的信願──得無上之果位圓滿,為生命的目標。(2)由是深入經藏,親近善知識,以建立正知正見。(3)深信因果,肯定善惡的準則,並遵行佛所訂之制度與戒律,而福慧雙修。(4)做事與修行皆應依照本來次第而行,尤其要於因地中發奮努力,而不費心計較果位之得失。這也就是真正的定,是要在大風大雨、波濤洶湧中,仍然掌握既定的目標與方向而前行不已,此亦即是凈土法門所一向強調之信、願、行。
【文選9】
具此三福,則凈業大成,往生上品(印光大師開示)
摘錄:印光大師開示《凈土五經》跋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凈業者之根本,而戒尤為要。故《觀無量壽佛經》,開示凈業三福:一則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則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初、二多屬戒學,三則三學圓具。具此三福,則凈業大成,往生上品。故於《凈土五經》後,附《華嚴經·凈行品》,及《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以期凈業行者,於律儀戒之執身不作,進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離念、斷惑證真。然縱得定共、道共二種實益,猶當兢兢業業,執持律儀戒,以為自利利他、維持法道之軌範。則空解脫人,無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也。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春,釋印光敬跋
【文選10】
凈空法師開示:凈業三福與往生品位
——「凈業三福」做圓滿了,上上品往生!
我們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在此地。到底這個「善」的標準在哪裡?《觀無量壽經》上講的「凈業三福」,古大德所說的,它是大乘的大乘、是一乘的一乘,至高無上的法門。心不善,怎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凈業三福」,最起碼的要具足第一福。我們講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三福中的第一福都沒有,我們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夠跟西方極樂世界結一個善緣,這一生往生很難。為什麼?不符合佛所講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是最起碼的善。
第一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最低的,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連這個四句都做不到,你念經、念咒、念佛都是跟佛結個緣,這一生想往生很難。第一個善就是這四句做到了,生凡聖同居土有分!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概方便有餘土也能有分,品位就高了。如果能三善都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給諸位說,上上品往生!
所以在《觀經》裡面,這一段經文多重要!韋提希夫人親眼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生起無限嚮往羨慕之心,想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修什麼方法可以往生?佛沒有教給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凈業三福」。說完了又囑咐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個話說得多重!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決定不能成就。所以真正想修,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認真去修。
南無是皈依,皈依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我們今天念這個,阿彌陀佛不承認,不是真正的學生。因為我們不夠資格,人家這個資格有條件限制,必須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三福一條都沒做到。做到了,就行了;做到了,那你真正皈依了,你才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都尊重你,菩薩善神哪有不擁護的道理!
諸位要特別記住,關鍵就是那個「善」字,它的標準在這個地方,「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到這五種利益。同樣一個道理,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阿彌陀經》或者是能持彌陀聖號,都能得同樣的利益,並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這五種;不是的,讀經、念佛統統都能得到,關鍵、條件就是那個「善」字,諸位要特別記住這一點。你能夠把「凈業三福」統統做圓滿了,上上品。
——摘自:凈空法師關於凈業三福的開示
南摩阿彌陀佛!
信願念佛往生極樂的專欄網址:http://jingshanj.blogchina.com/882139.html推薦閱讀:
※領導一進我家就被門口的玄關掛畫迷住了,狂贊我大氣有品位
※喜歡把香水噴在什麼位置?理由是什麼?
※做個有品位底蘊的女人最優雅
※穿著到位體現出眾品位
※有內涵有品位 小資女人「七大誘惑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