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中國崛起背後邏輯的大討論!

本文根據智綱智庫關於《文一:工業化失敗的國家缺了什麼?中國給出了答案!》一文的社群內部討論(部分)編輯而成。

編者按

世界變化,時代更迭;大浪淘沙,適者生存,一個不能虛實結合的團隊是走不遠的。

轉瞬間,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已經走過23個年頭,之所以還屹立於時代的潮頭,可能是緣於這個群體一直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智慧快樂的追求,以及不斷自我揚棄的空杯心態,正如王志綱先生常說的:「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

相信《文一:工業化失敗的國家缺了什麼?中國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前段時間很多人都有看到(沒看到也沒關係先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再來閱讀本文),王老師看完評價:此文是迄今分析中國偉大之崛起最有價值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智庫同仁紛紛傳閱此文,一時間有洛陽紙貴之勢,閱畢都就這一篇文章的種種論點給出了自己的評判,可謂乾貨十足!

奈何篇幅有限,小編整理出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RGG:我們研究上一個30年,是為了研判下一個30年!

今天王老師安排的一次思想大激蕩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作為一家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智庫,對於中國發展的內在邏輯自然有自己觀點,它應該不同於政治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對這個宏大問題的理解,會影響我們對中國未來30年後改革開放趨勢的預判,這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中國的工業文明進程應該有100多年曆程,或者說有了五個30年: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到後來改革開放。

前三個30年是上層建築的政治基礎,即從全盤西化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國際)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正是這種政治自信,即使在國力非常落後的情況下,敢於出兵朝鮮,敢於中止中蘇友誼,敢於在印度支那叫板美國。

近兩個30年是經濟基礎的構建,未來的30年同樣還在這個階段。我們通過計劃經濟模式構建起中國初步的工業體系,通過改革開放將蘇聯模式與英美模式融合。

舉個例子:我們都是做城市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在城市規划上,我們也是沿用了俄羅斯的標準,從總規、控規到詳規三大法定層面。2000年,中國城市規劃院為廣州做了第一個概念性規劃,把英美的戰略規劃引入到城市規劃體系中,2017年,中國開始在全國20個城市做城市設計試點。多規合一將成為中國未來30年城市與區域發展的重要方法。

在工業城市建設上,中國只能向蘇聯和英美學習。我們是否可以預判,未來智慧城市規劃全世界會來中國學習,要知道阿里巴巴已經在杭州探索無紙幣城市了!

中國改革開放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國家定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很多人對這個定位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把西方的先進經濟制度和模式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很多人用西方的市場經濟尺子丈量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總是覺得不對勁,一個是建立在資本之上的,一個是建立在集權之上的。

90年建立的政治自信和30面建立的工業體系,在中國1978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之後,日本雁陣理論建立的第三次全球產業轉移逆勢轉向,從東南亞流向中國。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有國內外三個力量的作用。第一個力量是鄉鎮企業,這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需要說明的是鄉鎮企業不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69年我們浙江慈溪的鄉鎮企業就很發達了,有自己的髮型紡織廠和發電站。改革開放加速了發展。

第二個力量是國有企業,它們和國外的大企業建立合資公司。我們電子部的企業與國外公司合資大量的電視機、錄像機、電冰箱、洗衣機廠,還有上汽與大眾合資的汽車製造廠,前兩者都是滿足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

第三個力量是海外獨資,他們是兩頭在外,利用的是中國農村改革釋放出來的巨大廉價勞動力。

在全球產業轉移中,前30年培育的現代工業體系,積累了一定的資本、良好的技術教育、成熟的產業工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主要力量是國有企業,勞動密集型主要在鄉鎮企業和外資企業,巨大的潛在市場,成熟的產業體系,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充滿自信的集權政府,使得第三次產業轉移最後選擇了中國,也成就了中國。

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經濟從蘇聯的計劃經濟體系向美英的市場經濟體系相融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一種經濟模式。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三駕馬車並行前進,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今天,中國成為了第四次全球產業轉移的主導者。一帶一路可能會推動新一輪全球化。我們怎麼選擇產業轉移的國家,我們怎樣培育新的產業體系和經濟模式,這都是值得深思的重要和關鍵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與全球技術革命的契合,帶來與之前的兩次全球產業轉移不同。我們經歷了電子時代(電視機、錄像機、音響)、計算機和通訊時代(PC機、筆記本、軟體、G2、G3、G4)、互聯網時代,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工業文明與信息文明並行的國家,由於沒有傳統的工業文明包袱,中國可能在兩個文明的融合上做的更好。

記得有一次參加尚品宅配企業的私董會。李連柱講他們可能不是工業4.0製造最好的工廠,也不是互聯網最好的公司,但是,他們可能是全球工業4.0與互聯網一體化最好的公司之一,我當時說,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

作為一個前一個30年的見證者和後一個30年的參與者,我們研究上一個30年,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對下一個30年的研判。

ZDC:中國崛起的奧秘和背後的邏輯

美國三百年,中國三十年。中國為什麼能夠快速崛起?中國元素為什麼能夠風靡世界?單純用經濟學是無法讀懂中國的,因為中國像是一個不明飛行物,很多人讀不懂、看不透,想不明。要解讀中國,需要打通歷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三者之間關係,才能發現中國崛起的背後奧秘和邏輯。

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獨特的國家運行機制。中國的民主集中制是吸取了專制和民主制的優點,融會貫通,自成一體。中國黨政合一的獨特運行機制,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效率和安全指數最高的國家機器。用這種強有力的國家機器去進行改革開放,去發展經濟,只要方向不錯,一旦啟動,其推進速度和力度將超出你的想像。

第二,恰到好處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哲學思想,也是儒家文化的精華所在。有人認為,中庸之道制約中國的創新發展和戰略崛起,其實不然。中庸並不是沒有主見,隨遇而安。中庸是客觀理性解決問題多的一種方式。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如何摸著石頭過河,如何動態的調整方向,如何與世界和諧、共贏都是對中庸思想的充分運用。這種中庸思想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在骨子裡一直影響著我們。

第三,多軌並行的經濟體系。中國其實並未完全市場化,中國經濟發展在 「留一手」。集體經濟是中國特色經濟產物,到今天,集體經濟並未完全走向市場化。美國靠全球剪羊毛來獲取虛擬金融經濟的巨大回報。未來中國集體經濟可以與市場經濟的泡沫進行對沖,來抵充外來資本的入侵。另外,中國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及民營企業的多元組合體系,對中國的經濟推動意義也是巨大的。國有企業是黨政的先鋒軍,可與國家戰略直接打通;集體企業是推動新型城鎮化、變農民為產業工人的重要推動力量;而民營企業則是中國市場化的主力軍。這種企業組合拳讓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速。

第四,地大物博的市場基礎。中國的快速崛起也離不開中國的巨大人口和消費市場紅利。中國首先通過投資拉動激活中國內在市場需求,這就像啟動了一個巨大發動機,一發不可收拾。這是任何國家都沒有的市場基礎,無論歐洲還是美國。在此基礎上,中國再走向世界,打開全球市場。正如有句話所說,要想成為世界第一,首先要先成為中國第一。

第五,創新引領的東方智慧。「在世界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中國人的影子」。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在全世界是有目共睹的。這還不夠,中國的模仿和創新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任何新產品面市之後,中國人很快就可以在模仿中超越,變成自己的技術。所以,歐美幾百年的技術,中國人幾十年就可以消化掉,甚至超越他們。這就是東方智慧的精華所在,也是看不見的軟實力。

LL:任何變革的胚胎都需有孵化

經濟和政治密不可分,拋開經濟談政治,或者拋開政治談經濟都難免偏頗和不得要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地基,選合適的屋頂水到渠成,而非先建屋頂,再挖地基。工業化與革命,亦或改革的道理一樣,都需要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任何變革的胚胎都需有孵化過程,不可拔苗助長。中國試驗的成功,也正是逼出來的改革,放出來的活力。

由此延伸,啟動一地,一企,一人的變革和近化,需有內生動力,最大限度挖掘和調動這個核心動力,也就是找魂,方可實現彎道超車,快速發展。要善於從案例中尋規律,順瓜摸藤,找出必要關鍵要素,防止導果為因,分析問題方法不同,結果迥異。

HJC:革命的源頭都是粗暴、冷酷和逐利的

這篇文章核心就說了一個事兒:如果你沒有發育一個重商強勢政府,農民不解放出來做生意,胚胎只有一個種子,工業革命就胎死腹中。

自由市場經濟無法自發提供昂貴卻免費的公共產品,所有的政治制度,社會關係,法律體系,經濟產權,文化信仰,技術創新都是順帶的結果,無所謂好的政治制度會產生好的經濟改革,無所謂有了信仰就產生好的商業文明,恰恰相反,革命的源頭都是粗暴、冷酷和逐利的,戰爭和貿易永遠如影隨形,無非是酒,煙草,咖啡,毒品與生物科技,航天材料等產品的全球擴散伴分別隨的是殖民戰爭和信息戰爭。

KJ:一個重商主義政府所引領的工業化

文章核心目的就是解開中國在短短35年取得工業革命階段性成功的秘訣。這個秘訣既不在民主制度、也不在純粹市場,而在一個有為的重商主義政府所引領的連續不斷的市場創造背景下的工業化的順序。

儘管處於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擁有不同的政治社會制度,中國成功的工業革命同英美各國所經歷的幾乎一樣,這樣的工業革命往往經歷了原始工業化——勞動密集型生產規模化——能源-動力-交通運輸系統的瓶頸突破——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高福利社會五個發展階段。

所幸,中國擁有一個強政府和大的開放市場,還遵循了筆者所說「胚胎髮育」的規律。同中國一樣具有後發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很多,有資源更加豐富的非洲,有民主化更成熟的拉美,甚至還有市場化更加徹底的俄羅斯,或是曾經的中國,但他們都忽略了工業革命成果的階段,因果倒置,欲速則不達。

這是近30年的中國之所以成功其他很多國家之所以失敗的關鍵。所以,現階段的「中國奇蹟」更多的是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在創造市場的過程中沒有再走入誤區。

因此,中國要進一步工業化,從低端走向高端,真正擺脫同樣工業化過程中累積的種種消極因素,補齊短板,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三個關鍵詞就此浮現——強大政府帶來的穩定社會秩序與市場秩序,更為廣闊統一的市場、前所未有的創新能力。

目前,中國正在朝這三個關鍵詞努力。首先,憑藉社會主義國家優越性,中國在解決社會問題時擁有制度性優勢和對市場的強大把控優勢。其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推廣,中國即將創新一種全新市場開放方式,不同於傳統歐美國家工業化過程中血腥剝削的零和博弈,是一種能夠與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雙贏博弈。最後,「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政策進一步刺激了中國創新能力,中國的企業在「不創則死」的壓迫下奮力前進,為中國創新做出極大的貢獻。

當然,除自身創新外,中國後發優勢依然存在。我國現在即使有不少產業是產能過剩,即使有不少產業隨著工資水平提高已經失掉比較優勢,但是我們還在那麼多的產業跟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那麼大,所以產業升級的空間,投資的空間,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空間還是很多的,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很大。

JLB:近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經歷過生產的巨痛後一朝分娩!

王老師曾經說過:中國就象一條巨龍,龍頭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昂首騰飛,龍身正在工業時代的旋渦里掙扎輾轉,而龍尾卻依然在農耕時代徘徊。即便是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這種現象也依然非常明顯。

三十幾年穿越了三個時代,走過了西方國家三百年的發展歷程。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東西方經濟學家們口誅筆伐,刀戈相向,人類所有的探索,不外乎是兩件事情,第一,如何利用市場去釋放每個人的潛能以推動經濟的繁榮;第二,如何防止市場的過度自由帶來社會的崩潰。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資本主義也需要有計劃。過去30年中,中國所堅持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正是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中國的崛起的第一個30年里,是解決溫飽問題的本能發展,因此中國依靠鞋子襪子紐扣和彩電冰箱等等完成了野蠻生長,從羸弱積貧到長成了壯小伙,第二個30年應該是大佬成長記了,這個階段的發展需要高科技產業、需要高附加值產業、需要戰略新興產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進入了供給側改革時代。

大國崛起必有其背後的邏輯,文中提及的胚胎理論很有意義。從歷史的發展觀來看,三千年的農耕中國正是孕育大國崛起的胚胎,而近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經歷過生產的巨痛後一朝分娩!

活動預告:

由智綱智庫主辦的「2017草根大會」剛剛結束,相信許多朋友印象深刻,線上幾百萬的點擊率,已經使得草根大會成為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家盛會。而作為市場派的戰略諮詢公司,我們不僅要為客戶「開好藥方子」,更要為我們的客戶抓到適合的「葯」。

這不,我們又開始折騰了!

八月初,智綱智庫將在北京舉辦首屆「全域旅遊和特色小鎮資源對接大會」,屆時不僅有智綱智庫價值百萬的成功案例揭秘,更有深度「交流、交友、交易」的環節,而這次,我們將以「交易」為活動的目的。

我們誠摯邀請具有一定投資能力和獨特資源的企業、商會、政府參與,特別是在文旅、餐飲、演藝、教育、設計、酒店、體育、科技、金融、時尚等相關領域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作為重點邀請對象。我們將提前進行資源及項目篩選,力求通過點對點的精準對接,使得各方實現雙贏!

帶上您的好資源、好項目,開始報名吧!

點擊海報二維碼,加入我們吧!

點擊查看:王志綱丨亂世生機(2017年老闆最值得用心一讀的演講長文)


也許您不想錯過這些經典:

【智庫熱文】

亂世生機|脆弱的繁榮|三個重建|冬天的活法

2017草根大會|未來小鎮|全域旅遊|阿甘遠行王志綱談民宿|王志綱談讀書|失落二十年

王志綱談旅遊|雲貴勝江南|興義模式

憶父親|三句箴言改變企業未來


交換一個蘋果,得到一個蘋果,

交換一個思想,得到兩個思想,

沒有什麼比你的深度思考更讓我們感到珍貴,

請分享:你認為中國崛起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推薦閱讀:

一帶一路紀錄片
才幹權謀兼具的爭議人物袁世凱崛起之路
硬崛起與軟輻射
林毅夫:機遇大於挑戰,崛起不是夢———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崛起之路 | 看微單能否吊打傳統單反?

TAG:中國 | 邏輯 | 討論 | 背後 | 崛起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