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決策出兵朝鮮的複雜過程

以往的研究已經大體講清了關於中國出兵朝鮮的複雜決策過程,即從10月1日接到斯大林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的電報,到19日誌願軍第一批部隊渡過鴨綠江,中國領導人曾多次開會討論,並派周恩來。林彪赴蘇與斯大林進行商談,其間經歷了三次反覆。但是,尚有一些細節不甚明了。例如,9月15日美國在仁川登陸後,中國究竟有何打算,是否準備出動已經集結在中朝邊界的軍隊;10月5日下午中國決定派兵入朝作戰後,是否將這一決定通知了莫斯科——這涉及到如何判斷周恩來去蘇聯談判的目的。這些都沒有任何文獻證據。還有,中蘇領導人在黑海會談究竟達成了什麼協議,因缺乏檔案,而當事人的回憶又不盡相同,引起研究者對這次會談情況及結果的猜測和爭論。

俄國公布的新檔案彌補了這些空缺,使研究者可以把以前斷裂的歷史鏈條連接起來,清楚地看到中國在出兵朝鮮問題上所面臨的困境和毛澤東下定決心的背景。

新的俄國檔案文件顯示,美國在仁川登陸後,中國駐朝鮮大使即向朝鮮通報了中方所掌握的關於美第十軍和李承晚部隊1個旅在西海岸登陸的情報。同時,周恩來召見朝鮮大使李周淵,詢問朝鮮政府對中國有何要求。按照朝鮮領導人的理解,這表明了「承諾派遣中國的部隊援助朝鮮人民的意圖」。在9月20日與蘇聯大使的會談中,金日成和金枓奉(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認為,中國軍隊雖然英勇善戰,但是面對美國強大的空中優勢,沒有空軍掩護的中國軍隊即使參戰,也將於事無補。而了解蘇聯大使意圖的外相朴憲永則提出,「儘管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統一,但如果中國軍隊能夠前來支援的話,情況將會大不一樣」。對此,什特科夫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說這是朝鮮的內部事務。

9月21日,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是否邀請中國出兵的問題。在兩個半小時的討論中,出現了兩種相反意見。朴憲泳。金枓奉。朴一禹(內務相)認為,「情況危急,靠自身的力量已很難與美軍對抗,應當向中國政府提出部隊援助的請求」。金日成明確表示反對,他認為,中國參戰可能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況且中國出兵也解決不了問題,應寄希望於重新創建的人民軍部隊。他還強調,在蘇聯軍事顧問團和武器援助的情況下,請中國人幫助,會使莫斯科產生「侮辱感」,因此,應暫緩向中國政府求援,而是先徵求斯大林的意見。

此時,毛澤東確有立即出兵援助朝鮮的意圖。9月17日中央軍委決定立即派遣一個五人先遣小組隨駐朝鮮武官柴成文赴朝熟悉情況,勘察地形,做戰場準備。路過瀋陽時,柴成文將毛澤東的一封信交給高崗,信上說,「看來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須抓緊準備」。但是,平壤的態度使得中國很難主動地。明確地提出參戰的要求。事情耽擱了幾天以後,形勢更加危急。什特科夫向莫斯科報告說,「近日來形勢日益複雜。敵人已完全切斷第1方面軍的6個師和2個旅,並攻進原州,切斷了第2方面軍的7個師。漢城已經陷落。能開赴三八線有效抵抗敵軍的部隊已經沒有了」。「政治形勢也在複雜化。敵人向北朝鮮境內投下傘兵以偵察蘇聯援助何種物資,並組織破壞活動。反動勢力在北朝鮮已開始抬頭。」報告還說,金日成和朴憲永「焦急不安」,「對於目前的形勢感到有些慌張和缺乏信心」。儘管如此,金日成還是不願明確提出請中國出兵。9月28日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給斯大林的信,要求蘇聯用空軍援助朝鮮。會議還決定給毛澤東寫信,但只是暗示要求援助。

直到10月1日斯大林明確答復甦聯不會給予任何直接的軍事援助時,金日成才轉向請求中國的幫助。同一天,毛澤東接到斯大林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國使館也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請求中國派兵入朝作戰。10月2日毛澤東起草了給斯大林的答覆電,表示同意立即出兵,但要求蘇聯給以武器裝備方面的援助。但是,在當天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出現了不同意見,多數領導人主張對出兵的問題應慎重考慮。會議決定10月4日。5日再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進行討論。毛澤東只得在當晚召見蘇聯大使羅申,告知中國目前出兵有困難,還要再開會商量。10月5日下午,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積極推動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派兵入朝作戰。

10月6日晚毛澤東召見羅申說,他同意斯大林對國際形勢的分析,也認為應該由中蘇聯手打擊美國,但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實在落後,特別是沒有空軍,因此想派周恩來和林彪當面向斯大林講明情況。在這裡,毛澤東沒有明確告訴斯大林中國已經決定出兵,字裡行間卻透露出周恩來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由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的問題。或許是擔心斯大林誤解其意,在10月8日下達了組建志願軍的命令後,當晚10 點半,蘇聯駐華使館又收到了毛澤東致斯大林的另一封電報,其中明確告知:「我黨中央全會一致同意您的意見。我已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兼政委。高崗同志負責志願軍的後勤保障。他們已於今天早晨(10月8日)乘飛機離開北京前往奉天。部隊大約能在10月15日前開始入朝。我已將派中國志願軍入朝的決定通知了金日成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林彪同志已於今晨8點乘飛機前往您的所在地。他們的使命請予保密。」羅申立即將電報發出,同時說明,「根據我從民航獲得的消息,周恩來一行已於17時43分順利抵達伊爾庫茨克。」

根據這個文件可以對此前當事人的不同說法做出判斷了。師哲和費德林都說周恩來是帶著中國不出兵的意見去見斯大林的,顯然,這個記憶是錯誤的,而周的機要秘書康一民的說法更符合事實——周此行的目的就是向蘇聯告知中國的出兵決定,並商討武器裝備的援助問題。不過,關於這次會談的結果,康一民的回憶就錯了——會談進行得十分順利,「雙方就抗美援朝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而師哲的回憶則比較符合事實——雙方決定「立即採取不出兵的準備和安排」的措施。筆者曾根據對各種史料進行的邏輯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蘇領導人黑海會談的初步結果應該是中國暫不派軍隊入朝作戰,同時建議金日成撤離北朝鮮 」。現在可以肯定這種判斷了,根據就是俄國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十分重要的檔案,即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來給毛澤東的聯名電報,其全文如下:

絕密

第4784號密碼電報

優先拍發

駐北京的蘇聯使館立即轉告毛澤東同志

貴國代表已於今日到達,我們聯共(布)的領導同志與貴國代表一起討論了貴國已知的那些問題。

我們交換意見後,弄清了以下情況:

1計劃派出的中國援軍沒有做好準備,裝備差,缺少大炮,沒有坦克,執行掩護任務的航空兵至少兩個月後才能到位,用於裝備和培訓上述軍隊的時間至少需要六個月。

2如在一個月內不用相當數量的。裝備精良的部隊提供直接援助,那麼由於三八線以北的朝鮮軍隊無力支撐,朝鮮將被美國人侵佔。

3因此,為朝鮮人提供的像樣的援軍只能在半年後,即在朝鮮被美國人佔領,朝鮮已不再需要援軍的時候才能到位。

基於上述原因並考慮到周恩來同志報告的因中國參戰而給國內帶來的不利因素,我們一致決定:

1儘管國際形勢有利,但中國軍隊因目前尚未做好準備,就不要越過朝鮮邊境,以免陷於不利局面;

2如果部隊已經越過邊境,也只能在靠近中國邊境一帶的山區而不應深入;

3一部分朝鮮軍隊應在平壤和元山以北的山區組織防禦,另一部分軍隊要轉入敵後打游擊;

4把戰時應徵入伍的朝鮮人中的優秀分子及指揮員分批悄悄地調入滿洲,在那裡把他們整編成朝鮮師團;

5要儘快對平壤和北朝鮮山區以南的其他重要據點進行疏散。

至於中國同志所需的用於重新裝備中國軍隊的坦克。大炮和飛機,蘇聯將充分予以滿足。

等待您的決定。

簽名:菲利波夫

周恩來

1950年10月11日

報告執行情況

列印1份送斯大林同志

這份檔案解答了以前不知道或不確定的問題:第一,周恩來一行在莫斯科時間11日抵達黑海斯大林的療養地,並立即與斯大林進行了會談;第二,斯大林答應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但蘇聯空軍至少要待兩個月後才能出動——這是周恩來拒絕中國先出動陸軍的主要理由;第三,文件只列印一份,說明斯大林不想讓其他蘇聯領導人知道事情的原委;第四,斯大林和周恩來已經商定中國軍隊不再開赴朝鮮作戰,但最後的決定要由毛澤東做出。過去,人們都知道毛澤東在13日政治局會議上決定中國繼續出兵,而不知道毛澤東此前也曾接受了不出兵的意見。俄國的新檔案披露了這一情況。

北京時間10月12日15時30分,羅申拜會毛澤東並向他轉交了斯大林和周恩來的聯名電報。毛澤東當即請羅申轉告斯大林:「同意你們的決定。」22時12分羅申又收到毛澤東要求轉發給斯大林的第二封電報:

「致菲利波夫同志和周恩來同志

我同意10月11日電報的意見。

我方軍隊還沒有出發,我已命令中國軍隊停止執行進入朝鮮的計劃。

關於朝鮮同志應根據形勢重新部署兵力並執行新的計劃一事,我已委託高崗向朝鮮同志進行解釋。」

實際上,未等高崗做出解釋,斯大林在接到毛澤東的第一封電報後就立即向金日成通報了會談的結果,並開始安排撤退和疏散,而做出如此令朝鮮人沮喪的決定的責任,自然推到了中國身上:

什特科夫和瓦西里耶夫同志:

請向金日成宣讀下列內容:

「昨天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代表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和林彪就派中國軍隊援助朝鮮問題召開了會議。

從周恩來的報告中得知,原計劃赴朝支援的中國軍隊尚未做好出兵準備,沒有坦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門大炮,對陸軍的空中掩護大概至少要兩個月之後才能提供,還需配備坦克和大炮,培訓坦克兵和炮手也至少需要六個月時間。

鑒於周恩來通報的情況,會議一致認為,中國只有在六個月後才可能出兵援助。

因為這樣的援助已為時太晚,那時美國軍隊可能已佔領北朝鮮,所以會議得出結論:中國軍隊在裝備差和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目前不可能在朝鮮取得勝利,相反,會陷入危險境地。

鑒於這些情況,由中蘇雙方的中央代表召開的這次會議建議:

立即開始對平壤等重要據點進行疏散,不要驚慌;

朝鮮人民軍邊作戰邊向北方撤離,牽制敵軍,防止它迅速向北方深入;

一部分軍隊在元山和平壤以北的山區集結,在那裡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另一部分軍隊要組成小分隊進入敵後打游擊;為組建新的後備師而應徵入伍的朝鮮人要分批經中國邊境進入滿洲,在那裡組建師團(中國同志對此表示同意);

利用已到貨的。朝鮮軍隊尚未使用的蘇聯武器來裝備在滿洲組建的朝鮮師團;

派所有在蘇聯學習過飛行的朝鮮人去執行飛行任務並在滿洲把他們整編成航空兵部隊,所用飛機由蘇聯提供;

對於所有蘇聯顧問,要麼派他們回蘇聯,要麼利用他們在滿洲組建新的朝鮮師團——一切都由金日成酌定。

還要向您通報的是:毛澤東同志同意並贊成這次會議形成的意見。」

馮西

1950年10月12日[此前筆者認為,斯大林發出要金日成實施撤退的指示,是因為13日收到海軍的情報,稱咸興海面發現美國特混艦隊和兩棲作戰部隊。現在看來這個推斷是錯誤的,其實斯大林在12日就已經通知北朝鮮實施撤退方案了。]

就在平壤接到莫斯科關於組織撤退的指示後,北京的情況又發生了重大變化。13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再次討論出兵的問題。討論的結果是,中國再次決定派兵入朝作戰。有關這次會議的詳細討論情況,目前尚無文獻證據——很可能根本就沒有會議記錄,但俄國公布的檔案,即 10月13日羅申致斯大林的第2406號電報,披露了一個重要事實:

菲利波夫:

10月13日21時毛澤東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項:

中共中央再次討論了菲利波夫同志的最近一封電報和我的決定。我們的領導同志認為,我們應當幫助朝鮮人。

鑒於上述原因,毛澤東同志馬上把周恩來攔在了莫斯科,給他下達了同您討論朝鮮問題的新指示。

現將談話的詳細內容隨本電報一起發出。

這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稱中共中央再次討論了「我的決定」,然後認為「應當幫助朝鮮人」。這說明,本來力主出兵的主要就是毛澤東本人,而在蘇聯已經表明不能及時出動空軍,中蘇領導人也已經一致決定放棄北朝鮮的情況下,又是毛澤東個人做出了不惜與美國人孤軍作戰的「決定」。

這裡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中蘇領導人黑海會談後做出中國暫不出兵的決定的主要原因,就是蘇聯空軍還沒有做好準備,不能及時出動,而原來斯大林答應由中國出動陸軍,蘇聯出動空軍掩護,並且,蘇聯的別洛夫航空師早在8月份已經到達中國東北擔任了防空任務。[後來的實際情況也說明,蘇聯空軍並非沒有做好準備。]那麼,斯大林為什麼在周恩來訪蘇之際突然改變了主意。

蘇聯拒絕出動空軍入朝作戰的原因

斯大林確實曾答應出動空軍掩護中國軍隊。早在7月2日,周恩來就向蘇聯大使提出,鑒於美國已經介入戰爭,「毛澤東認為,為了掩護漢城,應當同時在仁川地區建立強大的屏護隊,因為美軍陸戰隊可能在那裡登陸。」周恩來還強調指出,「如果美國人越過三八線,那麼中國軍隊將穿著朝鮮人民軍的制服採取反對美軍的志願軍行動。為此,中國領導人已經在瀋陽地區集中了三個軍,兵力為12萬人。」隨後,周恩來問道,「蘇聯空軍能否從空中確保對這些兵力的掩護。 」

7月5日斯大林對此做了答覆,他要羅申轉告周恩來,蘇聯將「儘力」為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提供空中掩護」。斯大林在7月13日經羅申轉給中國領導人的電報中再次明確表示:「我們尚不知道您是否已決定在中朝邊界部署9個中國師。如果您已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麼我們準備給您派去一個配備124架飛機的噴氣式殲擊機師,用於掩護這些部隊。」「我們打算由我們的飛行員培訓中國飛行員兩到三個月,然後把全部裝備轉交給你們的飛行員。我們打算讓在上海的航空師也這樣做。」7月22日羅申轉呈了毛澤東關於這一問題致斯大林的電報,其中談到:「對於你們用以掩護我軍的一個噴氣式殲擊機師,我們擬將其配置在瀋陽地區,其中兩個團配置在鞍山,一個團配置在遼陽,這將有助於在我駐安東地區混成航空兵旅各殲擊航空兵團的配合下完成對我軍及瀋陽。安東。撫順工業區進行掩護的任務。」毛澤東還表示中國有能力於1951年3-4月前「完成接收蘇聯兩個航空兵師全部武器裝備的工作」。

顯然,有蘇聯提供空軍掩護的保證,是毛澤東說服彭德懷挂帥出征的主要理由;他派周恩來與斯大林面談的主要目的,也是要讓斯大林明確保證提供空軍支援。然而,毛澤東卻沒有得到這個保證。那麼,斯大林為什麼在緊要關頭出爾反爾,突然改變了主意。過去一些研究者推斷:10月8日,即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麥克阿瑟派兩架噴氣式戰鬥機襲擊了蘇聯濱海地區蘇哈亞市附近的一個機場,這一事件被斯大林看作是美國提出的警告,從而變得更加謹慎了。俄國新檔案所披露的蘇聯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及其所作所為證明,這個推斷是正確的。

自介入朝鮮戰爭後,美國的軍用飛機在遠東地區屢次侵入蘇聯領空。蘇聯國家安全部邊防部隊管理總局局長斯塔哈諾夫中將10月4日的調查報告,講述了這個詳細過程:

經再次核查已經查明:在蘇聯外交部照書草案中指出的美國飛機破壞蘇聯邊界(除了今年8月27日的破壞之外)的事實確實存在,此前國家安全部向蘇聯外交部通報的關於破壞邊界的情況完全屬實。

今年7月8日18點20分,自白令海峽方向,在阿拉卡姆切琴群島上方大約1000米高度,出現兩架美國殲擊機,它們飛過恰普林角上空,消失在美國聖勞倫斯群島的方向上。

18點50分,自聖勞倫斯群島的方向出現兩架殲擊機,它們在300米的高空飛過普羅維傑尼耶海灣。世紀角並消失在楚克奇半島上空的西北方向。

18點53分,兩架殲擊機自聖勞倫斯群島方向越過蘇聯的國界線,消失在蘇聯阿納德爾灣水域上空。

19點20分,自阿納德爾海灣方向,在大約1000米高度上出現兩架殲擊機,它們飛過阿琴角和世紀角,消失在聖勞倫斯群島的方向。

邊防勤務。哨所。上等兵卡莫利科夫和上等兵魯斯久洛夫對飛機的飛行情況進行了觀察。

今年7月17日14點28分,在西北方向1000米高度飛行的兩架美國飛機,侵入位於烏艾連鎮的蘇聯邊界線。14點30分,在傑日尼奧夫角以北12海里的地方,飛機做了一個掉頭,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

邊防勤務在上等兵阿納尼因的指揮下對飛機的飛行情況進行了觀察。

今年7月20日15點29分,自北海道群島方向,在500米高空飛行的兩架美國飛機,侵入蘇聯邊界線之後,出現在千島群島組成中的蘇聯塔菲利耶夫群島上方。飛過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島上空後,飛機掉頭向西,15點46分,飛過南庫頁島村莊的上空,然後沿著庫納希里群島東南岸,消失在北海道方向。

前哨部隊軍官古拉克,中尉戈盧布,駐守在千島群島的整個邊防勤務部隊,邊防艦隊軍人和空中觀察哨,對飛機的飛行情況進行了觀察。

今年7月23日11點45分,兩架美國飛機在恰普林角地區侵入蘇聯邊界,11點50分在100米高度上飛過楚科奇角和普羅維傑尼耶海灣,此後消失在阿納德爾灣水域的上空。

12點的時候,這些飛機掉頭,飛過普羅維傑尼耶海灣和楚科奇角上空,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

哨所的軍官科爾什上尉。薩維切夫中尉和拉夫連季耶夫中尉,上等兵留明和科斯久申,上士希霍夫采夫,邊防勤務哨所和空中觀察哨,都對飛機的飛行進行了觀察。

今年8月1日17點14分,兩架美國殲擊機侵入蘇聯國界線,在50米的高空出現在蘇聯的阿納德爾灣水域的上方。在世紀角和楚科奇角上空飛過,飛機於17點25分出現在恰普林角上空500米的地方,此後飛向聖勞倫斯群島方向。

對飛機的飛行情況進行觀察的有軍官博羅達夫卡中校和切爾諾夫中校,哨所軍官斯科科夫,中尉拉夫連季耶夫,上士波格蘭斯基,下士別里卡列夫和庫捷爾瓦斯,上等兵庫里洛夫。貝科夫。庫里岑。普柳斯基赫。波波夫,以及駐守在普羅維傑尼耶海灣地區的哨所全體人員。

今年8月4日14點,自北海道群島方向。在1500米高空飛行的一架美國雙馬達的轟炸機,在千島群島的阿努欽群島地區飛行時,出現在科耶馬卡伊基奧海峽上方。在飛過阿努欽。尤里和澤列內伊群島之後,消失在東北方向。

對飛機飛行情況進行觀察的人員有:上尉古拉克,中尉斯莫連佐夫。博西亞科夫和駐守在阿努欽。尤里和澤列內伊群島地區的邊防哨所全體人員,以及邊防艦隊官兵和當地的居民。

對今年8月27日9點45分在千島群島之列的伊圖魯普群島飛行的美國「B-29」飛機的飛行情況,邊防部隊分隊的勤務人員沒有進行記錄,也沒有向蘇聯外交部進行通報。

也是在這一天里,自8點23分到8點45分,邊防哨所的勤務人員在有限的能見度條件下,根據馬達的喧囂聲記錄了不明飛機在阿努欽。尤里。澤列內伊。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島的飛行情況,並以1950年8月29日第С-4437號信件方式向蘇聯外交部進行了通報。

對於美國空軍上述一系列挑釁性行為,莫斯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9月4日,一架從旅順基地起飛進行訓練飛行(未裝載炸彈或魚雷)的蘇聯轟炸機遇到11架美國戰鬥機的圍攻,並被擊落,蘇聯政府才提出抗議。但遭到了美國的拒絕,其理由是擊落轟炸機的飛機受命於聯合國,因此美國不能接受蘇聯的抗議。為了謹慎起見,在外交部準備進一步的抗議照會前,聯共(布)中央要求邊防軍對於蘇聯國家安全部和海軍總參謀部提供的通報「再次進行核實」,以說明侵入領空的事件「是否屬實」以及上述通報的「準確程度 」。於是就有了上述斯塔哈諾夫中將的報告。不過,得到10月4日這份證實報告後,蘇聯外交部並沒有提出新的抗議。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時刻——美國軍隊即將越過三八線,而斯大林正在催促中國儘快派軍隊入朝作戰。顯然,莫斯科不願在此時加劇美蘇之間的衝突。

然而,儘管蘇聯一再忍讓退縮,美國軍隊還是在10月7日開入了北朝鮮。更有甚者,10月8日下午4時,兩架美國F-80戰鬥機侵入蘇聯濱海地區領空作低空飛行,並對蘇哈亞河地區距邊境100公里的一個軍用機場進行機槍掃射。對此,蘇聯的反應仍然極其平靜:既沒有派飛機升空迎敵,也沒有使用地面機槍和高炮進行還擊。

直到10月9日22時45分,葛羅米柯才打電話給美國大使,要求兩個小時後與他會面,向他遞交照會。柯克聲稱自己患了感冒正在卧床休息,葛羅米柯只得同意在23點30分接見公使銜參贊巴爾布爾。[8](P917) 在與巴爾布爾會面時,葛羅米柯宣讀了抗議照會,但巴爾布爾聲明說,他不能接受這份照書,蘇聯必須向聯合國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在朝鮮地區只有聯合國的武裝力量在行動。儘管葛羅米柯強調,對蘇聯機場進行的挑唆性掃射的是美國空軍的飛機,美國人仍然堅持拒絕接受照會。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蘇聯外交部只好把照會寄到美國大使館。然而,10月10日美國使館通過外交郵件退回了這份照書,沒有任何附函或文字說明。在歸檔的照書封頁上只有蘇聯人的標註:「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於1950年10月10日11點30分通過外交郵件退回」。其實,被美國退回的這份照會用語既簡單又溫和,只是表明了蘇聯政府這樣一個立場:「要求嚴厲懲罰襲擊蘇聯飛機場的罪魁和期待美國政府做出保證:將採取必要的措施杜絕今後發生類似的挑唆行動 」。

美國空軍採取的顯然具有挑釁性的行動——作低空飛行的美國飛行員不可能看不到蘇聯機場的標誌,很可能是在試探蘇聯的態度。在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以後,如果莫斯科想採取強硬立場,本來可以利用這次飛機掃射事件警告美國,甚至以此作為蘇聯對朝鮮戰爭進行軍事干預的有力借口。但莫斯科表現出如此軟弱的立場和謹慎的態度,充分表明斯大林寧可忍辱負重,也不願在這個危急關頭與美國兵戎相見。即使在10月19日美國承認對蘇聯飛機場的射擊,是美軍「空中領航錯誤和計算不佳的結果」,又通報說,「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已經被撤職,同時採取了相應措施對兩名過失飛行員進行了紀律處分」,美國政府還表示「準備提供資金用於補償給蘇聯財產造成的任何損失」時,莫斯科都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儘管空中射擊給蘇聯造成了很大損失。

由此可以推斷,在美國軍隊尚未越過三八線時,斯大林極力鼓動中國出兵,並表示願意出動空軍給以協助,以便穩定朝鮮戰局。但是,當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繼續向北推進,而中國在出兵問題上又顯得猶豫不決時,斯大林失去了信心。在這種完全沒有制勝把握的時候,至少應該避免蘇聯與美國發生直接的正面的軍事衝突。在這樣的形勢下,周恩來來到蘇聯要求其明確表態對入朝作戰的中國軍隊提供空軍支援,斯大林自然會採取推脫的態度。也正因為如此,當13日毛澤東再次通報中國陸軍可以先行出動,但要蘇聯保證兩個月後提供空中支援時,斯大林不得不明確表示,即使將來蘇聯空軍出動,也不會進入朝鮮上空作戰。這就是說,中國軍隊必須孤軍奮鬥。事實上,直到11月初中國志願軍向聯合國軍發起第一次進攻並取得初戰勝利時,蘇聯空軍才出現在鴨綠江上空。

至此,關於中國出兵朝鮮的全過程應該說已經十分清楚了。當然,有關朝鮮戰爭的歷史,還有一些未解之謎或不明之處,例如細菌戰。戰俘遣返問題等,但隨著相關各國的檔案文獻不斷披露,整個發展過程和大部分歷史細節已經被研究者掌握,可以斷定,最終「水落石出」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推薦閱讀:

刑事證據中國問題的探索  I 法學中國
中國最美的20個地方 你去過幾個?有你的故鄉嗎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記者來鴻:亦喜亦憂看中國人澳洲搶房瘋
中國漢字五行-查詢(按筆畫)

TAG:中國 | 朝鮮 | 決策 | 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