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足三里要長壽
06-30
「足三里」最早見於《靈樞·五邪》中「補三里以溫之」,「皆調於三里」的記載。古代的「理」和「里」通用,本穴位於下肢三寸的地方,因此叫做「足三里」,用以區分手三里。正如《素問· 針解》中說:「三里即三寸,與手三里意同。所謂足三里也,下膝三寸也」。足三里又有「下陵」、「下陵三里」、「鬼邪」等別名。 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什麼是合穴呢,《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所入為合」意指脈氣由四肢的末端到達合穴時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的醫學價值非常大,《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中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另外,足三里的氣血來自胃經,其特徵表現為地部的稀濕脾土和天部的氣態物。《聖濟總錄》中說:「足三里,土也。」本穴的氣血物質遵循著脾土燥化水濕,然後固化於穴位內外,使天部的氣循著胃經上行的規律。因此,足三里具有極強的燥化脾濕,生髮胃氣的功能。 《內經海論篇》中記載:「胃者水谷之海,其輸在氣街,下至三里。」其次,足三里不僅作用於脾胃,它還能牽引全身,具有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孫思邈在《千金冀方》中說:「一切病皆灸足三里三壯。」 關於足三里,古代很多醫書都有廣泛記載。比如《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干。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四總穴》:「肚腹三里留。」《通玄指要賦》:「三里卻五勞之羸瘦;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玉龍賦》:「心悸虛煩,刺三里。」《馬丹陽十二穴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這些都突出顯現了足三里的醫學價值和重要地位。 進一步來說,根據古代醫書可以將足三里主治的疾病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別:肚腹疾患: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霍亂、疳積;心神疾患:心煩、心悸、氣短、癲狂、夜不能寐、中風。胸肺疾患:咳喘痰多、虛勞、咳血;少腹疾患:小便不利、遺尿、疝氣;婦人疾患:乳癰、婦人血暈、妊娠惡阻、赤白帶下、痛經、滯產、產後腰痛、婦人臟噪。經脈所經過的疾患:膝脛酸痛、下肢不遂、腳氣、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其他:水腫、頭暈、鼻疾、耳鳴、眼目諸疾、真氣不足、臟氣虛憊、五勞七傷等等。 不僅如此,現代研究也證實了足三里的全能作用,能對人體許多系統產生影響。比如在消化系統方面:能使唾液澱粉酶分泌增加,促進腸胃有規律的有力運動,增強食慾,幫助消化,防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返流性胃食管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運動功能失常,胃輕癱,幽門痙攣,腸梗阻,菌痢,急、慢性腸炎,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呼吸系統方面:能增強肺活力,擴大肺氣量;尤其在血液循環系統方面:刺激三里能改善心的功能,調節心律,使快者變慢,慢者變快;能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目改變,能使血液中的組織胺下降,能改變血色素和血糖量,是血糖高者下降,低者上升,對於貧血,高血壓、高脂血症,白細胞減少等現代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它還能作用於神經系統方面,促進腦細胞機能的康健,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改善人的記憶,緩解神經衰弱、保持大腦的靈敏性;對於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也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在抗炎的同時提高機體的防病防疫能力,對流感、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疾病都有一定的防禦。 足三里作用巨大,使用起來卻很簡單,對於沒有疾病,僅用足三里作為保健養生之道的朋友來說,既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針刺法,也可以自己平時常常按摩: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壓一壓足三里,每次壓10分鐘左右,以穴位處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最好的方法是艾灸法,有艾炷、艾卷、艾絨直接灸或隔蒜、隔姜間接灸。其中以艾條懸灸最為常見,具體這樣來做:取艾條一根,點燃後對著三里穴進行懸灸,灸的時候可以採用溫和灸、雀啄灸或迴旋灸均可。溫和灸、雀灸或迴旋灸都是使用艾條懸灸,不同的是,溫和灸的時候,艾條一般保持不動;雀灸的時候,艾條像小鳥吃食一樣,一上一下的;迴旋灸則是艾條在穴位周邊來迴轉動,幅度不大。灸的時候都要控制好距離,以皮膚灼熱而不受傷為度,一般每次灸20分鐘即可。這些方法都很簡單,只要堅持使用兩三個月,就能改善胃腸功能,調理全身健康,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尤其是艾灸完之後會有溫熱舒適的感覺,熱氣達到身體深處,身心俱輕,非常舒服。 當然,除了平時實用足三里灸進行保健養生之外,具體的病症還需經過專業醫生診斷後才能確定如何艾灸。因為有些病症中足三里不是單獨使用的,需要和其他穴位一起來灸才能達到如期的效果。比如,配曲池、豐隆、三陰交,具有健脾化痰的作用,可用於頭暈目眩等;配天樞、腎俞、行間穴,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可主治月經過多,心悸等;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等;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具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等;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養生有道】愛吃這十種食物的人會長壽 [圖]
※「洗腸」長壽?洗出人命!
※研究顯示身材略胖的人最長壽(圖)
※身材不走樣更長壽
※四月跑跑|人間四月芳菲盡,跑山跑水正當時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