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對《追尋記憶的痕迹》的筆記(1)

  • 1. 關於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研究巴甫洛夫發現兩種不相關聯的學習方式——習慣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在習慣化和敏感化階段,動物只是學會單個刺激的特徵,並不會將兩個刺激相聯繫。通過習慣化,動物因某個刺激的微弱而學會忽略它;通過敏感化,動物因該刺激的重要性而關注它。他的研究成果導致第一個學習的經驗主義學派——行為主義的生產。2.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是無法通過內省去理解自己的無意識過程的。只有訓練的中立的外在觀察者——精神分析學家才能洞悉其無意識內容。他認為外顯的行為只是研究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內在狀態的方法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者指出,行為主義者將行為研究的對象限定為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忽略了有關心理過程的最重要問題。3. 中樞神經系統(CNS) CNS由腦和脊髓組成,兩側對稱。脊髓通過體表的神經纖維束——周圍神經接收來自體表的感覺信息。脊髓也通過運動神經元將運動指令傳送到肌肉組織。這些感覺接收器和運動纖維是周圍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脊髓向上與延伸至腦形成腦幹,它負責將感覺信息傳遞到更高級的腦區,然後又將運動指令從這些區域傳送到脊髓。腦幹還有調節和控制著注意。在腦幹上面依次是下丘腦,丘腦和大腦兩半球。大腦半球的表面覆蓋著一層高度褶皺的表層——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執行知覺、動作、語言和計劃等高級大腦功能。大腦的深層結構由三部分組成:基底神經節,海馬和杏仁核。基底神經節負責協調運動,海馬參與記憶儲存,而杏仁核負責協調某種情緒狀態下的自發和內分泌反應。中樞神經系統(CNS)4. 三個相互影響的心理主體:自我,本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認國意識就好像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而無意識則為海面之下的冰山主體。相對這個分界面而言,一種潛在心理功能埋藏越深,意識就越難對其掌控。自我(我或自述者)是一個同是具有意識與無意識成分的執行主體。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其意識成分對外部世界直接進行反應,並且與感知、推理、行動計劃、快樂與痛苦的經驗直接相關。而自我的無意識成分則與心理防禦有關——壓抑、拒絕、升華,這是自對於本我(人格的第二個心理機構)中本能的性衝動和攻擊性進行抑制,介導與重定向的機制。本我(它),它完全是無意識的。它不受邏輯與現實原則的左右,卻遵循唯樂主義的原則——追求快樂而避免痛苦。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本我代表了嬰兒的原始心理,並且是唯一的自出生以來就出現的心理構成成分。超我是第三個統治者,是無意識的道德主體,是我們良心與理想的化身。5. 神經細胞生物學的三個基礎原理:神經元理論(細胞理論應用於腦)闡述了神經細胞(或者神經元)是腦的基本信號單位的根本組成部分;離子假說則集中於神經細胞內部的信息傳遞。它描述了單個神經細胞產生電信號(即動作電位),並在特定細胞內沿著相當長的距離進行傳導的機制;突觸傳遞的化學理論則主要論述了神經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一個神經細胞通過釋放化學信號(即神經遞質)與另外一個神經細胞聯強,第二個神經細胞識別信號並通過位於細胞膜表面的,被稱為受體的特殊分子進行反應。以上三個原理都聚焦於單個的神經細胞。6. Cajal有關神經組織結構的四原理理論 神經元,Cajal將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Neuron),認為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信號單元。 突觸,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與另外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只在特定的部位發生聯繫,即突觸。 聯結特異性原理,特定的神經元只與另外一些特定神經元發生聯繫。 動態極化原理,在一個神經元內部,信號只朝著一個方向傳遞。這一原理允許我們判斷神經迴路中信息的具體流程。7. 原理四——動態極化 這一原理認為神經迴路中信號只向一個方向傳遞。信息流的方向為——從特定細胞的樹突到細胞體,再沿著軸突到到突觸前末梢,然後經過突觸間隙到達下一個神經細胞的樹突。信息流的意向原理極度重要,因為它將神經細胞的所有組成部分與其重要的功能——傳遞信號——相關聯。8. 腦與脊髓包含的三類主要神經元 感覺神經元,位於皮膚及各種感覺器官,對外部世界的特定刺激——機械性壓力(觸覺),光(視覺),聲波(聽覺)或者特殊化學分子(嗅覺與味覺)——進行反應並把這些信息傳送給大腦。 運動神經元,由腦幹及脊髓發到軸突到效應器,比如肌肉與腺體細胞,控制這些細胞的活動。 中間神經元,腦中數量最我的神經元,在感覺與運動神經元之間作為信息中轉站。9. Sherrington 研究發現神經元可以被激活,也可被抑制。當特定部分受到刺激而產生特定反射反應時,只有這具特定的反應受到激發,其他的相反的反射則受到抑制。因此,輕敲膝蓋骨肌腱引發一個反射動作——腿的伸展,即一次踢腿。同時也抑制了相反的反射行為——彎曲,即腿的向後收縮。10. 弗洛伊德的「談話療法(talk therapy)」 通過鼓勵病人進行各種思維與記憶的自由聯想,心理分析學家可以幫助病人疏解潛在的有意識的思維與行為之下的無意識記憶、精神創傷以及衝動。11. 義大利伽伐尼發現動物的神經電活動,他偶然將一隻青蛙腿掛在鐵制陽台的一個銅鉤上,發現這兩種不同金屬(鐵與銅)的相互作用使用青蛙腿產生了痙攣。他還發現通過給予青蛙腿以電脈也可以使其產生痙攣。他提出神經細胞與肌肉細胞自身即可以產生電流,肌肉的痙攣是肌肉細胞所產生的電流引起的。12. Broca發現大腦半球的左側額葉受損使得一個人不能講話;Wernicke發現左側大腦半球後部受損使得一個人不能理解談話。13. Milner 的三個複雜記憶生理基礎原理:首先,記憶是一種獨立的心理功能,與其他感知,運動,認知能力截然不同;其次,適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是分開存儲的。內側顳葉的損傷,尤其是海馬的損傷,會損害新的短時間記憶轉變為長時間記憶的能力;第三,至少有一種記憶是與特定腦區密切相關的。內側顳葉及海馬的損傷會完全損害新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能力,而其他特定腦區的缺失並不影響記憶。14. 內隱記憶具有自主性。它可以在執行動作時直接被回憶,而並不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努力。而且我們大部分的行為是無意識的。15. 習慣化使人們能夠在相對嘈雜的環境中工作,這種學習使我們對鐘錶的聲音及心跳,胃蠕動等軀體感覺習以為常。這些感覺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能進入到我們的意識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習慣化是學習識別反覆發生的無害刺激的過程。它的另一個作用是,它消除了不必要的或過激的防禦反應。習慣化對知覺組織也很重要。16. 三種內隱學習模式:習慣化,敏感化和經典條件反射。 習慣化,反覆呈現一無害刺激,動物和細胞都不再對該刺激產生反應。 敏感化,有害刺激使動物和細胞變得敏感,對隨後呈現的任何刺激(包括無害刺激)都產生強烈的反應。 經典條件反射,有害刺激和無害刺激配對呈現多次後,動物和細胞對無害刺激產生同等強度的反應。習慣化是教動物學會忽略某刺激,與多相反,敏感化是一種山恐懼習得形式:威脅刺激產生後,動物立即變得敏感,對幾乎一切刺激都投入更多的注意,併產生更強的反應。17. 經典條件反射(aversive classical conditioning),教動物將不愉快的刺激(如電擊)和不誘發反應的普通刺激聯繫起來。中性刺激必須總是在負性刺激之前呈現,前者似乎預示著後者的發生。負性經典條件反射和敏感化的類似之處在於,一個感覺通路的活動增強了另一個感覺通路的活動。然而,二者是不同的,它們的不同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經典條件反射使一對相繼發生的刺激形成聯繫;其次,經典條件反射只增強動物對某一個中性刺激的反應,而敏感化使動物對整個環境的反應增強。弱刺激總是在前,充當強刺激的預警信號。這個過程極大限度地增強了細胞對弱刺激的反應;另外,細胞反應的增強程度遠大于敏感化實驗中觀察到的細胞增強程度。18. 實驗結果,突觸強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能夠被多種刺激組合形成改變。具體而言,模擬敏感化和負性經典條件反射的刺激組合形式強化突觸聯繫,而模擬習慣化的刺激組合形式減弱突觸聯絡。所以得到兩條重要原則:首先,借鑒訓練動物獲得習得行為的方案,可以通過不同的刺激組合形式改變神經細胞間的突觸聯繫強度,持續時間可達數分鐘;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同一個突觸的強度可以被不同組合形式的一,刺激強化和減弱。19. 學習通過改變突觸聯繫的強度來調節行為。 弗洛伊德認為,知覺和記憶由不同的神經元負責。知覺神經迴路具有相對穩定的突觸聯繫, 以保證知覺的準確性;記憶神經迴路的突觸聯繫則相對不穩定,其強度可以被學習調節。這些機制也構成了其他高級認知功能的基礎。不同形式的學習產生不同形式的記憶。不同的刺激組合形式確實以不同方式影響著突觸聯繫的強度。20. 習慣化時,感覺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在運動神經元中誘發出較小的突觸電位;敏感化時正好相反,感覺神經元的動作的電位在運動神經元中誘發出更強的突觸電位,從而提高了神經傳遞的功效。21. 在經典條件反射中,無害(條件)刺激和有害(非條件)刺激的神經信號必須按照精確的時間次序發生:感覺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在先,尾部的神經信號在後。感覺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和尾部信號總是按照這樣的時序發生,感覺和運動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繫才能得到強化。經典條件反射時突觸聯繫強度的增加甚至超過了敏感化時的增加的程度。22. 經驗對突觸聯繫的影響 遺傳和發育決定不了突觸聯繫的強度,經驗對突觸聯繫強度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反覆練習使突觸強度變化更加持久。23. 細胞生物學原則:首先,突觸聯繫強度的變化足以改變原有的神經網路結構及其信息加工能力;其次,不同形式的學習可以以完全相反的方式改變兩種神經元間的突觸聯繫——強化或弱化。習慣化弱化了突觸聯繫,而敏感化學習和經典條件反射強化了突觸聯繫。突觸聯繫強度的改變是學習和短時記憶的細胞機制;第三,短時記憶存儲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突觸化或弱化的時間長短;第四,突觸強度的調控方式分為同突觸和異突觸兩種。究竟採取哪種方式,於學習激活了哪個神經迴路——是介導迴路(mediating circuit)還是調製迴路(modulatory circuit)。如果學習激活了介導迴路,那麼突觸強度的變化屬於同突觸變化,習慣化就是這種情況。如果學習激活了調製迴路,那麼突觸強度的變化屬於異突觸變化,敏感化就是這種情況。而經典條件反射同時包含同突觸變化和異突觸變化。實際上,同突觸變化和異突觸變化是突觸可塑性的基本形式,它們可以組合起來構成更加複雜的形式。24. 如何將短時間記憶轉化為長時間記? 反覆練習是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必要手段。25. 艾賓浩斯的「非詞記憶實驗」 艾賓浩斯通過「非詞記憶」的實驗,得出兩條記憶原則:首先,記憶是漸進的,也就是熟能生巧。第一天重複訓練的次數越多,第二天記住的內容就越多,二者之間存在著線性關係;其次,長度為6,7個非詞的辭彙表只需呈現一次便能記住,而更長一些的辭彙表則需要反覆呈現才能記住。這說明人們忘記的東西實際上在大腦中還有一定儲存。26. 遺忘的兩個階段與固化 第一階段發生在學習後的一個小時里,表現為記憶量急速下降,形成陡峭的遺忘曲線;此後為第二個階段,記憶以緩慢的速度丟失,持續時間為一個月左右。 固化(consolidation),記憶若要持久牢固,大腦必須對記憶內容進行深入徹底的加工。與此同時,大腦必須對記憶內容投入更多的注意資源,還要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網路聯繫起來。長時記憶的固化需要1-2小時的時間,固化完成後,記憶不容易被干擾。27. 長時外顯記憶與長時內隱記憶 長時外顯記憶不僅涉及皮層的功能,還需要海馬的參與。而長時內隱記憶要相對簡單一些。對於習慣化和敏感化來說,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都涉及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之間的突觸。此外,在長時習慣化和敏感化記憶中,突觸變化都平等於行為的改變:習慣化時,突觸活動抑制數周;敏感化時,突觸活動增強數周。28. 長時記憶不只是短時記憶在時間上的延伸,長時記憶的突觸強度變化要來得更久一些,而且神經迴路中突觸的數目也發生了變化。長時習慣化時,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之間的前突觸端(persynaptic terminal)數目減少;長時敏感化時,感覺神經元長出新的前突觸端,新突觸的壽命與記憶持續的時間等長。運動神經的變化大致平行於感覺神經元。29. 學習能夠改變突觸的數目!學習能夠激活無活性的突觸,也能讓有活性的突觸失活。30. 記憶的線索 記憶的提取依賴於合適的線索,動物將線索與習得的經驗聯繫起來以得提取。線索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內源性的。回憶線索是外源性的。31. 關於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是一種無法用意識控制卻又十分完善的方式指導我們的行為。 我們對人物,事件和地點的外顯記憶,這種較為複雜的記憶最初激發了我們的靈感,它能夠被提取並用圖片和文字精確表達。外顯記憶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它一直處於意識中,隨時可以被提取整合。32. 關於認知心理學 它的觀點來源於兩種思想,一種是康德哲學的先驗論——「知識是獨立於經驗的」,知覺和反應的能力都來自於遺傳和進化。而歐洲的格式塔學派進一步發展了這種觀點:知覺是運用固有能力,將感官獲得的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結果。我們的視覺系統並不像機那樣,僅僅被動記錄圖像,而是將視膜中二維的光轉換為連貫穩定的三維世,因此知覺是有創造性的。 認知心理學家通過「錯覺」研究,證實了這種能力。在一個沒有完整結構的三角形圖像仍然被認為是三角形。大腦對視覺圖像的預期構建於視覺通路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上,這種預期部分來自經驗,但更多來自於先天的視覺神經迴路。第二種觀點是認知心理學家提出的,大腦運用先天的能力解構外部世界,整合模糊現象從而建立一個內部表徵或者外部世界的認知地圖,併產生一個有意義的圖像。認知地圖是大腦對知覺對象和行為的編碼,它的提出使認知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的聯繫更加緊密。33. 關於外顯記憶康德認為表徵空間的能力是大腦中固有的,人們與生俱有整合時間和空間信息的能力。一旦感知到客體,誘發聽覺,觸覺時,就會自動地整合到特定的時空中。而O"keefe將康德的這種觀點應用到空間外顯記憶中,他認為很多外顯記憶,都需要空間信息的參與。我們沒有一個專門的空間感覺器官,然而空間的表徵是十分精巧的認知感覺,涉及一個宏大的綁定問題。大腦必須綜合幾種不同的感覺輸入形式最後得一個完整的內部表徵,決不單單依賴任何一種輸入形式。34. 情緒事件與機體的反應 通常我們認為人類的恐懼始於某個重要事件的意識知覺,比如看見房子著火後,立即引起大腦皮層的情緒反應——恐懼,然後傳送信號到心臟,再到血液,腎上腺,汗腺。根據這種觀點,一個意識到情緒事件引起了後期機體無意識的,反射性的本能防禦反應。而詹姆士反對上以觀點,他在《情緒是什麼》一書中指出,情緒的認知經驗遲於情緒的生理表達。他認為,當我們遇到一個潛在危險的環境,不會產生一個意識知覺的情緒狀態。基於這種觀點,他和荷蘭心理學家蘭格指出,情感的意識體驗發生在大腦皮層接受到身體生理反應的信號之後,或者說意識體驗發生在某些無意識的生理變化之後。詹姆士認為「我們感到難過是因為我們哭了,感到憤怒是因為我們拍案而起,感到害怕是因為我們發抖,而不是因為難過,憤怒,害怕而哭泣,拍案而起和發抖。」情緒是對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機會變化的認知反應。情緒的保持時間不會比生理反應更長。而神經病學家Antonio damasio修正了詹姆士,蘭格理念,他指出情緒體驗是機體反應的高級表徵,可以是很穩定的,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35. 精神分裂症 有三種臨床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和認知癥狀。 陽性癥狀,表現為怪異的行為和心理功能的紊亂,尤其是出現妄想和幻覺狀態。患者不不能正確地認知現實世界,無法將信念和知覺與自己身邊世界實際發生的事情作對比。這種對現實世界感知能力欠缺的主要特點為妄想,幻覺以及不合邏輯的思維。 陰性癥狀表現為缺少正常的社交人際活動,伴隨社交障礙,少言寡語以及情感淡漠等癥狀。 知識癥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和適時記憶/工作記憶的缺失。認知癥狀是慢性的,長期的甚至存在於癥狀緩解期,也是精神分裂症中最難以治療的方面。36. 抑鬱症 抑鬱症臨床表現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不愉快,天天如此,與之伴隨的還有強烈的精神痛苦,無法體驗快樂以及對現實生活中的外部世界失去興趣,表現為:睡眠障礙,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喪失活力,性慾降低以及思維遲鈍。嚴重的抑鬱症患者身心極度衰弱,有些極端病例會表現為停止進食以及無法保持個人衛生。抑鬱症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兒童也可能患抑鬱症,抑鬱症還經常在老年人中發作,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37. 有關意識 意識的核心是自我知覺,知道自己正在感知。因此意識是一種能力,不單單是體驗快樂和痛苦,而是參與並根據這些體驗作出反應,我們當前的生活和整個人生中都是如此。 意識的兩個主要特徵:統一性和主觀性。統一性是指我們經歷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種感覺形式都被整合為一個獨立的,連貫的意識經驗。 意識的統一性是可以打破的。而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體驗都是專有的,獨一無二的,對我們自己來說格外真實。
  • 推薦閱讀:

    你記憶中感覺最美好的文章是哪篇?
    獨家分享!英語單詞竟可以用詞綴記,單詞記憶 so easy!
    快速記憶八字基礎知識
    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小食
    1997,十年前的電影記憶

    TAG:記憶 | 筆記 | 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