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最無能的教育
2015-08-17 幼兒心理
新的一周開始了,不管別處發生什麼,我們的生活始終要歸位。所以,ki媽也整理好心情,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了。
可是,又看到一則悲傷的新聞,一位8歲的女孩在吃了點鳳爪後猝死。一開始,家人都以為那包零食泡椒鳳爪才是罪魁禍首,最後才發現,那是顱內挫裂傷,是由外力所致。原來是媽媽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女兒做錯了不少,然後就伸手打了一下女兒的後腦勺,女兒就哭了,媽媽心軟下來,給女兒拿了鳳爪做零食。吃完後,小女孩就頭暈嘔吐,最後沒能救回來。
後腦勺上打了一下,導致親生女兒的死亡,這位媽媽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但是打孩子這件事,可能在媽媽身上經常發生。打了一下後腦勺導致孩子死亡的慘劇我們都不願意看到,不知道身邊,是不是還有很多爸爸媽媽會打自己的孩子。
ki媽看了這則新聞後面的評論,真的挺讓人驚訝的:
這樣看來,孩子真是打不得,但是對於熊孩子的教育又該怎麼辦呢?
無論打哪裡,絕不能打頭!這是常識!要打就打屁股,有眼睛表明,打屁股的孩子聰明。。。(無語了,屁股上有坐骨神經,被重打受損後,後果也很嚴重)
只剩下打手心了!
「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被我們所熟知,甚至也有很多人,還一直秉承著這樣的做法。
為什麼要用打來解決跟孩子之間的問題?為什麼要用打來表明作為一個媽媽或者一個爸爸的權威?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
打在哪裡,對身體的傷害程度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打在哪裡,對心理都是有創傷的。總體上來說,疼痛是一種複雜的不愉快體驗,通常與外部刺激(包括擊打)、組織損傷、炎症和疾病過程有關。由於疼痛是主觀的和個體化的,因而在本質上是心理性的問題。
記得kiki蠻小的時候,大概也就一周歲多吧。他總是會拿東西,扔東西,家裡就有人說,再這樣,就拿牙籤扎你的手了啊。聽了這句,我馬上制止,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非常正常的一個階段,拿東西,扔東西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完全可以用別的方式來跟他溝通,「用牙籤扎」來嚇唬小孩,是非常不妥的。家人都還能接受這樣的說法,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後來,基本上也沒有發生或要打孩子的事情,而且我也一直不主張用打來威脅孩子,比如,你不好好吃飯,我就要打你了之類的。
控制情緒,等待緩和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懊惱、憤怒,忍不住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如果都用打來解決問題,感覺這個世界都不會好了。打完之後,孩子難受氣憤,大人又內疚想補償,暗暗下決心下次絕對不這樣了,可是這個下次不會到來。
氣氛比較緊張的時候,孩子和媽媽都需要緩和情緒,這也正是教會孩子處理情緒的機會。如果大人在憤怒的時候用打孩子來解決這樣的情緒,那麼孩子學會的也是同樣的方式。
講道理孩子能接受嗎
講道理孩子他不聽啊!很多媽媽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講道理的時候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啊。是的,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孩子是根本聽不進任何話的。所以,講道理之前,先讓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也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當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媽媽說的話上的時候,跟他說想說的話。
陳述一個事實,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永遠比強迫他接受一個觀點要容易。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分析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引導他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法,他會有成就感和積極性,同時也會牢牢記住自己尋找到的那種方法。
沒有什麼事值得用打去解決
打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有的人說,打幾下,孩子就長記性了。有的人說,不打不成器。可是在ki媽看來,打卻是最無能的表現,試圖用打來控制孩子。
如果打的同時再加上對孩子的斥責和貶低,那麼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沉重到他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否定自己。
頻繁打孩子,可能讓孩子會感覺到很孤獨,因為最愛他們的父母都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對付」他們。
也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焦慮,因為打孩子的時候,往往並不一定是孩子的緣故,大人情緒不好加上孩子這個誘因,最終大致打孩子的發生,孩子會惴惴不安,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挨打。
孩子也可能學會說謊,因為害怕挨打。在對父母的絕對服從下(不服從就只能被打)孩子可能還會慢慢變得懦弱,因為他學會的就是遵從。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父母都不值得用打這樣的方式來解決當下發生的事或者處理自己的情緒,代價太大了。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個附屬物,或者是沒有自主意識的「寵物」,想打就打,想親就親,他們需要的是尊重和對等的交流以及溝通。希望悲劇不要再重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