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近、多見面,戀愛機會更多
我們從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在旅行時、街道上、夕陽一花園中邂逅,一見鍾情,開始了戀愛。但是在現實中這樣的事例有多少呢?答案是:只有微小的5%。
世界廣闊,網路發達,但現實中距離的遠近卻成為愛情發展的重要因素。所謂的"千里姻緣一線牽"總歸是不太多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跟心理學上的鄰近效應是分不開的。
什麼是鄰近效應呢?讓我們先看下面的實驗。
1950年,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對麻省理工學院17棟已婚學生的住宅樓進行了調查。這是些2層樓房,每層有5個單元住房,住戶住到哪一個單元純屬偶然。
調查時,所有住戶的主人都被問一個問題:在這個居住區中,和你經常打交道的最親近的鄰居是誰?結果表明,居住距離越近的人,交往次數越多,關係越親密。具體來說,在同一層樓中,和緊隔壁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41%,和隔一戶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22%,和隔三戶的鄰居交往的機率只有10%。
多隔幾戶,實際距離增加不了多少,但是親密程度卻有很大不同。這個實驗和研究表明,在社會心理領域存在著一種"鄰近效應",即:鄰近的人之間更容易建立密切的關係,彼此間容易有更大的影響。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生活中,人們大部分的朋友不是同學同事,便是近鄰。而且,人們總是能夠比較方便地在同學同事或鄰居中找到意中人。
那麼,人們為何喜歡近距離的人呢?其首要原因在於心理經濟性理由,即身邊的人比較容易給予心理回報。
就好比學生忘記帶課本,一般都會向鄰近的人借看;兩側的人能立即借出一起看的話,心理性回報就大。如果向遠處的人借,產生的心理成本則較高,一般人不願意這麼做。近距離交往,對雙方來說都是低成本投資和高回報率。與鄰近的人交往,可以在互動中越發了解身邊的人,從而找到合適的對象,在與相處中相互產生好感。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戀人多是自己身邊的人,與自己生活在某個共同的圈子中。
2006年對已婚夫婦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其中3成夫婦是在工作中認識的,3成是通過朋友或家人介紹認識的,學生時就開始往的夫婦佔1成,如此相加已有7成。還有一位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多半的戀人是在距對方約70米以內的同一公司等環境中認識的。美國社會學家巴薩德在上世紀20年代研究了費城的5000份結婚申請書,發現1/3的夫婦婚前住在5個街區之內的範圍中。
除了鄰近,心理學家還發現,經常見面與接觸,也可以迅速拉近戀人的心理距離。
心理學中有一個"單純接觸理論",證明經常接觸與見面,可以增加人和人之間的好感。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請4位女大學生以不與任何人近距離接觸為前提去大教室聽課,1個學期里讓她們分別參加15次、10次、5次及0次這種大教室的課程。學期結束時,讓同樣參加這個課程的其他學生對此4人做出好感度的評價,結果,出席次數越多的女孩被喜歡的程度越高。
此實驗證明,單純的碰面能增加好感度。或者說,人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喜歡熟悉的面孔。
這是戀愛中一個常見的心理規律。僅僅是簡單的見面,也能讓對方注意到自己。這就為彼此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只要見過幾次面,心在不知不覺間已經一步步地接近。
可見,不善於表達愛意的人,只要經常使自己在對方的視線範圍之內,也可能為自己創造戀愛的機會。如果兩個人是在同班或同公司就更容易了。在同班或同活動組的話,只要調整上班下班的時間,就能天天與對方見面。而僅僅是這樣簡單的見面,就可能讓對方注意到自己。
推薦閱讀:
※全球股災血洗,18年金融危機會爆發么?
※機會來了,大紅酸枝收藏最當時……
※歷史曾把統一天下的機會帶到趙國,只可惜錯過了
※中國湧現過6次賺錢機會!未來的機會竟然是......
※生日帶這幾個字的命帶財庫,有暴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