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靠撿瓷片成專家,還把自己的收藏捐獻給博物館
在南宋官窯博物館的「皇宮遺珍」展廳里,有的遊客也許不知道,精美的鬲式爐、樽式爐等數十件南宋官窯瓷器,來自一位八十多歲的杭州老人捐贈。
這位老人叫金志偉,家住杭州中山中路邊。他從1970開始,就在中河一帶撿碎瓷片,然後和朋友一起修復。目前已收集了一萬多片瓷片。2007年,當得知南宋官窯博物館二期工程完工後,需要充實展覽內容,他就和博物館聯繫,把這批花了他半輩子心血的南宋官窯瓷器捐出去。要知道,如今,在收藏市場上,一件南宋官窯的器物就價值不菲。
1985年,杭州開始治理中河、興建中河路。每天午休時間,農民工下班了,單位在附近的金志偉吃過午飯,就去中河邊撿碎瓷片。他天天撿,撿到了出自南宋官窯、越窯、龍泉窯、定窯、汝窯和高麗窯的瓷器殘件。他越撿越不相信,這裡有這麼多寶貝——2007年,老人將經過修復的38件南宋官窯瓷器都捐贈給了南宋官窯博物館。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瞭望
來到金志偉先生家中。金先生的家並不寬敞,他怎麼會想到撿瓷片,而後又捐贈呢?金志偉說,自己是從事公檢法工作的,在參加工作後,接觸了不少知識分子,發現他們都很喜歡古瓷片。慢慢地,自己也對古瓷片發生了興趣。「1985年,杭州治理貫穿市中心南北的中河,興建中河路。我們單位在上倉橋,就在中河邊上。吃過午飯,我就去中河邊轉,同事們午休,農民工下班了,我就在那裡撿,天天撿,越撿越不相信,中河裡有這麼多寶貝啊。」1985年是金志偉的「豐收年」。當時,金志偉在中河南段收集到南宋官窯、越窯、龍泉窯、定窯、汝窯和高麗窯等窯的瓷器殘件和碎片。經過長時間的拼接,他和朋友馬國清一起複原了南宋官窯瓷器38件,包括碗、盤、折沿盆、洗、觚鏤孔套瓶等十六種器型。還修復一件汝窯碗。從此,金志偉對古瓷片興趣一發不可收拾。他還發動周邊的朋友一起去撿。1986年,他和朋友文鍾然在新建的中河北路的地面上撿瓷片。拖拉機開過,文鍾然發現一塊瓷片上好像有字,仔細一看,是「御廚」二字。起先,金志偉以為這是吳越國王的用器,後來經過研究和對比考古學最新成就,金志偉認為這就是南宋初期的皇家用瓷。於是,金志偉把這一研究成果,專門寫成文章《「御廚」字款越瓷再探》,結果論文在故宮博物館院刊上發表了。
圖中左二是金志偉
靠這麼多年撿瓷片,研究瓷片,金志偉共寫了十二篇學術論文,參加了四次國際會議,並於1994年加入了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現在,他成了研究古陶瓷方面的專家。「目前,我還打算出一本南宋宮廷用瓷方面的書,耿寶昌等古陶瓷專家對我出版這本書很贊成。」金志偉說。金志偉還收藏了幾塊有火燒痕迹的瓷片,這是他在距太廟遺址附近撿到的。他發現有的官窯、龍泉窯瓷片有火燒痕迹,有些瓷片膠結成塊狀,說明曾遭火燒。金志偉認為,這是880餘年前,那場大火(據文獻記載,嘉定四年1211年三月丙子,城南大火,延燒三日,焚三省六部官舍,延及太廟,毀民居二千七百餘家)的歷史見證物。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動態
這一次,金志偉先生向南宋官窯博物館捐贈了61件瓷品,包括38件南宋官窯瓷器,另有越窯、龍泉窯、汝窯等。南宋官窯博物館專門對他進行了表彰。
與金志偉先生一樣,金先生還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叫胡云法,胡云法也是一位收藏南宋瓷片的愛好者,他和金先生一樣也曾多次受到陶瓷學術界的關注!也在國際古陶瓷學術論壇上發表過很多的論文。胡先生比較喜歡收藏帶有文字的宋代瓷片,他的研究成果受到的韓國媒體的關注,韓國的KBS電視台還特意到他的家中進行採訪。
在這個浮躁的時段,所有人都想快速致富或者成功,時間越短越好。但是,當1970年金志偉先生開始對碎瓷片發生興趣,並低頭尋找這些碎瓷片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直接與快速變錢之類的想法掛上鉤。一個是機關工作人員,另一個的是杭州藥店的經理,都因為興緻所致,因為每天用心,尋找他們的心中之寶,所以到他們變成老人時,他們開始了人生的豐厚收穫。他們無意做了一個長線,這個長線做得實在夠長的。
因為有心,老人在中河裡撿到了38件南宋官窯瓷器,並經過修復都捐贈給了南宋官窯博物館。因為用心研究,他們也變成了古陶瓷專家。所以,世上其實並沒有無心插柳。只要用心,都會成蔭。
關於兩位老人收藏瓷片的故事,敬請收看下段視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