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慎防葯源性骨質疏鬆
現代醫藥研究表明:臨床上常見老人骨質疏鬆中,約有30%並非由於老年性缺鈣、缺維生素D或疾病引起,而是應用某些藥物所致,醫學上稱為「葯源性骨質疏鬆」。特別是身體孱弱、多病纏身的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幾種藥物可導致骨質疏鬆。 糖皮質激素 常用的有: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強的松、強的松龍和甲基強的松龍等,外用藥有膚輕鬆、去炎松等。濫用激素是目前葯源性骨質疏鬆症的最常見原因。
因為激素可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加速蛋白質的分解;增加鈣磷排泄,減少蛋白質粘多糖的合成,使骨質形成障礙;激素抑製成骨細胞活性,具有抗維生素D活性作用。老年人長期大量濫用激素,易出現骨質疏鬆、骨小梁和成骨細胞減少及肌肉萎縮等。
甲狀腺激素
老年人甲狀腺病多發,且女性多於男性。甲狀腺素(T4)能與生長激素協同促進骨的生成、生長與成熟。如果過量,則會因鈣磷運轉失衡,表現為「負鈣平衡」,引起骨骼「脫鈣」而致骨質疏鬆。故甲狀腺素對骨骼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適量有利成骨,過量則破骨、骨松。
利尿劑
如速尿和雙克等,為老年人常用的利尿葯、降壓藥和心臟病葯。利尿劑雖通過大量排尿,可減少細胞和組織間液,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使體重減輕,特別是對於虛胖和水腫者。
但該葯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在脫水、減肥的同時,骨密度(體內的礦物質含量)也會隨之快速下降,導致骨質疏鬆症,略有摔倒,極易骨折。
抗癲癇葯
癲癇老人服藥一般要2~4年,長期服用苯妥英納、苯巴比妥等一線抗癲癇葯,可因其促進維生素降解,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而致「低鈣血症」,迫使鈣元素從骨質中「脫出」,導致骨質疏鬆症。
肝素
肝素為抗凝血葯,該葯因可抑制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如長久用(4個月以上),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和自發性骨折。
預防的關鍵在於嚴格控制劑量,避免大劑量,應用3個月後由醫生按病情調換其它抗凝血葯。在用藥期間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陸基宗)
推薦閱讀:
※持續抗擊骨質疏鬆只需每年一次
※糖尿病患者的骨質疏鬆症及干預
※防治骨質疏鬆的九大誤區
※骨質疏鬆用什麼葯才靠譜?
※速遞 | 治療骨質疏鬆,安進新葯獲批上市
TAG: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