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死不能稱「圓寂」;活著證得死了才能稱「圓寂」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12-10 17:51:48關鍵字:圓寂,皈依,信願持名,福德,戒律,儀軌,三皈依,文鈔 |
【 點擊數:185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34集 2013年12月8日講於香港 把「三皈依」放在講經最前面代表全部的佛法皈依三寶,「皈」是回頭,「依」是依靠。為什麼皈依佛?佛是「兩足中尊」。這個「兩」,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報,沒有一個人不想要的。「足」是滿足,福、慧這兩種都滿足了,這叫佛。誰滿足了?釋迦摩尼佛滿足了,阿彌陀佛滿足了。釋迦摩尼佛滿足的相,不容易看出來,我們看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這是智慧福報的圓滿看不出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非常明顯的,顯示出福報智慧圓滿。 那麼釋迦佛跟阿彌陀佛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其實沒有差別。阿彌陀佛示現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釋迦摩尼佛示現的是「因」,他在修「因」,果報就是極樂世界。有「因」、有「果」,「因」是什麼?「因」是放下。釋迦摩尼佛什麼都放下了,樣樣都放下了,所以在極樂世界看到看到圓滿的「福慧二足」。我們要明了,看破是智慧,就是「皈依法,離欲尊」,這看破。「皈依僧」,是放下。出家人跟釋迦摩尼佛一樣,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都放下了。 把「三皈依」放在最前面,很有道理,代表全部的佛法。人要問佛法是什麼?就是「佛、法、僧」。「佛」福慧圓滿;「法」是修學的方法;「僧」是修學的人。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身行言教,一點都沒有迷信。「佛、法、僧」在自性裡頭,我們自己心裏面圓滿具足。沒有一個人確少,只是把它忘掉了,迷了,沒想起來。如果想起來,依教修行,人人都能成佛。這個身命結束了,往生極樂世界,證得究竟圓滿。細說就在這部經上。 我們看今天的經文,八百九十頁,第五行,下半段看起: 「《唯識述記》曰,『解謂離縛,脫謂自在。』」 《唯識》是法相唯識宗重要的典籍,這個裡頭為我們解釋「解脫」,「解脫」是什麼意思?「《唯識述記》曰,『解謂離縛,脫謂自在。』」「束縛」,煩惱的代名詞。「解」,把煩惱解除了,現在叫解放,把煩惱解放了。「脫謂自在」,「脫」是脫離苦果,就得自在了,這叫「解脫」。苦果是什麼?六道輪迴是苦果,十法界是修行人的苦果,這兩種苦果都脫離、都超越,這叫離苦。超越之後極樂世界就現前了,修凈土的人見到極樂世界了。修其他法門的人,經上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成功了。什麼叫成功?大徹大悟。這看破,徹底放下,放下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放下,假的放下了,真的就現前。極樂世界是真的,華藏世界是真的,密嚴世界是真的。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顯教有密教,顯教講華藏,密教講密嚴,凈土講極樂,一而三,三而一,名詞不一樣,是一個地方。所以生到華藏等於生到極樂,生到極樂等於生到密嚴。方法不相同,修行的方法,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同一個,這個我們要懂,然後門戶之見自然就沒有了。我這一宗殊勝,你那個不如我,我的高,你的比不上,這些都是廢話,毫無意義,關鍵什麼叫正法。 …… 守住「不妄語」戒,就帶給你無窮的快樂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是真的。佛說的最好,樂是壞苦。樂,你看到心裡喜歡,離開之後樂就沒有了。男女相愛很樂,一個走了,死了,那個就苦了。死的人也苦,活的人也苦,都苦。所以「樂」是壞苦,不是真的。 法喜是真的,它不是壞苦。孔子嘗到味道,不夠深,《論語》上第一句就說這個,第一句用意很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聖賢教誨。學習聖賢教誨的人,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這叫「習」。那個裡頭有樂,那是真樂。「不亦說乎」,用「悅」,不用「樂」。「樂」是外頭來的,「悅」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喜悅就是法喜。大乘教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那是什麼?覺悟了、,明白了,這個樂。 以前看這個經,看了幾十遍也沒看懂,現在看經愈看愈有味道。昨天看,昨天味道;今天看又是一個味道,天天有進步。這個裡頭的意思無窮,永遠沒有辦法圓滿得了;字字句句無量義,字字句句帶給我們充滿了法喜。為什麼阿羅漢以上他們修學鍥而不捨?快樂,享受。真懂得享受,絕對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的,凡夫是妄心,怎麼能想到真心?!用真心就快樂。 你可以嘗試一下,守住一條戒「不妄語」,對人都說真話,就這一點帶給你無窮的快樂。說妄語什麼?有罪惡感,那就是苦。將來果報,妄語拔舌地獄,更苦!所以戒律帶給我們快樂,真樂!不是叫我們受苦,這樣也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你做了怎麼樣?做了,你會受良心責備,死後三途苦報。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佛的慈悲。佛對一切眾生的愛護,才會生起感恩戴德,凡夫無法理解。 佛菩薩真的是好人、真正的好人,對於眾生沒有絲毫希求,這就是真的。他不需要我們供養他,也不需要我們讚歎他,一無所求。這樣的人對待我們,純真無妄,幫助我們「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這「靜、妙」兩個字,所以不把心靜下來、定下來,妙樂得不到。妙樂是你無法想像的,「窮極之果德也」,「窮」是追根究底,達到究竟圓滿的果德。 凈土不用證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那麼多階位,直接成佛「就此中所謂離生死之苦而言之,賢聖命終,為圓寂,即入於涅槃。」 這個「聖」是諸佛如來,這個「賢」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所入的是實報莊嚴土,是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實報土。諸佛所入的,常寂光凈土,這叫入涅槃。一定是賢聖,不是凡人。凡人命終了,六道輪迴。一生行善積德,來生是天道,欲沒有斷,欲界天;欲要是斷了,色界天。這到哪裡去? 人,中年以上,應該說四十以上要想到來生了,我要到哪裡去,要做準備。四十以前還沒想到,四十以後應該想到。中國古人把人一生分作春夏秋冬,二十歲以前春天,人生之春,沒想到這個事情;二十到四十,人生之夏,正是事業有成就的時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要開始想這個問題了;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不但要想,要真干,真為來生打算。這二十年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來生的幸福。 我們真幸運,幸運當中的幸運,遇到凈土太難得了。遇到凈土就是遇到成佛法門,不用證阿羅漢,不用證辟支佛,不用菩薩那麼多階位,統統都不要,直接成佛。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法,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地方有。只此一家,所以不容易遇到。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諸佛一般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容易,不難。 「信」、「願」是善根,「持名」是福德遇到凈土法門難,難在哪裡?難,不在佛那邊。每一尊佛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三經一論」的,普遍宣揚。難在哪裡?難在你不相信。聽到了、遇到了,不能接受。不像《華嚴》、《法華》那一類的經典,人容易接受。一遇到,一聽,生歡喜心。所以這個法門,一切諸佛所說的,「難信之法」。誰能相信?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三個條件,你能信。有善根的人能信,有福報的人能行,他真干。所以「信」、「願」是善根,「持名」是福德。你要想修福,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無過於念阿彌陀佛。那不念佛的人就沒福報。 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在這上面,買了一棟小房子。隔壁的鄰居,大概不是信佛的,我們在門口貼貼一個「阿彌陀佛」,他要我們把它拿掉,他說這是很不吉祥,好像貼著「阿彌陀佛」,家裡要死人,他這麼一種見解,要我們拿掉。沒有福報,他不懂。「阿彌陀佛」拿掉了,智慧沒有了,福報沒有了,愚痴、苦難,它就來了。在他家隔壁,他都不要。我們恆順眾生,我們就拿掉。我們把「阿彌陀佛」貼到門裡面,不貼到門外頭。慢慢等哪一天他明白了,他來找我們要,我們再送給他。不能怪他們,怪我們自己。我們做得不好,我們講得沒講清楚,讓社會大眾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變成這個地區沒有智慧、沒有福報。這地區怎麼會不亂? 念佛求福求慧,世出世法裡頭第一法門,最真實、最快速,你很快就得到。而且福慧沒有邊際,我們沒把它講清楚、沒有把它講明白,是我們自己學習的不夠深、我們理解的不夠圓滿,也是提醒我們,我們得認真、努力。 死不能稱「圓寂」;活著證得死了才能稱「圓寂」「宗輪論述記曰:『無上法王,久入圓寂。』」 這個「無上法王」,是對釋迦摩尼佛的稱讚。釋迦摩尼佛久遠劫之前,已經契入福慧圓滿、清凈寂滅。這就是成佛了,釋迦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生到世間是來表演的,是來示現的,是來度化眾生的。 「賢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雲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 「障」是障礙、是迷惑、是煩惱,統統斷盡了,全都放下了。放下叫「寂」。「德」是智慧、福德,包括相好。《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歸納為這三大類,智慧、福德、相好。歸納三大類,全都包括了,這叫「圓」。 「圓寂」的意思要懂,現在很多人看到「圓寂」:圓寂是什麼?死了叫圓寂。死了叫圓寂的話,哪個不死?不個個都圓寂了!活的時候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死了之後,智慧福報就滿足了嗎?這是誤會,很大很大的誤會。所以「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一死了就完了,為什麼?智慧也得不到了,福報也得不到了。必須活著證得,死的時候才能稱「圓寂」、才能說「入般涅槃」。這是佛學專門的術語,要解釋清楚,不能產生誤會。 「證圓寂已。」 真正證得了。 「三皈依」不是皈依某個法師,是皈依「自性三寶」傳授三皈一定要講清楚,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某一個人,否則錯了。「皈依佛」也不是皈依釋迦佛、皈依某一個佛。「三皈」皈什麼?皈依自性。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是法寶;自性清凈是僧寶,這皈依「自性三寶」。外面那是「住持三寶」,是形式的,要尊重它,為什麼?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見到佛像,自性覺;看到書本,不管它是不是佛書,只看到書本,就把它當做經本,自性正;看到出家人,自性清凈,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對我就有利益。這三寶是我的老師,時時刻刻提醒我,不提醒忘掉了,是這麼個意思。不講清楚,含糊籠統,讓人家產生錯誤。皈依佛,泥塑木雕的,自身不保,它怎麼會保佑我?哪有這個道理?!皈依法,這是經典,又不肯學它,又不肯去讀它,研究它,統搞成誤會。出家人,既然發心出家,就要繼承釋迦摩尼佛的事業,釋迦摩尼佛的事業是教育。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與馬契西書人生世間,須安本分,越分①作為,及與讚譽,皆為招禍取辱之本。光一庸劣粥飯僧,汝為甚麼為我作傳,膽敢以去②聖時遙,真修日鮮③等四句下,便以我承之,令我得罪於天下宗教知識,賢士大夫。汝意謂說得好聽,便為榮幸乎,不知以凡濫聖,罪在不原。汝亦曾看楞嚴經,何不知犯大妄語,其罪重於殺盜淫罪,百千萬億倍乎。汝如此妄為,不但汝自己罪過得不得了,且令光現在受明眼人唾罵,將來受阿鼻地獄之苦報,無有出期。譬如庶民,妄稱帝王,罪必滅族。良以大妄語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汝以此當架子擺乎。祈將其稿焚之,以後不得另有所述。我只要得生西方,要傳做甚麼。汝將謂由此便可留芳百世乎,而不知瞎造謠言之傳,不但遺臭萬年,且復受苦永劫也。若以吾言為非,則是魔王眷屬,請從此絕。(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註解: ①越分(yuè fèn):超過本分。 ②去(qù):距離。 ③鮮(xiǎn):少。 ----------------------------------------------------------------------------------------- 凈土釋疑網微信平台已開通微信弘法,敬請大家關注凈土釋疑網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號:amtbedu。添加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點擊「查找」,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我們每天會把凈空老法師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每天選取一篇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敬請關注!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郵箱:foxdw_01@163.com. (2013.12.10 編輯) |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學佛最重要的是精進
※凈空法師經典語錄全集(2)
※太上感應篇 (第四集)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看來佛寺的光碟比聽經還得受用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四十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