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偉談古典(24)—— 德沃夏克的交響曲

德沃夏克的交響曲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

德沃夏克最有名是《E小調第九交響曲》(OP.95),很多人與古典音樂結緣,都由它始。這首交響曲是他到美國後的第一首重要作品。他是受富商之妻Jeannette Thurber夫人邀請,到紐約音樂學院任院長,1892年9月到的紐約,在美國呆了3年。這首作品完成於1893年的5月,因此也稱「新世界」或「自新大陸」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里的思鄉情緒極易感染人,因此是他普及率最高的作品。其中的素材,雖然經音樂學家考證,有來自黑人靈歌或印地安民歌的,但德沃夏克自己卻說,他表現的只是亞美利加旋律的精神。這首作品最後是在愛荷華的斯皮維爾完成的配器,這裡有許多波希米亞移民,德沃夏克正是在這裡找到了鄉愁,紐結起了他到美國捕捉到的旋律。

我們先聽匈牙利指揮家Ferenc Fricsay (1914-1963) 1959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這首交響曲的前兩個樂章。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Fricsay的層次處理精妙極了。

▲ Ferenc Fricsay1959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的第一、二樂章

第一樂章緩慢的引子孕育著主題,德沃夏克就稱它為「亞美利加的精神」。它發展出主部使用切分音的粗獷豪邁的第一主題,激情洋溢,像號角,激勵出千軍萬馬。溫存的第二主題出現後,樂思變得豐富,第一主題被浸染而欣欣然。在呈示部結束前,長笛又奏出一個更美的副主題。發展部三者此起彼伏交織,號角般的激昂與綿延的思念,似乎分別代表著新大陸與故鄉。最後發展成全體管弦樂和弦的鏗鏘有力。

第二樂章是廣板,先以管樂吹出感人的思鄉基調,弦樂發展這基調後,中音雙簧管吹出夢幻般更美的旋律,將這種思緒更上一層樓。隨後,長笛、雙簧管奏出與第一樂章的激昂有關的、歡快的中間部主題,似乎要趕走鄉愁,又很快沉洇在那種懷戀的美妙中。

這首交響曲有很多精彩演繹。我們換一個版本,接著聽匈牙利指揮家Istvan Kertesz(1929-1973)1963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後兩個樂章。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18:49 《E小調第九交響曲》 來自三聯生活周刊

▲ Istvan Kertesz1966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的第三、四樂章

第三樂章是很活潑的快板,諧謔曲,主題是波希米亞民族舞曲很洒脫的節奏,其發展似有驚雷滾滾。主題發展中有兩個插段,第一插段由長笛與雙簧管引出弦樂,第二插段是大提琴與木管引出小提琴的對位,插段有重複,插段的變化豐富了思鄉的舞蹈性。再回到節奏性強烈的諧謔主題。

最後的第四樂章是如火般熱烈的快板,在管弦樂排山倒海的氣勢下,小號與圓號奏出呼喚進行曲的第一主題,其發展抑揚頓挫。單簧管奏出溫柔美麗的第二主題後,又有粗獷的斯拉夫舞曲風格副主題加入。發展部以第一樂章的主題串聯起前三個樂章各個主題動機,匯成感人的思鄉洪流。再現部形成鼓號齊鳴雄健的高潮。

德沃夏克在芝加哥世博會上指揮

德沃夏克的9首交響曲,從他還在當中提琴手的1865年(24歲)作了第一號(OP.3,標題叫《茲羅尼採的鐘聲》)起,前後用了28年。這9首交響曲,從第五號起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經常演奏的是最後3首。《第八交響曲》其實比第九還好聽。

▲ 卡拉揚1985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德沃夏克的《G大調第八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是1889年8月在他英國維索卡的別墅開始構思,半個多月就一氣呵成,是一首特別明亮的作品。它的第一樂章是燦爛的快板,很恬靜的似乎是序奏,其實是第一主題的第一句,長笛再奏出第二句,然後第一主題就光輝有力地展開。經過句後,第二主題由木管、圓號應答,發展部由第一主題形成深情的敘述,第二主題的動機變成輕妙的因素,彼此交織,再構成光輝燦爛的歌唱。再現部充滿夢幻氣息,再光輝地結束。

第二樂章的慢板,是不規則的三段體,充滿優美的田園氣息。在弦樂營造的恬靜氛圍上,長笛與雙簧管奏出鳥鳴。中段,長笛與雙簧管奏出優美的旋律後,轉為輕盈的舞曲,由清秀到莊嚴雄壯。鳥鳴再起,回到靜謐後有沉重的和弦,消解後再回到輕盈的舞步,在寧靜中結束。

第三樂章是優雅的稍快板,三段體,韻味十足的圓舞曲,中段長笛與雙簧管奏出的主題增添了抒情氣息,使圓舞曲更顯雋永。最後有一個歡樂的尾聲。

第四樂章,從容的快板,是一個號角引出進行曲風格主題的一連串豐富多彩的變奏。有類似吉普賽氣息,有各種豪邁、凱旋與含情脈脈,最後回到主題結束。

相比第八、第九,很多人更喜歡《D小調第七交響曲》,認為這首交響曲其實曲式更嚴謹,內涵更豐富,也更耐回味。

▲ 捷克指揮家Jiri Belohlavek2012年指揮捷克愛樂樂團演奏德沃夏克的《D小調第七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作於1885年,明顯受勃拉姆斯《F大調第三交響曲》(作於1883年底)的影響。它的4個樂章,第一樂章是莊嚴的快板,第一主題是悲劇性,不安的(確實有勃拉姆斯性格),它的發展卻越來越美麗。長笛與單簧管奏出的第二主題,掃除了緊張,進入平和的氛圍。發展部中,兩個主題的對話與交織構成層次豐富的舞蹈性。再現部以激昂的第一主題形成高潮,最後用圓號呈現慰籍的意境而結束。

第二樂章是稍慢的慢板,自由的三段體,充滿自省的浪漫情感。單簧管呈現的主題,由雙簧管、長笛等木管樂器對位,再轉到弦樂。中段由圓號的歌唱開始,單簧管與圓號、長笛與低音管的應答都極美。第三段是第一段的豐富對位,結尾寧靜極了。

第三樂章,活潑的諧謔曲,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樂章。舞曲的洒脫主題推進熱烈而充滿活力,中段速度轉慢,弦樂襯托下的木管歌唱,像是陽光照在安閑的流水上。速度增快後,再回到開始的節奏。

第四樂章,快板,單簧管與圓號先奏出充實的第一主題,其發展又有緊張感。民歌風的第二主題出現後,又轉向歡樂。像第一樂章一樣,發展部很豐滿,最後強有力地呈示第一主題而結束。

我以為,聽德沃夏克是不能以建築結構苛求的,他是旋律組織大師,不是建築設計大師。


推薦閱讀:

鑒賞:中華古典詩文之二七〇(圖)
179首古典詩詞註譯賞析 點擊即讀作者:大浪愛莎
古典舞柔美身韻《又見雨夜花》,太美了!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魚歌子

TAG:交響曲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