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里御道 無限風光

鹿鳴秋草盛,人喜菊花香。」300多年前,當康熙帝在木蘭秋獮時看到圍場的秋季盛景時,曾發出這樣的讚譽。每年白露前後,雌鹿、雄鹿之間便以嘶鳴為號,相互吸引,以繁衍後代。而這也是一年之中獵鹿的最佳時機,因為在冬、春、夏三季時,鹿群中雌雄有別,並不互相靠近。獵鹿時,由人來模仿雄鹿的鳴叫,雌鹿尋著哨聲而至,雄鹿緣雌鹿而來,雌雄爭孕之間,哨鹿者圍而殺之。這就是可以上溯到遼代的古老獵法——哨鹿獵法,也是清史中著名的木蘭秋獮。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首次出巡塞北時,看中了這塊「萬里山河通遠檄,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康熙二十年(1681年)再次來此地時,漠南蒙古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部將此地獻給康熙皇帝作為獵場。此後直至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在這130多年間,康熙、乾隆、嘉慶三帝一共到木蘭圍場88次,每次入圍大約都在農曆的八九月間,行圍時間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從康熙第一次北巡開始,由北京至承德、圍場、豐寧的一條「御道」就逐漸形成了。它自北京始,途經金山嶺長城、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木蘭圍場、豐寧壩上草原等景區,全長600餘公里,號稱「千里御道、無限風光」。這條「京承皇家御道」集皇家文化、長城精粹、丹霞地貌、森林草原、塞外山水、滿蒙風情等於一體,將絢爛秋色如油畫般一幕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2016年在中國自駕游線路評選頒獎盛典上,「京承皇家御道」 還入選了中國36條最美自駕線路。不如就在這個秋天,沿著300多年前康熙皇帝的足跡,一路北上,去邂逅最美秋天。

萬里長城

名副其實的金山獨秀

御駕承德的第一站就是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的金山嶺長城。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與北京市密雲區交界地區的燕山支脈,即灤平縣巴克什營鎮東南8公里處。距北京130公里,距承德市區91公里。它東面是霧靈山,西面是卧虎嶺,南通京都,北達壩上,是進出塞內外的咽喉要道,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

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的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龍峪口,全長10.5公里。因其所處位置地勢平緩、易攻難守,又因其修造時間較晚,所以營造者可以充分借鑒以往歷代長城修建的經驗,在提高總體防禦能力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組成了一道城關相連、敵樓相望、重城護衛、射界交叉、烽火報警的防禦體系,有許多軍事設施在萬里長城中尤為罕見。它不僅防禦嚴謹,修造藝術也別具一格。僅敵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樓、圓樓、扁樓、拐角樓;箭窗樓也分為三孔樓、四孔樓、五孔樓不等。據統計,沿線設有建築各異的敵樓67座,烽燧2座,大小關隘5處,是現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長城,堪稱是萬里長城最具代表性的古長城工程之一。「文字磚、障牆、擋馬牆、麒麟影壁」被稱為金山嶺長城四絕。

金山嶺長城,系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官時期主持修築。史傳,戚繼光帶領3000多名江浙士兵在此修築長城,士兵為寄託思念家鄉之情,把家鄉金山亭的名字借用於此,金山嶺長城也因此而得名。如今蜿蜒在山壑之間好似「巨龍」的金山嶺長城,憑藉其壯麗的雄姿、獨特的建築風格、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其早晚景色最為壯麗,夏、秋季雨後雲霧和彩虹,更成為金山嶺的一大景觀,每年5~10月份為最佳拍攝時期,素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美譽。1992年11月15日,亞洲「飛人」柯受良曾駕駛摩托車成功飛越了金山嶺長城。

避暑山莊

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

領略過金山獨秀,繼續北巡,前往紫塞明珠—承德。這座位於河北省東北部,距北京256公里,曾是「名號不掌於職方」的小村落,因康熙、乾隆皇帝修建的熱河行宮而聞名於世。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承德地處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過渡地帶,西南與南分別挨著北京與天津,背靠蒙遼。地理位置使其在軍事、政治上意義非凡,所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時,康熙帝在承德之北、寬敞的武烈河畔開始修建行宮—避暑山莊,因武烈河古稱熱河,故又名「熱河行宮」,或稱「承德離宮」。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避暑山莊才建成,共用了89年的時間。避暑山莊規模宏大,佔地564萬平方米,是頤和園的兩倍、北海的七倍,比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還大,僅宮牆就長達10公里,是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建築藝術、宗教藝術的最高水平,利用自然地勢,融合了南方的秀麗和北方的雄奇,再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中國美學最高境界。康熙帝在《芝徑雲堤》詩中寫道:「自然天成地就勢,不待人力假虛設。……命匠先開芝徑堤,隨山依水揉輻齊。司農莫動帑金費,寧拙舍巧洽群黎。」山莊內分為宮殿區、湖區、平原區、山區,宮殿館閣、亭台軒榭、寺廟庵觀等一百一十餘組形式各異的建築散落在洲島湖渚之間、原野叢林之上、崇山峻岭之中。其中,康熙以四字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組成36景,也就是山莊著名的72景。

雖貴為皇家行宮,但園林整體風格古樸淡雅,就連行宮名字也只用「山莊」來命名,用樸實的言語表達深遠的意境,更顯出康熙帝崇朴愛物之意。乾隆在《避暑山莊後序》中說:「蓋漢唐以來,離宮別苑何代無之?然不過費人財逞己欲,更甚者乃至破國亡家,是可戒,無足法也。……我皇祖建此山莊,所以詰戎綏遐,崇朴愛物之義,見於御制中,意深遠也。……若夫崇山峻岭、水態林恣,鶴鹿之游、鳶魚之樂,加之岩齋溪閣、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塵世之懷,較之漢唐離宮別苑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僅把避暑山莊簡單看作是一個清代皇帝夏季避暑的皇家花園,那就低估了它的政治文化價值。當年康熙親政後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避暑塞外,來往於京師和木蘭圍場之間,「風塵有所不避,飲食或至不時」,確實需在北京與木蘭圍場之間修建行宮別苑。更重要的是,清朝初年,自康熙二十八年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以後,西北地區叛亂多發,即厄魯特蒙古游牧地。康熙帝要籠絡蒙古人,以維持政局穩定,需要有一處固定的行宮作為與國內各少數民族特別是內外蒙古代表人物—王公貴族們舉行政治集會的場所,以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所以在木蘭圍場建成後的20多年後,康熙帝深思熟慮,終於在叢林茂密、風清夏爽的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康熙曾在穹覽寺立碑感嘆「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駐蹕於此。未嘗不飲食倍加精力爽健……」。山莊初步建成時,康熙帝在這裡主要接待內外蒙古諸部落王公貴族。

乾隆年間,清廷先後平定了西北準噶爾地區的達瓦齊叛亂、阿睦爾撒納叛亂、喀爾喀王公青滾雜卜叛亂與新疆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亂,國家空前一統,西北諸民族如回族、維吾爾族、青海蒙古族,還有西南的藏族,也有南方的部分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台吉、上層僧侶、酋長等,紛紛前來山莊朝貢,覲見皇帝,並扈從木蘭秋狩。乾隆帝分別接見他們,封賜爵號,頒賞銀兩、緞疋等,舉行宴會款待。後來準噶爾部各厄魯特台吉、宰桑進山莊朝覲;達什達瓦部眾6000人遷入內地,其中有2136人被安置在熱河,乾隆帝為其建安遠廟,供他們舉行宗教活動。此後又陸續修建了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等等。乾隆四十五年,即乾隆帝70壽辰時,西藏班禪六世、內外蒙古、厄魯特、青海蒙古各部宗教領袖及各部首領雲集山莊祝壽,盛況空前!乾隆帝特為班禪仿其世居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形制,建造了「須彌福壽之廟」。此後逐步形成了避暑山莊的外八廟。

擁有秀麗自然風光的避暑山莊不僅是清皇室消夏避暑的後花園,更是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自山莊建成時起,康熙帝幾乎年年來此。雍正帝繼位後雖因忙於內政,又以性情不喜外出,厭惡圍獵「殺生」,未曾前往過山莊,也未曾舉行木蘭秋獮,但雍正帝仍和乾隆帝說「後世子孫當遵皇考(康熙帝)所行習武木蘭,勿忘家法」。

避暑山莊及附近廟宇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

乾隆帝謹記其父的告誡,效法其祖康熙帝,全力經營山莊,大規模改造和擴建,甚至將山莊當成了另一個家。據史料記載,他巡幸山莊和舉行秋狩大典,始於乾隆六年。此後,至四十二年與四十三年期間,因孝聖憲皇后去世、辦理喪事,未去山莊,也未舉行秋狩。直至去世前,他每年必去山莊住一段時間,並舉行秋狩活動。據部分學者統計,乾隆帝一生去山莊達52次!每年約於農歷五月間離京,攜后妃、皇子及主要大臣前往山莊,住上兩三個月,有時長達5個多月,每當初秋中秋,晚至深秋才回到北京。

嘉慶帝即位後,遵循祖制,效法其父乾隆帝,堅持巡幸山莊、木蘭秋狩。但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他竟病死在山莊。避暑山莊也見證了另一位清帝的死亡,就是嘉慶的孫子咸豐帝。他生前也堅持定期巡幸山莊,保持了木蘭秋狩之制。當年為避英法禍亂北京,他攜后妃及諸臣逃往山莊,並被西方列強所逼,批准了與英、法、俄等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最後也病死在這裡。同治以後,極度衰落的清廷無力舉行秋狩大典,更無心思巡幸山莊。避暑山莊也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了歷史遺迹。

外八廟

貼身感受藏傳佛教

從避暑山莊出發駛向東北部,那一帶坐落著多座藏傳佛教寺廟,就是著名的外八廟。不同於青磚灰瓦的避暑山莊,從遠處望去,外八廟巍峨壯觀,金碧輝煌。寺廟多採用了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是用鎦金魚鱗瓦覆頂,顯出一派富麗堂皇的景象。著名詩人陳運和的詩《外八廟》正說明這點:「一個鮮明詩題加上外八首,排成一組列隊走。一座北京皇宮統轄外八廟,站成一組景色秀。從康熙一直到乾隆,地處京師之外卻具格律的結構。氣勢宏偉多抖擻,造型獨特盡風流。中國各族文化融合肩並肩,漢同蒙藏藝術典型手牽手,邁開團結統一的步伐前進,佛事緊緊伴隨在避暑山莊的身邊背後。」

因在清朝初年時,中國藏傳佛教在中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可以說佛經教義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而且喇嘛教的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匯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清廷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了「懷柔」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採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曾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從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年秋獮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藉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佛事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

普寧寺是外八廟中最完整、最壯觀的寺廟建築群

《承德史話》中寫道,外八廟是從康熙五十二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13~1780年)之間陸續修建,前後達67年之久。原有寺廟11座,現僅存7座和遺址1處。另據《欽定理藩院則例》記載,北京、承德共有40座藏傳佛教寺院,除北京32座之外,餘下8座在承德。分別為溥仁寺、普樂寺、溥善寺(現在僅存遺址)、安遠廟,在避暑山莊東面;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在山莊北面。這8座廟宇有定額(在編製內)喇嘛,享受國家餉俸,故理藩院慣稱「外八廟」。其中修建最早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這兩座寺院建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蒙古諸部王公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壽辰請旨建造的。其餘寺廟皆在乾隆年間修建。這些寺廟的建築形制不僅應用了琉璃瓦頂、方亭、牌樓、彩畫等漢族建築的傳統手法,同時也應用了紅白高台、群樓、梯形窗、喇嘛塔、鎦金銅瓦等藏族、蒙古族的建築手法,建築形式別具一格。如普寧寺仿西藏扎囊桑鳶寺、安遠廟仿新疆伊犁固爾扎廟、普陀宗乘之廟仿拉薩布達拉宮、須彌福壽之廟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等。

外八廟中,最不能錯過的要數普寧寺,它是外八廟中最為完整、壯觀的寺廟建築群,在這裡可以親身感受藏傳佛教的佛事活動。普寧寺內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所以也被稱為大佛寺。該寺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佔地3.3萬平方米。當時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叛亂,在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上層貴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稱桑鳶寺)建制修建此寺,乾隆皇帝御筆題寫寺名以示四海之內「安其居,樂其業,普享寧和」之意。

普寧寺融合了漢地佛教寺院和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築格局,南半部為漢地寺廟的「七堂伽藍」式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堂,兩側為鐘鼓樓和東西配殿,南北長150米,寬70米。北半部為藏式寺廟建築,按照須彌山、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的格局呈現。以大乘閣為中心,周圍環列著許多藏式碉房建築物—紅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藏傳佛教寺院中的轉經筒

大乘之閣內部分為三層,正中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高22.28米,腰圍15米,建於2.22米的石雕須彌蓮花寶座上,重達110噸,木材用量120方,是現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質雕像。佛像雕刻於清朝乾隆年間,材質全部為木質,由松、柏、杉、榆、椴等多種木材拼接而成,外面採用的是金漆工藝。觀音大佛中間雙手合十,兩側還各有二十隻手,其手形優美,每隻手中各有一眼,同時拿著各種造型繁複細膩的法器,如佛珠、蓮花和如意等。菩薩像比例勻稱,紋飾細膩,繪色絢麗,生動地再現了觀世音菩薩的神情和風采,是中國雕塑藝術的傑作。

外八廟中的造型最為獨特著名的要數普陀宗乘之廟了,它仿拉薩布達拉宮而建,所以也被稱為小布達拉宮。整個建築雄偉莊嚴,充滿了雪域高原的韻味,是走近了解藏文化的一次絕佳機會。當年乾隆皇帝為了慶賀其母崇慶皇太后80歲壽辰,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下旨修建普陀宗乘之廟,並且要求廟內建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作為給母親舉辦生日慶典的場所。1771年,寺廟建成並且成為了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中規模最龐大的一座寺廟。

拾級而上,廟內的大紅台壯麗無比,紅台的女兒牆以及南面正中都嵌飾有琉璃佛龕,龕內供無量壽佛,黃綠相間,色彩極為絢麗。進入紅台,在南群樓「秘密勝境」的東西次間內各有一座八方紫檀木塔,兩座九級木塔坐落在須彌座上,通過二、三層空井直達群樓平台之上,每座木塔內供奉有鎏金銅無量壽佛1080尊,堪稱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觀。

最震撼人心的就是那座金碧輝煌的大殿—萬法歸一殿。它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隱於大紅台群樓之中,樓台下部被三層群樓合圍,耀眼的金頂高出群樓之上,遠遠望去金光閃爍,猶如一座金山。殿頂全部覆以魚鱗銅瓦,每塊瓦鎏金所用的黃金有50克,相當於每塊瓦都含有重約1兩的黃金,據說當年建整個大殿共用黃金15000多兩。

早在20世紀30年代,萬法歸一殿就已引起了世界轟動。當年瑞典著名探險家、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計劃在中國尋找一座第一流的喇嘛廟,並搬到芝加哥參加於1932~1934年在美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

他選定了擁有金光四射的金頂,色彩斑斕的彩繪,精湛獨特的建築風格的萬法歸一殿。但如何在不損毀原建築的前提下,將其搬到芝加哥呢?還是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話使得問題迎刃而解——「我們可以提供建築的模型」。之後由梁思成先生主持,20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兼趕,歷時一年按照原建築物十比一的比例,將萬法歸一殿兩萬八千多個主要部件複製完成。隨後在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這座複製品因金光燦爛的金頂引發轟動。

木蘭秋獮

清朝盛大的軍事演習

遊覽完清朝皇帝位於承德的行宮與宗廟,繼續駛向西北方,就來到了當年康熙帝進行木蘭秋獮的木蘭圍場,也就是現在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御道口牧場森林草原風景區、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內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在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曾是遼帝狩獵之地。

水草豐美的木蘭圍場曾是清代皇室行圍打獵之地

木蘭為滿語,意為「哨鹿」。據《爾雅釋詁》記載:「獮,殺也。」中國古時春天打獵為搜,夏天打獵為苗,秋天打獵稱獮,冬天打獵為狩。所以將秋季哨鹿稱為木蘭秋獮。《清史稿》中把清代皇帝的木蘭秋獮列為軍禮之一。實際上在清代,每一次木蘭秋獮都可以看作是一次規模龐大的准軍事行動,是皇帝檢驗國家最精銳部隊戰力、鍛煉兵勇、保持本民族崇武本色的艱苦操練。康熙說:「一年兩次行獵,專為講武,與行兵無異。校獵紀律,自當嚴明。」

木蘭圍場當年南北東西四至均在100公里以上,被一條周長約1300公里的「柳條邊」圈界其中,形成一片廣闊的皇家禁區。這個集合了眾多圍座的大型皇家獵苑中,眾多圍座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據說有72圍。木蘭秋獮不是簡單的行圍打獵,每一次都是國家軍事力量的動員。期間,上至皇帝,下到兵員,入圍者在一萬人以上,且從全國徵調而來。

木蘭秋獮的最高潮,要數「行圍四部曲」,即撒圍、待圍、合圍、罷圍。這是一次歷時約12個小時,連貫緊湊,且有上千人參與的大型圍獵活動,也可看作是整個木蘭秋獮過程中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練。簡單來講就是八旗兵勇、虎槍營士卒及各部射生手等先將山間野獸向中心驅趕,當這個包圍圈縮小到一公里左右時,再由皇帝親自指揮包圍圈收縮的節奏,並斬獲獵物。如圍內遇虎豹之類的猛獸,皇帝往往停止馳射,令虎槍營兵勇排槍伺候,與猛獸周旋。其中如有猛健者持槍伺機刺入虎胸,令其跌扑,清宮謂之「遞頭槍」,隨後群槍林至,立斃其命。「遞頭槍」者一定會得到皇帝豐厚的獎賞。歷史上,乾隆皇帝本人也曾遞過頭槍。罷圍時,若圍內野獸過多,皇帝往往會下令開出一「缺口」,令野獸逃散,以體現皇帝「網開一面」的恩德。

除行獵外,蒙古宴會也是皇帝在木蘭秋獮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以席間漸次展示的四種極富觀賞性的表演—什榜、相撲、詐馬、教駣,而被稱為「塞宴四事」。舉行該宴會是一次懷柔蒙古等少數民族的重要大會,也是一次論功行賞的大會。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中國綠色明珠

時過境遷,昔日清朝皇家舉行木蘭秋獮以及塞宴四事的盛況只能通過郎世寧等人繪製的大型院本紀實繪畫《塞宴四事圖》等來了解了。不過木蘭圍場五彩斑斕的秋季自然風光還是讓人心醉不已。比如有著「中國綠色明珠」之稱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秋季的這裡,風景如詩似畫,色彩繽紛,隨手一拍都像是風光大片,難怪人們稱之為「拍不爛的塞罕壩」。

塞罕壩是蒙漢混合語,古語被譯為「塞罕達巴罕色欽」,意為「美麗的高嶺」。地處河北承德圍場壩上地區,北與內蒙古烏蘭布通草原接壤。公園總面積140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10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80%,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林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園規劃6大類型景觀,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閑度假的天堂」。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河流蜿蜒曲折、清澈見底

其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六條,其中的吐力根河、陰河是華北、東北兩條重要河流灤河、遼河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豐湖、月亮湖、太陽湖等。灤河源頭,也稱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河名為「吐力根河」,為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像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認定這裡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七星湖位於塞罕壩林場以北三公里處,環抱於青山、綠樹和碧水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間,七星湖因此而得名。七星湖景區,又叫假鼠婦草濕地公園,在當地被稱為「活泡子」,眼前水草豐美、野花遍地的水草灘,其實是活動的浮層,其底層仍是湖水,且整個大湖面相連,所以七個湖面實際上是一個相連的流動整體。

金秋時節的塞罕壩,滿山分布著紅葉、黃葉、綠葉,它們彼此輝映,與平靜的湖水,遼闊的草原一同構成一幅色彩艷麗,意境悠遠的油畫。讓人看不夠,拍不停,豐富的色彩和完美構圖讓人驚嘆自然的偉大。

除了可以領略迷人的自然風光,在塞罕壩同樣也有不少清代歷史遺迹,如康熙點將台。它坐落於塞罕壩森林公園陰河景區,又名亮兵台,海拔1874米,是一塊突兀而起的孤立巨岩,形如蛟龍,坐似卧虎,高32米,佔地面積9500平方米。公元1690年,為了平定噶爾丹分裂分子的叛亂,康熙皇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在此台上任命他的哥哥福全為撫遠大將軍,任命他的弟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故名點將台。當康熙皇帝率部凱旋而歸時,又登上此台檢閱得勝的清軍將士,因此又稱亮兵台。如今,亮兵台方圓數十公里均為人工落葉松林,登台四顧,綠海波涌,頗能領略當年康熙大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只不過三百年前的清軍將士換成了整齊劃一的落葉松。曾有詩云:「孤石雲舉萬綠叢,登臨遠眺八面風。點將聲聲隨雲去,滔滔林海百萬兵。」

告別塞罕壩,可前往麋鹿最靠北的「家」—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去拜訪中國特有的動物麋鹿,俗稱「四不像」,它也是世界珍稀動物。之後向南駛入歷史悠久的茶鹽古道,開啟歸程。茶鹽古道西起大灘,東到外溝門,包括通往草原、多倫的道路。清代多倫會盟(1691年)後,多倫商業逐漸興盛起來,這些道路便成為北京、直隸、山西乃至全國茶業、紡織品等物資進入多倫的通道,也是蒙鹽、牲畜、皮毛、木材等進入內地的商道。從清康熙年間興起到民國時期衰落,前後繁榮200多年。如今,「茶鹽古道」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繁盛,歷史遺迹在古道上也難覓其蹤,只剩下用規模較大的商號「萬勝永」「茶棚」「天成號」等命名的一個個村落,似乎在證明其曾經繁榮的歷史。

豐寧壩上草原

京北第一草原

沿著茶鹽古道一路向南,就抵達了豐寧壩上草原。因其位於北京正北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北部,南距北京285公里,是離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又名「京北第一草原」。它地處高原壩上,平均海拔1487米,總面積350平方公里,蒙古語稱此地為「海留圖」,意為水草豐茂的地方。景如其名,這裡湖水清澈,青草齊肩,黃羊成群,的確是休閑度假的首選地。

秋天的豐寧壩上草原,呈現一片迷人的金黃,金色的麥浪此起彼伏,還有古銅色的胡麻,橘黃的百草……最迷人的就是白樺林了,步入秋季之後,金色的陽光灑滿林間,銀白的樹榦與金黃的葉片相互映襯,惹人迷醉。環顧四周,處處都是大自然最美的畫作,令人目不暇接。

秋季的豐寧壩上草原景色美不勝收

京北第一草原上規模最大的景區就是大汗行宮,是為紀念成吉思汗而修建。它講述著粗獷的蒙古民族創造的「馬背文化」。宮殿範圍內宏偉壯闊的宮門、代表民族信仰的長生天牌坊、戰場上的金戈鐵馬的還原場景、獨具特色的議事金帳、具有強烈宗教色彩並象徵神在其位的敖包和集佛教、道教、薩滿教於一體的祭天台等建築共同構成了景區的中軸線。當你置身於軍帳之中,或佇立於將士身旁,面對遼闊的草原時,那一瞬恍如隔世,彷彿下一秒就將跨上戰馬馳騁而去。

豐寧還有一個「影視村」(大灘二道河子村牧場東溝組),俗稱「情人谷」。別看村子不大,但既古樸又荒僻,保留了美麗的草原風光及純樸的鄉間民風,曾被很多影視名家看中,並在這裡拍攝了十餘部影視劇作,如張藝謀拍攝的《我的父親母親》,黃宏拍攝的《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等。《我的父親母親》的主演章子怡,也憑藉該影片榮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從此在演藝道路上大放異彩。

夕陽西下時,一定要到灤河上游最大的湖—閃電湖,因為這裡有最美的草原日落。站在閃電湖邊的小山坡上,草原、湖泊、天空、花草全都籠罩在絢爛的霞光中,美不勝收。夜幕降臨時,嘗嘗鮮美的烤全羊、手把羊肉等草原美食,到山頂上去看璀璨的銀河,感受漫天星光的草原之夜。

推薦閱讀:

創意無限 出乎意料的花盆
周年不快樂丨特雷莎·梅從風光無限到仕途坎坷
[充電來這裡]工作者必學技巧(十九)與同事融洽相處 兔樂無限
INFINITY IMAGINATION無限想像力 [7P]
無限放大「猜」這件事,才是《蒙面唱將猜猜猜》取得成功的核心

TAG: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