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領導智慧----第一講 易學的起源
學習導航
通過學習本課程,你將能夠:
● 正確掌握什麼是易;
● 知道《易經》的歷史、產生及演變;
● 學會在管理中做到道、法、術合一;
● 認識到周易中蘊含的管理智慧。
第一講易學的起源
提起《周易》,很多人都會想到風水、算卦等等,其實《周易》的智慧絕不止風水、算卦這麼簡單。「智」與「慧」有本質上的區別:「智」由「知」與「日」組成,表示人們通過後天學習和努力所能達到的智慧;「慧」的含義則是慧根,是一種先天性的智慧。智慧是人類對自然事物的一種高度認知,有了智慧就可以提前掌控事物的本質及運動方向。領導者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洞察周圍人和事的演變玄機,這些都與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什麼叫易
漢字「易」的上半部是 「日」,表示太陽、光源;下半部是「勿」,即「物」,表示世界萬物,由此可見,易學研究的是太陽主導下的萬事萬物的現象和規律。易不是迷信、巫術,也不是占卜,而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
二、易經的歷史
從伏羲創卦,到文王做辭,再到孔子做《十翼》,流傳至今,易學著作不下幾千本。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有《三易》的說法,即《連山》、《歸藏》和《周易》;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不易」。
《周易》在中國文化上,一直被列為群經之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有云: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這是站在宇宙認識論的角度對天下萬物做了分析。《周易》在經、傳中的辯證思維是深刻而又豐富的,對事物的變化過程、事物之間的聯繫、對立統一規律都有深刻而明確的論述,它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在哲學、藝術、科學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所以《周易》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伏羲創卦
《易傳》中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這句話的意思是:相傳在上古時期,伏羲氏為天下之王時,繼承了祖先流傳下來的經驗,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對自然的感悟,用「圭」等工具測量出太陽與地球的運動變化規律,從而著成了偉大的《易經》。
1.兩儀
伏羲發現天空中有一組星星,排列形狀像一把勺子,當「勺柄」指向太陽升起的方向時,是一年中春暖花開的時候;當「勺柄」指向偏南時,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當「勺柄」指向太陽落山的方向時,是一年中萬物收穫的時候;當「勺柄」指向北方時,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為了探討背後的規律,伏羲把一根木杆戳在地上,用來觀察影子的變化。通過觀察,他發現樹影最長的時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他把這個時候命名為「太陰」;樹影最短的時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他把這個時候命名為「太陽」。
太極是「太陰」和「太陽」的兩個極點,分別對應著冬至和夏至兩個節氣,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從冬至到夏至,是一個陽漲陰消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陽;從夏至到冬至,有一個陰漲陽消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陰。如圖1所示:
圖1太極生兩儀
2.四象
從陰陽兩儀中,伏羲又將陰陽再一次劃分,形成了「少陽」和「少陰」兩個點,將一年分為四個部分,這四個點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就是四象的由來。如圖2所示:
圖2兩儀生四象
後來,伏羲根據自然的變化,確定了365天的一個回歸,也就是一年;他看到天上的月亮以「從圓到缺」的方式輪迴了12次,就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後來又形成了現在的24個節氣。
3.八卦
伏羲發現這個規律以後,就想把它記載下來,被大家所利用,河圖的出現,幫助伏羲實現了這個想法。相傳,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著河圖,獻給了伏羲。河圖是由黑白圓點組成的組合圖,如圖3所示:
圖3河圖
伏羲根據這張圖,找到了記錄的方法:他用一條長直線表示「陽」,用一條中間斷開的直線表示「陰」。找到了表示陰陽符號,伏羲開始創造八卦。
伏羲用陰陽兩個符號,根據十二個月份中陰氣與陽氣的關係,以「爻」(音yao,二聲,同「搖」)為單位,以陰陽為法則,組成八種排列形式。組成的方式是:從春分到秋分的陽儀,與從秋分到春分的陰儀,每個儀都生出四個卦;將陰儀的四個卦經過「錯綜」、「顛倒」以後,與陽儀的四個卦合併,形成了八個卦,就叫做八卦。如圖4所示:
圖4八卦
八卦產生以後,人們對時間和空間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給人們認識世界萬物提供了先決條件。
推薦閱讀:
※心澄子易學筆記:運勢一路高漲事業蒸蒸日上的生肖
※八宮世應淺論 | 易學網
※易學四道——理、象、數、占
※簡單易學風水改運術(十三) 家居風水實例
※(全是精華)易學【空間站】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