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歷史教訓

作者 老六月雪

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討平了東、西突厥、吐谷渾等,使盛唐擁有了極為遼闊的版圖。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及唐玄宗的「開元之治」後,國勢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狀態,屬史無前例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共29年。然而,就在國力鼎盛之時,深謀遠慮的玄宗卻厲行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繡,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

勤、儉、廉是親兄弟,相伴而生,共同構成貪腐的天敵。

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子民在皇恩浩蕩中快樂地生活著。

一般來說,繁榮富強是辟邪的利劍,不會發生外敵入侵和內亂。然而,就在開元盛世不久的天寶十四年,唐朝歷史上卻發生了影響中國歷史久遠的安史之亂,帶來了空前的浩劫。這一悲劇是如何發生的呢?

走近唐玄宗,我們便不難發現釀成安史之禍的四大原因。其中,居於首位的便是皇上怠政。開創了盛世之後,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坐江山理念的變化,必然伴隨重臣的洗牌。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後,庸碌的奸臣楊國忠掌權,致使政治更加黑暗。玄宗由治國通向「霍國」的路,更加平坦了。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他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慷慨地賜予李林甫,此一端足見玄宗的大手筆。

虢國夫人游春圖

公元736年,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寢食不安。他聽說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美貌絕倫,艷麗無雙,於是不顧禮節,將她招進宮裡。

為了掩蓋自己奪兒媳的醜惡行徑,唐玄宗讓楊妃自己請求進宮做女官,住進南宮,賜號太真。後封為貴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楊貴妃。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但當時尚無皇后,故楊貴妃實際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對她恩寵備至,稱她是自己的「解語之花」。

楊氏一族開始飛黃騰達。

為討貴妃歡心,唐玄宗可謂費勁心機。專門為貴妃提供服裝服務的人就達七百多人。為讓她吃上喜歡的新鮮荔枝,玄宗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里貢道,把荔枝用快馬快速運抵長安。

貴妃受寵,哥哥楊國忠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各有所封: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二姐封為秦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

醉死夢生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玩耍」成了坐江山的主要內容,然而,這並不是他的全部。

唐代以貴、淑、德、賢四妃為夫人,後宮設立六局二十四司,共190人,還有女史10人。這些都是有品級的,無品級的宮女人數相當多。唐肅宗寶應元年,一次就放宮人3000人。而到了玄宗開元、天寶中,僅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和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即有宮女40000人,可知唐玄宗的宮女是超過四萬人的,而當時唐朝的總人口也就5000萬人左右,相當於一千人里就有一個是唐玄宗的妻妾,比唐代的官員總數還多。要評歷史上擁有宮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當之無愧。

當然,唐玄宗與女人並非只周旋於床第之間,他譜曲的《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據《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梨園的主要職責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後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唐玄宗也成了梨園弟子的祖師。

由皇帝怠政,衍生出宰相專權。特別是奸臣為相,結果可想而知。

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著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寵而繼李林甫出任右相,他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

是年,暴雨造成嚴重災害,玄宗詢問災情,楊國忠卻拿著大個的粟穗子給玄宗看,說雨大但沒有影響收成。下邊有的官員報告災情,請求救助,他大發雷霆,命令司法機關進行嚴懲。楊國忠能力很差,卻喜歡處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壞事很在行,接受賄賂、拉幫結派等應用自如。

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均田制在這個時期瓦解,稅收急劇減少,但朝廷的花費卻因為玄宗奢侈的榜樣而逐漸增多,國庫入不敷出。政治的腐敗影響到軍隊,招募的兵士多是無賴之徒。

玄宗對國家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不合時宜地對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激發了將領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初期形成的邊境安定局面被打破了,西邊和吐蕃的關係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友好關係。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與西南的南詔國衝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徵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兵達二十萬之多。

唐朝大傷元氣。開元年間的「鼎盛」被揮霍怠盡,只剩下了表面的繁榮。

地方勢力尾大不掉,膨脹了其野心,是安史之亂的誘因之三。

為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數州為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戶口、土地等大權,令原為地方長官之州刺史變為其部屬。據《新唐書·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據一方,尾大不掉,成為唐室隱憂。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制共置634個折衝府,當中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之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人,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威脅中央的危機。

朝政腐敗,加劇各種矛盾並促其總爆發,是安史之亂的原因之四。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後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己,培植黨羽,「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繼他上台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此外,西北派節度使哥舒翰與東北派節度使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隋唐以來,河北北部幽州一帶雜居著許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敗突厥以後,又遷徙許多突厥人在這一帶居住。他們的習尚與漢人不同,互相歧視,安祿山正是利用這點拉攏當時的少數民族上層,作為反唐的親信。史稱安祿山於天寶十三載(754)亂前,一次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在他的收買下,當地少數民族竟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為「二聖」。中央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則是促成安史之亂最為重要的因素。

安祿山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

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自此,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經無力再控制地方,安史餘黨在北方形成藩鎮割據,各自為政,後來這種狀況遍及全國。這些方鎮或「自補官吏,不輸王賦」,或「貢獻不入於朝廷」,甚至驕橫稱王稱帝,與唐王朝分庭抗禮直到唐亡。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公元9世紀後期,爆發了唐末農民大起義。907年,唐朝滅亡。

安史之亂的歷史教訓是深刻的。

唐開元盛世號稱世界強國,歷史鼎盛,但一次安史之亂便使其土崩瓦解,由此可見,沒有清明的政治、優良的制度、謀國的大臣,僅有強大的經濟,不過是腐敗泛濫的虛胖而已,一旦矛盾爆發,便不可收拾,歷史性的洗牌便不可避免。作為統治者,必須透過浮華的表象,洞察內在的憂患,採取得力措施,才能使國祚長久。

中央與地方,歷來有不同利益訴求,中央對地方的監管一旦失控,局部利益必然傷害全局利益。中央的政策便會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不成樣子,落到實處時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年深日久,就會形成政令不暢、腐敗盛行的局面。地方的權利,必須限制;官員的行為,必須控制。地方勢力一旦做大,中央必然被架空。

史載:春秋時,朝歌曾是衛國都城,衛國的衛懿公特別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如痴如迷,喪失了進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問民情。他還讓鶴乘高級豪華的車子,比國家大臣所乘的還要高級,為了養鶴,每年耗費大量資財,引起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國境,衛懿公命軍隊前去抵抗。將士們氣憤地說:「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現在就讓它去打仗吧!」懿公沒辦法,只好親自帶兵出征,與狄人戰於滎澤,由於軍心不齊,結果戰敗而死。人們把衛懿公的行為稱作「玩物喪志」。古人有詩云:「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尚書·旅獒》云:「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唐玄宗玩美女,喪失了江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是也。


推薦閱讀:

「順天易得,得壹難求」——錢幣記錄下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 |唐朝歷史
安史之亂與詩人之死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四節 安祿山是唐玄宗的超級戰犬
安史之亂之唐軍三攻長安--看唐軍的軍事素質

TAG:歷史 | 安史之亂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