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植榮:說說奧運背後鮮為人知的事

說說奧運背後鮮為人知的事

作者:劉植榮

如火如荼的里約奧運會接近尾聲。媒體大多報道賽場上的激烈角逐以及發生在運動員身上的趣聞,但對奧運本質性的東西報道較少。在本屆奧運會即將結束之際, 本文希望幫助讀者了解這些奧運會背後的奧林匹克故事和常識。

1.國際奧委會不對獎牌排名

大家知道,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的領導下進行的。國際奧委會成立於1894年6月23日,是在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的呼籲並推動下成立的。夏季奧運會自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第一屆以來,到目前的巴西里約奧運會,共舉辦了28屆。

讀者注意,奧運會每4年舉辦一次,即使一個周期內因故取消,也要佔用一屆的序號。所以,今年裡約奧運會的序號是第31屆,由於120年間有三屆奧運會因兩次世界大戰而取消,所以,迄今為止實際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共28屆,但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仍叫第31屆。

國際奧委會與國際紅十字會一樣,也是非政府、非盈利性的組織。《奧林匹克憲章》規定:每個國家有一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國家奧委會必須獨立於政府部門,國家奧委會負責監督、指導、規範本國的體育訓練工作,並負責在本國選拔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組織「國家隊」參加奧運會。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我們可以把奧林匹克精神歸納如下:

重在參與。體育運動是人的權利,世界任何人都應能夠不受任何歧視地進行體育運動,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鼓勵並支持大眾體育運動。

公平競爭。本著友誼、團結和公平的精神,尊重世界基本倫理,讓體育為人道主義服務。

體育自主。奧運的組織、管理和經營必須由獨立的民間體育組織承擔,反對把奧運用作政治、宗教等目的。

超越自我。鼓勵並支持體育道德的提升以及藉助體育對年輕人進行教育,追求身體、意志和精神方面的整體平衡和自我超越,將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在拼搏奮鬥中尋求樂趣。

和諧發展。讓體育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捍衛人類尊嚴,促進世界和平,鼓勵並支持對環境問題負責任的關注,確保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奧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它由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用拉丁文提出的,奧運紀念幣、紀念物上一般都有這三個拉丁文單詞「Citius, Altius, Fortius」。

為不違背「重在參與」的精神,國際奧委會不對奧運會比賽進行獎牌統計排名。讀者看到的「奧運獎牌榜」,那是各國新聞媒體統計公布的。

2.國際奧委會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根據國際奧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在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間,國際奧委會總收入為56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平均每天拿出325萬美元用於世界範圍的體育事業發展,佔總開支的90%以上。那國際奧委會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為了捍衛奧林匹克的「體育自主」精神,國際奧委會自從建立第一天起就只接受私人贊助或捐贈,不接受任何政府款項。第一屆奧運會就有柯達等世界知名企業成為贊助商。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自1928年奧運會起至今一直是奧運會的贊助商。

1985年,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推出了「奧林匹克項目」,參與該項目的會員每4年為一任期,贊助費為5000萬美元,在此期間會員可以使用奧林匹克標誌推廣其產品。例如,在2013年至2016年的第8任期,贊助總額超過10億美元。國際奧委會的贊助商大多是國際知名企業,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麥當勞、通用電氣、寶潔、P&G、陶氏化學、Visa,日本的豐田、尼桑、松下、石橋輪胎,瑞士的歐米茄,韓國的三星,義大利的源迅,等等。

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首次進行了電視實況直播,後來,國際奧委會壟斷了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而且轉播費飆升很快。CBS為轉播1960年美國斯闊谷冬奧會,向國際奧委會支付了39.4萬美元的轉播費;歐洲廣播則為此支付了66萬美元的轉播費。到1998年,CBS為轉播日本長野冬奧會,向國際奧委會支付了3.75億美元。NBC則為2000年至2012年的奧運會轉播權向國際奧委會支付了35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出售2000年悉尼奧運會轉播權收入13.32億美元,出售2004年雅典奧運會轉播權收入14.94億美元,出售2008年北京奧運會播權收入17.39億美元。

目前,不管是電視,還是電台廣播或網路媒體,要轉播奧運會的比賽都要向國際奧委會支付轉播費,轉播費按國際奧委會與奧運會舉辦國的國家奧委會約定的比例分成。

國際奧委會還有一個財源,就是出售奧林匹克標誌使用許可。一些飲料、電器、旅遊紀念品、服裝等上面有奧林匹克五環標誌,那個標誌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要想使用該五環標誌用作商業目的,必須向國際奧委會購買使用許可。

3.奧運會的電視節目是誰製作的

2001年,國際奧委會創建了奧林匹克廣播局,負責製作奧運會的電視節目。在里約奧運會上,奧林匹克廣播局投入了1000架攝像機,錄製了超過7000個小時的高清視頻節目,全球200多個國家的50多億人收看這些節目。美國的NBC購買了6755個小時的節目,英國的BBC購買了4233個小時節目,中國央視購買了3600個小時的節目。

奧林匹克廣播局還與國際媒體合作,用創新手段製作奧運會比賽節目。例如,在里約奧運會上,奧林匹克廣播局與日本NHK合作製作了130個小時的8K超高清電視節目,並製作超高清虛擬現實電視節目,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比賽現場體驗。

4.奧運會允許職業運動員參賽嗎

職業運動員,就是那些以體育為謀生手段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的職業或他們的主業就是搞體育,通過與一些俱樂部簽約獲得報酬;或乾脆當體育個體戶,自己聘請教練,成為體育明星後靠廣告收入等富起來。

業餘運動員,就是那些不把體育作為自己的謀生手段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有自己的主業,或者即使失業,也不把體育作為謀生手段,只把體育作為一種興趣愛好。

奧運會初期是禁止職業運動員參賽的。顧拜旦認為,職業運動員會受利益的誘惑很容易施展欺騙行為,同時,把專攻體育的人與把體育作為業餘愛好的人放在一起比賽也不公平。在1912年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吉姆·索普被剝奪了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金牌,就是因為後來發現他是半職業化的棒球運動員。但在他死後的1983年,國際奧委會以同情的名義恢復了他的金牌。

在1936年冬奧會上,奧地利幾名滑雪運動員被禁賽,因為他們把滑雪當作謀生的手段,通過給別人當滑雪教練賺錢,由此判定這幾個人是職業運動員。

冷戰期間,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不但在軍備、航天領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展開競賽,在體育領域也展開激烈的競爭。東方陣營的運動員普遍由政府培養,這些由政府供養的運動員遊走於「職業」與「業餘」的邊緣。說他們是職業運動員,可他們並沒有通過體育為自己賺錢;說他們是業餘運動員,可他們沒有別的職業,而是由政府供養著天天訓練。

由於東方陣營的運動員很多,如果不允許他們參賽,奧運會就變得殘缺不全。於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必須是業餘運動員的規定逐步從一些比賽項目的規則里剔除,到2012年,只有拳擊和摔跤禁止職業運動員參賽,但這也主要是從兩者比賽規則不同的角度來考慮的。里約奧運會開始允許職業拳擊運動員參加比賽。

蘇聯傾全國之力與美國搞體育競賽,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在體育上的較量勢均力敵。從1952年至1988年,蘇聯參加了9屆夏奧會,共獲得395枚金牌;這期間美國同樣參加了9屆夏奧會,獲得373枚金牌。

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等65個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1984年,蘇聯領導的東方陣營用同樣的方式回敬美國,蘇聯等16個國家以運動員安全為由抵制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因為冷戰期間的抵制,再加上一些國家的經濟困難等原因,現代奧林匹克史上只有希臘、澳大利亞、英國和瑞士四個國家參加了所有奧運會,包括夏奧會和冬奧會。

5.美國有沒有政府體育部門和體校

截止2016年8月15日,美國共獲得1000枚夏奧會金牌,是當之無愧的體育超級大國。

美國沒有體育部之類的政府體育部門,美國對體育運動的管理完全遵守《奧林匹克憲章》,由美國奧委會負責全國體育運動的管理。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如此,體育運動由民間組織協調管理。

美國奧委會不少工作人員是志願者,沒有工資。但僱用的專業人員是要支付報酬的,如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的教練、興奮劑檢查專家等。

美國奧委會既然是非政府組織,它不得使用納稅人的錢,也就是不得接受政府的財政撥款,與國際奧委會一樣,其經費必須來自於私人贊助或捐贈。

美國奧委會的財務報告與夏奧會保持一致,即每4年為一個周期。在2008年12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周期內,美國奧委會接受各種捐贈凈額為1.6409億美元,轉播權收入2.6832億美元。商標使用收入2.8444億美元,其他許可費收入2859萬美元,得到美國奧林匹克基金資助3632萬美元,投資收益368萬美元,其他收入6654萬美元,這4年的總收入為8.5197億美元。

在這4年期間的各種支出為7.9275億美元,美國奧委會在這一財務周期內凈資產增加了5922萬美元。

6.美國奧運會運動員九成是業餘

既然美國政府不設體育部門,運動員當然也就與政府沒任何瓜葛了。對一些業餘運動員來說,他們要麼上學、要麼工作,不是靠體育賺錢。美國奧委會會給一些業餘運動員必要的幫助,如為他們購買醫療保險、提供教育和就業指導等。美國奧委會每年為其工作人員和運動員購買的健康保險保費總額約為22.5萬美元,折扣價格為17.5萬美元,2015年這些保險的理賠總額為57.6萬美元。

在今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上,美國派出555名運動員參賽(263名男運動員,292名女運動員),其中80%是大學生,另外還有一些高中畢業生,還有17名運動員來自軍隊。例如,24名籃球運動員、10名跳水運動員、24名排球運動員、14名擊劍運動員、6名鐵人三項運動員等等,都是清一色的大學生。大學生、高中生、軍人運動員都是業餘的,在加上其他一些業餘運動員,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業餘運動員要佔到90%左右。

美國每屆奧運會都會出現很多新面孔,因為運動員大多是業餘的,參加完比賽就干別的去了,可能沒有時間繼續進行體育訓練。這就要求美國奧委會不斷在全國海選運動員。運動員的輪換頻率高,既促進了全民體育運動的開展,也更能發現優秀運動員。

美國參加里約奧運會的運動員中,新選手有366名,佔66%;奧運老將有189名,佔34%,其中3人6次參加奧運會,7人5次參加奧運會,17人4次參加奧運會,50人3次參加奧運會,112人2次參加奧運會。

美國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連續參加了4屆夏奧會,共摘取23枚奧運金牌,創造了奧林匹克史上的奇蹟,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

7.英國對獲獎牌的運動員分文不獎

上文已述,由於多數國家的運動員與政府沒有瓜葛,政府當然也就不給他們發放獎金了。在美國,不管是聯邦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不會給獲獎運動員發獎金。

過去100年來,美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是沒有獎金的。從1994年挪威冬奧會開始,美國奧委會出台了給獲得獎牌的運動員獎金的政策,當時金牌得主獎勵1.5萬美元,銀牌得主獎勵1萬美元,銅牌得主獎勵7500美元。

從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開始,獎金標準提高到目前的這一標準,即金牌得主獎勵2.5萬美元(大致是5個月的全國平均工資),銀牌得主獎勵1.5萬美元(大致是3個月的全國平均工資),銅牌得主獎勵1萬美元(大致是2個月的全國平均工資),這一標準14年未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美國奧委會共拿出500萬美元獎勵金、銀、銅牌得主。

雖然美國民間組織獎勵給金牌運動員的獎金只有區區5個月的工資,但這在西方國家也屬於較高的。加拿大奧委會對金牌得主獎勵2萬加元(約合1.55萬美元),澳大利亞奧委會對金牌得主獎勵2萬澳元(約合1.54萬美元),而英國對獲得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則分文不獎。

8.外國由誰挑選和訓練運動員

既然絕大多數國家政府不供養運動員,政府不管,那運動員又是怎麼挑選、如何組織訓練的呢?

不管是職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政府既不管選拔,也不管訓練。

讀者不要誤會,認為業餘運動員不怎麼訓練。其實,他們訓練比職業運動員更苦,因為他們還有主業要做,別人在業餘時間可以休息消遣,他們卻在運動場上刻苦訓練。

顧拜旦認為,民族精神主要來自學校的體育教育。很多國家非常重視學校的體育課,把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體育除了強身健體外,還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使學生將來勇於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體育也增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在加拿大、德國等國家,體育是中學的必修課,體育課學分不夠照樣不能畢業。在澳大利亞,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每周都有大約8個小時的體育課。美國更是全民酷愛體育運動的國度,體育往往是學校的招牌,校隊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比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要想成為優秀運動員,只參加學校的體育課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必須到一個體育俱樂部接受系統的訓練,大多數運動員都是從俱樂部里走出來的。

當然,接受體育訓練不能與正常的學習衝突,否則就無法畢業。外國院校雖然重視體育,但不會給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網開一面,入學不會加分,畢業也不會照顧,即使獲得奧運會金牌,學校的學業成績不達標照樣不能畢業。所以,學生都在早晨或晚上去俱樂部參加訓練,奧運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菲爾普斯,他每天早晨5點就起來進行游泳訓練。

俱樂部之間經常組織體育比賽,一個是檢驗俱樂部的培訓水平,藉此提高俱樂部的知名度,激發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再有就是通過比賽選拔優秀運動員參加全國乃至國際比賽。

前幾天,有個朋友對我說,她孩子在加拿大讀書,孩子的同學就有參加本屆里約奧運會的。國外就是這樣,運動員大多數是大學生,他們平時就上課,課餘去俱樂部訓練,通過各種比賽進入國家隊。當然,像拳擊、網球等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要想進入國家隊,必須有好的國際比賽名次,國家奧委會根據他們在國際上的排名,決定是不是「收編」到國家隊。

9.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大致反映其經濟水平

一般來講,一個人只有溫飽問題解決了,才有閑心去玩體育。從奧運歷史來看,一個國家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情況基本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當然,冷戰時期除外,那時,意識形態鬥爭讓一些國家把體育運動引向了畸形。

在考察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時,不能只用金牌的絕對數去比較,還應考慮國家人口數量。如果一個5億人口的A國獲得10枚金牌,而另一個2000萬人口的B國獲得4枚金牌,我們不能說A國的體育水平比B國高,這是因為,A國平均5000萬居民一枚金牌,而B國平均500萬居民一枚金牌,B國獲得金牌的能力是A國的10倍。(本文發《羊城晚報》2016年8月20日B4版)

劉植榮:美國是如何煉成超級大國的?

推薦閱讀:

《金陵十三釵》首發電影書 張藝謀揭秘背後的故事
自古帝王多「怪胎」:揭底帝王身世神話背後的五種套路
石油禁運背後的大國博弈
喜脈未必是要喜當爹,背後玄機你知多少?
廢標背後原因更明朗

TAG:為人 | 背後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