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命長短之謎:把握「環境」讓自己更長壽
3位美國科學家因揭示了人類衰老的奧秘,前不久獲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人的壽命,主要由內外兩大因素所決定,內在因素是基因,外在因素是環境。
本文告訴您如何把握「環境」因素,讓自己更長壽。
基因起關鍵作用
內因:機體內在的遺傳因素,在人的衰老進程中起主導作用。
百歲老人多有「長壽基因」
調查發現,百歲老人大都有長壽家族史,除非生病,他們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大多活過80歲。
呂正操的家族就是這樣,他是遼寧海城市唐王山後村人,其母親高壽92歲。家中兄弟四人,呂正操老大,享年106歲;老二75歲因病去世;老三是去年去世的,享年96歲;老四81歲去世。
一位老齡委幹部2009年3月發表的一個調查報告說:山東乳山市58位百歲老人中,41人的家族有長壽記錄。另外的17人,有1人系幼年時被從外地拐賣而來,不記得老家的情況;有14人因年老耳聾無法交流,有無家族長壽記錄無從查考。
乳山百歲老人中,王錦紋和王錦繡系親姐妹,她們的父親活到89歲,母親活到87歲。妹妹王秀亭現已95歲,仍行動自如,耳聰目明;百歲老人單貞春有兩個兄弟,分別活到94歲、92歲。有一個妹妹,也活到100歲;百歲老人於心忠,其弟弟於德忠現已99歲。
童院士介紹:有長壽家族史,說明這個家族有「長壽基因」。
端粒變短造成細胞衰老
基因是如何調控人的壽命的?這要從衰老的秘密說起。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衰老,與「染色體端粒的變短」 有關。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染色體的主體是蘊含著遺傳信息的兩條DNA鏈,端粒像小帽子一樣,扣在染色體的兩端,防止末端的DNA鏈因互相交聯而造成畸變,穩定著生命的遺傳結構。
細胞一分為二產生兩個子細胞時,它包含的DNA信息也必須通過複製傳遞給子代細胞,複製位點就在端粒上。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點,就像橡皮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變小一樣。人的正常體細胞分裂次數平均是50次,當接近終點時,端粒最後變得太短,影響DNA複製,致使細胞無法分裂,不能繼續傳代,最終衰老直至死亡。
人35歲後開始衰老
細胞衰老引起機體的衰老。
人在幼年時,細胞不斷地分裂,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子細胞不斷地成倍新生,人就不斷地發育長大。待細胞無法再分裂,子細胞無法再新生,老細胞又不斷地終老死去,造成牙齒脫落、頭髮掉落,機體衰老,直至終老死去。
人除了幹細胞與生殖細胞,體細胞端粒的長度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不同組織細胞的端粒變短的速度不同,引起機體生理性衰老的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從出生到16歲前,各組織器官功能增長迅速;16-20歲進入增長平穩期,直到30-35歲;從35歲開始,有的器官及組織功能,便開始因體細胞的衰老而減退了,其衰老速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快。
其中肺最容易衰老,因此肺有「生命標尺」之稱,因此請重視肺的保健。其次為腎臟的腎小球,然後是心臟,而神經、腦組織的衰老速度則相對慢一些。
研究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端粒的縮短速度比女性要快,這可能是女性比男性長壽的原因之一。
衰老速度因人而異
有的人才40多歲就兩鬢斑白,記憶力減退,自感體力一年不如一年,未老先衰了;有的人的衰老速度則相對較慢,七八十歲了,依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為何會如此呢?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 是「遺傳因素」在調控著染色體端粒變短的速度。
科學家研究發現,衰老相關基因管理著衰老。如,抑癌基因p16,通過調節Rb蛋白活性,可影響端粒長度;義大利和芬蘭的研究人員對185名百歲老人的研究發現,「他們體內的載脂蛋白E-2基因,是促使其長壽的基因」等。
儘管目前還沒有公認的人類長壽基因,所謂「長壽基因」尚存爭議,但是,研究已發現,衰老,是一連串「衰老基因」、「長壽基因」激活和阻滯,以及通過各自產物互相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多基因的複合調控過程。
而長壽,是某些基因的完美組合,其遺傳起著關鍵作用。百歲老人多有長壽家族史,證明了這一點。
環境起重要作用
外因:環境和生活習慣對長壽所起的作用,可能達到66%。
發達國家百歲老人多
童院士介紹:基因僅僅是長壽的一部分原因,甚至連一半的決定作用都起不到,另一半或大半因素在於環境。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按以上標準,最後確定的世界五大長壽地區是: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與阿克蘇、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巴馬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喬治亞的阿布哈吉亞。世界長壽地區的存在,是自然環境條件對機體衰老與壽命影響的證據。
目前美國有百歲老人4萬多人,日本有百歲老人2萬多人,我國有百歲老人8000多人。經濟發達國家長壽水平高達10%以上;而非洲某些經濟落後國家的長壽水平則在0.5%以下。還有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目前的73歲。如上這些,都是社會經濟因素對衰老和壽命影響的有力證據。
為何「外環境」會影響衰老?這要從「內環境」對衰老的影響說起。
內環境劣化加速衰老
童院士介紹:如果僅僅想要依靠「長壽基因」使人長壽,則過於簡單,包括基因在內的遺傳控制體系可受內環境的影響,加速衰老。
如,自由基可以攻擊生物膜,破壞組織細胞的結構,直接破壞線粒體,損傷細胞的功能,而加速衰老。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變異老鼠,比正常老鼠壽命長1/3。原因在於這種老鼠體內有一種變異的基因p66shc,能抵抗體內細胞和組織的自由基損傷,因而能促使老鼠(包括人)的長壽。
隨著年齡的增長, 內環境會劣化,如,機體抗氧化功能不斷下降,自由基代謝出現障礙,體內自由基隨之增多。如果包括基因在內的遺傳控制體系受到氧自由基的損傷,就會加速衰老的進程。
再則,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地伴隨各種機能的降低、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的減弱、代償功能的低下,因而較難保持機體內部的穩態,而容易罹患各種老年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和肥胖等,這些病變反過來也會加速機體的老化。
如,脂代謝紊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動脈硬化了,致使機體重要器官,如腦、心、腎等供血不足,從而加速其退行性改變。
高血壓,致使血液里的血管緊張素和腎素等不斷升高,進而引起組織缺血,從而導致衰老的加速,等。
長壽老人都有好心態
外環境之所以影響壽命,是因為它們的作用,必然會引起內環境的變化。
調查發現,長壽老人有個共同的特點是心態好。如,若在世界長壽地區之一的外高加索地區,參加當地人的婚禮,你總會發現八九十歲的老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那裡曾經舉辦過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是106歲。
在世界長壽地區之一的巴馬縣進行調查,80歲以上的老人中,92.1%的人自我心理感覺良好,94%的人參加一項以上的社會活動,72.4%的人感覺有真正信賴的人。「通過科學分析比較,發現多數長壽老人家庭關係和睦,有良好的社會支持和人際關係,經常與親戚見面,平時種花或者養小動物,心境穩定。」
為何心態能影響壽命?神經調節(神經系統)和體液調節(內分泌系統)一起作用,維持著內環境的穩態,而「心態」可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影響著內環境!
國際公認的長壽因素,還包括「飲食習慣」。
研究發現,如果在實驗動物的飼料中加入39%的葡萄糖或蔗糖,其壽命約縮短25%~30%,而加入同等量的澱粉,則對其壽命影響不大;限制高糖高熱量,能延緩胸腺功能的衰退,延緩海馬和大腦皮質的老化。
為何「高糖、高熱量攝入」,會成為「加速衰老、縮短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為體內過多的糖,可與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不可逆的「老化型糖化終末產物」。這種終末產物沉積在組織細胞內,可造成多種損傷,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促進其氧化,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降低SOD,促使體內自由基的增多等。
還有,多食新鮮蔬果,可抗體內的自由基。
「適應環境」心態好
那如何延緩衰老?童院士說:對於老百姓而言,改善內外環境是唯一可做的。具體是,遵循「飲食有度、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戒煙少酒」的原則。而要做到「心理平衡」,就要「適應環境」,對於好的環境因素,能充分利用它;對於不好的環境因素,則能了解它、調控它。
上將呂正操100多歲時,仍身體健壯,舉止靈便,談吐風趣,思路清晰,毫無龍鍾之態,他的長壽之道,有個因素就是「適應環境」。如,抗戰時,一馬平川的冀中大地,有利鬼子鐵騎的殘酷掃蕩,而呂正操創造了地道戰,贏得了反掃蕩的巨大勝利。他不僅打仗時戰功卓著;和平建設時也是功勛累累;退休後,「讀書寫詩、打橋牌、打網球」,足見其超凡脫俗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今年110 歲的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鄭集教授,也是適應環境的高手。很多人退休後,不能適應,患上了抑鬱症,而他卻說: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他「欲寡神自舒,心寬體常適,且喜老來健,尚無頹廢姿」,百年後仍著書不輟。
剛剛推鉛球而獲世界冠軍的澳大利亞百歲老太露絲·弗里思也說:「100歲很老嗎?不,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沒什麼是我做不了的。」
「適應」,對長壽有多重要?童院士說:要心理平衡,就要適應。適應生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只有「適應環境」的生命,才可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長壽。
20世紀90年代,衰老生物學研究發現:衰老的過程不僅具有進行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對衰老過程進行有效干預,可延緩衰老,使某些衰老的徵象減輕或消失
推薦閱讀:
※骨齡,心神、飽食、體育、早熟、環境:影響長高
※天罡環境風水學
※一個人的真正教養,要看他身處陌生環境
※奇門遁甲預測風水環境的具體方法
※「愛上地球」,您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