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五用(回陽、祛風、活血、溫經、升提)

I導讀:夏天到了,一年一度用艾灸治病的大好時節又來了。小編多說一句,若艾灸後有咽干口燥等上火的表現,可做井穴刺血瀉熱外出,或艾灸足三里、湧泉等穴以引火下行。(編輯/王超)

艾灸療法臨床應用體會

作者/劉炳權

灸法和針刺療法一樣,都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醫學入門》說:「凡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這說明針與灸,各有其適應症和特點。灸,是以火燃艾,烘灼俞穴,以發揮其溫熱通經活絡,散結除寒,回陽救逆之效。茲將我們臨床所得介紹如下。

一、回陽固脫

凡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肢冷、面色蒼白、脈伏,欲脫之症,可灸百會、大椎。

病例:劉XX,男,45歲,職工。突然眩暈噁心,卧床不敢起動,汗出肢涼,面色蒼白,脈細弱,舌質淡,苔薄白。急用艾條灸百會、內關、足三里15分鐘,暈眩即減輕,汗止、肌膚復溫。繼續灸45分鐘,諸症消失。

二、疏散風邪,調和營衛

凡因衛氣不足,風寒乘虛襲入,以致惡寒怕冷,鼻塞流涕,頭痛、無熱或微熱,脈浮緩,苔薄白等症,可灸大椎、風府。

病例:容XX,女,64歲。因受涼惡寒頭痛,鼻塞流涕。用艾條灸大椎、風府,每次30分鐘,每日1次,兩次即愈。

三、活血散瘀,溫通經脈

凡因閃挫扭傷腰部,瘀血留阻經脈,疼痛日久不愈者,可灸局部。

例1:梁XX,女,14歲,學生。運動時扭傷腰部,疼痛已3天,活動受限。査體:腰部壓痛,以左腎俞處明顯。當即用艾條灸痛處,每次30分鐘,每日1次,3次減輕,5次痊癒。

例2:陳XX,女,24歲,工人。騎車不慎跌倒,傷及左側上、下肢,經外院治療3個月,左下肢股外側遺留有雞蛋大腫物,壓之堅硬,痛不明顯,皮膚略見青紫。遂於患處灸治,每日2次,每次灸30分鐘。經10餘天治療,腫塊逐漸消散。

四、升提中氣,固胎止漏

病例:彭XX,女,34歲,工人。習慣性流產已4次,經中西醫治療無效。每於妊娠3—4個月即開始頭痛,頭痛不久,便陰道漏血,遂導致流產。現妊娠又1個多月,要求灸治保胎。

中醫認為胎漏、流產,多因肝腎虧損,沖任不足,故屢孕屢墮。遂灸百會、關元、中極、大赫、氣穴等穴。每日灸2次,每穴灸15—20分鐘。5個月後頭痛消失,停灸。終於足月順產一男嬰,發育正常。

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

病例:馬XX,女,23歲,工人。左側腰腿痛已4個月,步行、屈伸不利,夜間痛甚,每因氣候轉變,疼痛加劇。查體:左股外側肌部位壓痛明顯,痛處固定不移;舌淡,苔膩,脈象沉細。診為寒濕痹痛。溫針左側環跳、殷門,每次30分鐘,每日1次。經7次治療,疼痛消失,痊癒。4個月後隨訪未見複發。

小結

綜上所述,應用針、葯不能取效時,採用灸法獲得良好療效。事實證明,灸,對許多疾病常常有顯著療效。歷代醫家對灸法十分重視,論述頗多,值得學習和推廣。

推薦閱讀:

經常艾灸這7個穴位增加你體內的氣血
細說三九天灸
艾灸這幾個穴位也許會讓你的感冒早點好起來
艾灸改善(或治好)了你什麼問題?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