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幼學瓊林》釋譯卷三 疾病死喪

(周道雲考輯)

【原文】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無。

【注釋】福壽康寧:祝頌語。謂幸福、長壽、健康、安寧諸福齊備。陳亮《喻夏卿墓誌》:「福壽康寧,子孫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於夏卿亦何所負哉!」

同欲:同一願望。

死亡:是指生命消失,對象一般是有生命的事物。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

另一聯略異:福壽康寧,人所同欲;死亡疾病,世不能無。

【譯文】福壽康寧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們所不可避免的。

【原文】惟智者能調,達人自玉。

【注釋】智者能調:智者能夠調和五臟身心。調:調理、調養。

達人自玉:通達的人會自我珍重。玉:珍重、愛護。

【譯文】只有聰明的人才會調養自己,通情達理的人才會珍愛自己。

【原文】問人病曰貴體違和,自謂疾曰偶沾微恙。

【注釋】違和:不調和。

微恙:小毛病。

另一聯略異:問疾曰玉體違和,自謙曰適沾微恙。

【譯文】詢問別人的病情,說是貴體違和;自己有病自謙為偶沾微恙。

【原文】罹病者,甚為造化小几所苦;患疾者,豈是實沈台駘為災。

【注釋】罹病者,甚為造化小兒所苦:遭遇疾病的人很被造化小兒所折磨。罹:音離,遭遇也。

實沈、台駘:傳說中的參宿之神、汾水之神,能使人生病。

另一聯略異:偶為造化小兒所苦,豈是實沈台駘為崇。

【譯文】遭疾病困擾就說生病的人深受造化小兒的折磨;患了疾病說難道是實沈、台駘作怪?

【原文】病不可為,曰膏肓;平安無事,曰無恙。

【注釋】膏肓:謂病情險惡無法醫治。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胸腹之間的橫隔。

無恙:指沒有發生疾病,引申指雖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沒有產生不良影響。

另一聯略異:病在膏肓曰弗瘳,喜其勿樂曰無恙。

【譯文】病已經很嚴重了,叫做病入膏肓,表示不會好了。安慰人不必吃藥了,平安無事稱為無恙。

【原文】採薪之憂,謙言抱病;河魚之患,系是腹疾。

【注釋】採薪之憂:意思是患病不能負薪。《孟子》:「昔者有王命,有採薪之憂,不能造朝。」朱熹集註:「採薪之憂,言病不能採薪。」

河魚之患:因為魚腐爛是從內至外,故用河魚之患指腹瀉。

另一聯略異:卧病為採薪之憂,腹疾為河魚之患。

【譯文】患病卧床,說是有不能採薪的憂慮;河魚之患是指得了腹瀉。

【原文】可以勿葯,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篤。

【注釋】厥疾勿瘳:此病不愈。瘳:音抽,病癒也。

病篤:病重。篤音堵。

【譯文】可以不用吃藥,為病將痊癒而高興,疾病不容易好就說病得很重。

【原文】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為瘧耳;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復何卜哉。

【注釋】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為瘧耳:晉朝有一小兒的父親病了,有人問他:你父親是品德的君子,怎麼會得瘧疾呢?小兒說:正因為他讓君子患病,所以才叫瘧疾。

【譯文】傳說瘧疾不敢侵犯君子,既然君子得了瘧疾,那就是它在作「瘧」;占卜是為了解決疑惑的事,既然沒有疑問又何必占卜呢?

【原文】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

【注釋】謝安夢雞:晉代謝安夢見乘坐桓溫的車走了十六里,看見一隻白雞就停下來了,不知何意。後來謝安接替桓溫擔任宰相,過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謝安才悟到說:原來十六里意味著十六年,見到白雞而停止,是意味著酉年,我將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了。

楚王吞蛭:楚王吃飯時吃出一條水蛭來,想吐掉又怕廚師因此獲罪,就勉強吞進了而得病。令尹知道了其中的緣故,就對楚王說,大王有這樣的德行,此病不會有什麼傷害。後來果然好了。蛭音至。

另一聯略異:謝安夢雞,悟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羨厚德之及人。

【譯文】謝安病中,夢行路十六里遇雞而停止,悟到自己雞年將會重病不起;楚惠王待人有厚德,雖然吞吃了蛭而生病,但不久便痊癒了。

【原文】將屬纊、將易簀,皆言人之將死;作古人、登鬼籙,皆言人之已亡。

【注釋】屬纊:將新綿放在臨死人的鼻下,檢查是否斷氣。纊音況。

易簀:換下竹席。簀音責。

古人:指亡故之人。

鬼籙:鬼的名冊。籙,音錄,簿籍。

另一聯略異:屬纊易簀,言人將死;鬼錄物故,謂人已亡。

【譯文】將屬纊、將易簀都是人將死亡的意思。作古人和登鬼籙都是指人已經死亡了。

【原文】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

【注釋】丁憂:遭遇憂傷,指居喪。丁憂是祖制,具體說來,是朝廷官員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讀禮:古人守喪在家,讀有關喪祭的禮書,因稱居喪為「讀禮」。《禮記》:「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

另一聯略異:親死曰丁憂,又曰丁艱;居喪曰守制,又曰讀禮。

【譯文】父母親去世稱為丁憂,居喪時應當讀禮。

【原文】在床謂之屍,在棺謂之柩。

【注釋】柩:音舊。裝了屍體的棺材。

另一聯略異:在床為屍,在棺為柩。

【譯文】人死後停於靈床稱為屍,已盛入棺材叫做柩。

【原文】報喪書曰訃,慰孝子曰唁。

【注釋】報喪:人死後,停柩一段時間之後,諸事準備就緒,親屬和子孫就要選日子報喪。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報喪儀式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道消息的親友家,也要照例過去報喪。

訃:即訃告,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後報喪的凶訊。「訃」原指報喪的意思,「告」是讓人知曉,訃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種喪葬應用文體。

唁:慰問死者的家屬。

另一聯略異:報孝為訃,慰孝為唁。

【譯文】到親友家去報喪叫做訃,到喪家去安慰孝子叫做唁。

【原文】往吊曰匍匐,廬墓曰倚廬。

【注釋】匍匐:爬行,指前往弔喪。

倚廬:古代在父母墓邊搭小屋居住以守墓,稱為倚廬。

【譯文】去喪家弔唁叫做匍匐,建在墓旁守墓的屋子稱為倚廬。

【原文】寢苫枕塊,哀父母之在土;節哀順變,勸孝子之惜身。

【注釋】寢苫枕塊:古代禮教,子從父母之喪起至入葬期間,不能住寢室,要睡在草席上,以土塊為枕。苫音山。

節哀順變:節:節制;變:事變。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另一聯略異:寢苫枕塊,哀父母之傾逝,節哀順變,勸孝子之惜身。

【譯文】寢苫枕塊是說孝子在靈堂旁睡草席、枕土塊,以哀悼父母。節哀順變是弔唁者勸慰喪家節制哀思、順應變故、愛惜身體。

【原文】男子死曰壽終正寢,女人死曰壽終內寢。

【注釋】壽終正寢:稱成年男子特別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時男子將終,卧於正廳東首,以候氣絕。壽終:年紀很大才死;正寢:正屋。

壽終內寢:是稱成年女子特別是老年婦女的立含死亡。古時女子將終,仍居內寢,不必遷動。內寢:內室。

【譯文】古時男子將死就把他停卧在正屋,死後稱為壽終正寢;女子將死則安置在內室,死後稱為壽終內寢。

【原文】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死,童子死曰殤。

【注釋】《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童子死曰殤。薨音轟。

另一聯略異:曰崩、曰薨、曰卒、尊卑各異其稱,曰死、曰夭、曰殤,修短各因其分。

【譯文】天子死叫「崩」,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叫「不祿」,百姓死叫「死」,未成年人死叫「殤」,不同身份的人去世,自然有不同的稱呼。

【原文】自謙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

【注釋】孤子、哀子、孤哀子:分別為父喪、母喪、父母皆喪者的自稱。

怙:仰仗。

恃:依靠。

另一聯略異:孤子哀子,居喪自痛之詞;失怙失恃,父母俱亡之謂。

【譯文】父親死了自己謙稱「孤子」,母親死了自謙為「哀子」,父母俱亡自稱為「孤哀子」;自言父親去世說「失怙」,母親去世說「失恃」,父母皆不在則說「失怙恃」。

【原文】父死何謂考,考者成也,已成事業也;母死何謂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

【注釋】考:稱已經死去的父親。

妣:稱已死去的母親。

克媲父美:可以和父親媲美。

另一聯略異:父死曰考,考者成也;母死曰妣,妣者媲也。

【譯文】稱呼已去世的父親為「考」,因為「考」有「成就」的意思,取父親創業有成之義;稱呼已去世的母親為「妣」,因為「妣」通「媲」,是說母親能媲美父親的德行事業。

【原文】百日內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顙。

【注釋】泣血:極其悲痛而無聲的哭泣。

稽顙:叩頭。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顙音嗓。

【譯文】父母去世後百日之內的哭泣叫「泣血」,百日之外居喪者答謝賓客的跪拜禮節稱「稽顙」。

【原文】期年曰小祥,兩期曰大祥。

【注釋】期年:一周年。

小祥:父母死後周年的祭禮稱小祥。

大祥:父母死後兩周年的祭禮叫大祥。

【譯文】父母去世的周年祭禮叫做「小祥」,兩周年的祭禮稱為「大祥」。

【原文】不緝曰斬衰,緝之曰齊衰,論喪之有輕重;九月為大功,五月為小功,言服之有等倫。

【注釋】不緝:謂衣不縫邊。

斬衰:不縫邊的喪服。

齊衰:縫邊的喪服。

衰:衰音催。古代喪服,用粗麻布製成。喪服有五種,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按與死者的不同關係穿用。穿的時間也有長短,大功要穿九個月,小功要穿五個月,緦麻要穿三個月。

【譯文】用粗麻布做孝服且不縫邊的謂之「斬衰」,用粗麻布做孝服且縫邊的叫做「齊衰」,這是表示喪禮有輕重的等級。服喪九個月所穿的喪服叫「大功」,五個月的喪服叫「小功」,親疏不同所穿喪服及喪期也有不同。

【原文】自泣血稽顙之外,又有大祥小祥之殊;自斬衰齊衰之下,又有大功小功之別。

【注釋】自:從,由。

【譯文】父母去世後百日之內自言泣血,百日之外稱稽顙。父母去世的周年祭禮叫做小祥,兩周年的祭禮稱為大祥。孝服不縫邊的謂之斬衰,縫邊的叫做齊衰,這是表示喪禮有輕重的等級。大功穿九個月的喪服,小功穿五個月的喪服,親疏不同所穿喪服及喪期也有不同。

【原文】三月之服曰緦麻,三年將滿曰禫禮。

【注釋】緦麻:喪服名,用細麻布製成。

禫禮:指除去喪服的祭禮。禫音探。

【譯文】穿用細麻布做的喪服服期三個月叫「緦麻」;服喪滿三年要舉行除喪服的禮節叫「禫禮」。

【原文】孫承祖服,嫡孫杖期;長子已死,嫡孫承重。

【注釋】杖期:舊時服喪禮制,祖父母死了,嫡孫要服一年喪,手中拿著喪杖,稱為杖期。

承重:長子死了,由嫡孫代替服喪,稱為承重孫,即承擔重任的意思。

另一聯略異:王父歿則嫡孫杖期,長子亡則嫡孫承重。

【譯文】孫子為祖父母服喪,嫡孫執杖,服一年期;長子已死,嫡長孫要承受喪祭和宗廟的重任,服喪三年。

【原文】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杖曰哀杖,以扶哀痛之軀。

【注釋】明器:指的是古代人們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器物,即冥器。

哀杖:俗稱「哭喪棒」,出殯時孝子們拿在手中的儀仗,以表示悲痛難支。哀杖一般為1米-1.5米植物稈莖,桿莖分層繞周粘貼以白紙條穗。材料為竹桿、桐桿、帶根高粱稈、柳桿。

另一聯略異:死者之器曰明器,孝子之枚曰哀杖,財物助喪謂之賻,車馬助喪謂之賵。

【譯文】死者隨葬的器物叫做「明器」,因為要用對待神明的辦法來對待死人;孝子所執之杖稱為「哀杖」,為的是要扶持因喪親而哀痛衰弱的身體。

【原文】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

【注釋】孝子手中拿「哭喪棒」,亦稱「喪杖」、「哀杖」。哭喪棒用竹或木製成。其中父喪用竹杖,稱「苴杖」,母喪用桐木杖,稱「削杖」。

【譯文】父親的節操在外,所以父死哀杖用竹子製作;母親的節操在內,所以母親死哀杖用桐木製作。

【原文】以財物助喪家,謂之賻;以車馬助喪家,謂之瑁;以衣殮死者之身,謂之隧;以玉實死者之口,謂之晗。

【注釋】賻:以財物助人辦喪事。

賵:助葬用的車馬。

禭:給死者贈送衣被。

琀:通「唅」。含在死者口中的珠、玉、貝的通稱。

另一聯略異:以衣殮身謂之襚,以玉實口謂之琀。

【譯文】送財物給喪家叫做「賻」,以車馬幫助喪家辦喪事稱為「賵」。將衣服送給死者謂之「襚」;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叫做「琀」。

【原文】送喪曰執紼,出柩曰駕輀。

【注釋】送喪:猶送殯。

執紼:拉住繩子。紼:指引棺材入墓穴的繩子,送葬時幫助牽引靈柩。

柩:裝著屍體的棺材。音舊。

輀:古代運棺材的車。音而。

【譯文】送葬時牽引靈柩叫「執紼」;出柩叫做「駕輀」。

【原文】吉地曰牛眠地,築墳曰馬鬣封。

【注釋】牛眠地:牛睡覺的地方,指風水好的地方。晉代陶侃的父親死後,將下葬時,牛不見了,有老人說:「牛睡在前面山間污泥中,如果將死者葬在那裡,後代會出將軍。」陶侃後來果然當了將軍。

馬鬣封:指墳墓上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孔子安葬母親後,築的墳像馬脖上的鬣毛。鬣音獵。

另一聯略異:卜地曰牛眠,封土曰馬鬣。

【譯文】吉祥的葬地名為「牛眠地」;封土築成的墳墓叫做「馬鬣封」。

【原文】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日銘旌。

【注釋】翁仲:傳說秦代阮翁仲身高異於常人,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後鑄銅像立於咸陽宮外。

銘旌:豎在樞前以表明死者官職、姓名的旗幡。

另一聯略異:墓石原名翁仲,丹旐今號銘旌。

【譯文】墳前所立的石像原名為「翁仲」;喪葬時靈柩前豎的旗幡叫做「銘旌」。

【原文】輓歌始於田橫,墓誌創於傅奕。

【注釋】輓歌:送葬時挽柩者所唱的哀歌。

田橫:漢代田橫死後,他的門人唱悲歌哀掉他,後來演變成唱輓歌的儀式。

墓誌: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

傅奕:漢代人,死前自己給自己寫好了墓志銘。

【譯文】「輓歌」是對死人的哀悼,始於漢初田橫之去世。墳前的墓誌記載死者的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始創。

【原文】生墳曰壽藏,死墓曰佳城。

【注釋】壽藏:猶壽冢。亦稱生壙。生前預築的墳墓。

佳城:喻指墓地。

【譯文】生前預建的墳墓叫做「壽藏」;死後才挖的墳墓叫做「佳城」。

【原文】墳日夜台,壙曰窀穸。

【注釋】夜台:墳墓,亦借指陰間。

壙:墓穴,亦指墳墓。壙音曠。

窀穸:音諄夕。亦作窀夕。墓穴;埋葬。

另一聯略異:窀穸夜台,告窆之謂;礿禘烝嘗,致祭之名。

【譯文】墳墓又稱「夜台」,墓穴又名「窀穸」。

【原文】已葬曰瘞玉,致祭曰束芻。

【注釋】瘞玉:古代祭山禮儀。治禮畢埋玉於坑,稱為瘞玉。死者已埋葬叫安瘞玉樹。瘞:音義。掩埋,埋葬。

束芻:將青草捆成束放在靈前。《後漢書》云:「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芻音除。

另一聯略異:安葬曰瘞玉,弔奠曰束芻。

【譯文】死者已埋葬叫安瘞玉樹,到墳前祭奠叫一束生芻。

【原文】春祭曰,夏祭曰,秋祭曰嘗,冬祭曰

【注釋】《禮記》載:「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音月,古同「禴」。禘音帝。

【譯文】天子諸侯宗廟之祭,四時名稱不同,春祭名「禴」、夏祭稱「禘」、秋祭叫「嘗」、冬祭謂「烝」。

【原文】飲杯而抱痛,母子口澤如存;讀父書以增傷,父之手澤未泯。

【注釋】棬:音圈。曲木製成的飲器。

口澤:謂口飲潤澤。用母親用過的杯子而心中悲痛,母親口中的氣息像還存在一樣。

手澤:先人手汗沾潤。因借指先人的遺物。

另一聯略異:飲桮桊而口澤如存,讀父書而手澤未泯。

【譯文】拿著杯子喝水時不禁悲從中來,因為母親的氣息還留在杯子上;讀父親遺留下的書籍更增添憂傷,因為書中滿是父親的墨跡手印。

【原文】子羔悲親而泣血,子夏哭子而喪明。

【注釋】子羔:《禮記》載:高子皐之執親之喪也。高子皐,孔子弟子,姓高名柴,字子臯。泣血三年,言泣無聲,如血出。

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人稱卜子。晚年,因哭子喪明,為曾子所責。

另一聯略異:高子恙悲親而泣血,卜子夏哭子而喪明。

【譯文】子羔悲悼逝去的雙親而泣血,子夏痛失愛子而哭瞎了眼睛。

【原文】王裒哀父之死,門人因廢《蓼莪》詩;王修哭母之亡,鄰里遂停桑柘社。

【注釋】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西晉學者,因父為司馬昭所殺,不臣西晉,三徵七辟皆不就,隱居教授,善書。裒音剖。

王修:字叔治,本名為王脩。北海郡營陵人,先後侍奉孔融、袁譚、曹操。為人正直,治理地方時抑制豪強、賞罰分明,深得百姓愛戴,官至大司農郎中令。

停桑柘社:魏朝王修的母親因為在社日那天去世,次年社日,鄰里因為王修極為悲痛,就停止了社日活動。

另一聯略異:王裒痛父,門人廢詩;王修哭母,里人輟社。

【譯文】王裒父親死後,每當他讀到《蓼莪》詩中的句子時,都要痛哭流涕,學生們不忍便不再去讀這一首詩。王修母親死於社日,次年社日王修思母極為悲哀,鄰里為之凄然便停止了這個祭祀。

【原文】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皋魚增感;與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存,曾子興思。

【注釋】皋魚:齊國人,曾對孔子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子想贍養雙親已不在。」後來痛哭而死。

與其椎牛而祭墓:曾子曾說:「與其殺牛去祭祀,不如在親人活著的時候用雞豬好好供養。」

另一聯略異:樹靜而風不息,皋魚增感,椎牛不若雞豚,曾子興思。

【譯文】樹想靜止而風並不停息,兒子想奉養父母而雙親則已謝世,皋魚為此悲傷不已;與其父母死後殺牛到墳前祭奠,不如當他們健在時以雞豬之肉盡心奉養,這是曾子讀喪禮時的感想。

【原文】故為人子者,當知木本水源;念爾祖者,更宜慎終追遠。

【注釋】木本水源:樹的根本,水的源頭。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慎終追遠:重視安葬,追念逝者。

【譯文】所以為人子女的,應當想到木有本,水有源,不要忘記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必須慎重地按照禮儀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原文】歲在龍蛇,鄭玄算促;舍來鵩鳥,賈誼命傾。

【注釋】歲在龍蛇: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後謂命數當終為「歲在龍蛇」。《後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註:「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

鵩鳥:貓頭鷹一類的鳥。舊傳為不祥之鳥。

【譯文】鄭玄夜夢孔子對他說今年是龍年,明年是蛇年,醒後,用符讖之術推之讖云:歲在龍蛇賢人嗟,他便曉得自己的壽命快結束了;賈誼為長沙傅,房屋裡飛來一隻鵩鳥,長沙風俗說:「鵩鳥至,主人死」,賈誼知道自己壽命將盡,便作了一篇《鵩鳥賦》,不久便辭世了。

【原文】王令出塵寰,天上俄垂玉櫬;沈君開窀穸,地中曾現漆燈。

【注釋】《後漢書·王喬傳》載:神話人物王喬,傳為東漢河東人,曾任葉縣令。王有神術。一日,天上忽然落下玉棺在王喬的堂前,王喬乃沐浴服飾卧棺內,蓋便立覆;棺葬於城東,土自成墳。蘇軾有詩:「何年霹靂起神物,玉棺飛出王喬墓。」櫬音襯。謂棺材。

沈君:沈彬,南唐高安人,官至吳尚書郎,後辭官回鄉。《江南野錄·沈彬傳》記載,(沈彬)臨終,指葬處以示家人,穴之乃一冢,未嘗葬人。石燈台上有漆燈一盞,壙頭有一銅牌,鐫篆文云:「佳城今已開,雖開不葬埋。漆燈猶未滅,留待沈彬來」。

【譯文】後漢的王喬為葉縣令,一天,有一玉棺自天而降,王喬知道是上帝召他,便沐浴,寢棺中,棺蓋自闔;南唐的沈彬死了,挖窀穸下葬,地下出現漆做的燈,點著燈火,還有銅牌,上說明一句「留待沈彬來」。

【原文】篋中存稿,相如上封禪之書;牖下停棺,史魚表陳屍之諫。

【注釋】篋:音切。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篋。

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人,一說蜀郡人。西漢大辭賦家。

牖:音酉。指窗戶。

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也稱史鰍,字子魚,名佗衛靈公時任祝史,

【譯文】箱篋里存的文稿,是司馬相如的封禪書,他死後,皇上派人來取他的書籍時才發現。窗牖下停設棺木,這是衛史魚,因為衛靈公昏庸,死後還要陳屍直諫。

【原文】梁鴻葬要離冢側,死後芳鄰;鄭泉殯陶宅舍旁,生前宿願。

【注釋】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生卒年不詳,約漢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間在世。少孤,受業太學,家貧而尚節介。學畢,牧豕上林苑,誤遺火延及他舍。鴻悉以豕償舍主,不足,復為佣以償。歸鄉里,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妻以女,鴻盡謝絕。娶同縣孟女光,貌丑而賢,共入霸陵山中,荊釵布裙,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章帝求之不得。乃易姓名與妻子居齊、魯間。又去適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春每歸,妻為俱食,舉案齊眉。伯通異之,乃舍於家。及卒,伯通為葬於耍離冢旁。

鄭泉:字文淵,陳郡人。博學有奇志,而性嗜酒,其閑居每曰:「願得美酒滿五百斛船,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之,憊即住而啖餚膳。酒有斗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乎!」權以為郎中。

【譯文】梁鴻死了,葬在要離的墳冢旁邊,時下人總說是「要離烈士,梁鴻清高。」死後做鄰居,確也合適;三國時鄭泉性好喝酒,他曾說:「死後要安葬在陶窯旁邊,將來屍體化作泥土,陶人便可取去做酒壺了。」可見這是他生前久有的願望。

【原文】數皆前定,少游之詩讖何靈;事可先知,袁淑之卦占偏驗。

【注釋】少游: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蘇門四學士」之一。漢族,揚州高郵人。北宋文學家,北宋詞人。有《好事近·夢中作》詞曰: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雲當面舞龍蛇,夭矯轉空碧。醉卧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袁淑:字陽源,陳郡陽夏人,袁豹之少子。生於晉安帝義熙四年,卒於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歲。少有風氣。年十餘歲,為姑夫王弘所賞。不為章句之學,而博涉多通。好屬文,辭采遒麗,縱橫有才辯。彭城王義康命為軍司祭酒劉港欲其附己淑不為改意,因以疾免官。臨川王義慶雅好文學,請為諮議參軍。元嘉二十六年,為尚書吏部郎。累遷太子左衛率。元兇劭將為逆,淑不從,被害。孝建初,謚忠憲。

【譯文】命數都是生前註定,秦少游夢中做了《好事近》一詞,末句有「醉卧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後來他果然死在藤州,可見這首詞中的讖語是何等靈驗;事情可以預先知道,比如唐代的袁淑遇見異人交給他一疊信函說:「每受一命開一幅」,每次皆應。可見仙人為他占卜的卦,句句都很靈驗。

【原文】顧雍失愛子,掐掌而流血堪矜;奉倩殞佳人,擱淚而神傷可惜。

【注釋】顧雍喪子:《世說新語》載:豫章太守顧邵三國吳郡吳縣人,字孝則。任豫章太守五年,死於任上,是雍即顧雍,字元嘆,顧邵之父。在吳任丞相,執政十九年。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

奉倩神傷:指妻子亡故。荀粲,字奉倩,三國魏玄學家,東漢名臣荀彧的幼子。幼年聰穎過人,與兄長論荀彧與荀攸優劣,幾個兄長不能說服。成年後以善談玄理名噪一時。娶曹洪之女為妻,生活美滿。不料,不久妻子重病不治而亡。荀粲悲痛過度,旋即亦亡,年僅二十九歲。粲音燦。

【譯文】顧雍失去愛子,悲痛欲絕,緊握手掌,指甲嵌入掌中,血流滿襟,這是最堪憐惜的;荀粲字奉倩,娶曹洪女,頗有姿色,妻亡不哭,但眼中含淚,暗自傷神,撫膺嘆曰:「佳人再難得。」不久也離開了人世,這實在值得憐憫。

【原文】仲尼殞而泰山頹;韓相亡而樹木稼。

【注釋】泰山頹:泰山駕崩了。比喻眾所敬仰的人去世。也作「梁木壞」。《禮記》載:春秋時,孔子有一天一大早起來,背著手,推著手杖,逍遙地唱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唱完後,他進屋沖著門坐下.子貢聽出歌中含義,指導老師病得厲害,於是急忙跑到房中探望。七天後,孔子果然去世了。頹音退。

韓相: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漢族,相州安陽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天聖進士。初授將作監丞,歷樞密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名重一時,時稱「韓范」。嘉祐元年,任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僕射,封魏國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寧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獻。

【譯文】孔子將要謝世的時候,他背著手,曳著杖,在門外散步,歌唱道:「泰山要崩塌了」;樹木的枝條先沾上雨雪再凍成冰,就像披上介胄一樣,稱為木介或木稼,世俗認為出現這樣情況,要死朝廷大官,故俗諺說「樹生稼,達官怕」,宋朝宰相韓琦亡故的時候,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原文】酹之絮酒,實為佳士高風;殉以芻靈,乃是先人朴典。

【注釋】酹:音類。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絮酒:謂祭奠用酒。

殉:古代用人或物隨葬。

芻靈:古代隨葬用的草人、草馬等明器。《禮記》「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芻音除。

【譯文】王安石的挽辭說:「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頹果見哲人萎。」這是佳人祭奠的高風;殉葬用稻草做的靈人,這是先人的樸實典範。

【原文】陳寔之徽猷足錄,行吊禮者三萬人;郗超之素行可嘉,作誄文者四十輩。

【注釋】陳寔:即陳太丘,東漢官員、學者。字仲弓,潁川許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聞喜長,宰聞喜半歲;復再遷除太丘長,故號太丘。與子紀、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又與同邑鍾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

徽猷:美善之道。猷﹐道。指修養﹑本事等。

郗超: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人,東晉大臣,是東晉開國功臣郗鑒之孫,書聖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親姑姑。郗超吸引人之處就是對他沒法定性,無法把他歸結為君子還是小人,他是介於君子與小人之間的第三類人,在他身上,高尚與卑劣,殘忍與溫情都體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又愛又恨。

素行:平素之品行。

誄文:文體名,又稱「誄辭」、「誄狀」、「誄詞」等,哀祭文的一種,敘述死者生平,相當於如今的致悼辭或哀悼文章。誄音耒。

【譯文】陳寔高尚的道德,足可以記錄下來供人學習,他死後,來參加弔祭禮的有三萬眾;郗超平素的品行,實可嘉尚,他死後,做悼文來歌頌他的有四十人。

【原文】牲牢酒醴,用昭報本之虔;稿秸鸞刀,還備寧親之具。

【注釋】牲牢:猶牲畜。牲:家畜。牢:養牲畜的圈。

酒醴:酒和醴。亦泛指各種酒。

鸞刀:刀環有鈴的刀。古代祭祀時割牲用。

寧親:使父母安寧。

【譯文】父母死後用牲牢酒醴去祭祀,這是表明報本的虔誠;秸稈紡編織的粗席、宰牲用的彎刀,這些都是預備安寧已死的親人的器具。

【原文】值既降既濡之候,禮毋缺於春秋;呈則存則著之形,情必由於愛愨。

【注釋】濡:音孺。沾濕,潤澤。

著:顯明,顯出。

愨:音確。誠實,謹慎。

【譯文】一年中,雨露既濡的春天,雨露既降的秋天,一定不能忘記祭祀祖宗;孝子祭祀父母時,必須要有父母好像還存在,而且好像就在眼前的態度,而要有這種態度,就必須有對父母至親愛、極尊敬的感情。

【原文】室事先乎堂事;致齋繼以散齋。

【注釋】室事:謂在室內舉行的祭祀。

堂事:謂於正廳祭祀祖先之事。

致齋、散齋: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於內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於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弔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並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譯文】要使祭祀的禮儀莊嚴肅穆,必須做適當的安排,執事者各司其事,如傳送祭饌,當屍(用人裝扮的祭主)在室時,就在室的門口交換,當屍在堂時,就在階前交換。祭祀父母之前要齋戒,齋戒三天為致齋,如果三天不夠,要繼之以七天,則為散齋,齋戒之日,要回憶父母的居處、笑語、意志、愛憎、嗜好等等,只有這樣才合禮節,才算虔誠。


推薦閱讀:

肝囊腫有什麼醫治?
太溪穴:主治各種咽火、生殖系統疾病、腰痛腰酸、手腳冰冷、氣喘等病
李計忠大師六爻八卦診斷疾病的案例精析
女性保健 絕經後注意提防六種疾病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