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的負面情緒輕易就能毀傷孩子
太多的孩子某門功課不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所以不喜歡這個老師教的科目。而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給孩子施壓、補課,不僅會讓孩子更為厭學,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父母和老師的負面情緒輕易就能毀傷孩子
文=海藍博士
1
記得上小學期間,我常躲在我家的棟房口不敢回家,一直等到媽媽的自行車出現在家門口才願意回家。媽媽是醫生,經常早出晚歸。對於童年的我來說,在放學之後看到媽媽的自行車停在家門口,就是幸福。
我生長的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熱火朝天的時候。爺爺是當地的名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抓起來,經常挨批鬥,每天掃廁所;爸爸是當年的高考狀元,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大學,畢業後躊躇滿志地想干一番事業。但是他大學畢業不久,「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思潮影響下,讀書無用是一種時尚。爸爸一生酷愛讀書,他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愛因斯坦,最大的夢想是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人。可他無力與現實抗衡,心懷成為愛因斯坦的夢想,卻被派送到煤礦去挖煤,心情非常低迷和失落,內心有很多無法釋懷的不滿,而我則成為承載爸爸不滿的主要對象。爸爸脾氣暴躁,臉經常是陰沉的。在他身邊,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做什麼事、說什麼話會觸怒到他,隨之招致一頓說教、吼叫,甚至打罵。
幼小的我不諳世事,也無法理解爸爸為什麼高興的時候很少,只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本能的反應是媽媽不在的時候,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記得有一次,在爸爸打了我之後,我離家出走了。天黑了,外面越來越冷,一個人在昏暗的燈光下蜷縮在商店的外面,看著街上越來越稀少的人群,心裡非常害怕,心想:等我長大有了孩子,絕對不打他,有話跟他好好說。
童年的生活,像是頭頂了一團烏雲,我常常想:有一天我能夠獨立生活,我會遠走高飛,不再回家。
長大後我才知道,爸爸懷才不遇的鬱悶,無法排解的壓抑,前途無望的失落,甚至絕望,使他內心充滿負面情緒,卻又沒有疏導的方法,於是,胡亂髮泄成了他生活中最本能的一種釋放。在缺乏覺察的情況下,人本能發泄的對象,一定是他身邊比他弱小的人。
我相信,朝我發泄不良情緒不是爸爸的本意,是他內心憋屈太久後的本能反應。但他的這種本能反應,帶給我的影響卻極其深遠。這讓我在很長時間內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被認可、不被喜歡,無論怎樣努力都對自己不滿意。另外,也使我在成長的歲月里不知道如何與男性相處,特別是在與權威男士相處時,我常常不知所從,一方面千方百計想得到他們的認可,另一方面又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有種本能的排斥和對抗,這使我內心糾結不堪,身心疲憊。
也因此,我和爸爸的心理距離一直很遠。成年後,每次打電話回家,只要媽媽不在,我就會很快掛電話。即便回家也不喜歡和爸爸獨處,總有一種不自在。直到很多很多年後,在靜觀人生梳理時,我才真的看到爸爸負面情緒背後的各種原因,看到了爸爸的愛一直都在,只是年幼的我不能從他那種愛的方式中感受到。
在隨後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中,我知道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對自己的人生不滿,就把各種負面情緒以講道理、要求、訓斥甚至打罵的方式發泄到愛人和孩子身上。我不知道這些方式曾使多少孩子內心孤獨、壓抑、沒有自信,也使他們感到世界灰暗、人不可信,於是在父母的毫無覺察中,孩子起始的人生底板就塗上了灰色。
我上中學時,有位數學老師讓我在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解一道數學題。我解完之後,他皺著眉頭,帶著輕蔑的眼神和表情說:「這個題解的是什麼?連放屁都不如。放屁還有點味道,你這解法什麼味道都沒有。」
儘管後來,他發現我的答案是對的,只是解題方法繁瑣了些,但卻沒有道歉。老師那種不以為然、輕描淡寫的態度,讓我感受到被冤枉後的羞辱和憤怒。對於當時才十幾歲的我來說,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消失不見。
從那以後,我開始討厭數學。儘管我知道數學非常重要,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我依然倔強地拒絕和數學有關的一切。父親也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嚴重滑落而焦灼,拚命地想讓我提高數學成績。而我因此更加對抗,以至於高考時,我的數學只考了33 分,嚴重影響了高考總成績。只是因為其他科目成績優異,才沒有導致高考落榜。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某門功課不好,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所以不喜歡這個老師教的科目。而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給孩子施壓、補課,不僅會讓孩子更為厭學,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2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但我個人認為:壓力最大的群體是孩子們,尤其是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孩子們。有時候,父母認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難。比如,晚上一個人睡覺,父母吵架聲音很大,大人們的各種要求、修正和打壓,沒有達到要求就被訓斥或打罵……
你知道一個孩子站在比自己高一倍又強壯很多、還氣勢洶洶的大人面前的感受嗎?你知道他們無依無靠、有理也說不清的那種恐慌和無助嗎?他們往往找不到傾訴和發泄的出口,只是不斷地被要求、被指責、被打壓、被訓斥、被各種不理解。
曾經有個8歲的男孩,因為數學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後來還叫了家長。沒想到他的家長來了以後,上來就給了男孩一巴掌,說誰讓你不好好學習……
我們知道,通常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很少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有時在學校還要遭受欺負。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父母,可以想像這個時候他們的世界會是多麼孤獨、悲涼和無助。所有人都在要求他們,而他們要麼拚命滿足家長和老師的各種期待,要麼接受沒有達到期待和標準的懲罰。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忘性大,整天沒心沒肺,不是應該好好教育嗎?偶爾打兩下、罵兩句再正常不過,我都是為他好,不是嗎?可是,如果仔細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是否想過:孩子到底有多少憤怒不能發泄?有多少眼淚只能流給自己?
許多成人在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時,發現很多都是童年的陰影后遺症。父母的暴躁,彼此之間的爭吵和打罵,對自己的冷落和粗暴,成為自己日後生活的障礙和失去快樂能力的源頭。不幸的是,當自己做了父母之後,他們又在重複給自己的孩子製造創傷。
如果你已經是父母,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減輕孩子的焦慮:
1.把目標首先放在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上。
父母要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2.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需求上。
父母應該把80% 的精力用來鼓勵引導孩子,發掘他們的長處和優點。養成盯著孩子優點的習慣,而不是只盯著他們的問題。
3.孩子犯錯天經地義,可以說是孩子的本性。
錯誤是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契機。
4.不要亂髮脾氣。
父母一次生氣對孩子的傷害,抵過你以往對孩子無數次的好,有時甚至會一筆勾銷。
5.愛是化解焦慮的源頭。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很多父母都在錯愛。其實,孩子真正感受到愛的途徑主要是三條:爸爸媽媽對我的笑臉,有話和我好好說,親我抱我。因為人感受愛的最直接方式是和顏悅色、柔聲細語、親親抱抱。在這方面,孩子往往離真理比大人更近。
以上內容摘自《不完美,才美Ⅱ:情緒決定命運》
作者介紹
海藍博士
中國抗挫力訓練總設計師
著名心理創傷治療與壓力管理專家
「靜觀自我關懷」全球首位中國師資培訓師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推薦閱讀:
※老師教育學生、父母教育孩子的關鍵在哪裡?【醒獅智慧盛宴】
※跟楊振鐸老師學太極:楊式太極拳拳理要點拾萃(王白玄)
※師道丨李榕:樊平老師
※無量壽經 第4集 | 劉素雲老師主講
※《群書治要360》——蔡禮旭老師 第四十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