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講座15----音變

第六節 音變

學習要點:每種音變現象的主要規律和作用。

音變有歷時音變和共時音變兩類 。歷時音變指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例如「精」在古代聲母為「[ts]」,現代讀「[tt]」,「徑」在古代聲母為「[k]」,現代也讀「[tt]」,這種由「[ts]→[tt]」、「[k] →[tt]」的語音變化就是歷時音變。共時音變是同一時期同一語音系統內部音素或音節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語音變化,共時音變又叫語流音變。在這我們只介紹共時音變。

普通話中的共時音變中,最常見的是輕聲、兒化、變調、「一、七、八、不」和語氣詞「啊」的音變。

一、 輕聲

(一)輕聲的性質

輕聲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讀得既短又輕的調子。例如「我們」中的「們」,單念時念陽平,跟在人稱代詞後面失去了本調,讀得既短又輕,這就是輕聲。輕聲並不是除四聲之外的又一個聲調,而是四聲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特殊音變現象。

輕聲與聲調不同。聲調中起主要作用的音高,音高的升降模式和幅度決定了聲調的類型;輕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音長和音強,一個音節,音長變短,音強變弱,就成了輕聲。聲調的每個調類都有自己固定的音高模式,輕聲的音高取決於它前面的那個音節的音高模式,與輕聲音節的本調倒沒有關係。一般說來,上聲字後面的輕聲字的音高比較高,陽平次之,陰平再次之,去聲最低。具體說明如下:

陰平+輕聲→.|2(半低) 例如:哥哥 桌子

陽平+輕聲→.|3(中調) 例如:頭髮 棉花

上聲+輕聲→.|4(半高) 例如:老子 斧頭

去聲+輕聲→.|1(低) 例如:大意 豆腐

輕聲不僅引起音節本調的丟失,而且還會引起音節聲母和韻母音色的變化。常見的有三類:

(1)使原清塞音、清塞擦音變成相應的濁塞音、濁塞擦音。「哥哥」後一音節讀輕聲[g?],聲母由[k]變成[g],「茄子」後一音節「子」讀輕聲[dz?],聲母由[ts]變成[dz]。

(2)使原高母音或低母音向央母音靠攏,韻母變得比較含混。再如上例「哥哥」的後一音節,「哥」讀本調時為[kF55],韻母為半高母音[F],讀輕聲時音節為[g?],[?]為央母音;還如「茄子」的後一音節「子」,讀本調時為[ts?214],韻母為高母音[?],讀輕聲時為[?],韻母由[?]變為[?]。

(3)有時引起韻母或聲母的脫落。例如「去不去」[ttHy51 b? ttHy51 ] 「不知道」[pu51 ?? tau51 ]等等。

(二)普通話變讀輕聲的規律

普通話里許多輕聲與詞義、語法成分有密切關係。語法成分應該讀輕聲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1.語氣詞「吧、嗎、呢、啊」等。例如:

走吧 吃嗎 看吧 說啊

2.後輟「們、子、頭、兒」等。例如:

我們 椅子 石頭 鳥兒

3.助詞「的、地、得」和「著、了、過」。例如:

我的 慢慢地 跑得快 看著 來了 吃過

4.方位詞「上」、「里」等。例如:

地上 樹下 家裡 那邊

5.重疊動詞的第二個音節。例如:

看看 說說 了解了解 熟悉熟悉

6.趨向補語。例如:

此外,普通話里還有一大批詞第二個音節習慣讀輕聲。例如:

照顧 喜歡 明白 聰明 乾淨 知道 熱鬧 舒服

糊塗 闊氣 太陽 衣服 耳朵 大夫 玻璃 爺爺

(三)輕聲的作用

有些輕聲音節具有區別意義和區分詞性的作用。

1.區分意義。例如:

老子(人名)一老子(父親)

東西(東邊和西邊)一東甲(物件)

本事(大意)一本事(本領)

蝦子(蝦卵)一蝦子(蝦)

2.區分詞性。例如:

大意(名詞,主要的意思)一大意(形容詞)

練習(名詞)一練習(動詞)

生氣(動詞)一生氣(名詞,活力,生命力)

撲騰(pūténg,擬聲詞)一撲騰(動詞)

二、變調

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連在一起時,音節所屬調類的調值有時會發生變化,這種語音變化就是音變。變調是相對於單字調而言的。所謂單字調,是指音節在單讀時的調值。例如普通話中的「土」,單念時讀為「[tHu214],「214」就是它的單字調調值。單字調是音節聲調的基本形式,所以又叫「本調」。變調是從單字調中變化出來的調值。例如「土改」,前一個音節「土」的調值由「214」變為「35」。「35」調值就是「土」這個音節的一個變調。普通話中常見的變調有上聲變調、去聲變調、「一、七、八、不」的變調。普通話中「七」、「八」已經趨向於不變調。

(一)上聲變調

上聲單念或在詞語末尾的時候,讀單字調,在下列兩種情況下變調:

1.上聲在上聲音節前,前一個上聲音節調值一般由[214]變為[35](陽平):

野草 了解 演講 友好 領導

上聲音節的這種變調,實際上是異化音變。兩個上聲相連,讀起來拗口、不方便,因此前一個上聲異化,調值讀成[35]。

2.在非上聲聲調之前,上聲音節調值由214變為21(半上)。

如:首都 祖國 海報 解放

上聲的調型是降升調,有兩個階段,先降後升,過程較長。在陰平、陽平、去聲之前,由於連讀和語速的影響,上聲只降不升。實際上只是讀出了上聲的前一個階段。

3.在輕聲音節前,上聲有兩種變調現象:

(1)上聲在非上聲轉化來的輕聲前念半上。例如:

我的 怎麼 彷彿 兩個 尾巴 裡頭

(2)上聲在上聲轉化來的輕聲前念陽平或念半上。例如:

小鬼 可以 水裡 手腳 等等(念陽平)

老子 耳朵 椅子 嫂嫂 馬虎(念牛上)

上聲在輕聲音節前的變調大致可以看成是由上聲在非上聲前的變調規律派生出來的。

4.普通話三音節、四音節甚至更多音節連讀時,如果其中包括上聲音節,一般先分段,結構更緊密的為一段,最後再根據上述規律變調。例如:

「普通話」中,「普通」結合最緊,所以先變為「半上+陰平」,再變為「半上+陰平+去聲」。

「買手錶」中,「手錶」結合最緊密,所以先變為「陽平+上聲」,然後與「買」一起變,進一步變為「半上+陽平+上聲」。

「領導了解」中,「領導」結合緊密,所以變為「陽平+上聲」,「了解」結合緊密,所以也變為「陽平+上聲」,然後進一步變為「陽平+半上+陽平十上聲」。

(二)去聲變調

兩個去聲音節相連,前一個去聲的調值由[51]變為[53],即由全降變為半降。例如:

電線 大副 種樹 試驗 擴大 正確

去聲音節在非去聲前不變調。

(三)「一」和「不」的變調

1.「一」「不」單念或用在詞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數中,聲調不變,讀原調,「一」念陰平,「不」讀去聲。例如:

一二三 第一 十一 唯二 偏不 我不

2.在去聲前,一律變陽平。例如:

一向 一樣 一致 一歲 一個

不怕 不像 不去 不碎 不大

3.在非去聲前一律念去聲。例如:

一家 一直 一年 一本 一兩

不佳 不好 不直 不嚴 不狠

4.「不」和「一」夾在中間念輕聲。當「一」嵌在重疊式的動詞之間,「不」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間,即夾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輕讀,屬於「次輕音」。例如:

想一想 試一試 考一考 做一做

差不多 擋不住 行不行 受不了

三、語氣詞的音變

普通話中語氣詞「啊」因受前一音節韻母的影響,常常會發生「同化」、「增音」等音變現象。規律如下:

1.「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為i、ü 、a、o、e、ê、時,「啊」讀成ya[ia],寫成「呀」。例如:

(1)來呀。(lái yɑ)

(2)你怎麼打他呀。(tā yɑ)

(3)你說啊。(shuō yɑ)

2.「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為u時,「啊」讀成wa[ua],寫成「哇」。例如:

(1)跑哇。(pǎo wɑ)

(2)你不要哭哇。(kū wɑ)

(3)你快走哇。(zǒu wɑ)

3.「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為n、ng時,「啊」分別讀成na、nga。其中na寫成「哪」,「nga"仍然寫成「啊」。例如:

(1)菜真咸哪。(xián nɑ)

(2)大家唱啊。(chàng ngɑ)

4.當「啊」前面音節的音素為[?]和[?]時,分別加上與[?]和[?]同部位的濁擦音。當前面音節音素為[?]時,在「啊」的原音節[A]前加z[z];為[?]時,在「啊」的原音節前加r[ü]。在書面上仍寫作「啊」。

1. (1) 這是他的字啊。(zì zA)

2. (2) 你試試啊。(shì rA)

以上所述,可以歸納成表1—7:

語氣詞「啊」的連讀音變表

「啊」前面音節的韻母

前音節末尾的音素

「啊」音變

例子

漢字

寫法

i ɑi uɑi ei uei ü

[-i] [-y]

[A→iA]

他呀

u ɑo iɑo ou iou

[-u]

[A→uA]

好哇

ɑn iɑn uɑn ɑn en in uen

[-n]

[A→nA]

看哪

ɑng iɑng uɑng eng ing uengng iong

[-N]

[A→NA]

聽啊

-i[?]

[-?]

[A→zA]

字啊

-i[?]

[-?]

[A→rA]

紙啊

ɑ iɑ uɑ o uo e ie e

[-A] [-o]

[-F] [-E]

[A→iA]

說呀

推薦閱讀:

金正昆電話禮儀講座-女人就要靚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24/69(大教緣起第三)
《法華經》講座 十二
《壇經講座》第一講六祖與壇經(下) —— 凈慧長老

TAG:漢語 | 現代漢語 | 現代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