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美國華人的真實生活:去不掉的中國味!(組圖)
實拍美國華人的真實生活:去不掉的中國味!(組圖)
在美利堅合眾國的移民大熔爐中,華人群體世代繁衍、生存、融入、奮鬥,同時依然保有自身獨特的種族文化。從矽谷到廉價餐廳,到處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足跡。我想以一次穿越美國之旅來尋訪一個個華人故事,提醒我們什麼是對幸福的追求,以及我們的「美國夢」。攝影/許安榮(美) 編輯/王崴 《活著》欄目出品 (來自:騰訊圖片)
我的拍攝之旅是從紐約開始的。在紐約唐人街閑逛是我最大的樂趣之一。能夠看到熟悉的朋友、店主、建築。有時我會遇到老年單身漢。以前,由於美國存在種族歧視,不少華人單身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現在情況已經有所改善,這樣的老先生越來越少了。
在唐人街上,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常常交融在一起。
紐約布魯克林,中國共濟會組織了舞獅團,去當地唐人街巡迴演出。
我的朋友雷蒙德被美國海軍學院錄取了。很多美籍華人都曾經入伍,為這個國家奉獻過青春和生命。
紐約布魯克林,華人警察劉文健的葬禮上,眾多亞裔警員沉默哀悼。2014年,紐約兩名執勤警察遭到黑人槍殺,其中一名是華人警察劉文健。送葬隊伍極為壯觀,共計有200多輛摩托車組成騎警送葬車隊,十架直升飛機組成的方隊從送葬隊伍上空飛過以表達敬意。美國副總統、紐約州長等人出席了他們的葬禮。紐約警察局長在葬禮上宣布,將兩位遇害警察晉陞為一級探員。
賈是我在美國遇到的中國人。許多中國人來這裡尋找「美國夢」。有時我和賈一起吃飯,交流自己的夢想,以及我們各自作為美籍華人和中國人在美國經歷的故事。
「美國夢」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能擁有土地。對美籍華人來說,這是身份的象徵,也表明自己在美國紮根。有趣的是,華人們往往熱衷於開闢菜園,種植蔬菜,從白菜、捲心菜到冬瓜,應有盡有。
儘管遠離中國故土,一些華人還是會堅持沿用中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比如手工腌制鹹魚。
美籍華人顧恩的家庭相冊
2011年,我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上學時遇到了「小佛爺」。他讓我想起自己的青春期,還有那些曠課到公園玩兒的叛逆少年。
紐約唐人街每年都會舉辦華人天使小姐選美大賽。姑娘們在後台候場。
在美國很多地區,都可以見到20世紀初最早移居美國的華人遺迹。我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在貝克爾斯菲市老區,找到一間古老的中國寺廟。
加州舊金山,一場華人婚禮上,新娘克萊爾和新郎溫德遵從著傳統的台山婚慶習俗。克萊爾雖然穿著西式婚紗,但脖頸上帶著中式金項鏈,頭頂上撐一把紅傘。
加州舊金山,諾曼·方先生是著名社區領袖,華人民間活動家。40多年來,他一直在為舊金山唐人街的華人爭取權益。
馬薩諸塞州昆西市,馬修·李和他代養的孩子在一起。他和妻子義務代養那些還沒被收養、但已經脫離親生父母監管的華人孩子。美國法律規定,如果親生父母雙方有吸毒、入獄、虐待兒童、精神疾病等問題,就要把孩子強制送給有撫養能力的家庭來收養。在得到成功收養前,先由代養家庭負責短暫撫養。
在美國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中餐館。愛達荷傑州傑羅姆鎮是一個人口剛剛過萬人的小鎮。這家中餐館的老闆於1980年代移居美國。靠著經營這家小餐館,他們在本地安家落戶,還把兩個孩子送進大學。
霍麗斯·王是個很勤奮的姑娘。她一直在為自己的音樂夢想而努力。我很喜歡她的音樂,還有她做事的方式。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她帶我去吃特別棒的越南米粉。美食的魔力之一就是把陌生人聯結在一起。
科羅拉多大峽谷,我的朋友瑞恩。早在2007年我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就認識了瑞恩,當時他在美國亞裔學生會議上組織了一次研討,主題是如何實現亞裔文化復興。2014年,我和瑞恩結伴從奧克蘭旅行至大峽谷。
紐約有兩條街上開的全是中國理髮店。童年時,爺爺總是帶我去那裡剪頭髮,所以我對理髮店一直很痴迷。
紐約皇后區,我爺爺的葬禮上。我住在波士頓時,一天突然接到了姐姐的電話,讓我馬上回家。但我回去時還是晚了,爺爺已經去世。之後幾天,我們家的每個人都很難過。在我的拍攝中,死亡是無法迴避的主題。
肖恩是我的二表哥,我在爺爺的葬禮上第一次見到他。此後我對自己的家族成員和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約翰·戈恩是我的舅公。1947年,他隨家人移民美國,當時家裡開洗衣店為生。約翰自小在美國長大,曾經在美國軍隊服役,後來經營餐館。去年九月去世。
很多華人家族會統一購買連在一起的成片墓地,然後再賣給各個家族成員,這樣他們以後就可以和親人們長眠在一起。
推薦閱讀:
※獨家:走遍京城之長安街(組圖)
※百年中國紅會 應該懷念還是吐槽【組圖】
※組圖:笑死不償命
※泉城老董家 咱濟南人最喜愛的菜館(組圖)
※不是「土豪」,也能圓飛天夢(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