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雜病三十四——長期發熱

案63、長期發熱(功能性發熱)劉某,女,74歲,本鎮人,2012年4月19日診。患者常訴身外涼心裡熱,夜裡煩躁,睡中夢多,心慌心跳、晚上發一陣熱,但多次量體溫正常。常無故生氣,並感心慌心跳,夜裡口乾但不欲飲,有時頭痛,有時胸悶,多方求醫治療2年余無效,求我診治。刻診:患者面色紫暗而憔粹,觸之手心灼熱,唇色微紺,舌質紫暗乏津,舌邊尖部密布瘀點,舌下靜脈增粗延長,脈弦澀無力。診斷:功能性發熱。中醫辯為血瘀發熱。方選血腑逐瘀湯合青蒿鱉甲湯。柴胡15g,赤芍15g,炒枳殼15g,甘草10g,桃仁12g,紅花10g,當歸15g,生地30g,川芎10g,桔梗10g,川牛膝12g,青蒿(後下)20g,生鱉甲(先煎)20g,白薇15g,骨皮30g,炒棗仁15g,知母15g。3劑,水煎服。4月24日二診:發熱及失眠多夢、心慌等症均減,惟感服藥後胃中痞滿不適。上方中加陳皮15g,炒神曲15g。繼服3劑痊癒。按:《醫林改錯》血腑逐瘀湯「心裡熱」條說:「身外涼,心裡熱,故名燈籠病,內有血瘀。認為虛熱,愈補愈瘀;認為實火,愈涼愈凝。三兩付血活熱退」。 [11]筆者體會:血瘀發熱多見於老年女性,病者自感發熱但量體溫正常,兼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的一系列表現,長期應用各種退熱劑而熱不退,痛苦不堪。若能辯證準確,用血腑逐瘀湯化裁,的確能三兩劑而速愈沉痾。案64、長期發熱族叔余某,男,61歲,2008年7月診。主訴:發熱伴身倦乏力三個月。患者素稟體虛,三個月前因農忙過度勞累出現發熱,初以為感冒,多次服感冒藥熱不退。患者訴每至上午先感倦怠乏力,兩腿酸沉,繼則開始發熱,熱勢不高,發熱至夜間休息後自退,曾多次在鎮醫院及本村衛生所用過中西藥均無效,今就診於本所。刻診:患者面色淡黃,少氣無力,精神倦怠,食納減少,發熱畏寒(發熱從上午10點開始,至夜11點退熱,體溫37.5—38.5度,畏寒可因加蓋衣被而消失),自汗,易感冒,大便稀溏,渴不欲飲,手心熱於手背,舌質淡胖,苔薄,脈大而無力。診為氣虛發熱—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下陷。治宜:益氣昇陽,「甘溫除熱」。用補中益氣湯化裁。生黃芪60g,白朮20g,党參15g,當歸15g,陳皮10g,升麻12g,柴胡12g,炙甘草10g,生薑15g,大棗8個,桂枝15g,白芍15g。3劑,水煎服。二診:發熱已退,身倦乏力減輕,惟大便仍稀溏,前方加生山藥40g,炒蓮米30g。 3劑,水煎服。4天後患者來說,上藥服完,諸症均愈。按:李東垣《脾胃論》說:「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肖永林說:「人身之氣無時不在升降出入,故爾生機不息。而脾胃居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若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脾胃,致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氣機升降阻滯,郁而生熱」。故認為,氣虛發熱的機理是「脾胃氣虛,升降失常,氣機阻滯,郁而生熱」。 [12] 治用補中益氣湯以「甘溫除熱」,方中參芪術草健脾益氣,升柴升舉清陽,陳皮理氣和胃,當歸養血和營,加桂、芍調和營衛,諸葯合用在於補脾益氣,升清降濁,疏郁行滯,正合氣虛發熱之病機,故爾效果理想。
推薦閱讀:

吸濕發熱衣
汽車鑰匙發熱是什麼原因?
《被解救的姜戈》突遭停映引發熱議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發熱、發燒」?兒科醫生的十年臨床經驗總結

TAG: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