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丹麥如何做到母豬年產仔數30頭

DanAvl系統是由丹麥養豬中心研發的丹麥養豬產業和丹麥豬繁育系統。 本文通過對該系統的深入解讀, 分析丹麥養豬業是如何實現母豬年產仔數 30 頭。同時對丹麥養豬場的後備母豬和能繁母豬的生產管理流程以及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方法進行概括總結。 1 丹麥豬業結構變化在 2012 年,丹麥共有 4181 家豬場,比 2011年減少約 10%。 其中,完成集成化的養殖場年平均母豬存欄量為 436 頭, 農場的年平均母豬存欄量為 661 頭,其母豬存欄量約佔丹麥 2012 年母豬總存欄量的 43%。 2012 年,大約有 47%的丹麥養豬場經營育肥豬生產場, 育肥豬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 60%,平均每個養豬場約屠宰 5800 頭。 1.1 產量受製造業經濟不景氣及要求改為母豬圈養舍的影響,在 2012 年,丹麥約有 103 萬頭存欄母豬,較 2011 年降低 2%,創 2001 年來的新低。 丹麥 2012 年生豬出欄頭數為 2900 萬,較2011 年減少 1.2%。 丹麥 2012 年的生豬屠宰量為1900 萬頭,同比下降 6.7%(圖 1)。

1.2 出口豬(30 kg)

丹麥活豬出口正在增加,因為母豬數量基本上保持穩定。記錄顯示,丹麥每頭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量的年度增長率為 0.5% ~0.8%,但其生豬屠宰量持續減少。2012 年,德國依然是丹麥的生豬(30 kg)的主要出口國, 占丹麥生豬出口量的 68%;2012 年丹麥生豬 (30 kg) 出口至波蘭的數量急劇增加,從2011 年的 140 萬頭提高至 210 萬頭。

1.3 繁殖性能

由表 1 可知,丹麥養豬場的母豬年均產仔數為 30 頭, 而排名前 25%的養豬場的母豬年均產仔數達到 32.5 頭。 基因遺傳學的進步,使得母豬的窩產仔數年均提高約 0.3 頭,母豬的平均窩產活仔數約 15.4 頭,平均窩斷奶活仔數約 13.1 頭,仔豬平均死亡率為 13.7%,但數據顯示,排名前 25%的養豬場的管理水平較高,其仔豬實際死亡率要低得多。 除了窩產仔數多外,分娩率高對於母豬的繁殖性能也極其重要, 丹麥養豬場的母豬平均分娩率為 87%,而在排名前 25%的養豬場中,分娩率則高達 90%。在丹麥,仔豬斷奶日齡為 26 ~ 27 d,斷奶體重約為 7 kg。 由表 2 和表 3 可知,保育仔豬(7 ~30 kg)的日增重約 450 g,排名前 25%的養豬場則能達到 480 g。 活體重為 30 ~ 106 kg 的肥育豬的日增重約 900 g, 料肉比為 2.67, 瘦肉率達到60.2%;另外在排名前 25%的養豬場能夠實現更低的死亡率、更好的日增重和飼料報酬。

2 DanAvl育種技術系統

在丹麥, 生豬產業的育種工作是由豬研究中心通過 DanAvl 系統來實施。生豬的選育技術是基於對既定遴選豬群全面數據記錄和研究以及藉助於先進理論和計算機技術對數據的後續分析。DanAvl 是丹麥育種系統的聯合商標。 在這系統中,養豬研究中心負責優化和協調任務安排,因此其職能是養豬者服務養豬者, 繁育豬群是DanAvl 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DanAvl 體系的繁育豬的存欄數量近年來有所減少。 1980 年,該系統共有 250 個育種場,母豬數量為 8500 頭,並擁有相同母豬數量的 150 個擴繁群。目前,記錄顯示有 30 個育種場,約 16000 頭母豬和 176 個擴繁豬群,共計約 52000 頭母豬。這些豬群為私人育種者所有, 他們就育種和繁殖任務與豬研究中心簽訂合同。 丹麥商品豬為三元雜交豬, 其母本是 DanAvl 大白豬和 DanAvl 長白豬的二元雜交後代,父本是杜洛克。母豬的選育標準是強調採食量和產後第 5 天的窩活仔數(LP5)。 2.1 採食母豬遺傳基因對飼料轉化率的影響權重是 42%,對 LP5 的影響權重是47%,對生產性能如增重和母豬可使用壽命的影響權重較小。 對於杜洛克父本, 其主要影響後代的雜交優勢的生產性能,如增重是 20%,瘦肉率是 17%,飼料轉化率是 55%。 結果表明,丹麥肥豬的飼料轉化率較高,經濟效益和環境價值極其可觀。 2.2 母豬管理多數丹麥養母豬的豬場從擴繁場直接購買後備母豬,以確保其遺傳能力。由於購買活豬時總是存在疾病傳播風險, 出於對生物安全的考慮, 也有一些豬場通過購買精液自己繁育母豬,這種母豬的遺傳能力較核心場母豬稍差。在丹麥,90% ~ 95%的人工授精的精液來自 DanAvl體系的 Danish AI stations, 從而保證了精液的高品質。 所有的養豬場均可以購買到同等的基因品種,但由於各豬場的生產管理水平的差異,生產效益也有所不同。豬群中後備母豬的管理是工作的核心, 與肥育豬不同, 後備母豬在增長期間不建議充分發揮潛在的遺傳性能, 那樣將使得它們像經產母豬一樣體重過重和飼料採食量增加。 以潛在的繁殖力和使用壽命考量,30 ~ 130 kg 階段的母豬的最佳日增重為 700 g。 大量試驗結果表明,後備母豬的最佳配種時期是在其大約 8 月齡的第二次發情期間。 確保後備母豬正確飼餵下, 在其最佳配種期間,其體重應達到 130 ~ 150 kg,但由於其優良的生長遺傳潛力,若讓其自由採食,則日增重將會超過 1000 g,這將引起後備母豬過肥。在確定後備母豬第一次發情期後, 提高耗料量的計劃便容易展開, 主要是在母豬第二次發情期前額外飼餵 1 kg 後備母豬料, 持續 2 周時間,這樣可以確保較高的排卵率和窩產仔數。 3 現代母豬的飼養技術現代三元豬具有高生產效率和高泌乳能力,需要重視其日糧的營養組成和含量。 丹麥豬研究中心協同丹麥的大學共同制定了丹麥各個階段豬的營養需求標準。丹麥絕大部分飼料的生產是由相互合作的飼料工廠完成的,且其營養大致符合推薦量。 因此,丹麥豬飼料幾乎是統一的, 不論養豬場選擇哪種供應商的產品均具有相同的營養含量。在丹麥, 有一半以上的豬採食由豬場自產作物和購買的豆粕、 礦物質原料所自配的飼料,然而,由於制定了營養推薦量,這些豬獲得的營養水平與飼餵商業飼料是相同的。大多數丹麥母豬飼餵兩種不同的日糧, 一種是妊娠日糧, 另一種是富含能量和營養的哺乳日糧。 在妊娠期及哺乳期, 關鍵是管理好每頭母豬的飼料供給量。 丹麥大約有一半的母豬飼餵液體飼料,藉助於各個閥門記錄飼餵量的確切數據,因此可以匯總每頭母豬的採食數據。目前丹麥飼料價格處於高位, 因此很有必要盡量防止母豬不必要的體損失, 以免增加額外的體況恢復成本。 哺乳期間母豬體況損失較多將影響其隨後的窩產仔數。研究表明,母豬大約需要採食 4 kg 飼料才能恢復 1 kg 損失體重。此外, 體況較瘦的母豬生產性能將隨胎次降低。而體況較肥的母豬,其在產房的死亡風險將增加。關於在什麼階段對母豬妊娠體況進行評估,丹麥豬研究中心建議在以下階段觸診母豬和評估其身體狀況:配種時、妊娠 30 d、妊娠 70 d 和分娩時,再用此數據來確定每頭母豬的飼料飼餵量。 3.1 體況評分母豬體況可用各種掃描設備來評估,但設備測定值與實際值變異很大,因此,建議通過設備掃描與觸診相結合來準確評價體況。 3.2 妊娠妊娠期母豬的目標是保持中等體況。要實現這一目標,合理的控制在妊娠期前 4 周、妊娠 30 ~ 84 d 期間及妊娠後期至分娩前兩天的採食量非常關鍵。母豬有許多飼餵系統, 其中母豬電子飼餵器是確定個體採食最好的方法,通過電子飼餵器,每頭豬的飼料採食量都可設計在飼餵系統中, 加上所有豬只均有耳號,當某頭豬只進入飼餵站,系統會顯示與該豬只系統存儲採食量相匹配的日糧。另外, 一些經濟的飼餵方式如群喂也是可行的,只是該方法很難得到良好的豬體況均勻度,需要在這一階段關注母豬是否食慾差而導致失重。 4 哺乳母豬飼餵技術母豬哺乳期間,其泌乳能力要高,體況損失要最低。分娩後的第一周是至關重要的, 此刻母豬不能餵過多,否則,將引起母豬停止進食或者不能在隨後達到合適的採食量。 因此, 在每次加料採食30 min 後, 飼養員要檢查料槽中的料是否全吃完, 每頭母豬每天至少要檢查一次以便掌握喂料量。 在哺乳期間,建議每天飼餵母豬 4 ~ 5 次,飼餵量取決於每頭母豬的哺乳仔豬數及仔豬奶水攝入量。4.1 飼餵量理想情況下,飼餵量應隨著母豬產奶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母豬分娩時飼餵 3 個飼料單位/d;在哺乳第 1 周內,飼餵量逐漸增加至 5 ~6 個飼料單位/d;從哺乳期的第 2 周開始,母豬應執行自由採食,但飼餵量應逐漸升高。母豬哺乳期的飼餵量目標是 180 個飼料單位/d, 最好是 200個飼料單位/d, 因為這會使母豬在哺乳期的失重得到限制。 表 4 提供了母豬哺乳期飼料攝取量的下限值。

4.2 哺乳料能量濃度

研究表明,哺乳料的能量濃度應達到 1.05 ~ 1.10 個飼料單位/kg。 試驗顯示,母豬自由採食能量濃度為 1.15 個飼料單位/kg和 1.07 個飼料單位/kg 的兩種日糧, 其生產性能差異不顯著。高能量飼料並不能增加仔豬斷奶重、減少母豬背膘損失和改善母豬後續胎次的繁殖性能。 哺乳料中的脂肪添加比例不應超過 2.5% ~3%,以免飼料能量濃度超過推薦值。 另外,高能量哺乳料因添加更多脂肪使得飼料成本增加。 4.3 日喂料量正常情況下,母豬在哺乳期間的採食量將足以保持其體況損失降至最低。但是,如果母豬體況損失較大, 那將很有必要仔細查看母豬妊娠期的日飼餵次數。 對於某些患有肩關節疾病的母豬,應增加日飼餵次數。 研究表明,日飼餵5 ~ 8 次較飼餵 3 次的母豬能明顯降低其肩關節病變的發生率。然而,分多次飼餵時需要精確每次的飼餵時間, 建議飼餵干飼料的豬場每天飼餵超過 3 ~ 4 次。 試驗表明,肥育豬自由採食較日飼餵1 ~ 2 次,可以促進消化器官健康,而日飼餵 5 ~ 8次較飼餵 3 次,有可能會影響消化器官健康。 5 影響母豬採食的因素母豬在哺乳期的採食量將影響其後續繁殖能力。眾多試驗表明,哺乳期母豬低採食量或者體況損失大對其後續繁殖性能有不利影響。影響哺乳期母豬採食的因素較多, 豬場在分析飼料消耗及其與生產性能的相關性時需考慮所有影響因素。(1)體況:較肥的母豬通常較正常體況母豬吃的要少。 (2)年齡:年輕母豬需要額外消耗飼料用於發育,而大母豬維持體況也需要消耗較多飼料。(3)飼料組成:飼料風味的改變以及妊娠料原料較大變動可能影響飼料日採食量。 (4)分級:飼料飼餵時,分級能導致飼料組分顯著變化,特別是礦物質與蛋白質原料。 (5)水:母豬飲用水不足將降低其採食量。 一頭哺乳母豬每採食 1 kg 飼料一般需要飲水 4 ~ 9 L, 當母豬飲水量低於 25 L/d 時,其生產性能將會降低。 (6)溫度:母豬舍的理想溫度是 17 ~ 18 °C,當溫度升高時,母豬的採食量將會下降,繼而導致體損失和背膘損失增加。考慮新生乳豬生長, 一般建議在哺乳初期保持相對較高的溫度。 6 分娩管理在母豬分娩期間, 每小時應至少巡視母豬一次。 產前 4 頭仔豬的間隔不超過 2 h,緊接著產下一頭的間隔最長是 1 h, 若在巡視中僅發現有被毛乾的仔豬,則表明母豬在上 1 h 內沒有生產。 一般母豬正常的分娩時間約持續 4 ~ 5 h,即窩產仔數少時,生產間隔就長,窩產仔數多時,生產間隔就短。通常母豬分娩間隔時間是 20 min,但也可能會暫停 1 h。 分娩反應停止常引起長時間的分娩暫停, 此時應實施助產, 否者產死胎的風險會增加。 通常若是產死胎數較多, 則需要進行夜間護理;如果分娩停止,建議進行母豬產道檢查。弱小仔豬吸允到乳房很困難, 但必須保證它們能吃到初乳,如有必要,應將其放在溫暖的保溫燈下或孵化箱中。 寒冷和飢餓能破壞新生仔豬的腸道黏膜, 通過協助仔豬吸入或者採用初乳罐以確保其吃到初乳。當母豬不再繼續分娩時, 此時需評估分娩過程是否完成或是否仍有胎兒在母豬體內。 如果母豬表現平靜、親近仔豬、進食或者身後有許多胎衣(每個仔豬 1 個),則母豬分娩完成。 如有疑問,需尋求產科急救。 7 初乳仔豬吃到母豬初乳是極其重要的。 通過採食初乳, 仔豬可以獲得經母豬傳播的母源抗體。 同時,初生仔豬的能量儲備非常有限,需要及時吃到奶水,因此初乳是至關重要的。試驗表明,在產仔數較多的窩(大於 15 ~ 16隻)和新生仔豬個體差異較大的窩,仔豬爭搶乳頭可能較為激烈, 弱仔豬無法搶到奶頭將無法吃到奶水,這時需要人為幫助他們吃到初乳,可以將最大的 5 ~ 6 頭仔豬從母豬身邊拉開 1 ~ 2 h, 以便讓弱仔豬採食到初乳。母豬若完成分娩,在拉出最大的幾頭仔豬後,應確認母豬是否仍然有奶水分泌,否者,餘下的弱仔豬將處於寒冷和飢餓狀態。此時,所有的仔豬應被隔離約 45 min,當有奶水分泌時,先放出 8 ~ 12頭弱仔豬開始吮吸初乳,30 ~ 45 min 後再讓那些最大的仔豬開始採食初乳。仔豬在出生 12 h 內採食到足夠的初乳後,便可以進行寄養了。 如初生仔豬的頭數較母豬奶頭數多,就有需要利用寄養母豬。 據估計,寄養母豬的數量約佔母豬數量的 20%,同時這些母豬最好是第一或第二胎次的母豬。 8 小結母豬飼料品質要能夠滿足妊娠母豬及哺乳母豬的營養需求,特別是哺乳母豬,要確保其奶水對營養的高需求。 一頭母豬哺乳 14 頭仔豬到 28 d斷奶時,大約需要分泌 340 kg 奶水,因此,飼料的精確配製及其合適的飼餵量對於母豬是至關重要的。在母豬一個繁殖周期後, 必須注意母豬要具有適宜體況。同樣,母豬臨近分娩時的管理也很關鍵,在此階段需要飼養員精心照顧,如在分娩時救助仔豬和在產後 24 h 挑出合適的仔豬進行正確寄養時,飼養員均發揮重要角色。(丹麥哥本哈根農業和食品委員會,丹麥養豬研究中心 Niels J.Kjeldsen)

如果您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請作品的作者聯繫網站下方的編輯qq

推薦閱讀:

從一名保安到100億身家,他是怎麼做到的?
釣魚做到三勤,可以有效提升釣到魚的幾率
【聊電影】《唐人街探案2》最酷炫技能 「記憶宮殿」!掌握技巧你也可以做到!
女人如何做到儀態美
你為什麼追不上女生?只因你沒做到六種準則!

TAG: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