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說瓷:青花國瓷,對許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青花瓷是中國人的驕傲,在這個國度,被譽為國瓷。它也讓世界上許多人著迷,稱為白色的金子。歷史上,西方各國上到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擁有一件中國產的青花瓷為榮;有的人為了得到它,甚至用自己的皇家衛隊去交換。由於獲得一件中國產的青花瓷非常不容易,於是,西方人有的人便動起自己生產的念頭。可是,實際工作中,大難了。最後,他們派出大小不等的龐大商業間諜,花了幾個世紀,才學到中國青花制瓷技術的一半。
不過,曾幾何時,青花這一國瓷在當地,並不為國人看好。唐代創燒,到宋代便停燒。元代復燒時,產品也主要銷往伊斯蘭各國和地區,國內當時並不待見(當地語,喜歡的意識)。
青花瓷只有到了明代,才確認它的地位。如何仔細分析其背景,這可能與明代初創時期信奉的外來的明教有關(注,明教主要來自西亞)。可見它的成長,也非一帆風順。
元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青花,又叫藍花瓷、白地藍花瓷,它用含有鈷的青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它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我國原始青花瓷始於唐代北方窯-----鞏窯。在當時「南青北白」的條件,北方窯為什麼會出現青花瓷,這之中有一個很長的轉變過程(至於如何轉變此課題,我想留給讀者)。
北方創燒的青花瓷,在我國宋代,南方窯口也有生產,但是,當時的產品最終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最後只有停燒。時隔幾百年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青花瓷在江南一隅的山區(浮梁縣所轄的景德鎮)復燒一舉成功,而暢銷西亞各地?由於前章有所論述,我們在這裡就不再重複表述。
元景德鎮窯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我們常講,我國青花瓷創燒於唐,歷經宋後,到元,終於走向成熟。江南制瓷重鎮,也因為它,成為中國及世界的釉下彩瓷生產製作、銷售中心。但是,在這裡,我們還要重複敘述的是,元代青花瓷,有兩大類。一種是從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生產出的瓷器;另一種是國產料(景德鎮附近生產的青料),生產出的瓷器。
蘇麻離青料,在學術上又簡稱「蘇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因為它含鐵高、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結晶斑,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與國產含錳量多的青料有明顯區別。
日常,大家講元青花,馬上想到的是蘇麻離青青科,而勿視還有一種國產元青花料。今天講出來,我們認為,這對於大家全面認識元青花瓷,有其特殊的意義!
元景德鎮窯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元代,我國青花瓷生產的主體主要是景德鎮當地民間窯廠。當然,北方赤峰一帶窯口,南方廣西玉溪一帶窯口,也有生產。但他們量少,產品品質低於景德鎮窯。因此,很少提及。說到元青花瓷,主要指景德鎮產。
由於「蘇料」產於西亞,運輸成本高。因此,景德鎮在當時青花瓷的生產製作中,窯工常常進口料與當地料混搭,其中混搭的比例,則根據市場客戶的需求來決定。
到了明代,大明朱氏王朝雖然推翻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一一一成吉思汗家族的統治,但是,也割裂了與西亞伊斯蘭各國的聯繫。景德鎮生產青花瓷時所用的「蘇料」,也由國產改為進口,成本快速上升。以至明初,明御器廠在洪武時期,用的是景德鎮周邊的青料。到了明永樂、宣德時期,國力強大、經濟富裕後,才改用從進口的「蘇料」。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花澆
明永樂、宣德時,中國青花瓷的生產在景德鎮復燒一二百年後,在我國制瓷史上終於形成一個高峰。這種高峰,得益於進口的「蘇料」,但是,又不是全部。它是其青花料發色、陶瓷原材料的淘洗、產品造型、燒造、裝飾,審美,等綜合考量的結果。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明「土木堡」事件後,國力下降。到了明成化中後期,御器廠進口的「蘇料」告罄,只有改用當地附近的樂平青。樂平青的使用,使得這一時期的青花瓷與明成化早中期產品比,審美、藝術等效果方面明顯下降。但當時窯工是偉大的,他們通過釉上加彩的辦法,彌補這一缺陷外,還創出青花瓷新品種一一一青花鬥彩瓷。
明成化鬥彩嬰戲圖杯
不過,據文獻記載,明正德時期,青花瓷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江西樂平「陂塘青」,又稱「平等青」,在適當溫度中能燒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藍色。這在中國制瓷史上,是種奇蹟,也是對當時窯工的一種讚美。
明正德青花嬰戲紋碗
由於當地樂平青在使用中出現的不穩定性,另一種國產青料又出現了,它就是一一一石子青。石子青,產於江西明高安縣,又稱石青,此料單獨使用時,雖然金色穩定,但缺點是,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如下圖)
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龍紋碗
石子青,縱使有不少缺點,但是成本低。因此,明清二代,我國民間窯廠所產青花瓷普遍採用此料,但是,明御器廠卻不行,它是皇家的,要求不一樣。為了滿足皇宮貴族的審美效果,生產中,常與從西域進口的回青料調和使用。據文獻記載,此時期的青花瓷使用回青料描繪,色調翠藍濃艷,微泛紫紅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明嘉靖青花雙龍紋蓋罐
回青,是嘉靖時期所使用的主要青料。據歷史記載,從當時西域口的回青料中,非常昴貴,其上等回青料,價格超過黃金。此料,就是在明御器廠內也節省使用用,至於民間窯廠,則可望不可及。
昂貴的回青料,帶來的一定是瓷器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缺少競爭力。因此,明御器廠繼續尋找青料替代物,到了明萬曆中期以後,他們終於把目光鎖到含鈷且低錳、低鐵,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的浙產青料上。這一用,就是近百年。
明天啟青花人物圖鍾
清代,隨著江山穩固,經濟繁榮,瓷業生產也得到發展。青初,康熙早期,所產青花瓷,使用的是浙料,這種青料燒成後,呈色灰藍,個別發色較灰暗。到了清康熙中期,他們動用國力,找到了一種更好的青料代替。這就是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地,,學術上稱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明嘉靖青花瓷藍中泛紫的特徵有很大的區別。
清康熙時期,除對青花原料生產的貢獻外,對青花裝飾中彩繪工藝也進行了改革,把書法繪畫中的分水技法,運用到瓷器上,使這一時期青花發色有別於任何時期,出現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據此,康熙青花瓷,歷史上又稱「青花五彩」瓷。
清康熙青花雉雞牡丹紋鳳尾尊
可以說,我國青花瓷,從唐到宋,從宋到元,從元到明,再從明到請,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在立足自己基礎上,從原料、工藝下手,終於走出元、明永樂、宣德時期的影響,開闢了另一條不依賴外來力量,獨立發展之路。
康熙青花五彩瓷
康熙對青花瓷的貢獻,除時之外,同時,還推出了一系青花瓷延生品,如:漿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不斷豐富了青花大家族的新品種。
可以說,我國康熙青花瓷是繼明永樂、宣德後的又一高峰。此高峰過後,在清以後的青花瓷世界,幾乎都是以明永樂、宣德和清康熙時期工藝、審美轉,清光緒年間,對青花瓷的生產,偶爾爆出洋青料,但是,與以上比,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
作者:吳昊,江西臨川人,第二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小說作者、「十二五」規劃國家重點圖書作者。作品曾參評中宣部「五個一百」工程獎、茅盾文學獎、中國圖書出版獎。代表作有《最後的官窯》、《珠山八友》、《陶瓷藝術品經濟學》,等。
推薦閱讀:
※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於狂熱的宣洩,而在於冷靜的凝結
※李白最傲的一首詩,被許多後人借鑒,網友:對得起詩仙這個稱號
※性的生理進化19:有許多奇怪的做法
※此地風水極佳,孕育了許多人才,但有一人違背了風水原則居然栽了
※2歲出道,8歲就參演過眾多熱劇,許多女星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