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高僧大德對楞嚴經的評價

前言:《首楞嚴經、咒》於公元705年譯成, 經過千餘年來無數真修實證的大德高僧的反覆驗證,確認絕對是真經真咒,毋庸置疑!過去的大德高僧,所有這一些有智能的高僧,沒有哪一個不讚歎《楞嚴經》的。《楞嚴經》是真正的「經中之王」,楞嚴經關係到佛教的命運,有《楞嚴經》存在,佛法就存在;《楞嚴經》如果毀滅了,佛法也就毀滅了。 楞嚴經、法華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所謂成佛的法華, 開慧的楞嚴,要深入佛陀智慧之海,楞嚴經是必讀的經典之一。《華嚴》、《法華》是佛的全身,《楞嚴》是佛的頂,絕不在《華嚴》、《法華》之下。 「佛頂」是最尊無上,用以顯示這一部經典裡面所說的法門。古德曾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世間糟粕書。」又說:「欲知佛境界,當讀華嚴;欲知佛智慧,要讀楞嚴。」可見此經之重要,《楞嚴經》這是佛教里一部照妖鏡的經,所有天魔外道、魑魅魍魎,一見到《楞嚴經》都現原形了,他無所遁形,什麼地方他也跑不了。所以宣化上人說:「在佛教里,所有的經典,都很重要,但是《楞嚴經》更為重要。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所有的佛教徒,必須拿出力量,拿出血汗來擁護這部《楞嚴經》。」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寫道:「此經為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虛雲大師說:「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歷代祖師大德們與楞嚴經的資料實在太多,筆者不才,只能隨手拿些資料,以供養各位。

唐.百丈 懷海大師之引用:(720 814)

大師是最早將《楞嚴經》與《楞嚴咒》納入叢林之朝暮課誦內容。大師所訂的清規,世稱「百丈清規」,天下叢林無不奉行,為禪宗史上創下劃時代之功績,亦為《楞嚴經》的流傳跨出歷史性的第一步! 詳於《敕修百丈清規》。《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1111中 1159下。徵引《楞嚴經》文亦見《古尊宿語錄.卷二》,《卍續藏》第一一八冊頁172上。

唐.馬祖 道一禪師之引用:(709 788)

馬祖禪師對《楞嚴經》之引用並不明確,下有二處可證明:1、馬祖曾見大珠慧海所撰的《頓悟入道要門》而贊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而《頓悟入道要門》內即明確的徵引《楞嚴經》之文。據上文便可推知馬祖亦應知曉《楞嚴經》。2、《馬祖禪師語錄》中云:「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一切」暗合《楞嚴經.卷三》文:「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又云:「佛無知見,知見乃魔」暗合《楞嚴經.卷五》文:「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詳見《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811下和816下。

唐.大珠 慧海大師之引用:(約為709 788)

俗姓朱,世稱大珠和尚、大珠慧海。生卒年雖不詳,但可確定與馬祖同時代之人。曾游諸方,參謁馬祖道一(709 788),曾事奉馬祖六載,撰有《頓悟入道要門》一卷。大師之《頓悟入道要門》即徵引《楞嚴經》。 徵引《楞嚴經》文見於《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卍續藏》第一一○冊頁841下。

唐.烏龍 少康大師之精誦:(? 805)(蓮社宗第五代祖師)

善導大師滅後,慕其遺風者興起倡導凈土法門,尤以法照、少康二師大力提倡,世人乃以「後善導」稱美少康大師。如《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之「少康傳」載:「時號後善導」。大師其年十五歲即精通《法華》、《楞嚴》等大經。足證其善根之深厚,亦明《楞嚴經》之地位! 按:少康大師十五歲精通《法華》、《楞嚴》之事詳載於《凈土往生傳.卷下》、《往生集.卷一》和《佛祖統紀卷.二十六》。

唐.神清大師之虔誦:(? 820)

大師昌明(四川彰明)人,俗姓章,字靈庾,少習儒典,多聞強記,工詩文。於開元寺出家,致力經論史傳,虔誦《法華》、《維摩》、《楞伽》、《佛頂》等經。曾撰《北山參玄語錄》十卷,都計百餘軸,最為南北鴻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翫焉。 《宋高僧傳.卷六》。《大正藏》第五十冊頁740下。

唐.神湊大師之專弘:(743 817)

大師一生志在《楞嚴經》,行在《四分律》。講法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衣縫枲麻,坐薦槁桔,每夜捧籚秉燭行道禮佛,徇十二時,少有廢闕。元和十二年示疾,九月二十六日儼然坐終於寺。 詳於《宋高僧傳.卷十六》。《大正藏》第五十冊頁807上 中。

唐.圭峰 宗密大師之引釋:(780 841)(賢首宗第五祖)

宗密的《禪源諸詮集》和《禪藏》二書,皆是闡明《楞嚴經》之作。其《禪源諸詮集》收錄禪宗諸家之言句偈頌,別稱《禪那理行諸詮集》,凡百卷,後遇會昌法難(845)與唐末五代之亂而佚失,今僅殘存《都序》,即是本書。 據JanYun-hua.P.H.D.Mcmasteruniversity,Canada,TwoProblemsofTsung-Mi』s(宗密)CompilationoftheCH』ANTSANG(禪藏)一書謂:「宗密的《禪藏》已失佚,但其大部份內容,都已收錄於延壽的《宗鏡錄》中」(見於一九七四年國際東方學者會議紀要第十九卷)。

唐.黃檗 希運禪師引述:(? 850)

唐代僧。福州閩縣人,姓氏不詳。學通內外,人稱黃檗希運。曾謁百丈懷海,並大開心眼,得百丈所傳心印,後於黃檗山鼓吹直指單傳之心要,四方學子云集而來。謚號「斷際禪師」。禪師語錄廣引《楞嚴經》文。 詳於《黃檗禪師傳心法要》,《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828上下,或見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382上。《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844下、頁845上、頁846上。

唐.玄沙大師之引悟:(835 908)

《宋高僧傳.卷十二》載:「玄沙乘《楞嚴》而入道,識見天珠」。《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載:「福州玄沙宗一大師,法名師備……閱《楞嚴經》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修多羅冥契。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定,必從之請益。至若與雪峰和尚(822 908)征詰,亦當仁不讓。雪峰曰:『備頭陀其再來人也』」。其著有《玄沙師備禪師廣錄》凡三卷,詳稱《福州玄沙宗一大師》廣錄,又作《玄沙廣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二六冊。

唐.干峰大師之引悟:(約為850 900之間)

唐末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詳。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價(807 869)之法嗣,住于越州(浙江),大師以「干峰一路」之公案與「干峰二光三病」之法語而知名禪林。有一僧至干峰處,以《首楞嚴經.卷五》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盤門」之經文,請問「十方諸佛一路涅盤門」究竟在何處,干峰以拄杖劃一線,答說「在這裡」。此乃表示不須遠求,事事物物之當體皆為佛作佛行、涅盤之一道。(干峰的公案參見《從容錄.第六十一則》、《無門關》第四十八則、《景德傳燈錄.卷十七》、《五燈會元.卷十三》)。 《聯燈會要.卷二十三》。《卍續藏》第一三六冊頁807上 808上。

唐.景岑 招賢大師之徵引:(不詳,約為800 900之人)

唐代禪僧。生卒年不詳。住湖南長沙山,大宣教化,時人稱為長沙和尚。師機鋒峻峭,與仰山慧寂(807 883唐代禪僧)對話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謂如大蟲(虎)之暴亂,故諸方稱其為「岑大蟲」。 其引釋《楞嚴經》文見《景德傳燈錄.卷十》。《大正藏》第五十一冊頁274下 275下。

唐末五代.雲門 文偃禪師之徵引:(864 949)

唐末五代僧。為「雲門宗」之祖。南漢王劉龔敕賜「匡真禪師」。二年四月十日上表辭王,垂誡徒眾,端坐示寂,世壽八十六,僧臘六十六。北宋干德四年(966),太祖復追謚「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師之機鋒險峻,門風殊絕,世稱「雲門文偃」。 大師徵引《楞嚴經》之文詳見於《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大正藏》第四十七冊頁558中。

唐末五代.道丕大師之禮拜:(889 955)

師為唐之宗室,俗姓李。天佑三年(906),濟陰王賜紫衣,後唐庄宗賜號「廣智」。凡大內建香壇應制談論,師多居首席。後晉天福三年(938),入梁苑為左街僧錄,又任傳法阿闍梨昭信大師。大師好禮經,於後周世宗時,沙汰僧尼、毀僧寺、化銅佛。大師力禮《楞嚴經》,二年禮畢,結果毀教滅佛之舉並未太深,此皆大師禮拜《楞嚴經》之德。大師於顯德二年示寂,示寂前云:「有首楞嚴菩薩,眾多相迎,令鳴椎俄然而化」。世壽六十七。 詳於《宋高僧傳.卷十七》。《大正藏》第五十冊頁819中。

唐末五代.義楚大師之持誦:(生卒不詳,史上載大師於宋開寶年間(968 976)入寂,世壽七十四)

大師曾閱藏達三次,撰《釋氏六帖》(又名《義楚六帖》)。禪居時曾「誦《大悲》、《佛頂》咒俱一億遍」。按:筆者認為此億遍似乎不可能是持「全咒」,應是持大悲心咒、楞嚴心咒較可能也。 詳於《宋高僧傳.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冊頁751中。

唐末五代.永明 延壽禪師《宗鏡錄》之引釋:(904 975)(蓮社宗第六代祖師)

《宗鏡錄》成書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本書廣收大乘經論六十部,及印度、中國聖賢三百人之著作等彙編而成。其內容詳述諸佛之大意與經論之正宗。全書立論重在頓悟、圓修,所謂「禪尊達摩,教尊賢首」為其中心思想,為昭示禪教一致之修禪要文集。錢謙益之《楞嚴經解蒙鈔》云:「禪師會三宗學者,集錄大乘經論諸家語錄,撰《宗鏡錄》一百卷,折衷法門,會歸心要,多取證於《楞嚴》,所引古釋即愨、振、沇三家之說也。《長水疏經》裁決要義用《宗鏡》為詮准。而寂音《僧寶傳》,發明永明,撰述以征心直指為緣起。古師弘法確有淵源,今人習而不察,間有采剟徒取駢偶之詞,資為旁證而已」。又雲「《宗鏡》全序,皆發揚《首楞嚴》宗妙」。 詳於《卍續藏》第二十一冊頁82下和頁777上。

北宋.文遂大師之深究:(生卒年不詳,史載其人於干德二年964遷長慶寺)

文遂禪師,杭州人,嘗深究《楞嚴經》,謁己師述己之所業心得,深符經旨。師云:《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遂云:是。師云:明還甚麼?遂云:明還日輪。師云:日還甚麼?遂懵然無對,師誡令其焚其所注之文。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詳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頁591中 下。或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大正藏》第五十一冊頁411下。

北宋.汾陽 善昭大師之徵引:(947 1024)

宋代臨濟宗僧。住汾陽太子院,廣說宗要,以三句、四句、三訣、十八唱等機用接化學人,名震一時。師足不出戶達三十年之久,道俗益重,不敢直呼其名,而以「汾陽」稱之。宋仁宗天聖二年示寂,世壽七十八。謚號「無德禪師」。 其徵引《楞嚴經》之文詳於《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中》。《大正藏》第四十七冊頁611中及618下。

北宋.長水 子璇大師云:(965 1038)(賢首宗第八祖)

「《大佛頂密因了義首楞嚴經》者,乃竺干之洪範,法苑之寶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獨尊三界,假金輪而啟物,現玉毫而應世,觀四生之受苦也,惠濟庶物,愍群機之未悟也……則斯經也,可以辯識諸魔破滅七趣,謂止及觀,修圓教妙明之心,發真歸源,證上乘至極之說」。 《大正藏》第三十九冊頁823上。

北宋.楊岐 方會禪師之徵引:(996 1049)

楊岐方會禪師乃北宋臨濟宗「楊岐派」之開山祖師。 其引《楞嚴經》之文見於《楊岐方會和尚後錄》頁647上。《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北宋.晉水 凈源大師云:(1011 1088)(賢首宗第九祖)

「《大首楞嚴經》者,乃九界交歸之要門,一乘冥會之妙道也。征誦咒則六時圍繞,辨證果則百日宴坐。雖事儀而沖邃,實理觀以融明者也。若夫修三觀而均七大,黜魔境說歷聖位,則近古章句,亦云備足」。 《首楞嚴壇場修證儀》。《卍續藏》第九十五冊頁1074上

北宋.法演禪師之徵引:(1024? 1104)

北宋臨濟宗「楊岐派」僧。世稱「五祖法演」。 其引《楞嚴經》之文見於《法演禪師語錄.卷中》頁659中。《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北宋.圓悟 克勤禪師之徵引:(1063 1135)

北宋代僧。至五祖山參謁法演,蒙其印證。從文照法師學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與佛鑒慧懃、佛眼清遠齊名,世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被譽為叢林三傑。政和初年至荊州,當世名士張無盡禮謁之,與之談論華嚴要旨及禪門宗趣。後又被敕賜紫服及「佛果禪師」之號。高宗幸揚州時,詔其入對,賜號「圜悟」,世稱「圜悟克勤」。後歸成都昭覺寺。紹興五年示寂,世壽七十三,謚號「真覺禪師」。荼毘舌齒不壞,舍利五色無數。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紹隆等禪門龍象。曾於夾山之碧岩,集雪竇重顯之頌古百則,編成《碧岩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一日大師偶見寂音尊者所著的《楞嚴尊頂法論》嘆曰:「此真人天眼目也,即施長財,百緡勸發」。 大師徵引《楞嚴經》非常多,詳見於《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卷四》頁172上。《卷八》頁205上及頁206下 207上。《卷十》頁217中 下(以上皆見《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又其《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十二》頁768中。《卷二十》頁805下(以上皆見《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弘一大師:弘一大師一生除了精研律宗,對《華嚴經》、《地藏經》等大乘佛教經典也有精深的研究.弘一大師以藝術為佛事,留下眾多藝術珍品,從中可以看出大師對於《楞嚴經》的極力推崇。弘一大師創作了《世夢》、《山色》等一些專門講述佛法修行的歌曲,曲調優美,義理深邃,可以給人很多深刻的啟發。以《觀心》這首歌為例,弘一大師所作歌詞中說:「試觀心性,在內歟?在外歟?在中間歟?」可以說是對《楞嚴經》「七處征心」的簡明概括。可見,《觀心》代表丁弘一大師對於《楞嚴經》的藝術性理解。弘一大師還留下一軸書寫宋代法常和尚《漁歌詞.楞嚴一笑》的珍貴墨寶,遒勁的筆力表現了大師直面生命的無常而潛心修行,證悟後連生命來時的足跡都已忘卻。

過去的大德高僧如虛雲禪師和宣化禪師等,無不讚歎《楞嚴經》。當代高僧虛老一生之中,對《楞嚴經》是特別重視的。他曾開示道:「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參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他活了一百二十歲,一生就只批註過這部《楞嚴經》。這個稿子他是很注意地來保存,保存了幾十年,結果以後在雲門事變時就丟了,這是虛老一生一個最大遺憾的事情。他主張我們身為一個出家人,都應該把《楞嚴經》讀得能背得出來,由前邊背到後邊,這是他的主張。

宣化上人也曾開示:「在末法時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而《楞嚴經》即是為《楞嚴咒》所說的一部經,是佛教的骨髓。人若無骨髓,一定會死;佛教里若無《楞嚴經》,也可以說就無佛法了。所以在此末法時代,最好護持正法的方法,就是把《楞嚴經》能背出,《楞嚴咒》更要能背出,能背誦能讀念,滾瓜爛熟,盡量發揮經中妙旨,一一為人演說。各位為了護持佛法,一定要把《楞嚴經》讀得熟之又熟,隨時隨地可背可講,此才不愧為真佛弟子。」

歷代高僧大德如此重視《楞嚴經》,因為《楞嚴經》存在,佛法就存在,《楞嚴經》如果毀滅了,佛法也就毀滅了。

佛學文化,博大精深,三覺圓滿,萬德具足,成就佛道。

傳遞正能量,分享佛學智慧.

分享智慧,功德無量.

官方認證《中佛網》

微信號:zhongfowang

推薦閱讀:

【每日一禪】真儀可觀 , 高僧何在 ?
凈空法師經常提及的幾位高僧大德---韓瑛大護法(4) -
閩南高僧會泉法師與台灣佛教
歷代高僧:大慧宗杲禪師——參話頭 悟入心性就是開悟
宋高僧傳——卷三

TAG:高僧 | 楞嚴經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