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分析 | 以電影《戰狼2》為例探索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轉型路徑

2015年, 新晉導演吳京的《戰狼1》以近5.5億票房的成績在主旋律電影創作中脫穎而出, 打破了多年來我國軍事題材電影叫好不叫座的瓶頸狀態。2017年, 在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在「八一」建軍90周年被強調之際, 《戰狼2》這樣一部凸顯民族自信、重視大國擔當的軍事題材作品再次燃爆暑期檔, 先是在7月27日首映當天以4小時破億、當日接近3.6億元的票房刷新了此前由《西遊伏妖篇》所保持的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紀錄;隨後又屢創最快破7億元、8億元、9億元和10億元的票房紀錄, 一路高歌猛進, 於8月7日以超33.9億元打破了國產電影《美人魚》創造的中國影史票房紀錄。截至8月底, 上映36天的《戰狼2》票房已達到55.09億元, 成為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中唯一入圍TOP100的華語電影 (位列第55名) ;並以超1.4億觀影人次超越《泰坦尼克號》, 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甚至在國慶檔多部大片廝殺正酣的情況下, 已上映70多天的《戰狼2》依然保持著每天一兩百萬的票房收入。更難能可貴的是, 《戰狼2》的成功不僅體現在票房屢創新高上, 而且在當下大IP電影造成觀眾審美疲勞的現狀下, 《戰狼2》保持著良好的口碑, 在各大購票平台的評分都有9分左右。

可以說, 《戰狼2》這種將主旋律與市場化完美結合運作的電影給觀眾和投資方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目前, 中國電影的主流形態由兩種電影類型構成:一種是弘揚主旋律和國家意識形態, 以政治歷史和道德倫理為主題的主旋律電影;另一種是以喜劇、悲喜劇為主, 伴以武俠和刑偵類型的商業娛樂電影。其中, 主旋律電影包括標誌性作品《開國大典》 (1989年上映, 豆瓣評分7.0分) 、為新中國成產60周年製作的重大革命歷史片《建國大業》 (2009上映, 豆瓣評分6.0分) 、現實題材的《唐山大地震》 (2010年上映, 豆瓣評分7.4分) 、國學題材的《孔子》 (2010年上映, 豆瓣評分5.3分) 等[1], 這些電影均具有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符合國家政策倡導、弘揚主流文化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等特徵。近年來, 隨著電影市場化進程加快, 很多主旋律電影開始向帶有主旋律色彩的商業電影轉型, 其中, 《智取威虎山》 (2014年上映, 豆瓣評分7.7分) 和《湄公河行動》 (2016年上映, 豆瓣評分8.0分) 就是主旋律電影商業化運作的成功代表[2]。以2017年已經和即將上映的此類電影為例, 從一眾正能量小鮮肉領銜的《建軍大業》, 到展現中國式超級英雄的《戰狼2》, 從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二十二》, 到中國首部現代空軍題材的《空天獵》和首部現代海軍題材的《紅海行動》, 越來越多的電影製作方開始青睞主旋律電影創作。這也標誌著新時期主旋律電影市場化的逐步成熟。因此, 在資本和炒作的熱潮逐漸退卻後, 本文以依然保持著良好口碑的《戰狼2》為例, 從其敘事模式、內容創作、製作技術和商業邏輯四個主要方面入手, 深入分析其作為主旋律電影在商業化轉型中的做法, 以期為中國同類型電影未來走向乃至整個影視傳媒產業變革提供借鑒和創新思路。

一、敘事模式:從宏大敘事轉向類型敘事

眾所周知, 傳統的國產軍事題材影片, 如《衝出亞馬遜》 (2002年上映, 豆瓣評分6.4分) 、《大決戰》系列 (三部曲「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分別於1990—1992年上映, 豆瓣評分分別為7.7分、7.5分、7.3分) 等, 由於影片內容承載著國家層面的使命感, 往往採用宏大敘事的模式, 從大處著眼。因此, 這些國產軍事題材影片雖然主題宏大, 但在表現手法、意識形態傳遞等細節方面仍顯單薄和不足, 即使引領了價值導向, 也依然難以引起公眾的情感共鳴[3]。如今文化、娛樂和消費的外延不斷延展, 移動互聯網傳播媒介也在快速迭代, 這些因素都在促使主旋律電影不斷升溫。在此背景下, 《戰狼2》接過主旋律電影市場化的大旗, 在將商業片和類型片的創作方式和視聽元素有效結合的基礎上, 兼具對紀實影像的故事化呈現和符號性認同的重視, 開闢了一條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轉型的新路徑[4]

電影《戰狼2》以2011年「北非大撤退」這一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撤僑行動作為參照背景, 講述了主人公冷鋒在被開除軍籍後本因尋找未婚妻來到非洲, 卻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叛亂的故事。由於國家之間政治立場的關係, 中國軍隊無法在非洲通過武裝行動撤離華僑, 因此, 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冷鋒再次肩負起軍人的職責與使命, 重返叛亂旋渦中解救被困工廠的中國同胞與非洲友人, 幾經殊死戰鬥, 最終帶領他們重返祖國。影片在敘事模式方面, 摒棄宏大敘事而轉向類型敘事, 遵循類型化的敘事結構技巧, 從戲劇衝突、場景設置和人物心理挖掘等方面帶來敘事格局的提升。該影片聚焦於非洲戰亂背景下的中國當代特種兵, 在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主線中融入家國情感和民族情懷, 以平民化的敘述視角展現人物的人格精神和親情倫理, 使整個故事情節更合理, 情感鋪墊更到位, 改變了以往主旋律電影那種將個人、家庭的幸福與國家、民族的利益截然對立起來的敘事模式, 成功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二、內容創作:以優質內容講好中國式超級英雄故事

據2017年7月下旬中國影協發布的《2017中國電影藝術報告》顯示, 中國電影正在從市場的黃金時代走向創作的黃金時代, 質量以外的元素對電影市場的影響大大降低, 觀眾需要更優質的電影已成共識, 中國電影的重心正在從市場向創作轉移, 質量才是發展的生命線[5]。在這一趨勢下, 《戰狼2》除了以愛國主旋律契合觀眾心理需求, 更在內容創作方面對「戰狼」系列的主題思想進行了一次有效自我迭代和升華, 十分注意講好故事, 以接地氣、有溫度的良心之作打動觀眾。這部電影不是軍事、動作和好萊塢超級英雄等類型電影的簡單疊加和模仿, 而是在個人情懷、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融合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

以電影的人物塑造為例, 西方好萊塢大片所塑造的超級英雄與中國社會環境下所推崇的英雄有一定差異性。以往華語電影所推崇的也往往是在屈辱和困境中通過武功較量為中國人贏得光榮的英雄形象, 而《戰狼2》中的英雄形象則擺脫了這些人物臉譜化、情感空洞化和價值灌輸化等問題, 著重講好一個有血有肉、軍事素質過硬而又接地氣的中國式超級英雄的故事。在新的中國和世界關係背景下, 該影片以主人公冷鋒為代表的中國軍人所展示的有擔當、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硬漢形象展現了「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傷我國人者, 皆為我敵」的家國情懷。這正塑造了大國崛起背景下代表正義、擔負國家使命, 將個人英雄主義與國家利益相融合的中國式超級英雄。這種獨屬於中國人的英雄主義與「在你身後, 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國民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形成呼應, 成為中國崛起的時代隱喻, 也是中國夢的集體表達。

三、製作技術:以工匠精神鍛造中國電影藝術

影片的製作質量是其票房和口碑的重要保障。經過4年籌備、10個月拍攝, 在1000多名劇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 《戰狼2》自上映以來就被很多影評人視為「中國電影工業的重大進步」[6]。雖然整部影片的製作成本僅有2億元, 遠低於近些年某些超級IP的製作成本, 也沒有眾多自帶流量、話題度高的明星加持, 難以依賴粉絲經濟, 但通過邀請國際和國內頂級製作團隊和武指團隊, 從劇本到拍攝、從鏡頭到聲音、從道具到服化、從動作到調度等各方面精益求精, 最終為觀眾們帶來了極致的感官體驗。快節奏的故事講述貫穿全片123分鐘的4077個鏡頭 (國內一般的電影鏡頭是1000個左右) , 大量的戰爭場面和特效畫面的連續、快速剪輯應用, 也都從製作技術層面呈現了中國電影藝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 影片一開場, 吳京飾演的冷鋒與多個海盜水下搏鬥的場面長達6分鐘, 向觀眾展現了幹練精彩的武打動作與真實到令人窒息的水下拍攝的完美結合。這番精彩場面的背後, 是主演吳京親自上陣連續跳水26次、拍攝人員長達半個月每天泡在水裡10多個小時的執著堅持。影片中與軍事相關的場面多達四分之三, 哪怕是巷戰、槍戰、爆破甚至駕駛坦克漂移和碾壓汽車等危險場面, 也都是演員們經過專業訓練後真槍實彈參與的拍攝。正是這些細節方面的高標準追求, 使得這部在現實創作背景下融合中國傳統功夫的武打動作與現代化的軍事技能於一體的電影充滿打動人心的力量, 成功為觀眾呈現了一道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盛宴。

四、商業邏輯:市場推廣與口碑傳播相結合

首先, 在市場推廣上, 《戰狼2》在上映之前, 導演兼主演吳京就在十幾所大學開始路演, 通過在路演現場與高校學生們的互動表達自己對選角、劇本和拍攝過程的一些看法, 並解答他們的相關提問, 自此奠定了這一部分年輕群體的觀影基礎。在上映的同時, 《戰狼2》的主演也參與到30個城市的影院路演環節中, 與影迷們進行親密接觸和交流, 重點講述拍攝這部電影期間真實經歷的困難和發生的有趣事情, 從而以真情打動影迷。

其次, 在傳播策略上, 《戰狼2》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 自上映以來就不斷引發海內外權威媒體, 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好萊塢報道》《洛杉磯時報》、美國CNN、英國BBC等的廣泛熱議;更有諸多知名自媒體通過微博平台等傳播渠道推送觀影感想, 於是影片的好口碑通過漣漪效應迅速擴散, 影響到更大的觀影群體, 從而掀起全民觀影熱潮。如圖1所示, 相關機構通過對全網關於《戰狼2》的文本信息進行關鍵詞提取 (總計60個) 後, 利用自然語義分析法對其進行分詞聚合和詞雲製作。從該圖中, 我們可以看出《戰狼2》已經不僅是一個電影文化事件, 還在輿論與口碑傳播中成為一種大眾參與、互動的社會文化現象, 這為觀眾認知國產電影, 尤其是這一類主旋律電影打開了新的視野。

五、結語

2016年以來, 國產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整個國內電影產業也暴露了種種增長瓶頸。可以說, 在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後, 如今文化消費升級逐漸步入成熟階段, 觀眾的觀影標準日益提升, 精神消費趨於理性, 國產影視作品亟待向精品化轉型。在這種情況下, 《戰狼2》不是簡單的好萊塢商業片程式與民族主義情緒勃興相疊加的產物, 而是以世界標準和國際視野做好中國主旋律電影, 講好中國英雄故事, 對內完成國內不同群體的整合統一, 對外完成中國形象的塑造。因此, 這部影片的成就不僅在於以現象級的放映量奪下華語電影票房第一, 還在於樹立起華語電影製作的新標準和標杆, 承擔起大國崛起之後嶄新的話語責任, 為我國電影業全面貫徹國家所倡導的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典範[7]

值得反思的是, 雖然《戰狼2》並不是無可挑剔, 也並不意味著整個主旋律電影市場的回暖, 但其已尋找到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轉型的一條新路徑, 在主旋律和商業大片之間找到平衡。這證明主旋律題材電影的好口碑與運作層面的商業化並不衝突, 為同類電影未來發展提供了一些具有借鑒性的啟示。第一, 在電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 主旋律題材電影只有在主旋律基礎之上關注細分題材, 找准市場需求, 有針對性地創作類型片, 兼容軍事、超級英雄和武俠動作等各種類型, 才能顛覆人們心中主旋律電影曲高和寡、可看性差和灌輸價值觀等傳統印象, 逐步進入類型化的新發展階段, 並不斷獲得市場反饋與互動, 取得口碑與商業上的雙豐收。第二, 主旋律題材電影要立足於民族情懷, 堅持價值導向的正確性, 以敘事為先, 在內容創作上注重以小見大;嚴把製作技術和質量關, 確保內容的專業性和製作水平的精良;適度運用商業邏輯, 把市場推廣和口碑傳播有機結合, 才能夠打造出藝術性和感召力並重的主旋律電影。

推薦閱讀:

戰狼2,拍的什麼玩意兒啊,還好意思埋怨分給打低了
從《紅海行動》對比《戰狼2》:主旋律軍事題材的又一次飛躍
《湄公河行動》:主旋律逆襲的十大原因
誰說我們拍不出好電影?5部國產電影送上
只有偶像劇才能搞事情?主旋律也需要「話題性」!

TAG:電影 | 商業 | 影視 | 商業化 | 探索 | 轉型 | 旋律 | 主旋律 | 戰狼 | 戰狼2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