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堯:印度為何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示好

作者: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來源:國際在線

4月19日中日俄外長在會晤後發布了《聯合公報》。《聯合公報》第21條明確規定:「中國、俄羅斯、印度承諾維護基於國際法原則的海洋法律秩序,該秩序顯著體現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

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議解決。外長們呼籲全面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續行動指針。」

這也就意味著,印度在南海問題上基本同意中國一直堅持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印度為何在南海問題上持這樣的立場?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印度自建國以來就具有大國雄心,尼赫魯就曾表示:「印度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因此,印度一直試圖把印度洋變成其內湖。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印度將戰略目光投向了印度洋,甚至開始將觸手伸向更廣闊的海域,為此提出了具有重大變革色彩的印度海洋安全戰略,其核心就是把印度洋作為新一輪軍事擴展的重點方向,以強大、平衡的海軍為基礎,通過積極的政治、外交、軍事手段,力圖形成掌控印度洋的局面,繼而在此基礎上向與印度洋毗鄰的地區輻射影響力。

而印度的地緣政治目標必定與美國的戰略目標發生衝突:美國冷戰後的首要目標是防止重新出現能與之對抗的大國或大國集團,這是制定地區防務戰略的出發點。作為全球海權體系核心區域的印度洋如果落入印度之手,將對美國的海洋霸權產生巨大衝擊。

雙方在印度洋的矛盾實際上是結構性矛盾,不可調和。著名海權思想家楊震和蔡亮因此在《南亞研究》指出:中印同為陸海複合型國家,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地緣政治發展的重心投向海洋,這必將遭到當今世界的海洋霸權國家美國的猜疑與遏制。

在共同面臨美國來自海上的壓力時,背靠背的中印將彼此充當對方的陸上屏障。如果中印爆發大規模全面對抗甚至是衝突,兩國的海洋大國夢想將會遭到嚴重挫折——美國將因此有了兩面夾擊、各個擊破的機會。因此,印度在南海問題上支持中國的立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旦美國在南海遏制中國的行動得手下一步行動極有可能越過馬六甲海峽,揮師西進,在新加坡的樟宜基地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將會為此提供戰略支撐點,這是印度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國派遣航母戰鬥群援助巴基斯坦對抗印度的歷史大概還沒有被印度的政治家們遺忘。 

其次是外交特點的慣性。印度自獨立以來,其外交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夠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從而獲取利益。在冷戰中如此,在冷戰結束後同樣如此。美國是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國家、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世界第二大工業大國,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海複合型國家,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雙方都是體量遠超印度的「大塊頭」,在南海問題上,印度可以通過支持中國的立場緩和因與美國進行海軍技術合作而緊張的關係,進而在中美兩國之間左右逢源,實現印度的戰略利益最大化。 

最後是軍事方面的考慮。前不久,印度與越南進行了一些防務領域的合作。中國雖然不快,但是並未採取反制措施,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籌碼——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對其鐵杆盟友巴基斯坦的援助來反制印度。

近年來印度的海軍力量有了長足發展,然而比起中國全球罕見的這個工業體系齊全的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總是相形見絀。

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對巴基斯坦出口軍火實現對印度的海上反制:中國的039型常規動力潛艇、殲-10系列戰鬥機、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等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強巴基斯坦海空力量的實力,也許不能使巴基斯坦在海上壓制印度,但是使印度在印度洋的優勢大大削減卻一點也沒有問題。

此外,近年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誠意與善意和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咄咄逼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順應時代潮流的海洋政策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精神契合,並且中國在發展海權的同時擔負起大國責任,為海洋這個地球表面最大公共空間提供安全產品(如亞丁灣護航),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印度選擇了與中俄發表上述聲明。中俄印三國外長關於南海問題的聯合聲明也許不能解決南海問題,但是它起碼指明了南海問題的解決途徑。與這個解決途徑相比,動輒派遣航母打擊群和反潛巡邏機以及戰略轟炸機抵近他國島礁並以此來測試自由航行有效性的行徑是不是更危險,更加接近戰爭。

推薦閱讀:

我們熟知的咖喱粉缺失了香料之魂?
一口氣讀完印度史,簡到崩潰,笑到流淚
印度歌舞、肚皮舞
如何評價印度gst新稅制引發的混亂情況?
印度與一帶一路並非沒有合作點,大可不必糾結 | 毛克疾

TAG:中國 | 印度 | 問題 | 南海 | 南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