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為什麼沒落了?
當年鋪天蓋地的經典廣告,如今看來恍如隔世。
文|徐璐 楊紅艷
來源|商界雜誌(ID:shangjiezz)
我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關注到凡客?
8年前,是超預期的「凡客時間」。那句由韓寒、王珞丹等代言的「……我是××,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一時間讓凡客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凡客體」開始刷爆網路。
借著營銷的東風,凡客當年總銷售額突破了20億元。不僅成為了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獨角獸公司、垂直電商的老大,更以全行業排名第4的業績,讓所有人為之側目。
2011年,成了凡客的拐點時間。衝刺納斯達克失敗,讓凡客跌入了一道深不見底的深淵。
與此同時,在凡客嘗試各種姿勢向上攀爬的6年中,京東、ZARA等,那些被認為是凡客的對標對象,各自在自己的領域成了行業的標杆。連電商後起之秀網易嚴選,也成了另一個現象級的獨角獸。而凡客卻像死了一樣。
選擇失誤和戰略搖擺,被外界歸納為凡客失敗的命門。如今,獨角獸公司層出不窮,而又有相當一部分獨角獸公司因為業務單一,面臨類似凡客的選擇。
關注凡客背後的選擇邏輯,是試圖為現在的獨角獸們做一道「死亡」選擇題。
一,上市或上不了市,都是個問題
暫時把時間撥回到2007年年底。陳年剛剛創辦的凡客,對標的是PPG,一家服裝網路直銷公司。凡客的主打產品是29元的T恤、49元的帆布鞋。蘊含在這兩類單品里的文青屬性,將凡客的品牌形象烘托成了一個有情懷的文藝青年。凡客憑藉超高的性價比,讓用戶趨之若鶩。
既然是學習PPG,陳年就不只是要學習它的「產品主義」,更照搬了它「燒錢式」的線下營銷模式。有雷軍、IDG、聯創策源等多個資本方協助,2008年,凡客的風頭逐漸蓋過了PPG,而PPG也以破產告終。
2008年,凡客開始加大互聯網廣告投放力度。他想用彼時相對廉價、直觀、垂直的互聯網,抵消線下媒體成本,並獲得慢慢遷移到互聯網上的文藝青年。
2010年,「凡客體」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場全民狂歡。互聯網門戶、搜索引擎等戰場,凡客廣告無處不在。陳年將互聯網營銷,玩到了一個新高度。但另一方面,陳年仍需要線下媒體的背書,因此在戶外廣告、分眾傳媒等線下終端,投入了大量廣告。
換句話說,陳年在營銷上面的開銷,比PPG有過之而無不及。模式本身的缺陷,讓他容易步PPG的後塵。
但他在互聯網廣告上的一系列創新,確實帶來了一些改變。好的方面在於,大量線上文藝青年被凡客的營銷引爆。2010年,凡客總銷售額突破了20億元,成為了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獨角獸公司。而壞的方面在於,在這個時期,關於凡客「低價濫造」的用戶和行業評價也開始出現。
現實逼得陳年不得不一直往前沖。而從凡客的歷史軌跡中,我們發現,陳年希望從兩個方面做些嘗試。一是從用戶的增長,預估業務的增長,卻導致了後來SKU的失控;二是想尋求外部資本協助,改善公司治理和維持高投入的廣告營銷,這導致了凡客失敗的不可挽回。
2011年,陳年提出了凡客營收達到100億元的銷售目標,計划去納斯達克上市。這個數字是前一年銷售額的5倍,說明陳年對凡客的用戶增長有一個非常高的預期。
因此,這一年,凡客不斷加大SKU、增加營銷預算,吸引更多消費者;不斷增加人力預算,將公司一步步做重。
一個被廣為報道的細節是,2011年11月,陳年路演的時候,約見了「金融大鱷」索羅斯,索羅斯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從今天開始到12月8日,你什麼都不要做。」陳年評估了未來幾個月歐洲的資本環境,認為如果凡客在此時上市將會面臨更複雜、艱難的境況。最後,陳年並未如約提交IPO申請。
但更深層次講,PPG倒閉,導致大眾對其模式的反思還在資本圈發酵;對凡客上市的估值,資本圈有所保留。估值過低,會直接導致凡客在公開市場的市值表現,以致影響到日後的融資計劃,陳年也萌生了主動放棄之念。
多項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導致凡客沒能如約上市。IPO的折戟推倒了凡客衰落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高管接連出走、被媒體爆出庫存和債務危機……一些超乎預期的負面作用,給凡客的高速增長來了一個急剎車。
二,凡客與京東之間,差一個劉強東?
陳年曾在2012年的採訪中透露,「大規模擴大SKU,是凡客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而從2011年到2016年,凡客的主要任務也是消化價值高達14.45億元的庫存。
細究下來,不得不讓人懷疑,陳年的想法,出現了基本歸因錯誤。
記得陳年在凡客如日中天的時候,去庫房巡視,看到有堆拖把,暴跳如雷地吼:「誰會在咱們這兒買拖把!」此時的凡客,品類擴張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從原本的服裝、配飾擴大到了家居、家電、數碼、百貨等多個品類。
「前端不斷採購和引進新品,後端卻缺少有效的庫存管理和促銷推廣,因此,產生了大量庫存。」陳年說。也就是說,沒有消化掉這些庫存,成了陳年的心病。
但庫存的積累,是SKU擴大佔主要原因嗎?或者說,為什麼用戶不能到凡客去買拖把?
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凡客步了PPG的後塵,產品質量問題不斷,「帆布鞋前後都擠腳」這類抱怨在網上不斷發酵。與此同時,凡客為了利潤開始了一輪輪提價,之前29元包郵的政策變成了199元包郵。
為了節約開支,陳年開始裁員,從鼎盛時期的上萬人裁至百人。並且他把公司搬到了偏僻的亦庄,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取消了絕大多數市場推廣活動;降低了售後服務的品質……
陳年選擇的這些成本控制方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不斷下墜的凡客。但沒了強大的營銷支撐,凡客的SKU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完。這又導致上市未果的後遺症接連出現。
最終,陳年祭出了他的大旗——削減SKU,也最終導致了如風達的「改嫁」。失去如風達的重要性在於凡客失去了服務精細化的觸手和成為「京東」的可能性。
三,凡客真的有可能成為「京東」嗎?
彼時的凡客,除了資金出現了一定問題之外,它的人才、技術,幾乎達到了當時互聯網界的一線水平;自有品牌和V+第三方商城的共同運營,讓凡客成為了一家平台型的電商公司。更重要的是,盛時的凡客,有一家一流的自有物流—如風達。
設想在當時的境況下,如果陳年是劉強東,他有很大幾率會去拚命找徐新一樣的資本力量,先解決資金的問題,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然後凡客就有可能走上京東的道路。
但陳年不是劉強東。如風達成了他的「雞肋」。
如風達的物流服務,曾讓凡客如虎添翼。它首創了電商個性化服務,使凡客在用戶心中積累了相當高的美譽度,也讓如風達成為了當時「國內最大落地配快遞公司」。
面對彼時如風達的體量,鼎盛時期的凡客可以讓如風達訂單達到飽和。但隨著陳年大手筆精簡SKU,如風達訂單量開始吃緊。儘管後來陳年為如風達找來了小米、招商銀行等客戶,但缺少凡客的持續性流量,如風達經營每況愈下。
2013年,如風達的配送網點被陳年砍掉一大半,員工規模從近5 000人一下子變成不足1000人。到了2014年,凡客再也無力養活一支配送隊伍,在當年6月決定將如風達出售給中信旗下的物流公司天地華宇。
四,學習雷軍「壞榜樣」
2013年8月,陳年邀請雷軍來凡客公司參觀。陳年清空了半層樓,將所有的樣品掛出來,最後挫敗且狼狽地發現,凡客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此事之後,雷軍給陳年提了一個意見:「你能不能先專註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產品?」
2014 年,陳年拿出了一件他專註的東西:300支襯衫—定價499元,用了「奢侈品才敢用的面料」。
一切聽起來都很完美。襯衫支數是來表示紗線粗細的,理論上支數越高,穿起來越舒服。但凡客這件襯衫,卻基本不適合穿。更確切地說它不適合文藝青年穿—
「它又薄又細膩,透氣性差,夏天凸點尷尬,坐著喝杯水的功夫就皺得一塌糊塗,兩個小時不換就不好意思見人。更別說穿著它上班擠地鐵。」這類評價充斥在各大論壇對凡客的評價中。
一句話概括:小米是基於用戶超預期的;凡客是基於陳年超預期的。
但即使陳年做到用戶超預期,那麼凡客到底適不適合學習小米,做爆款?
首先,即使小米只推一部手機,高單價還是有錢可賺。但光賣幾百元一件的襯衫,似乎沒那麼容易賺錢。其次,小米本身也差點倒在「極致單品」邏輯上,這兩年才靠生態鏈的完善,走了出來。過於單一的服裝品類,似乎更不適合走極致單品道路。
而回到極致單品道路上,凡客似乎也沒有做得那麼「誠品」。
在2014年到2017年的新聞報道里,仍然能搜到大量「凡客以次充好被罰」「凡客質檢上『黑榜』」「凡客產品不合格」等負面報道。那些被凡客曾經看重的營銷渠道,也出現了「匡威比它有格調,優衣庫比它舒服,ZARA比它時尚,就連GAP也比它受認可」的質疑聲。
這些年陳年反思了又反思,仍然沒有完全走出質量不過關這個大坑。
2016年,陳年在一檔節目中大侃「周杰倫是垃圾」,隨之招來大批網友互懟,更有老用戶表示「他罵周杰倫的時候,我就不再追這個品牌了」。而凡客推出的「葯系列」「馬爾克斯系列」「穆旦系列」等系列,也被網友質疑過於小眾。
對於這些質疑,陳年說:「凡客只做我喜歡和懂的。」對於這句話,絕大部分網友選擇了相信,但不跟隨。
2017年4月,凡客又推出了男士高級西裝的私人訂製業務。西裝定製成為陳年下一個瞄準的「大生意」。從T恤、襯衫到高級西裝,短短几年,凡客的品牌形象就好像從讀著穆旦詩集的文藝青年,搖身變為前途無量的商業精英,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不難想像,陳年是想用消費升級的概念,提高凡客的客單價,改變凡客的品牌形象。但即使雷軍在做出概念性的小米MIX系列手機時,也只敢把價格定在3 000元左右的中端水平,他要照顧大部分小米用戶的承受能力。
而陳年的這一步邁得太大。3 000多元的高級定製西裝,讓人跟曾經的29元的T恤,產生不了多少聯繫。或許質量更好、設計更有個性的凡客T恤才是凡客粉絲的心頭好。
五,那些年錯過的「凡客嚴選」
即使成不了京東,學不了小米,曾經的凡客還存在第三種可能的成長邏輯。
我們先做個假設和對比:如果2013年的凡客選擇優化SKU去粗存精,再結合第三方的設計、製造和自己的特定用戶群,是不是極類似於「網易嚴選」模式?
網易嚴選依託網易郵箱和門戶網站的自有流量,擁有穩定的粉絲用戶。其次,嚴選通過ODM模式尋求大牌製造商直供,配上網易嚴選的品牌進行出售。
對於製造商而言,給嚴選供貨的毛利率一般略高於傳統代工模式。短短1年時間,嚴選的供應商數量已逾數千家,銷售額成倍增長。
這都是最高時擁有30條產品線,近千名第三方知名設計師和龐大代工廠的凡客,所具備的條件。
但這卻是陳年沒能做到的事情——
2012年去庫存時,網上爆出了多張照片,凡客在線下搞起了減價大甩賣。「鞋子、T恤擺在地上,就像是倒閉的10元店。」幾百元的行李箱只要60元。凡客的品牌被嚴重透支。
後來雷軍去指導凡客,邊看邊問:「衝鋒衣袖子上的魔術貼,如果在零下20度滑雪,還能黏合嗎?」陳年說:「不知道,沒測試過。」他環顧了一下周圍,「發現凡客上上下下,幾乎沒有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和懂服裝的人」。客觀的「產品主義」,在凡客的歷史轉變和試錯中,慢慢變成了主觀的只關注設計。
而從更深程度講,陳年之所以沒有做成「凡客嚴選」,更在於他在供應鏈方面的薄弱。
由網易嚴選建立的平台模式,是基於和ODM廠商深度的利益捆綁。無論是利益分成機制、定價機制,還是市場機制,網易嚴選都做了創新,也讓網易嚴選的產品質量有了一定的保證。而凡客與代工廠體系、設計師體系,都是鬆散的合作關係。這也導致凡客在沉浮的6年中,質量問題層出不窮,陳年卻找不到根本的解決辦法。
在2012年到2018年的6年時間裡,陳年為了讓凡客重回當初的輝煌,嘗試了許多。甚至於每到年底思考凡客的新方向,也成了陳年的習慣。他的人生也在屢次思考中,被一次次分成了兩條路:一條用來實踐,一條用來遺憾。
凡客也最終成了「平凡的過客」。這是陳年對它最初的定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全文完--
推薦閱讀:
※逐漸沒落的港圈,早期TVB明星今何在!
※17173dnf為什麼會沒落?
TAG: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