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易經大智慧

千古不多獨行人

周易玄:傳承中華文化的國學青年

中華優秀文化求本溯源,《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易經》是中華民族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中華文化之根。

《易經》這門玄而又玄的學問,其深奧晦澀時常令人望而卻步。因此,掌握了這門知識的人通常被看成智者,精通這門學問的人更被稱為高人。

這位1986年出生的國學青年,現已登堂入室,活躍在國內外國學講壇。他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影響和激勵無數中華學人,令許多國學巨擘為之欽佩、嘆服。「國學少年」、「國學奇才」、「當代易學精英」等名銜對他來說實至名歸。他,就是周易玄。

6歲時,一部《金剛經》讓周易玄與經典著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他幼小的心靈播下一顆種子,自此他就發願學習中華傳統文化。11歲他與《易經》結緣,從此國學之樹,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他18歲高中退學,遍訪名師,四方遊學;

19歲撰述《周易唯象學》,據此闡釋《周易》精髓,應重慶市順天國學書院邀請授課,引來一片嘩然;

20歲用《周易》思想匯通儒、道、佛諸家,提出知命、革命、復命的法則,用現代語言闡述古聖賢哲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對「成功」內涵重新定位,在全國範圍內產生深遠影響。同年受聘為南京師範大學研究員、兼職教授;

21歲對天干地支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干支五行與人類社會、世間百態有密切對應關係,從而建立起《干支哲學》體系,其內容包括「干支人類社會學」、「干支人生規律學」、「干支人類生理學」、「干支人類心理學」四大體系;22歲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邀請,為清華大學EMBA及清華國學班開設《干支哲學》課程,重點講授干支文化,從而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導師並在國內多家高校開設講座與課程,同年加入重慶大學國學班導師團隊;

25歲任北京大學教育文化與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應用課題組副組長;

27歲擔任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同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國學旨歸》第一輯,分為《老子匯通》、《干支哲學》、《千古易人》三部共兩百餘萬字;

28歲擔任北京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國家一級學會--國際易學聯合會執行秘書長。創辦四觀書院,總部設於北京,耗資十餘億,佔地百餘畝;同時海內外正在籌建及已建成的分院佔地近十萬畝,堪稱中國最大的書院。

老僧贈名

周易玄在出生時,父親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廖宇。取義為「廣闊無量,天宇虛空。」對他寄予了厚望。

六歲那年,有位遊方的老和尚路過他家,小易玄在堂屋裡寫作業,老僧便進門來撫摸小易玄的腦袋,對他煞是喜愛。正巧祖母也從後院走了出來。老僧便和祖母說話,他說:「這個孩子生得神氣靈光,不知叫什麼名字?」祖母說:「叫廖宇。」

老僧沉吟了一番,說:「名字好是好,但意象太大。廖有寂寥虛空的意味,宇又代表了天,太高遠太廣闊難免清高孤獨。我看這孩子眉清目秀,彬彬有禮。好好培養,未來成為棟樑之材,也為社會做點有益的事情。不如在廖宇二字之間,加一個『彬』字吧。《論語》里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廖宇兩字是天道,這個彬字一加,人文蔚然。真是聽天命盡人事啊。哈哈。」老僧邊說邊笑了起來。

從此,廖宇就改為廖彬宇了。

老僧臨走時,留了一部佛經給小易玄。並給小易玄寫了一句話:「英雄到老皆信佛,未見聖人不讀書!」老僧叮囑祖母:「以後多帶著小孫兒讀佛經吧。」

周易玄後來在《干支哲學·釋迦牟尼佛》一文里曾這樣回憶早已過世的祖母:

「余自幼受祖母熏習,常入於深山寶剎,以無比虔誠之心,禮拜無尚莊嚴之佛。老人家在世時,常與我言說佛法,今日始知,是於我性靈深處,種下福田。每聞祖母說及佛家掌故,則懷有萬般崇敬之心,生起無限神往之情。

逝者已矣,而彼時祖母青燈黃卷,專註誦經之情形,卻依然音聲不絕、歷歷在目。南嶽懷讓禪師有偈雲: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花無相,何壞復何成。信哉斯言!

彼時憧憬宇宙,則自然成為我少時樂趣。而對天人之際的思考與參悟,自此便又日漸深然。」

可見,正是那部《金剛經》,讓周易玄叩響了通往神奇古老學說的大門。

卓爾不群的「另類」

周易玄回憶起小時候爬貴陽黔靈山,那裡有清人吳旦留下的一首詩讓他至今記憶猶新:「山因特立方稱貴,人能獨行始足傳。縱使岱宗高萬丈,若無孔子亦枉然!」這首詩讓當時的周易玄深受啟發:做人應該具備獨立的人格與自由的思想,這就是古人教育極為看重的特立獨行。

周易玄是個「另類」的少年。他對教科書的很多內容持有不同意見,不喜歡把知識都當成工具,也不喜歡從小被灌輸競爭的觀念。

他從初中開始,就對教科書中的許多問題提出不同意見。比如對人的定義--懂得製造並使用工具的稱之為人。

周易玄就問老師,剛出生的嬰兒不懂得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不是人?老師說嬰兒可以長大,長大了照樣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又問,如果長大以後是白痴、智障或者精神病患者呢?那是不是人?精神病患者是否會被當作非人類對待?老師無言以對。

周易玄說,政治課本中基於人的定義是來自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是這個定義有歧義。有歧義就不能作為定義。否則將來會相應地發生扭曲人性和人心的問題,這就是《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原理。但是老師並不知道《易經》為何物。

周易玄說,對教科書挑毛病類似的事情太多。他其實也並不怪老師。這反過來說明了一點,老師們不懂孔子、不懂老子甚至不懂佛陀,不是他們的問題,正是我們社會的問題。這樣的現象說明了,傳統文化已經瀕臨斷層。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暗自下了決心,要走一條特立獨行之路,去「繼絕世,興絕學」,去傳承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退學是為了進學

16歲那年,周易玄萌生了退學的想法。但遭到家裡人極力反對。儘管繼續留在學校上課,但他的心已很難留在課堂上。高二的時候,他再次提出退學。校長很愛惜這個稟賦出眾的孩子,專門找他談了一個下午,但這次他去意已決,誰都攔不住。

校長希望他繼續讀大學。

他問校長,大學在培養什麼?校長說,大學在培養人才。周易玄說,錯了。大學沒有在培養人才,大學在培養工具。說好聽點在培養工具,說難聽點我們的大學在培養非人類。可能是魔鬼,可能是禽獸。因為我們對人的定義出錯了,那麼關於人的教育就會出錯!更何況教育的本質不是培養人才,人才本身就是工具嘛!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只要能成人,就能成才。但是能成才,未必能成人!

周易玄說,中國文化是培養人的文化,不是培養工具的文化!

他說,今天的小學,在訓詁之外,更應該是儀禮之學,在小學時代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即為「脫離小人」之學;中學時代則應該加強心性的修養,成為中庸之學;大學畢業則應該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有格局有境界的大人君子,而不是為了讀大學拿一紙文憑,只要能掙錢什麼都敢做,最後變成人格扭曲的人。所以大學是「大人君子」之學。

那次談話中,周易玄對小學、中學和大學做了重新定義,使校長「大開眼界」。他告訴校長,只要心中有大學的理想,走到哪裡都是大學!

校長沒能挽留,母親卻對他大失所望。母親為了讓他繼續學業,故以反激他:「你沒有文憑,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你一無所有,打工都沒人要,你還能做什麼?」周易玄一言不發,他怕母親擔心。但是他卻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寫下這樣一段話:

「今天的退學,是為了更好的進學。

當你知道要去向哪裡,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也許地球不會因我而停止轉動,但世界會因我而有所不同!

生命,已不屬於我。我要用生命來行使使命,用使命來升華生命。」

最年輕的教授

周易玄一邊遊學,一邊講學。南京師範大學某中心主任張教授與他成為好友,很愛惜他,就對周易玄說,你以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精神可嘉。但是你沒有文憑,很難得到認可,你人微言輕,也沒人引起重視。我倒是有個想法,我把你作為我的研究生特招進來,幾年以後,你拿著文憑出去講學,就不一樣了。

周易玄說:「我讀你的研究生,學什麼呢?學干支?不如你來讀我的研究生吧。幾年以後,我給你寫個博士證明,發個我給你開的博士文憑,蓋上我的印章,簽上我的名字。你就成為我的博士了。這樣可好?」

張教授一聽傻眼了,恐怕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聽到如此荒誕的言論。但看周易玄,卻說得一本正經。

張教授說:「你這個文憑不能用啊。」

周易玄說:「那你給我的文憑,我拿到美國、拿到歐洲去,能用嗎?」

張教授說:「好像也不能用。」

「那就對了嘛。你的文憑我不能用,我的文憑你也不能用。那我們拿文憑來做什麼?」

這番對話,令張教授陷入了沉思。教育的核心,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文憑嗎?

後來張教授做了個決定,聘請周易玄成為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和研究員。

那時候,他20歲。成為南師大最年輕的兼職教授和研究員。

影響有影響的人

周易玄講學以來,影響過多少人我們難以統計。但是我們卻清楚地看到,他甚至影響了許多有影響的人。

李乾元將軍,是原蘭州軍區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這位出生在《易經》之鄉的老人,曾多次請周易玄為他講解《易經》。他曾寫過這樣一句話送給周易玄:「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贈易玄老師。」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說:「易玄先生確非等閑之輩。雖小我30餘歲,但其學識悟性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我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多出易玄先生這樣的青年,則國家大幸!

吾道自足,不假外求

2007年,周易玄在深圳「鵬城第一峰」梧桐山一住就是大半年。正是這一年,他決定結束遊學。

梧桐山林深水幽,他每天在這裡參禪、打坐、讀書。「六十四卦里有個《遁》卦,君子獨立不懼,遁世無悶。古人講遺世獨立,我就把世俗撇開,把自己關到深山裡潛淵抱道,儲學積寶。」

在梧桐山「遺世獨立」,是因為這時候的周易玄已經打定主意北上首都,到中國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去追尋他的中國文化之夢。他相信一句古話:「下學上達,知我者,其天歟!」

遊學期間,他走遍了全國上百個大中小城市,先後造訪了上百位國學名家,並與他們結下深情厚誼。當記者問及他這段經歷的感受時,周易玄笑著說:「收穫很大,但還不是在學問和智慧上。主要是開了眼界,長了見識,能與很多心目中的大家坐而論道,反而更增自信。如果要總結遊學的經歷,用張載的話說:『吾道自足,不假外求。』」

國學巨著集大智

2013年,27歲的周易玄《國學旨歸》系列叢書的第一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分為《干支哲學》《老子通匯》《千古易人》三部。周易玄發願要寫這樣一部著作,是在19歲時。

周易玄在《國學旨歸》第一輯首發式上說:「立志歷來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國人的『四為』之志,也就是北宋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次英雄領袖的聚會,

一場宇宙智慧的盛宴!

秉承為復興中華文化請命,為山區貧寒學子造福的使命,在國學贏天下的極力邀請下,我們請到了易玄先生,為大家演講 : 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易經大智慧》其內容有:

以《干支哲學》為理論主線:解密生命的真相,揭示天人合一的原理,讓你深層次的認識到人類的心理、生理以及命理,從而明了人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狀態;通過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從而達到自我完善;通過對他人的深刻認知,從而幫助自己更好的為人處事;從修身、齊家到事業成功,實現利人利己達至利國利民的高漲境界!

聚焦品牌訪談周易玄先生視頻:

《易經》的企業運用案例

張瑞敏與周易玄先生探討易經大智慧

一、1998年3月,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成為走上哈佛講壇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張瑞敏先生對《易經》的研究,是結合了西方的管理學一起參照和思考。說道:自主經營體的最高境界是《易經》中的群龍無首。張瑞敏愛讀書,易經被他自稱是對他影響最大的。提出的海爾市場策略體現出了易經的變易、不易和簡易的基本模型,以變應變,以變制變,成為張瑞敏的制勝法寶。張瑞敏「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也深得易經憂患意識的精髓。

在海爾工業園,還有個泉水景觀便是按照張瑞敏的構思修建,張瑞敏為其命名為「乾泉」,取《易經》中「君子終日乾乾」之意,反映的正是「海爾人自強不息,追求奮鬥卓越的精神」。

所以現在的到了海爾的巨大發展。

二、日本在80年代學習《易經》,其核心就是學習中國的優秀文化,被譽為"經營之神"的著名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學就是中國的《易經》。

  

松下集團把"生生之謂易"的哲理運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使得松下電器工業公司在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中排名上升到第15位(1987年),在日本僅次於豐田。

所以日本的企業得到了快速崛起。

易經是宇宙規律與密碼:

上可以治國,中可以立業,下可以安身。

企業發展是我們很多老闆關心的問題,也是當前我們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易經理所當然應用在企業上是最接地氣的。

課程主講老師:

主講周易玄

社會兼職有:全國大型公益組織——春暉行動首席文化顧問;國際易學聯合會(國家一級學會)執行秘書長;中國將軍部長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家級)首席顧問;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研究員;廣西大學國學易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史教育委員會高級顧問;貴州省甕安縣人民政府顧問;蘭花草藝術基金首席顧問;中國北方易學研究中心首席顧問;長三角易學聯盟總顧問等。

北京市原副市長孫安民、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鬍德平等嘉賓出席四觀書院成立大典

出席四觀書院成立大典的嘉賓合影

【相關評論】

【課程安排】

課程日期:2016年4月23--24日

簽到日期:2016年4月22日下午15:00

【課程地址】國學贏天下基地

北京?四觀書院

課程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黃順路四觀書院

本次課程由慧光道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

慧光道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使命:

為復興中華文化請命、為山區貧寒學子造福。

《國學贏天下》公益行記錄片:


推薦閱讀:

《易經》六十四卦之同人卦
易經雜卦轉
解讀易經(第五十七卦)——巽卦(全部)
某遼寧女問工作能否長久安穩於困境中得轉機丨案例110六爻問卦38
易經解析《西遊記》上

TAG:智慧 | 易經 | 視野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