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筋易骨--古戰綿拳博客

中國武學的對人體的修鍊原則,是由生物學角度出發的,而不同於西方側重於機械物理學的方向。西方重肌肉的發達強悍,而東方更重筋骨的堅、韌、活、靈。著名的《易筋經》就是中國傳統武學論述筋骨的一部典範,其他如《內功四經》、《萇氏武技書》中均有對筋骨修鍊的詳實生動的描述。民間功夫諺語「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分」、「筋長一寸,力大三百斤」,太極拳經曰:「力由於骨,勁出於筋」,意拳拳論「筋如彈簧骨如針」、「筋含勁力骨存神」等,筋骨的基礎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人體的所有運動方式均是筋肌牽動下的骨骼運動生髮的,中國傳統古拳法更是突出骨骼運動,骨力為先,即減少主動肌和對抗肌之間的牽掣內耗,以最大限度節能增效,最小的能耗產生最大的殺傷效果,唯有如此,方能實現速度力量的完美統一,實現技擊養生的有機融合。

骨骼

骨的基本結構有骨質、骨髓、骨膜。

骨質:由骨組織構成,分密質和松質。骨密質,質地緻密,耐壓性較大,配佈於骨的表面。骨松質,呈海綿狀,由相互交織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佈於骨的內部,骨小梁的排列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重量。

骨髓: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膜:骨膜是骨表面除關節外所被覆的堅固的結締組織包膜。在骨端和肌腱附著部位,非常緻密地附著在骨上。生長中的骨膜,在其內面有成骨細胞整齊排列,具有造骨細胞的功能,參與骨的增粗生長,對骨的生長(長長,長粗)和增生(斷裂癒合)有重要作用。骨膜的作用即營養、生長、再生。

綿拳功法通過靜態的扯筋正骨,動態的抻筋拔骨及揉筋旋骨,全方位的抽扯、摩擦、抖震等,對大幅提高骨膜的強韌度,效果非一般功法可比擬。

關節

骨與骨之間由結締組織相連,形成骨連結。骨連結的三種形式:1、結締組織連接,2、軟骨連接;3、關節連接。以上前兩種相連接處無腔隙而分別由韌帶、軟骨填充,具備彈性和堅固性,但活動性較小,又稱作直接連接。第三種的關節連接又稱為間接連接,骨與骨之間相連接處稱為關節,能活動的叫「活動關節」,不能活動的叫「不動關節」。此處所說的關節是指活動關節,如四肢的肩、肘、髖、膝等關節。 

人體骨骼206塊,人體運動 要靠關節的協同聯動來完成。

人體骨骼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通過關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附著肌肉,構成人體支架。骨骼賦予了人體基本形態,並起著保護、支撐和運動的作用,憑藉骨骼你才能站起來,憑藉關節你才能動起來!

關節活動規律:

1、大關節主動先行:運動生理學角度,已闡明人體運動的一般規律。「大關節主動先行」即成為關節活動的準則,也就是說在人體運動中需要重點控制的是人體軀幹的「肩關節」和「髖關節」,因為這兩個「關節」在運動中是最易變形的。以大關節主動先行,即傳統武術所示的「以大打小」。

2、由內漸外的輻射:由軀幹近端開始向外輻射,即關節的活動首先是從身體的近端開始,逐漸擴展至身體的遠端,這種特點是人體所固有的運動規律,因此借用好關節活動由內漸外輻射功能,由根源向外輻射至遠端梢節,即傳統武術中的「以內達外」。

易筋經貫氣訣曰:其所以堅硬者,則在逐處之骨節。蓋骨節之空隙乃一人之經脈、神明之所流注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伸之不能曲,曲之不能伸,氣貫方全。陳鑫公太極拳論曰:骨節鬆開,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周身一齊合住勁,且周身骨節各處與各處自相呼應而合,如手與足是也。說合則周身一齊扣合住方佳,至於周身骨節,如左右肘,左右肩,上下各處名目相合者,各自一切照樣合住。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

《萇氏武技書》中論及關節之要:「骨節者,兩骨間之空隙也,……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氣力方全」,要求「如實沙袋,逐層填實,則雖軟物也可使之堅硬」。

少林秋月禪師曰:練到骨節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足心印,一指霹靂萬人驚。

綿拳更是以軀幹為主的彈性體,關節柔性韌性的有機連接,周身九節(頸椎、胸椎、腰椎、肩、肘、腕、胯、膝、踝)的內動摩轉,盤根交錯,而呈現關節相吸相斥的磁性矛盾之力,如此,牽扯往來,一呼百應,均衡完整。

筋膜

筋膜一詞概念較廣義,是廣泛存在的結締組織結構,其膠原纖維交織排列,很少象肌腱和腱膜那樣平行地緻密排列。筋膜分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

淺筋膜:又稱皮下筋膜,位於真皮之下,包括全身各部,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內含淺動脈、皮下靜脈、皮神經、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還可有乳腺和皮肌。在人體某些部位的淺筋膜內缺乏脂肪組織,如眼瞼、陰莖及耳廓等部位。某些部位,如下腹部及會陰部,皮下淺筋膜分為兩層,淺層含脂肪較多,深層結締組織較多。淺筋膜對位於它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中的脂肪組織有隔熱和貯存能量的作用。

深筋膜: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位於淺筋膜的深面,它包被體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經等。深筋膜與肌的關係非常密切,隨肌的分層而分層,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間,並附著於骨,與骨膜融合,構成肌間隔;包繞肌群的深筋膜構成筋膜鞘;深筋膜還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在肌數目重多而骨面不夠廣闊的部位,它可以供肌的附著或作為肌的起點。筋膜的厚薄與肌的強弱有關,如大腿肌發達,大腿的深筋膜就顯得特彆強厚、堅韌。深筋膜除能保護肌免受磨擦外,還可以約束肌的活動,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個肌,以保證肌群或各肌能單獨進行活動。它還能形成一些結構如在腕部和踝部,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帶,對經過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約束作用,並能改變肌的牽引方向,以調節肌的作用。另外,血管和神經都沿著肌間或肌群之間的筋膜間隙行走。

《易筋經·膜論》: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

……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鍊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鍊氣更難也。……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致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練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筋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練氣,則筋膜泥而不能起,鍊氣而不煉筋膜,則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膜,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加倍功力,務使周身膜皆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肉,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又以鍊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認為脂肪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親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由上述可知,武學中所述的筋膜重點應是深筋膜。深筋膜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組織,於體內縱橫交錯,綿密相接,構成一個網狀結構。打個比方,絲瓜架子,絲瓜的藤要攀附於架子之上,順勢蔓延,絲瓜結在藤上,架子就是人體的骨架,絲瓜就如內臟器官,那麼筋膜即如蔓延密布的藤蔓網路,處處串聯,構成有機的整體。若深筋膜網狀結構羸弱散斷,則內臟系統也必缺乏強大的支撐,會導致各個內臟器官互相之間的位置發生偏離,內臟不能摶緊穩固,人的血液系統也不會暢通無阻。因此,要達到「內壯「,必騰筋膜,順藤摸瓜可以。

肌腱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此處的肌腹即為一些人口中所說的紅肌,而肌腱即為白肌,分別控制肌肉的力量,爆發力和耐力。

肌腱的彈性恢復能力使人體運動更經濟、更省力。肌腱既有抗伸展力,又有一定的彈性,因而能圍繞骨面分散拉力,或改變拉力角度。

以紅肌為主的運動員爆發力較強,因此黑人運動員稱雄於短跑項目;以白肌為主的運動員耐力更強,所以歐美運動員適合於耐力和對抗型運動項目。黃種人肌肉類型是混合型的。

中國傳統功夫,正是以適合自身的人種類型出發,通過合理巧妙的方法,來達到速度、爆發力、耐受力的均衡統一,以適用於高速高頻的實戰對抗。

韌帶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

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的功能為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限制其超越生理範圍的活動。當遭受暴力,產生非生理性活動,韌帶被牽拉而超過其耐受力時,即會發生損傷。

傳統內家武學,並不似下腰、劈叉般要求韌帶的柔軟,並無超越人體極限,類似「老虎凳「般的練法,而是正確認識生理範圍,有效整合周身環節,杜絕一切有違生理的手段。

皮腠

皮腠,解剖結構名,即皮膚腠理,是人體衛外的屏障。腠理系指皮膚、肌肉的紋理。分皮腠、肌腠等。有時又指皮膚和肌肉的交接處,合稱皮腠。腠理是滲泄液體,流通和合聚元氣的場所,有防禦外邪侵襲的功能。腠理和衛氣在生理、病理上有著密切的關係。衛氣有溫潤、充養腠理,控制腠理開合的作用,若衛氣平和,則腠理緻密,開合有度,能抗禦外邪的侵襲,若衛氣不足,則腠理疏鬆,外邪得以隨時侵入。

易筋經膜論:「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著於皮」即點明既皮之重要作用——為膜之所著!

皮,是人體最外的第一道防禦屏障,不可忽視之。

肖海波先生之「陰陽八盤掌「中所述及:久站無極之式氣順、血和、筋舒、皮健,勁足而有極生焉。

人體最堅韌的皮在肘部,其次是膝。很多雜技類節目,正是利用肘部皮膚的特質來表演「鋼針穿臂「等。國外武術專題片曾做過測試,肘擊為最大力道最具破壞性的技術。泰拳,擅用肘膝,且因泰國本土氣候環境等原因,泰拳手常常赤裸身體,利用滾草坡等手段,練得皮膚緊繃滑膩。傳統武學中,亦有專門磨練皮膚的拽皮、揭皮等功法,來造就皮膚的彈韌耐受,並保持高度張力,高度敏感。

易筋之「易」

中國武學中被奉為寶典的易筋經,易骨、易筋而達洗髓,那麼如何的易(改造),所要易(改造)的究竟是什麼呢?

《易筋經》總論:筋者,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與骨配合。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周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易筋經以易筋為命題,要「易」的即是要人體骨關節、筋膜、肌腱、韌帶、皮膚的功能。

然任何機體組織並不能獨立存在和做功,各組織機構必有機的聯繫為一體,各司其職,一呼百應。傳統武學正是以人體內核逐步向外層層輻射滲透,各組織相牽扯聯繫部位連續不斷。此「續斷」整合的練習手段,必依照「鬆柔」為原則綱領,松,是機體由外向內的逐層深入的松,外部松透了,方可感知深層內部組織的存在,並逐漸增強其內在把控能力。柔,關節筋膜網路各處的有機聯絡,必以柔性的方式蔓延連續,內里只有柔方能百轉千回,連綿不斷,所謂「沿路纏綿,靜運無荒」,此正是「由松入手,積柔成剛,剛後復柔,剛柔相濟「,如此才能使得內在組織綿綿不斷,密密交織,高度可控,隨意施為。

明了了易骨易筋的具體指向,那麼所要練就的目標就清晰透明了。所謂的抻筋拔骨、開骨扯筋、旋骨揉筋、騰筋騰膜等中國武術獨有的筋骨功夫的操作法則呼之欲出,看得見、摸得著,無有疑惑,無需猜測,剩下的,就是自我的磨礪、整合及運用了。訓練的目標:骨質緻密(密度增高),骨小梁排列有序,骨膜韌度增強,不斷經受深度刺激而獲得超量恢復,關節、韌帶、肌腱彈性飽滿,抗壓、抗拉、抗衝擊等耐受能力大幅提高。

藤筋藤骨

綿拳講求:骨重、筋撐、皮綳,謂之「藤筋藤骨藤皮「。

藤蔓,藤本植物,根生於土壤中的一種或柔軟的木本或草本的攀援植物。藤筋細膩緻密,抗拉性高,極富彈韌,藤骨芯韌而不易拆斷,藤皮抗磨耐壓。

筋骨皮若「藤」之品格和特性,不折不撓,立根土壤,綿延不斷,勁達八荒。

綿拳功法於改善增強筋骨膜絡之效驗,以抽扯、摩轉、旋擰、抖放等方式,立體深層的良性刺激,來增強其彈韌性,周身分布綿密如網,縱橫交織絲絲入扣。所謂:內若蛛網纏綿,天衣無縫,外則如披鐵衫,血脈相連。

正確修習,則髓海充實,骨密度增高,關節飽滿靈潤,肌腱、筋膜、韌帶強韌高彈,皮綳而滑,如鼓皮滿盪,如魚鰍滑韌,肉鬆實質上是運動中主動肌與對抗肌之間陰陽均衡,內耗減少,不掣速度與力度的揮發。外在表現為承受力(抗擊打、衝撞力)大幅提高,打擊力外發輕靈且沉實(速度與力度的完美統一)。


推薦閱讀:

tvb中長的像的 - 珠珠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女博私話之我愛看的時裝博客
一孩政策的反思與批判---《公開信》發表30周年之際_李建新的博客_睿學堂_博客_財新網
寫這麼多系列博客,怪不得找不到女朋友
大寶法王念誦:常用的佛菩薩心咒 - 佛緣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