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性痴呆
06-30
因腦血管病引起的智能障礙,叫作腦血管病性痴呆。這些病人不僅有肢體的癱瘓、語言功能障礙,而且有精神方面的異常,治療和護理都比較困難,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我國人口正向老齡化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痴呆的病人逐漸增多,據統計,在痴呆的病人中,腦血管病性痴呆佔30%,老年性痴呆佔30%,混合性痴呆佔30%,10%是其它類型痴呆,比如煤氣中毒後痴呆、腦炎後遺症性痴呆、腦血管病性痴呆發病率很高,這些病人給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病因病機] 基本原因是腦動脈硬化。由於腦動脈硬化使腦動脈壁逐漸增厚,管腔變窄,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進一步變性、壞死、點狀出血,最後逐漸形成疤痕和腦組織瀰漫性萎縮,從而使腦機能減退而出現精神障礙及神經系統損害體征。但並不是每一個有腦動脈硬化的病人都會出現精神障礙,而且精神障礙出現的早晚及嚴重程度常因人而異。 [疾病分類] 根據病理形態的不同,將腦血管病性痴呆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腦彌散性缺血。如由於腦動脈硬化使腦組織長期處於慢性缺血、缺氧狀態,而出現廣泛腦萎縮;分水嶺梗塞,系兩個相鄰動脈交界區腦組織缺血;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Binswanger病),系廣泛皮層下小動脈硬化,引起大腦半球白質脫髓鞘,尤其在腦室旁和顳枕部。 第二種為多發性腦梗塞,是由於多次發生梗塞破壞了大量的腦組織。一般認為,梗塞灶的總體積達50立方毫米,就可以導致痴呆。 第三種是某些與智能有關的腦組織發生病變,如海馬、丘腦和額葉。海馬只是很小的腦組織,但如果出現病變,就可以出現明顯的遺忘,稱為遺忘性中風。丘腦病變時可以出現記憶障礙,話少、講話音調低,對任何事都無興趣,有的病人出現焦慮不安、反反覆復做一個動作。額葉在腦組織的最前面,由大腦前動脈供血,當出現病變時,會出現明顯的智能障礙、尿失禁和語言表達困難。 [臨床表現] 1.大多數腦血管病性痴呆的病人都有高血壓病史,或有糖尿病病史,並有多次腦中風史。 2.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偏癱、半身麻木、言語不清、動作緩慢、二便失禁、飲水嗆咳等表現。 3.痴呆癥狀。一部分病人呈緩慢起病,早期表現為神經衰弱癥狀,如頭痛、頭暈、耳鳴、失眠、手足麻木感、易激惹等,逐漸出現進行性智能障礙,尤其是近記憶減退最先出現,伴有理解力障礙,致使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減退,病人容易疲勞、睏倦,情感不穩、脆弱,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甚至失聲痛哭或哈哈大笑,有時獨自一人無緣無故地忍不住發笑或掉淚。部分病人可表現為情緒抑鬱、焦慮多疑、恐懼等現象。病人逐漸出現思維遲鈍、言語重複,常糾纏於某些細節而嘮叨不止。出現定向力障礙,表現為對時間、地點、人物的認識不能,如病人雖常看報紙、電視,卻不能回答今天是幾月幾日、不能叫出親人的名字。計算力障礙,開始時表現為計算速度減慢,較簡單的數字加減尚可完成。隨著病情的加重,計算力完全喪失。約半數病人為急性起病,精神癥狀在一次或數次腦血管病後急劇出現,病人突然變得糊塗不認人。疾病晚期呈現嚴重痴呆狀態,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活動全面衰退,情感淡漠,萬事皆無動於衷。 4.病情常有波動,常出現明顯緩解與突然加重相交替的現象,這與腦血流量的改變有關。總的趨勢為一次比一次加重,呈階梯樣發展。 [輔助檢查] 神經影象學檢查對腦血管病性痴呆的診斷有很大幫助。目前最常用最有診斷價值的方法是腦CT和腦MRI檢查。 (一)CT腦掃描顯示:①為多腔隙性腦梗塞,病灶主要分布在雙側基底節區、側腦室旁。②特定部位的梗塞,如丘腦、海馬、額葉、顳頂交界處。③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即Bingswanger病。④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腦室擴大。 (二)腦MRI,即腦磁共振,與頭顱CT相比,腦MRI能更早地發現病灶,更清晰地顯示病灶,並能發現特殊部位如海馬、額葉、基底節區的較小病灶。 (三)腦PET及SPECT:PET又稱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又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目前認為它們是痴呆診斷最敏感的方法。它們能間接地提供腦的形態與功能關係的證據。 (四)智商和記憶力測定:此項檢查,這樣可以了解病人痴呆的程度,並且通過動態觀察,了解病人的轉歸情況。 (五)必要的生化檢查:如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16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擷粹——抗血小板治療新進展
※【王旭穎】吃對主食有講究,心腦血管疾病繞著走
※遠離心腦血管病的奇方
※心腦血管病保健強身手保健操
※心腦血管病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