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為什麼盛讚柳如是?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時期的女詩人,歌妓出身。陳寅恪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學者。陳寅恪晚年雙眼已盲,卻以口述的方式,在其助手黃萱的幫助下,完成八十萬字的《柳如是別傳》。柳如是的故事大家多少都知道一點,但是一代學者陳寅恪為什麼花這麼大工夫為一個名妓立傳呢?
陳寅恪1953年開始撰寫《柳如是別傳》,到1964年夏天,歷時十多年完稿,但書成之後遲遲未能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
柳如是位列「秦淮八艷」,美貌程度自然沒得說,同時她還是一位才女,擅長舞文弄墨,又有一般女子沒有的胸襟,關心家國大事。正是她這份才氣和傲慢吸引了大他二十多歲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和明末的很多士大夫相比,柳如是一介女流,卻表現出比很多文人更多的氣節和擔當。甚至和他的丈夫相比,她都要勇敢和有骨氣得多。
清軍南下的時候,柳如是不願意降清,勸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表現得很猶豫,最後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而柳如是卻「奮身欲沉池水中」,被錢謙益拉住了。錢謙益後來還做了大清的官員,去了北京,柳如是不願意跟他一起去,就留在了南京。柳如是在政治上立場鮮明,儘管清廷的統治日趨穩定,她也沒有放棄勸說錢謙益不要為大清效力,還暗中資助、鼓勵抗清義士。晚唐詩人李商隱寫:「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但是在晚明卻出現了柳如是這樣富有民族氣節,腰板挺直的「女中豪傑」,李商隱見了,肯定也要心中嘆服吧。
陳寅恪寫這本書的態度是嚴肅的,採用了「詩史互證」的手法,通過箋釋錢謙益、柳如是的詩文,系統論述了明末清初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何齡修認為"第五章《復明運動》實際上是全書主旨所在。"吳宓對這本書的寫作動機這樣理解:"藉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閑風趣之行動也"。可能在講求事實,探求歷史發展規律的陳寅恪看來,歷史的潮流不可逆轉,但個人的節操、道德的堅守也是時代洪流中一個人最為根本的底色。歷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多了,陳寅恪費這麼大功力寫柳如是,應該是有諷喻目的的,對現實的沉痛之心也許可以通過柳如是表現出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