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近代伊斯蘭改革主義思想

第二節近代伊斯蘭改革主義思想

一、阿富汗尼的哲學思想

(一)阿富汗尼的生平和著作

哲馬魯丁 .阿富汗尼(Jamal al - Din al - Afghni 1839 ~ 1897)是近代 穆斯林世界最負盛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伊斯蘭改革家,泛伊斯蘭主 義理論的創始人。阿富汗尼出生於阿富汗喀布爾郊區的薩阿德堡,據 說為聖門後裔,故稱賽義德。他自小學習阿拉伯文和〈古蘭經 >,後在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地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阿富汗尼一生除阿拉 伯語外還通曉阿富汗語、土耳其語、波斯語、法語和英語五種語言。此 外,他的哲學思想還深受傳統伊斯蘭教、伊本·西那哲學及謝赫學派的 影響。

為了致力於宗教改革、政治改革事業,阿富汗尼一生奔波於世界 各地,先後到過印度、葉門、埃及、土耳其、俄國、英國和法國。他27歲 擔任阿富汗的首席大臣職位,因其力主改革而受到保守勢力的排擠, 後以詆毀伊斯蘭教正宗信仰的罪名驅逐出境。他從1871年起留居埃 及,在埃及8年的講學活動和政治活動是他最富有成果的歲月。 1883—1885年在巴黎期間,他參加了「伊斯蘭教科學」論戰,並與其弟 子穆罕默德·阿布杜共同創辦了團結協會,並且用阿拉伯文出版了同 名雜誌〈團結報〉。1886年他應遨到波斯主持社會和宗教改革,並擔任 首相,但最終失敗。1892年他再度去土耳其,同阿布杜·阿爾·哈米德 蘇丹合作推行泛伊斯蘭主義,但仍然失敗,1897年病逝土耳其。

阿富汗尼最重要的也是惟一的哲學著作是《駁自然主義者(或唯 物主義者)〉,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較為著名的有 〈哲學的益處〉、(人類幸福與痛苦的真正根源〉和〈答無神論者 >等。

(二)阿富汗尼的哲學思想

1.阿富汗尼的世界觀

批判自然主義哲學,堅持一神論。阿富汗尼的哲學思想是唯心主 義的,他的認識論、人生觀和宇宙觀等,是建立在一神論宗教信仰基礎 上的。他堅決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他的代表作 <駁自然主義者>一 書充分表達了他的這些觀點。他在文中強調了宗教信仰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闡述了伊斯蘭教信仰的基礎,分析了自然主義自古到今的發 展過程,和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形式。他認為現代唯物主義學說是從德 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和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公元前 270)等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思想和學說中演變過來的,並且他對唯 物主義和進化論持完全否定態度,認為無生命的純物質與有生命、有 精神的生物,是互相矛盾的,彼此是無法協調的。他不同意自然科學 家們關於人是自然界的延續的觀點,認為人與自然界是完全不同的, 能夠從事生產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明與創造是人類與動 物的最大區別。宗教不是社會生活的延續和發展,信仰也不是某個人 的創造,而是主宰給予人類的天性和恩賜,這也是人與動物的分水 嶺①。

阿富汗尼認為各種宗教無論是原始宗教還是天啟宗教,都是建立 在道德的基礎之上的,宗教與道德密切相關,都是教導人們棄惡從善, 使社會具有共同的行為準則,二者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 的動力。他將文明比為一座城堡,這城堡具有六個柱石,三個屬於宗 教,三個屬於道德。宗教的三個柱石是:人的理性和神性、信仰者對自 己所屬宗教團體的忠實性、塵世生活的有限性與來世生活的完美性。 第一,人是萬物之靈,有理性,是地球上的主人;人有天使的特性,能夠 通過道德和精神得到升華,從而構成理想的美德城邦。第二,每個宗 教信仰者都以自己的宗教團體為最好的,以自己的民族為最高尚,這 便能促使人們競爭、奮鬥,以求不斷地改善本民族的命運,信仰由此成 為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動力。第三,塵世生活只是最終歸宿的序 幕,是來世生活完美和幸福的前提,激勵人們嚮往更高的世界,消除邪 惡,按照和平、正義、博愛的原則而生活。具此信仰者,必將不斷以真 正的科學哲學、健全的知識啟迪心靈,增強自身的素養,排除邪惡,遵 循正義的大道。這是穩定社會秩序最好的前提條件,是步入幸福之門 的前提信念。道德的三柱石是虔信、忠誠和謙虛,虔信是個人道德,也 是社會公德,是一切社會關係和交往的基礎;忠誠是一個人存在的條 件,是人與人之間聯繫的紐帶;謙虛是心靈的外在表現,是一切教育事

①參見(近現代伊斯蘭思潮>,第89頁。

業的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構成社會的基礎,而自然主義者否定這些宗 教和道德,也就否定了一個社會的基礎。

反對因循守舊,主張宗教改革。阿富汗尼駁斥自然主義學說,反 擊無神論,最終目的是為了以其理性喚醒伊斯蘭,宣傳〈古蘭經 >,顯示 他作為一個伊斯蘭衛教士的立場。阿富汗尼畢生致力於弘揚伊斯蘭 教精神,宣揚伊斯蘭教及其文化內涵,可以說他是伊斯蘭教的篤信者。 但是,他既反對因循守舊又反對盲目從古,也反對濫用宗教感情,盲目 排外,認為這不僅不能捍衛伊斯蘭教,反而會導致毀滅性的後果。因 此,他呼籲伊斯蘭覺醒及伊斯蘭改革。在他看來,伊斯蘭教的改革必 須以伊斯蘭教的原初信條和〈古蘭經 >、<聖訓〉的本來精神為導引,否 則必定陷人迷誤。首先,伊斯蘭教的改革必須立足於時代的髙度,用 發展、進步、辯證的觀點進一步解釋伊斯蘭教,其中要把握好傳統形式 與現代內容相結合的問題,使伊斯蘭教符合現代科學、哲學理念、經濟 發展、政治革新的需要。其次,要把伊斯蘭教改革的重點放在觀念的 革新上,而觀念的革新必須通過教育。他強調,伊斯蘭民族要想成為 一個謀求幸福、追求知識、禁止罪惡的民族,要想成為棄舊圖新、緊跟 時代、走向未來的民族,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

提倡理性、強調哲學理性的歷史地位。阿富汗尼認為伊斯蘭教是 一種信仰的理性主義體系,它有充分的證明和有效的證據作基礎,它 不依賴幻想,不贊成接受任何無證據的事物。他認為伊斯蘭教本身要 求信徒去為信仰的基本原則尋求論證的基礎,因此,伊斯蘭教不但提 倡理性,並將它的儀式根植於理性之上。據此,阿富汗尼強調理性,認 為人類的幸福是理性和洞察的產物;苦難與地獄是無知的後果,是洞 悉理性之燈熄滅。可見,在他調和理性和信仰的基礎之上,他堅持理 性的重要性。阿富汗尼還十分強調哲學理性的歷史地位,認為伊斯蘭 國家衰落的根源之一,在於近代以來穆斯林各民族對於哲學理性的普 遍輕視。他甚至認為,宗教先知和哲學大師一樣肩負著設計人類社會 秩序的神聖使命。二者的區別在於,宗教先知通過啟示獲得真理,哲 人則通過理性思辨和論證求得真理;先知不會犯錯誤,而哲人會發生

認識上的失誤;宗教先知的學說受到時代的局限,哲學理性的認識則 具有較為普遍的意義。正是他的這一理論,使阿富汗尼遭到了伊斯蘭 教傳統勢力的攻擊。

在宗教、哲學、科學三者的關係上,阿富汗尼持調和折衷態度。在 宗教與科學的問題上,他認為伊斯蘭教的衰落是由於外部不良因素引 起的,而且早期伊斯教的確是純真的。因此,他一方面主張排斥外部 的不良影響,用古代伊斯蘭文化喚起穆斯林的自尊心,使他們聯合起 來對抗西方國家的侵略;另一方面又鼓勵穆斯林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 文化與技術,以改善伊斯蘭國家的落後狀況。他的這種折衷態度也表 現在宗教與哲學的問題上。他認為,宗教和哲學並無明顯的界限,宗 教中有哲學的成分,相反,如果哲學僅僅被作為王權的工具時,哲學也 就不稱其為使人明智的科學,而變成了一種新的宗教。只要人類還繼 續存在,教條和自由思想的爭論、宗教和哲學的鬥爭就不會停止。作 為信仰的宗教和作為理性的哲學,要長期並存下去,因為哲學家和科 學家都有無法徹底探究和辨明的遙遠的宗教領域?。

2.阿富汗尼的政治觀

反對西方殖民主義和君主專制,提倡政治自由。阿富汗尼的哲學 思想是具有強烈實踐特色的政治和社會哲學,他總是將理論研究與現 實社會的政治鬥爭密切結合。在他的著作 < 論專制政府的類型〉一文 中,詳細分析了東方國家的5種政體,認為實行共和制或憲政制的開 明政府才是最理想的政治體制。而這種政治制度應符合下列三個原 則:第一,實行法制。國家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公民的權利,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第二,民族加宗教。民族熱情與宗教熱情相結合,國家、民 族、宗教是社會一體化的三要素。第三,知識和政治意識同步增長。 應當通過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政治意識,使他們懂得:榮 譽歸於民族,力量在於社會,光榮屬於祖國。

主張穆斯林社會必須在宗教改革的基礎之上進行政治與社會改 革。阿富汗尼認為現代民族復興應從宗教改革開始,然後是社會改 革,最後是國家實行憲政或協商制度的政治改革。在他看來,只有從 改變人們的心理和思想著手,改革才會是發自內心的要求。他主張宗 教改革類似於當年基督教馬丁 ·路德(1483- 1546)的宗教改革運動,主 張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現實生活中獨裁者的專制和奴役,是違 背信仰和經典的。阿富汗尼深知改革的關鍵是當權者,因此,他一生 四處奔走遊說,企圖尋找賢明君主,貫徹他的改革思想。

基於以上兩點,阿富汗尼建立並完善了泛伊斯蘭主義理論。面對 西方列強的入侵和穆斯林國家的四分五裂,他主張全世界穆斯林不分 民族、種族,擁戴一個共同的哈里發,在伊斯蘭教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 超國家、超民族、超地域的統一的伊斯蘭大帝國,以便共同反抗殖民統 治者並且擺脫內部專制政權的奴役。為此,他將泛伊斯蘭理論的宗旨 確立為:以《古蘭經》為所有民族的指南和嚮導,沿著穆罕默德的足跡, 繼承四大哈里發的傳統丨弘揚天下穆斯林皆兄弟的精神,在此基礎上 建立一個伊斯蘭政府,作為所有伊斯蘭人民的主要領導核心,並在統 一的伊斯蘭民族中建立公正、平等、安全、自由、和諧的關係,讓伊斯蘭 的旗幟飄揚在整個穆斯林民族的領土上。據此,阿富汗尼特別推崇民 族主義,民族主義思想也成了其泛伊斯蘭主義理論的主要成份,這與 他所處的歷史時期、歷史環境緊密相關,當時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已 成為伊斯蘭世界的致命威脅,這就要求穆斯林們不記芥蒂積怨,精誠 團結,集中力量反對殖民侵略。他認為穆斯林們有著多種不同的民族 成份,其語言、倫理、風俗、地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還大相徑庭,但是 穆斯林沒有國籍,只有他們的伊斯蘭教。對於同屬於一個宗教的人們 而言,儘管部落不同、地域不同,可所有這些均為安拉所創造,故應視 為一體。這裡,不難發現他所指的民族實際上是一個很寬泛的伊斯蘭 民族,他的民族主義實際上就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民族主義。顯 然,他是憑藉宗教關係將世界性的伊斯蘭教義與區域性的民族主義思 想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將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如土耳其和阿拉伯、伊朗 與印度等聯繫到了一起。阿富汗尼認為只有將民族主義與宗教信仰 結合起來,在政治上才能產生積極保衛祖國的民族尊嚴及捍衛宗教的 願望,從而使民族進步,並在人類世界中取得尊嚴。

阿富汗尼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歷史背景下所創立的泛伊斯蘭主 義理論,有其深刻的社會影響和意義,它啟蒙了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 伊克巴爾(1877—1938)反對西方的殖民主義,凈化伊斯蘭的革命,也影 響了印度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阿富汗尼不僅僅是一位社會改革的倡 導者,一位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光明磊落,剛直不阿,直言不諱。 他的言談說教比其著述更具影響力,他培養的學生有思想家、作家、文 學家、詩人,他們在思想、文學、藝術領域的改革及其思想更新方面,與 阿富汗尼的學說觀點同出一轍,其中包括著名的近代思想家和宗教改 革家穆罕默德·阿布杜。阿富汗尼的思想學說在近現代伊斯蘭思想史 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給後人以深刻的多方面的影響。

二、阿布杜的哲學思想

(一)阿布杜的生平及著作

穆罕默德·阿布杜(Muhammad Abduhl849- 1905)是阿富汗尼最為 得意的弟子和朋友,他發展了阿富汗尼的泛伊斯蘭主義,創建了自己 的伊斯蘭現代主義學說,為埃及由傳統伊斯蘭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奠 定了基礎。在近代伊斯蘭歷史上,阿布杜可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伊斯 蘭現代主義思想家和卓越的宗教改革家。

阿布杜出生於埃及西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個小村莊中。他自幼 在清真寺中接受傳統的伊斯蘭教育,17歲進人愛資哈爾大學學習。然 而,四年的學院生活,使他對這所古老學府的陳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 容日益厭倦,特別是對缺乏理性的哲學學科尤為不滿。1871年,他偶 然結識了前來埃及訪問並執教愛資哈爾的阿富汗尼,其提倡理性和科 學,主張用理性來考察宗教等近乎異端邪說的思想,強烈地吸引了他。 於是,他拜阿富汗尼為師,在老師的影響下,不久就投身於伊斯蘭現代 主義運動,成為阿富汗尼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1877—1879年間, 阿布杜在開羅的一座阿拉伯語言學校任歷史課教員,1882年9月,他 因同情奧拉比領導的反英起義,被判流放之刑。1884年他有機會轉赴 巴黎,在那裡遇見阿富汗尼,並一起創辦了阿拉伯語的雜誌《堅硬〉,這 時阿布杜已是聲名遠揚,成為思想界的著名人物。1888年,阿布杜獲 赦回到他闊別6年的祖國埃及,並先後擔任開羅上訴法院的法律顧 問,愛資哈爾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899年6月阿布杜被任命為 全埃及伊斯蘭教法的權威說明官(大穆夫提),為打破教法的僵化性, 他積極宣傳現代宗教改革思想。1900年阿布杜主持成立了阿拉伯著 作復興會,該會出版了大量阿拉伯文古典文獻,為阿拉伯語言文化復 興做出了貢獻。1905年阿布杜由於與總督發生意見分歧,再加上身體 多病之故,便辭去了大穆夫提之職,後於當年7月11日病故於亞里山 大,當時的埃及政府在愛資哈爾清真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阿布 杜一生著書立說,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頗有影響的著作,其中宗教哲學 的代表作有(獨一神論>(中譯本為《回教哲學〉,馬堅譯)、《智慧的〈古 蘭經〉注>(8卷)、〈伊斯蘭教、基督教與學術文化>(中譯本為〈回教、基 督教與學術文化〉,馬堅譯)和《伊斯蘭教:科學和文明的宗教 > 等。

(二)阿布杜的宗教哲學思想

1.認主獨一的哲學基礎

在< 獨一神論〉中,阿布杜一開始就把神學或單一的科學定義為研 究真主的存在、真主的獨一性、真主的德性、預言和啟示性質的學科, 並且重申伊斯蘭教的核心,就是相信理性所建立的、被啟示所支持的 真主的單一性。

阿布杜的宗教哲學思想同阿維森那的思想頗為相似。阿布杜將 世界可知之物分為三類,即本來可有者(可能)、本來當有者(必然)和 本來當無者(不可能),通過對這三類事物屬性的探討,阿布杜闡明了 他關於真主這一世界本源的認識,形成了他的哲學基礎。所謂本來當 無者,就是指斷然不存在、根本不會有的事物,例如某種既存在、又不 存在的東西,因為這樣的事物是根本不會存在的,只是個邏輯推斷的 存在,而非客觀存在。所以,阿布杜認定無是這類事物的本性,是不能 也無必要去認識的。所謂本來可有者,就是指不是非有不可的,也不 是絕對不會有的,而是依照某種原因可有可無的事物。世界上的萬事 萬物,都是本來可有者,有和無不是他的根本屬性,這類事物的本體是 需求它自無而有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必定來自於第三類事物本來當有 者。所謂本來當有者,就是必然要有、不能不有的事物。這類事物的 本體是自然存在的,它不需要創造,也不會消失,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 的。顯然,只有真主安拉才是本來當有者,世界萬物皆源於它。

接著,阿布杜闡述了本來當有者(真主)的屬性問題。他認為這種 事物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假設前提,它具有永恆性、不可滅性、樸素性和 物質性,作為萬物的原本,凡是萬物具有的屬性,本來當有者都應先期 具有,而且還應是最完美的,如生活、知覺、意志、能力和自由,由它創 造出來的東西和諧有序,符合它的認識。真主的行為並不受這些普遍 屬性的限制。真主還有另一些屬性,如諾言、聽力和視力等,它們同理 性並不矛盾。

2.折衷理性主義與不可知論的認識論思想

阿布杜認識論總的傾向是堅持理性主義立場,但調和宗教和理性 的結果,使他的思想最後必然歸宿於神秘主義的不可知論。

為了給宗教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間和餘地,阿布杜大力提倡理性主 義。他認為伊斯蘭教本身就是理性的宗教,因為《古蘭經〉在判定真理 和謬誤、有益和有害時,總是將理性提到首位,理性具有最高的權威。 阿布杜指出,人類的理性在於擁有記憶、想像和思維三種能力,通過這 三種能力使人能夠鑒別善惡、美醜。他還認為,人類完全可以藉助理 性來認識真主,通過發揮理性、運用推理,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認識 真主創造的大千世界。總之,在人的活動中,理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 用。

但是,人類理性是有局限的和易謬的。阿布杜認為理性只適宜於 認識對象的偶然性,除此之外,它無能為力。也就是說,理性只能認識 事物和現象的次要性質,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質和構成事物的元素。而 人只應該關心適合自身能力範圍的事情,不應該越出此範圍。例如, 人知道自己有靈魂就夠了,至於靈魂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實體,靈魂 是否脫離肉體等問題,對他毫無意義。同樣,人只要知道真主不類似 於任何其它存在,他是永恆的、能生活、能認識就夠了。至於這些德性 是否異於他的本體,他的談話是否異於(古蘭經〉的內容等問題,也是 毫無意義的。顯然,在這裡他是動搖於理性主義和正統派之間的,帶 有不可知論的傾向。

3.宗教改革思想

阿布杜認為埃及民族日漸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伊斯蘭教受到了污 染,喪失了早期的純潔性、樸素性和真一性。因此,他主張宗教改革的 目的就是遵循最初出現的純潔的伊斯蘭教,拋棄某些教義學家對<古 蘭經〉自以為是的補充,捍衛〈古蘭經〉這個絕對正確的聖書權威,以便 消除對經義的誤解,清除教派異端,最後達到端正信仰、重返伊斯蘭真 謫的目標。阿布杜宗教改革思想的指導方法是經文注我式的,是用 〈古蘭經〉的權威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新思想。總體而論,阿布杜的宗教 改革思想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第一,主張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他認為 伊斯蘭教要恢復活力,就必須托古改制,清除一切腐敗成分,恢復其本 來精神。第二,主張協調伊斯蘭教啟示與人的理性之間的關係。阿布 杜採取調和、折衷的立場,認為人的理性和真主的啟示是一致的。關 於這一問題,前文已有論述,此處不再綴述。第三,主張協調伊斯蘭教 與科學的關係。他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了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雙重 真理說,並且補充道「真主降示了兩本書:創造的自然之書和啟示的神 聖經典,後者引導我們用智慧來考察前者。」?可見,在他那裡,科學和 宗教是並行不悖的。為此,他呼喚國人重視科學、發展科學,這樣才能 洞察真主的啟示,才能體悟真主的萬能和寬宥,才能使宗教成為科學 的良師益友,同時要使伊斯蘭教適應現代文明,科學之法必不可缺。 第四,重視伊斯蘭教法的權威,隨著崇尚歐洲文化之風在埃及的盛行, 整個社會的世俗化日益增長,有些學者要求把歐洲的法律制度全盤搬 到埃及來,以管理變化中的埃及社會,阿布杜雖然也強調實施教法改 革,但他採取了一條中間道路,既不墨守傳統法學理論,又反對全盤接

①吳雲貴〈論伊斯蘭教現代主義>,載〈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第113頁。

受現代西方世俗法律,認為必須重新解釋和修改伊斯蘭教法,以變化 了的和正在變化了的世俗社會為參照。

4、教育改革思想

阿布杜不僅是位思想家,而且是位教育家。他一生的絕大部分時 間是從事教學工作,為改革教育體制、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巨大的努 力。一方面,阿布杜主張改革傳統的經院式教育制度和阿拉伯文化, 呼籲普及新式教育,提倡科學技術,通過對現代科學文化的學習和掌 握,把歐洲的科學技術融合到伊斯蘭思想體系之中,讓穆斯林進入現 代生活,使宗教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面對東西方兩 種文化交融中長大的埃及青年一代對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忽視甚至 排斥心理,阿布杜強調對他們進行民族傳統教育迫在眉睫,否則愛國 主義無從談起,埃及的獨立和自由將無從實現。於是,他在教學、著 述、演講中,時常談及埃及民族及伊斯蘭教的興衰榮辱,啟發人們回顧 歷史,面對現實以求民族復興之路。在阿布杜的努力下,艾資哈爾大 學面貌一新,但這次改革終因保守勢力的強烈阻撓而告失敗,然而改 革的失敗並沒有使改革的思想消失殆盡。阿布杜成功地培養了一批 堅持改革思想的學生,這些人在阿布杜去世後的許多年裡,為埃及的 現代化進程起到了不可抹殺的作用。今天的艾資哈爾大學能成為口 碑極髙的一流穆斯林大學,其中也包含了阿布杜的大量心血。

阿布杜畢生致力於宗教改革,對埃及民族智力的開啟、民族意識 的覺醒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阿布杜晚年主張與英國合作使 他在反殖民主義和封建專制統治上的立場不夠徹底,但這毫不影響他 卓著的歷史功績。阿布杜的思想不僅在埃及,而且在整個伊斯蘭世 界,都像一盞理性主義的明燈,閃耀在阿拉伯人民的心中。

推薦閱讀:

椒江為什麼成為台州的行政中心?
【有感而發】鄭永年:中國要警惕社會失序的風險
改革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TAG:思想 | 改革 | 近代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