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硯邊談藝】華拓:自古山水蘊大師

?華拓丨夏山聳翠園

金陵畫派是產生大師的搖籃。自東晉南北朝肇始有顧愷之、張僧繇等;南唐有董源、巨然;由唐而降,明清有石濤、石溪、龔賢,近現代則大師群星燦爛,宛若蒼穹中耀眼的光芒,徐悲鴻、傅抱石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巨擘,他們的風姿影響了一個時代。特別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金陵畫壇,對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新金陵畫派開創期的大家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的「時代變了,筆墨就不得不變」的創作理念,為當代中國畫的創作實踐,奠築了藝術精神創作的思想內涵。他們對金陵畫派的影響起到了青磬紅魚、薪火相傳的重要作用。在此,我想對新金陵畫派發展期的山水畫大師華拓先生的藝術精神,談三點認識:

一是在傳統基礎上的開拓精神

華拓山水的整體創作風格,是屬在「金陵畫派」傳統基礎上的開拓創新。倘若我們把他近年來的山水畫創作藝術納入到民族文化精神的大背景中去衡量和比照,就會發現,我們不論是從六朝人「傳神論」的美學觀來審視,還是用齊梁時大理論家謝赫的「六法論」的美學思想來比照,皆能洞察到華拓近年來的山水畫創作已達到了「入乎其內」,而又能「出乎其外」的新境界。當然,我們在討論華拓作品的審美性時更因該把握它的時代性與規律性。華拓山水畫中所表現的藝術美,是由他所存在的社會時空觀的價值理念所決定的。因其時代社會生存的作用,他的審美創作的旨意必然是從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主體與客體的互相作用中轉化而來的。

?華拓丨池塘倩影

二是在意境表現中的創新精神

華拓在中國畫「轉型期」的創作中,以其沉著率意的整合性,卓立於當代的金陵畫壇。他作品中最具藝術魅力和生命力的,就是對秋景的繪畫中充滿著「春意」的深邃境界。他把人性與物性整合在「美的意象」中,而其人格精神潛隱此中。當然,這種「意象」的內在精神作為自己理念的特殊關照,在青綠山水間其意趣常被無聲釋放出來。他的這一行式於石濤上人的「運情摹景」的思維方式有異曲同工之處,從思維模式上來說,即是主、客觀的統一吧。

?華拓丨松泉繞人家

為了表達畫中的意境,華拓採用了多種藝術形式,有些技法已成為他創作的定式。如「大膽潑彩」,然後「勾、染收拾」,這是他解決整體與局部、筆墨與氣勢的「套路」。這一姿態的形式,一來解決了整體布局的氣勢問題,二來解決了局部畫面的效果問題。這樣的方法可達到遠觀氣勢、近看筆墨的作用。其實,形式與內容的生成皆是一個時代社會生活與精神社會的客觀再現。在華拓的創作理念中,一直都隱含著「新金陵畫派」的「時代變了,筆墨就不得不變」創作原則。

?華拓丨湖畔圖

三是東方意蘊中的「書卷」精神

觀華拓的畫有一股「書卷氣」撲面而來。「書卷氣」是文人畫中的最高品格,也是藝術家人生修養的最高形式,是學者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人格精神。一位畫家的作品能被人讀出「書卷氣」來那是不容易的。因為「書卷氣」是造不出來的,它是人生歷練的整合,表現出的是:人品、學識、胸襟、遊歷、士氣等。關於這點,我們可從華拓的《太平湖中》、《歸庄圖》、《秋艷》、《太行犁耕圖》等作品中讀得。應該說,這些作品都是他的「心聲」,從他的作品中所表現出思想內涵,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儒、道、釋」精神的理解與體悟。儒家入世的理性人生觀,道家出世的清靜無為觀,及釋家禪宗內悟的凈虛超脫觀。

?華拓丨熏風圖

多年來,華拓在振興新金陵畫派「發展期」山水畫的工作中是功不可沒的。近代書畫大師「草聖」林散之老人在看到華拓作品後,曾欣慰地寫下:「華拓山水,亞明之後又一人。」2002年元月,一個隆冬的上午,我去探望久病卧床的當代藝術大師亞明先生,我們就當代中國畫的發展趨勢和金陵畫壇的傳承關係多有探討。當時我以頑皮的口吻問亞明:「亞老,現在您是『金陵畫派』的掌門人,您之後孰能接班?」亞老啞然,少頃,他指著我的採訪簿,深情地說:「余之後,惟華拓大弟有其實力,勝任爾。」這也許是亞老對「金陵畫派」最後的「論道」之言。這是中肯的,也是殷切的。

?華拓丨高秋圖

但不論怎麼說, 以亞老多年來對傳統藝術的積澱、人生的歷練和在畫壇崇高的聲望,他的話,印證了那句「有德者必有言」的名言。 我們相信,以華拓的真誠、睿智、實力和他的創新理念,一定能把江蘇的山水畫創作帶上一個新的高峰。(文/石延平)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陳學良--《山水橫幅大畫》欣賞
書畫名家丨纖塵不染的鄉戀 ——張東林水墨密體山水品析
《芥子園畫傳》山水冊樹譜——雲林樹法
中國山水畫名家張東林山水畫欣賞
宋代山水田園詩題材淺見

TAG:大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