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發病率增加或與冰箱食物存放過久有關
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5-28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馮馮
●存放冰箱過久的食物會產生細菌,導致腸道菌群失衡
●IBD尚無法根治,快速控制癥狀及促進黏膜癒合是治療目標
本報訊(記者馮馮)在中國,近10年間炎症性腸病(IBD)的總病例約35萬。值得注意的是,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前10年相比,近10年炎症性腸病總病例數增長約超過24倍,其中,克羅恩病患者數量增長甚至超過15倍,這些數字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專家指出,炎症性腸病雖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遺傳、環境、飲食等都可能是誘因。國外有統計發現,隨著冰箱的普及使用,IBD的發生率有所提高。「很可能是冰箱里存放過久的食物產生了條件性細菌和毒性很低的細菌,這些細菌會破壞我們的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導致我們的腸道黏膜發生改變,誘發炎症性腸病。」
飲食和遺傳都是重要誘因
炎症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兩者都會影響消化系統,並且導致腸道組織發炎、潰瘍且易出血。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主任錢家鳴教授指出:「目前來說,炎症性腸病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調查研究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影響、病毒或細菌感染及免疫系統異常都可能導致這一慢性疾病。」但她提出,國外有統計發現,隨著冰箱的普及使用,IBD的發生率有所提高。
她分析說,放進冰箱里的食物,可能並沒有變質,但很多細菌仍然在生長。這些細菌不是我們平常說的致病菌,而是條件性細菌和毒性很低的細菌,有些人可能吃了拉肚子,有些人吃了不拉肚子,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細菌會破壞我們的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導致我們的腸道黏膜發生改變,出現炎症、糜爛、潰瘍和大出血等,誘發炎症性腸病。所以,如果要從飲食上預防炎症性腸病,錢家鳴建議:
1.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不吃在冰箱里存放過久的食物。
3.適當補充一些有益菌,改善我們的腸道環境。
另外,遺傳因素也是誘發IBD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20%~25%的罹患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近親患有炎症性腸病。如果一個人的親屬患有炎症性腸炎,那他患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的幾率是其他人的10倍;如果是兄弟姐妹患有該病,那患病幾率將高達30倍。
如何早期發現IBD?
陳旻湖介紹:「臨床上醫生一般都有這樣的經驗,病人如果拉肚子、大便有血我們就會高度重視他是不是得了潰瘍性結腸炎,當然也不排除部分患者不一定拉肚子,但一般會有便秘、有便血。」克羅恩病患者臨床表現跟潰瘍性結腸炎不大一樣,主要表現是腹痛、體重下降,有些病人也可能有腹瀉、血便,還可能發燒、有肛周病變如肛瘺和肛部膿腫等。小孩子發病可能是發育不良,尤其是發育期的時候小孩不再增高、消瘦等。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癥狀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排查。
臨床治療目標是黏膜癒合
克羅恩病作為一種終身疾病,患者需反覆進行內、外科治療。伴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最終因病致殘,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社會功能明顯下降。因此,患者往往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壓力和痛苦。「但我們對該病並不是束手無策,只要能早期診斷,給予恰當治療,是可以控制的。」陳旻湖說。
胡品津表示,到目前為止,克羅恩病尚無法根治,臨床上的治療目標是達到臨床緩解(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停用糖皮質激素,快速控制癥狀及促進黏膜癒合。黏膜癒合逐漸被認可為克羅恩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指標,並且在臨床試驗中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研究終點。
什麼是黏膜癒合?胡品津介紹,就是不但患者的癥狀要緩解,而且還要讓腸道的活動性炎症消失。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治療目標,病人將來的複發率和手術率都會大大減少。一般來說,如果能夠早期給予抗TNF-α生物製劑治療,很多患者能夠達到黏膜癒合的目標並且能夠長期維持,結果會比沒有達到黏膜癒合患者的治療效果好很多。
另外,專家表示,患者應該注意調節精神壓力。精神壓力能夠影響克羅恩病的癥狀。雖然克羅恩病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病,但它並不致命,患者應謹遵醫囑,適當進行減壓運動,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這將有助於克羅恩病的康復和緩解。
推薦閱讀:
※水果店老闆的私藏的保鮮秘訣,竟比冰箱強100倍
※為什麼冰箱冷凍層沒有燈?
※如何選購冰箱,什麼牌子的冰箱最好
※冰箱磁貼是一種單面磁體,這是如何實現的?
※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的孩紙如何購買一台「好」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