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各朝代帝王——元(二)

本文編輯:南京師範大學 葉夢怡

手閱原創:紅色歷程 唐楊

孛兒只斤·蒙哥(公元1209年—公元1259年)

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公元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謚號桓肅皇帝。

爭得帝位

公元1250年,忽里台大會在中亞地區拔都的駐地召開,拔都在會上極力稱讚蒙哥能力出眾,又有西征大功,應當即位,並指出貴由之立違背了窩闊台遺命,窩闊台後人無繼承汗位的資格。大會通過了拔都的提議,推舉蒙哥為大汗。窩闊台、察合台兩家拒不承認,唆魯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難河畔召開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別兒哥率大軍隨同蒙哥前往斡難河畔,但窩闊台、察合台兩家很多宗王仍不肯應召,大會拖延了很長時間。

由於蒙哥的母親唆魯禾帖尼的威望甚高,並且善於籠絡宗王貴族,多數宗王大臣最終應召前來,1251年農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難河畔舉行忽里台大會,1251年7月1日,宗王大臣們共同擁戴蒙哥登基,蒙哥成為蒙古帝國大汗,自此汗位繼承,便由窩闊台家族轉移到了拖雷家族,皇族內部的分裂,為後來大蒙古國的徹底分裂,埋下伏筆。

擊滅大理

公元1252年六月,蒙哥命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國。1253年八月,忽必烈率軍從陝西出發,進攻位於今雲南等地的大理國。公元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國王段興智投降,大理國滅亡,雲貴高原併入大蒙古國版圖。公元1256年,段興智前往漠北和林皇宮覲見蒙哥,被蒙哥任命為大理總管,子孫世襲。從公元1254年忽必烈滅大理國,到公元1382年駐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兵敗自殺,元朝大理總管段世戰敗歸降明軍,元朝統治雲南地區長達128年。

孛兒只斤·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

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於天下」。公元1251年,長兄蒙哥繼大汗位,忽必烈受封為王。公元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討大理。公元1260年長兄去世,忽必烈在開平即汗位,建元中統,開始按中國傳統的王朝年號紀年。公元1271年,改「大蒙古」國號為元,公元1272年遷都元大都。隨後即舉兵南下,公元1279年攻滅南宋。

政治體制

宋朝滅亡後,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機構和全部行政官員,而且還盡一切努力得到了當時任職官員們的個人的效忠。在位期間,忽必烈注意選用人才,重用漢臣,如董文炳、劉秉忠、張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馬掌管國家財政。採用漢法,建立各項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設中書省,開創我國省制之端。他設立「司農司」、「勸農司」等專管農業的機構,以勸農成績作為考核官吏的主要標準,並令人編輯《農桑輯要》於至元二十三年頒行全國。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開闢中外交通,在各地建立驛站,鞏固了對全國各地的統治。

民族政策

忽必烈力圖與儒家保持良好關係。在開始建設大都的公元1267年,他下令建造太廟並且製作祭奠祖先所需的祖宗牌位,而且他選定了國家的曆法,這是農業社會統治者必不可少的工作。他的王朝名稱的選擇對於儒士將是一個最重要的信號。採納富有漢地象徵的漢語名稱將表示忽必烈希望和中國某些傳統融為一體。公元1271年,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從《易經》中選擇了「大元」作為國名。元的涵義是「乾元——天地萬物的起源」或者「原始力」,但最重要的是,新朝代的名號直接出自漢族傳統經典著作之一。忽必烈贊同用傳統的中國方式記載元朝歷史的建議,這也使他得到儒士的稱讚。他還建議朝廷在翰林院下建立翰林兼國史院以搜集記錄並且撰寫遼史和金史。

控糧政策

為了備荒,忽必烈恢復了王安石之後被取消的國家控糧的政策,在豐年,國家收購餘糧,貯藏於國倉。當荒年穀價上漲時,開倉免費分發穀物。他還組織了公眾救濟,將稻米和玉米定期分發給急需的家庭。1260年法令要求地方長官對老學者、孤兒、病弱者提供救濟。

趣聞軼事

涮羊肉的發明傳說與忽必烈有關。忽必烈率軍遠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燉羊肉。廚子便宰殺羔羊,剔選羊肉準備做。可敵軍突然來襲,廚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混亂攪和一下,就撈出來,放點配料,給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掛上陣去了。沒過多久,忽必烈就凱旋了。回朝後,忽必烈不忘廚子的功勞,就讓他再做一次,並說味太淡,該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後,皆豎大拇指。忽必烈高興,給這道新菜賜名「涮羊肉」。

孛兒只斤·鐵穆耳(公元1265年—公元1307年)

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孫、皇太子真金第三子。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在其母闊闊真與大臣伯顏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於上都大安閣。

鐵穆耳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名義上成為其它汗國的宗主,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中統鈔迅速貶值。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魯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漸衰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駕崩,鐵穆耳後繼無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

惟和政治

「惟和」政治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天下粗安的局勢,但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朝廷政爭和社會對抗。在成宗從世祖手裡接過來的中書省班底里,首相完澤「小心慎密」,遇事敷衍推諉,得過且過;其他成員則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財家。省官與言官的衝突在成宗一朝至為激烈。在處置省官與台官之間矛盾衝突的問題上,成宗恪守世祖遺規,即倚重省官理財,同時也能容忍台官直言,力求折中不偏。後來那種誅殺言官的情形,在成宗朝始終沒有發生。

孛兒只斤·海山(公元1281年—公元1311年)

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裕宗真金之孫、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鐵穆耳之侄。海山早年在宮中受過一定程度的儒學教育,公元1299年受命出鎮漠北,平息海都之亂。公元1304年被封為懷寧王。公元1307年元成宗無嗣而崩,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發動政變,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魯罕及她試圖擁立的安西王阿難答,海山則自漠北率軍南下,取得皇位繼承權,並登基於上都。作為報酬,他冊封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

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範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宗教自由政策,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公元1311年初,海山駕崩於大都,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設尚書省

元世祖時曾短暫設立尚書省,後革罷。武宗即位後,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改革措施,決定在中書省之外另立尚書省,作為實際上的中樞機構。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九月,即位不到四個月的武宗就下詔設立尚書省,此舉遭到御史台、中書省官員的強烈反對,武宗不得不解散尚書省。但武宗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特別是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兼領中書省後,更需要另設機構對其加以牽制。兩年後,武宗的權力已經鞏固,在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八月第二次設尚書省,此次設省無人反對,隨即尚書省也開始啟動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好景不長,僅過一年半武宗就駕崩了。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武宗屍骨未寒之時,就立即下令廢除尚書省,此後元朝再未設尚書省,這也是尚書省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出現。

嗜好飲酒

武宗迷戀酒色,像其他蒙古皇帝一樣尤其喜歡喝酒。大臣阿沙不花看到武宗面色憔悴,便進諫道:「八珍之味不知御,萬金之身不知愛,此古人所戒也。陛下不思祖宗付託之重,天下仰望之切,而惟麴櫱是沉,姬嬪是好,是猶兩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也。且陛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也,陛下之位,祖宗之位也,陛下縱不自愛,如宗社何?」武宗聽後,大喜道:「非卿孰為朕言?繼自今毋愛於言,朕不忘也!」遂命人給他倒酒。阿沙不花本來就是勸諫武宗不要飲酒,沒想到武宗當場賜了一杯,遂頓首謝絕,說:「臣方欲陛下節飲而反勸之,是臣之言不信於陛下也,臣不敢奉詔。」左右皆賀武宗得直臣,武宗也下詔晉陞其為中書右丞相。但武宗嗜飲顯然並未因此改觀。


推薦閱讀:

【勵志修養】中國佛學66句震撼世界的禪語
祝賀宋少強(塵封記憶)榮獲2016年度中國對聯創作金獎提名
俄羅斯將擊落馬航的「山毛櫸」導彈部署到中國周邊意欲何為?
中國茶的基本種類
良法善治護航中國夢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