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季遷:我買的第一幅畫就是贗品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圖

五代董源 溪岸圖

簡介 王季遷(1907-2003) 又名王己千。由於嫌「季遷」筆劃太多,改為「己千」,取「人十之,己千之」之意。他稱:「別人學十次就會的東西,我要學一千次,因我的天分沒有別人高」。1907年生於蘇州,早年師從收藏家兼畫家吳湖帆,晚年定居美國。他的藏品涵蓋宋、元、明、清歷代珍品。晚年,王季遷將大量藏畫賣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由此毀譽不一。

大收藏家也經歷了「繳學費」的尷尬,並引以為深刻教訓

「我的收藏,既不為名,又非為利,是從學畫的目的而開始的,此志始終不渝。」

「別人說我是個大收藏家,其實我是畫畫的。」 ——王季遷

王季遷書畫收藏品儼然一部中國美術史的縮影。其作品年代跨宋代至清代,內容涵括了從職業畫師到文人、從道教到佛教內容、從承傳正統到純粹個人主義等中國美術史上重要門派和畫家的作品。

1999年,王季遷將包括《溪岸圖》在內的12件藏品賣給大都會博物館。他曾說:「我視此畫如同親生女兒,《溪岸圖》找到大都會這樣一個好歸宿,就好像自己的女兒嫁到一個好丈夫一樣,更有意義。而且,這樣既有名又有一些零花錢。」

本版整理:收藏周刊記者 韓幫文

寧願省吃儉用來攢錢購藏品

王季遷1907年生在蘇州,王氏家族本為歷代顯宦的東吳世家、書香門第,其祖先王鏊(1450-1524)在明代時官拜宰相,且為著名書畫家和文學家。當時王氏家族已經開始收藏書畫了。清初,花鳥畫家王武及文學家王芑孫,也是王季遷的前人。

秉承家學,王季遷很早就開始學畫,也因為學畫才開始收藏。「我的收藏,既不為名,又非為利,是從學畫的目的而開始的,此志始終不渝。」他解釋說,舊中國沒有博物館,一般收藏家將古董視為「傳家寶」,不輕易示人。為了參考別人的作品,提高藝術水平,開始時是想買一幅好畫慢慢欣賞、揣摩,而不是收藏。沒想到「無心插柳」,日積月累,手頭上攢了不少藏品。有時看到另外的好作品,手頭又沒有餘錢,便將原有的賣掉,再換錢買別的。

由於要收藏,王季遷的錢似乎永遠不夠用。「別人是有一百萬,買一二十萬元的東西,我是有一百萬,花到九十多萬來買東西,剩下的真是所余無幾。」也因此,王季遷在生活中自奉甚儉,寧願省吃儉用來攢錢購藏品。

和所有的藏家一樣,王季遷也「繳了學費」。他曾對人說:「我買的第一幅畫就是贗品。」當時他還是16歲,央求母親花500大洋給他買了一幅「王石谷」的山水畫,後來才知是贗品。「這件事很有好處,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

用12幅明清書畫換來《溪岸圖》

由於對中國書畫有真切的認識,王季遷在書畫鑒定上把筆墨風格放在首位,在鑒定方面很有見地。美國主要博物館和拍賣公司,都爭相請他當顧問把關。他憑藉獨具慧眼的鑒賞能力和汰舊換新、以藏品換藏品的手法不斷收藏,也成為名聞世界的大收藏家。1999年,已經93歲的王季遷還在紐約拍賣會上以143.25萬美元拍得北宋郭熙的《秋山行旅圖》,以18.95萬美元拍得唐寅的《萬壑古松圖》,可見王季遷手筆之大。

他收藏書畫的數量和質量,在私人收藏家中也是首屈一指。王季遷平生最得意的兩件藏品是五代董源的《溪岸圖》和北宋武宗元的白描絹本《朝元仙杖圖》。

董源的《溪岸圖》原來是張大千的收藏。1948年,張大千攜《溪岸圖》周遊列國,到美國時受到王季遷的接待。其中有一個傳聞:據說張大千告別時,王季遷做了一次結算。張大千說:「你不是提出由你接待的嗎?」王季遷回答說:「我說接待,沒有說不收錢。」張大千隻好以古畫抵價。比較可靠的說法是,王季遷用12幅明清書畫換來《溪岸圖》。

王季遷收藏《朝元仙杖圖》也有一番故事。抗日戰爭時期,《朝元仙杖圖》流散到日本。1950年初,一位日本商人曾拿著這畫遊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購,索價5萬美元,後來輾轉到一位猶太古董商手裡。因為對此畫是不是武宗元真跡有爭議,許久無人問津,猶太古董商對此畫失去信心後,遊說王季遷購藏。王季遷沒有足夠資金,於是用六幅藏畫換得了這幅《朝元仙杖圖》。

後來,有多家博物館想購買此畫,當猶太古董商想用原來的六幅畫換回,見王季遷不同意,便把王季遷告上法庭。官司一打三年。最後法官問王季遷懂不懂中國畫,王季遷回答說不懂,問對方時,對方說懂。法官當庭宣布王季遷勝訴,因為懂畫的人不可能拿真跡來換假畫。

逸聞

因「膽大太妄」私取畫軸 被吳湖帆「特別訓之」

王季遷曾經在《吳湖帆先生與我》一文中寫道:「有天,在蘇州護龍街一間裱畫肆中,偶然見到吳湖帆先生的大作,其畫面上筆墨之清潤,結構之精妙,頓時吸引了我……我去上海嵩山路拜見了湖帆先生,當時湖帆先生態度極其親切,他索看了我的習作,便連連點頭,認為我的筆路和他有幾分相近,即破例的錄為弟子,其時吳先生還沒有收過學生,我是『開山門』第一個。」師生結緣,冥冥之中似乎前世已定。

吳湖帆作畫和賞畫講究神韻,講究畫家個人的綜合素養。神韻和素養從何而來?他曾在《丑簃畫說》中雲:「多在名畫中求之,多在讀有用書中求之,亦可在人生觀念中求之。」王季遷在文章里也寫道:「平日,吾師不教人作畫的,只教人看畫而已。由於他已成了大名,國內各藏家收到什麼名跡,多數會攜件來謁請鑒定,他每次看非常仔細周詳,有時把它掛在壁上,向我一一指示要點,並共同斟酌。這樣我得以追隨幾席,誠屬獲益非淺。」

有次王季遷想購藏一件王時敏至精山水軸,因索價千金而嫌其貴。他就攜此畫讓吳湖帆鑒賞並定奪。吳即將自己收藏的惲壽平《九芝圖》交王季遷去出售,得款「以讓貼換」。吳湖帆在日記中雲:「此亦玩古畫中雅話。」

吳湖帆這位「平日總是滿面春風地微笑」的老師,某次因一事對王季遷勃然大怒,嚴斥痛罵。1938年2月23日,吳湖帆在外應酬回家,發現壁上懸掛的一幅倪雲林畫軸不見了,急忙詢問家人,知是王季遷自行取去。他馬上打電話讓王季遷立即取來。在第二天的日記中記道:「午前季遷來,被余大罵一頓。不告取物,索必取歸了事。季遷接近浮滑,遇事輕率取巧而不負責任,故迫令取歸。以儆其藐視事端也。余素不輕易罵人,且小節不拘,此次因其膽大太妄,故特別訓之,然余自恨平日太縱愛之也。」

(綜合新浪網、人民網、鳳凰網)


推薦閱讀:

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
拍賣市場黑幕揭秘:280元贗品起拍價5萬元
老人輕信藏品高價回收 七十餘萬元買回一堆贗品
一直被誤認為是紅寶石贗品的尖晶石

TAG: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