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像大腦一樣進化

互聯網:像大腦一樣進化

(2009-07-21 09:19:40)

轉載

標籤: 互聯網進化 神經學 科普創作 進化 it 分類:互聯網進化論研究

作者:劉鋒

《百科知識》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主辦的科普刊物,也是我少年時代經常閱讀的一本雜誌,2009年5月,當百科知識的編輯向我約稿,希望我就互聯網進化的觀點寫一篇科普性綜述文章,還是感到激動和高興,因為這本雜誌蘊涵了很多童年的美好回憶。。

2009年7月,「互聯網:像大腦一樣進化「發表在《百科知識》7月(下半月),在這篇文章中,詳細闡述了互聯網進化論的提出過程,以及互聯網與神經學可能產生的交叉研究。

回顧撰寫文章的過程,感覺科普文章與學術論文的寫作有著很大不同,第一要求作者對自己的領域很了解,第二要求作者用更通俗的語言描述,能夠讓包括中學生在內的讀者讀懂。

創作過程中一個被編輯要求修改的例子:

我在論述互聯網虛擬神經元的提出過程時描寫到「互聯網不可能直接與人的大腦連接。於是我們看到人腦的功能通過互聯網個人空間被映射到互聯網中。如果我們將電子郵件和網路遠程軟體的通訊功能也描繪出來,您看到它是否與右圖中真實的神經元十分相似「

《百科知識》 編輯提出了這樣的修改意見「

1.人腦功能區的圖,其分布可有依據?2.互聯網神經元與人腦的神經元對比圖,能否提供更詳細的說明,比如互聯網中的結構是如何對應胞體、樹突、軸突的,作用如何相似?因為我們的讀者對此可能不大看得懂。

反思一下,果然感覺自己描述得太簡單了,於是作了如下修改:

「我們之前提到互聯網進化的目標是使人類的大腦充分聯網,但是互聯網不可能直接與人的大腦連接。互聯網進化過程中,將會採取什麼方法進行應對呢?我們知道知識管理對知識有一種劃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例如老師把中國地圖畫在黑板上,並告訴大家它象個公雞,這就是顯性知識,另一位老師很會做同學的思想工作,但為什麼能說服同學,她卻不能描述出來,這種能力就是隱性知識。

我們對這種劃分方法進行了擴充,將人腦的功能劃分成1)共享知識區,例如你免費給人指路的信息。2)可交易知識區,例如醫生的專業知識必需等你挂號後才能表達。3)問題區,例如你不知道如何解答某個數學難題。4)隱私區,例如你個人或幾個朋友之間的小秘密。5)運動控制功能區,例如用筷子夾菜的能力或者用手指打鍵盤的能力。把這些區域組合起來就形成圖四左邊的人腦功能區。

你在新浪或者雅虎註冊過個人用戶么?如果有的話,你會發現你的個人空間里擁有博客,智力互動問答,電子郵箱和一些集成的網路軟體,如下圖右邊圖示。共享知識區對應了博客,可交易知識區和問題區對應了智力互動問答,隱私區對應了電子郵箱,運動控制功能對應了網路軟體(參看圖四右邊)。於是我們看到人腦的功能被映射到互聯網中。

在互聯網世界裡,電子郵件和網路遠程軟體需要通過光纖,電話線里的數據通道與其他人或設備進行聯繫。我們把這個數據線路也描繪出來(請參見圖五左圖),您看到它是否與圖五右圖中真實的神經元十分相似,在神經學中,神經元的胞體是信息處理中心,樹突和軸突負責與外界進行信息溝通。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互聯網個人空間對應了神經元的胞體,電子郵件和網路軟體的遠程數據線路對應了神經元的樹突和軸突,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的虛擬神經元。「

一次創作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最後,我要向《百科知識》雜誌,特別是編輯尹瑩瑩表示感謝。

推薦閱讀:

中國互聯網產業Web2.0 100佳第二輪提名表
中國互聯網大戶「搶奪」陸奇
中心出品 | 工業互聯網主要平台的對比分析 | 每日觀察
國家嚴查異地炒房 住建部推動40城房屋權屬聯網

TAG:互聯網 | 大腦 | 進化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