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夸夸其談,還是貨真價實。明朝火器真是世界第一嗎?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著名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被眾多網友各種熱捧。而網友們最津津樂道的還數明朝強大的火器。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明朝火器是個什麼水平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

明朝從建國初期就極其重視火器的運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獨立成建制的火器部隊——神機營。全國三分之一的步兵,裝備了大量火器性。同時火器的大量裝備,也推動了新戰術的發展。著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中,織田信長以三段式火槍射擊加防馬柵欄戰術,擊潰武田信玄的強悍騎兵。早在明初,名將沐英在平定思倫發之亂中,就發明過「三段擊」。明軍在遠征漠北時,也用過「三段擊」,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效果。而明初火器最輝煌的一戰,要數「北京保衛戰」。此役,神機營的官兵誘引瓦剌騎兵深入街巷,然後使用神炮、火銃集中火力開火,多次擊退了瓦剌騎兵。可以說,明初明軍火器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算是世界一流水準。

當明朝全國上下都深信「中國之長技莫過於火器」時,歐洲火器的發展卻正以驚人的速度趕超上來。1521年的中葡屯門海戰和1523年的中葡西草灣之戰中,明軍就見識到西方火器的強大。明軍依靠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是殘生。葡萄牙人帶來的弗朗機火炮,給了明軍重大的殺傷。明軍裝備的各種國產火器,均不能和它抗衡。大驚之下,明朝開始大肆山寨這種威力巨大、可後膛裝彈的弗朗機火炮。於是,該炮曾經以驚人的數量裝備明軍。據統計,從嘉靖至萬曆年間,明軍大概裝備了四五萬門佛郎機。該炮不負眾望,成為了明軍對外征戰中的明星武器。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戰爭,是對明朝火器的大考驗。

1591年,日本大舉入侵朝鮮。此時的日本已經是東亞最強鐵炮國家,軍中大量裝備改進型的葡萄牙火繩槍(日本人稱鐵炮)。而明軍裝備的火門槍和三眼銃完全不是其對手,即使最先進的鳥銃(明朝對火繩槍的稱呼)也略遜一籌。平壤戰役中,李如松率領的1萬明軍,猛攻侵朝日軍第一軍團18000餘人駐守的平壤。日軍在城牆上用鐵炮,向明軍密集射擊,令攻城的明軍傷亡慘重。

明軍憑藉在重型火器上的絕對優勢,集中將軍炮(大型佛郎機)與虎蹲炮等幾百門火炮猛轟平壤城,甚至還使用了毒火箭。一時間地動山搖,硝煙瀰漫數十里,日軍的糧倉、彈藥庫係數中彈燃燒。隨後,明軍用兩門大炮轟碎了七星門的城門,步、騎兵乘勝殺入城內。日軍在城內專門構建了大量堅固的工事,用火器猛烈反擊。李如松在督戰時,坐騎被鐵炮打死,換馬再戰的時候一不留神吸入了毒煙,鼻孔流血。其弟副將李如柏的頭盔,也被鐵炮擊中。幸虧盔中綿厚,未至重傷。眼見久攻不下,明軍又調來小型佛郎機,試圖抵近炮擊日軍工事,效果甚微。反覆拉鋸幾日後,自知固守無望的日軍為了不被全殲,主動撤出了平壤城。此戰明軍的佛郎機火炮,以強大的火力彌補了輕武器上的弱勢。

當明朝的「佛郎機」在朝鮮戰場逞威時,歐洲國家的火器製造技術又一次出現了飛躍。1601年,荷蘭的兩艘軍艦突襲澳門,被租借澳門的葡軍擊退。荷蘭人裝備的「紅夷大炮」,卻給了明朝極大的震撼。時任福建巡撫黃承玄,甚至用以卵擊石來形容中荷雙方的裝備差距。明朝先是從澳門的葡萄牙人手中,少量購置這種火炮。接著由徐光啟和傳教士湯若望,負責仿製該炮。在抵抗後金入侵時,此炮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1626年2月,努爾哈赤率領13萬精兵進攻寧遠城。之前從沒有上過戰場的守將袁崇煥,率領2萬官兵誓死防禦。憑藉11門紅夷大炮的幫助,袁崇煥最終取得了著名的「寧遠大捷」。努爾哈赤因為此次打敗,郁忿成疾,8個月後便死去。吃到苦頭的後金,很快意識到了火炮的重要性,開始大量仿製西洋火器以對抗明軍的巨炮威。而隨著明軍中唯一接受過完整西式軍事訓練的部隊,孔有德、耿仲明軍叛變,後金終於在與明朝的火器技術力量中佔據了上風。

到1642年時,明軍只剩駐守寧遠的吳三桂部還存有十幾門「紅夷大炮」,而後金則有近百門「紅衣(夷)大炮」。即使沒有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的覆滅也是遲早的事。

明朝初期的火器,還能稱的上世界一流。而到了明朝中期,就已經從領先者變成了追趕者。即使火器不是一流的性能,明朝依然能兩次取得抗日援朝的勝利,讓日本兩百多年不敢染指朝鮮;兩次擊敗火器遠勝自己的歐洲強國葡萄牙,讓其放棄武力侵略中國沿海的野心;甚至在明朝即將滅亡的崇禎末年,還能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取得澎湖之戰、料羅灣之戰和台灣收復戰的勝利。特別是在料羅灣之戰中,明軍150餘艘戰船,與荷蘭裝備有最新式加農炮的戰艦展開海上大戰。明軍依靠精準的射擊和出人意料的火海戰術,最終大敗荷蘭戰艦,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可以說這才是明朝真正讓人尊敬和懷念的地方。


推薦閱讀:

从建筑师的设计角度上来看,一个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廁所組織介入幼童游港當街便溺爭執
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依然保存著苗族最原始生態文化
世界四大咖啡

TAG:世界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