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江華的山水藝術
阮江華,1963年5月生於海南。1988年畢業於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海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長城書畫院常務理事、海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海南省書畫院副院長、榮獲第二屆「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世紀風華——全國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工筆畫大展、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等全國性大展並獲獎。先後在山東、北京、江蘇、上海、甘肅、海南等地舉辦個展及學術交流展。
作品被全國政協展覽館、中國美術館、上海東方美術館、徐悲鴻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海南省博物館以及韓國濟洲道美術院、瑞典、美國、法國、日本等國藝術館及華人收藏。
主要出版《阮江華中國畫集》、《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30位山水畫家——阮江華》、 《水墨新韻——阮江華作品集》, 《美術》、《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水墨》、《中國美術家》等。
《春江漁歌悠》作品尺寸:68×68cm
與天地精神共往來
——評山水畫家阮江華作品
(文/伍立楊)地理與時代的關係。在某些時候,局部地理的契入太深往往會限制一個畫家的認知。阮江華對此葆有先驗的警醒。
清代後期無名氏所作小志《瓊州志》,在疆圉形勝這一節中,作者寫道:「瓊山在北,崖州在南,與安南諸國相望,東南則陵水,西北則澄邁、臨高……瓊、崖相去,循黎而行,千二百餘里;儋、萬相望,中隔黎岐,度山越嶺,鳥道羊腸,外人莫到,約而計之,亦不下八九百里。」
中部高山,「皆崇山峻岭,密菁深林,毒霧迷空,瘴煙蔽野。又其內為五指山,上常有雲氣,峭壁懸崖,重巒疊嶂,人跡所不能到。」
《海島春韻》作品尺寸:68×68cm
書中寫黎母山也常為雲霧盤繞,「有攀附而登者,每迷失路,悲號禱祝竟日,始識歸途,故人跡罕至焉。」
《瓊州志》扼要地指出地理風貌和大致沿革,文筆不枝不蔓,穩健從容,清雋而不乏紆徐的理致,很能慢慢釋放大自然驚心動魂的萬千氣象。其間潛藏一種典雅之美,若有深意存焉。多讀方誌古書,讓祖先的智慧滋潤我們的心眼,更豐饒其多維多元的價值。
在江華各個時期的畫作中,我們驚訝地看見他對於海南地理的藝術重構,和《瓊州志》中所描繪的驚人一致。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民風民俗早已深入他的內心。海南地理、人文的元素被強調到最大化,這當中的試驗、構圖、苦心經營,所花費的心血,可想而知。
阮江華先生的山水畫,山色之蒼黛幽微,山氣之清涼襲人,山意之靜謐悠遠,自然界的無邊風月,共釀就一種可以棲息精神的理想世界。「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這一聯詩,可借他的筆墨意趣和畫面氣氛:似可聽到山花的綻放、流泉的潺溪,磯鷸不經意的長鳴……深山大壑是何等的令人著迷啊!
《湖光山色映漁舟》作品尺寸:68×68cm
在他數以百計的山水精品中,大自然搏動的氣韻確乎滲透了每一處筆觸。深邃林壑,叢祠古木,杖履經營,盡歸筆底,而岩際瀑布飛流,路隅兀立古幢,又時時隱現於松山夕照間。舉凡碧潤之曲,古松之蔭,百丈山川,蒼崖翠嶂,俱設色古厚,而不失鮮活之氣。江華藝心之細,細若毫髮,于山水奇觀,即一點一滴,也不放過,如石濤所謂,是「搜盡奇峰打草稿」,故能大膽創造,突破前人窠臼,作品意境清新深蔚,揮灑自如,變化多端。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然而,阮江華又是屬於這個時代的、無法僅僅以地理因素來觀照的畫家。除了椰風海韻、陽光沙灘、熱帶雨林……更有內在的人文地理因素對於他的藝術的深層次影響。人文是內容和精神的內在表達,人文為善,藝術致美,現代科技在高度發展的同時面臨著人文精神失落的危機,這就是他對於中國大陸南北東西諸如崇山峻岭、以及江南的雅秀之區,或者蜀中蒼潤絕秀山水的綜合考量。因此他每走一地,都強調以發現美的眼睛作為「照相機」,而非僅為寫生而攝影,山水的剪影和記憶,應該屬於心靈,然後才是訴諸筆墨。
繪畫包含了歷史、哲學、宗教、藝術等元素。潛藏著畫家不能僅僅為畫而畫,也不僅僅是展現越來越嫻熟的技術手段,而應在繪畫中融入深厚的人文關懷思想。
江華現在在省美協負責,肩上的擔子很重,對於全省美術水準的綜合提升,他再三強調畫家的綜合修養,也在省美協尤其是中青年一代,推動了讀書風氣的展開。對於地理地域的的認知可以說是畫家沉浸風土所得的「土氣」,也即地氣;除此而外,他更強調畫家還要有「士氣」,一個土氣、一個士氣,合之乃構成一個畫家綜合修為的底氣。
何謂畫家的士氣,簡而言之,就是知識、讀書、藝術感覺的綜合因素。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嘗謂,「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來,皆為山水傳神。」立體包涵的文化教養,是繪畫充盈士氣的重要關鍵。惟有具備一流的人品、學問、修養才會創作出一流的繪畫作品,才能達到繪畫中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山湖春色》作品尺寸:68×68cm
江華先生的畫,那就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那一種。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傳統國畫傳承至今,在夕陽無限之際,也是茫茫九派,亂花迷眼,但就審美高度而言,那就各有定分,畫與畫大不一樣。有不少的作品,看來看去,都是禰衡當面向黃祖所講的「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這樣土人木偶似的國畫多得叫人氣沮。反之,我們在江華的筆墨裡面,所讀到的是見識、思想、文采。其巨幅作品,每每長達數米,骨力剛健,氣勢雄渾,大氣丰韻,溢於畫表。力挽萬牛要健筆,所以渾厚能華滋。筆墨蒼莽,深厚而多層次;群峰聳翠,幽邃浮透空靈。其墨濃處,烏黑如漆;其墨淡處,飄渺如煙,傳統功力甚深,創新之筆力獨具。
細觀其作,但覺其既以形勝,更以氣勝,既以技勝,更以格勝。萬趣融其神思,片石勺水,俱荷載著無限的深情與深意,清氣超逸,溢於紙上。充滿發現和表現力的筆法,表現山水的雋秀與沉雄,以持久蘊藉的大美,引觀者體悟玩索自然之優雅,其作品彷彿一條幽境中的小徑,拓開一條遠離喧囂、躲開繁華的通道,得以進入觀畫、玩景、明禪、悟道的精神家園。易理至簡、重在應用,山水之精、歸於意境!中年山水畫家,能以如此深度融匯心法和技法,達到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這種恰到好處的地步,雖非獨此一家,卻也堪稱洵不多見。
在江華看來,所謂筆墨技巧、所謂畫派特徵,都其餘事耳。現在他對青年畫家談藝所極端強調的,就是畫作的氣象,氣象的宏闊博大,氣象的飄逸出塵,氣象的深遠寄託,涵蓋極富,當中包涵了筆墨、韻味,包涵了修養、風度,包涵了思考、思想,包涵了地理、物候……這是為了警惕宗派圈子、固步自封,警惕遊戲筆墨、眼界狹小。所以江華的考慮是多方面的,論其聚焦。則注目藝術的最高端,從而把握創作、審美的極致。
推薦閱讀:
※一卷詩書入畫來,幾多閑情山水間
※(轉載)漫談山水盆景的新款式
※院有山水,庭滿自然
※山水畫的源流與意趣
※山水相間--神泉峽 (絕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