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電影業開放最「徹底」改革「最堅決」

2005年中國電影業開放最「徹底」改革「最堅決」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12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5年中國電影產值的增長大大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幾年前曾經因「保守」而飽受詬病的中國電影業,近幾年卻成為了中國文化產業中開放最「徹底」、改革最「堅決」的領域。

4月12日下午,由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傳媒藍皮書》--《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對中國電影業進行了分析與預測。

《傳媒藍皮書》報告顯示,在產量上,中國電影已經進入了世界電影生產大國的行列。2005年,中國電影產量再創新高:國產電影故事片產量達260部,年增長幅度22.6%;電影票房持續上升:年票房收入達到2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33%;電影投融資市場空前活躍:多主體投資、多元化融資、多樣化經營已經開始成為電影產業的基本模式。由民營資本、海外資本參與制作的影片超過國產電影總量的75%,合拍片數量達37部,占電影生產總數的14%。全年電影總投資額超過16億人民幣。

在種類上,2005年國產電影包括四大類型:主旋律電影、商業類型電影、商業性藝術電影、藝術電影。其中,第二類和第三類影片逐漸成為年度電影產量的主體部分,商業電影的類型也逐漸豐富,而商業性藝術電影的出現,更是表明了中國電影的藝術空間和商業空間的一種融合。

藍皮書認為,2004年以來中國電影的高速增長並非偶然,而是中國電影產業化系列改革措施的必然結果。

2004年以來,由於電影產業准入門檻不斷降低;大量行業外資本包括部分外資在沒有充分估計投資風險的情況下,進入了電影製作領域;特別是香港企業和資本的進入,對於電影製作業的推動更加明顯,加上一些社會資金願意進入產業規範並不嚴格的電影製作領域進行循環,都直接構成了中國電影產量近兩年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2005年,人們期待中的《電影促進法》和「電影分級(分類)管理辦法」等仍然在千呼萬喚中「流產」,政府有關部門間或推出的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已經不再頻繁,這似乎表明了國家電影政策的調整進入了一個常規期。2005年中國電影取得的成績顯然是幾年來種種產業化改革措施的一種自然的累積效應。

藍皮書指出,儘管中國電影發展走勢喜人,但目前依然存在著危機與隱憂。2004年韓國電影年產不過60部,卻創造了相當於120億人民幣的票房,幾乎是中國電影的10倍。因而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最為緊要的是在產量、規模適度增長的基礎上,提升國產電影在觀眾心目中的信譽度、美譽度,提高電影產品的生存能力、贏利能力,與外國產品的競爭能力。

未來10年,中國文化產業還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美國電影產業已經連續三年進入徘徊期,中國電影也許正面臨一個難得的契機。中國電影改革進入了新的攻堅階段:培育、活躍電影消費市場,擴大電影產業規模,提升電影創新能力,成為中國電影是否能夠真正走向持續發展和繁榮的前提。

2006年「傳媒藍皮書」--《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日前已由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閆昕霞)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6/Apr/1181915.htm

推薦閱讀:

嫁給富豪的10位中國奧運冠軍
里約奧運·中國冠軍嵌名聯
中國國畫基礎教程
中國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改革 | 電影業 | 開放 |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