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都不合群

文丨 國館

內向的孩子,他們自己的世界,就已經足夠豐富和精彩。父母的干擾,甚至想要強行改變,不僅終究會以失敗告終,甚至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和傷害。

——國館君

朋友小王性格很內向。小時候,他的內向性格,給他帶來了很多困擾。

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待在屋裡看書,而不是跑出去和一大群小朋友嬉鬧;

喜歡一個人待在一旁思考許多無聊的問題,而不是和一群人嘰嘰喳喳地聊天;

親戚來串門,對他表現得過分關心,他會感覺到很不舒服,會找借口故意避開;

老師問問題,他幾乎從來不舉手,即便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能勉強回答上,可他也並不是很喜歡被一群同學注視的感覺……

後來,有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他媽媽:「這個孩子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性格太內向了。」

小王的爹媽聽了老師的話,覺得好有道理,決定要想辦法培養他,讓他變得不那麼內向:

親戚聚會,要強迫他在聚會上多說話,哪怕他覺得沒啥可說的;在路上遇見老外,要強迫他去和老外用英語對話;小王窩在屋裡看書,爹媽也會在耳邊叨嘮不停,非要逼迫他走出門去活動……

小王感到很煩惱,後來終於忍受不了,和爹媽大吵了一架。老媽卻指著他大罵起來:「看你性格這麼內向,以後會有啥出息!」

這個世界,對於性格內向的人,大多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小王的父母,只是延續著這種偏見而已。

詩人西川曾說:「帶頭鼓掌的人可能會有非凡的一生,性格內向的人只能重複別人的笑話。」

在不少父母的眼中,外向的孩子,擅長交際、口才過人、待人熱情,更容易討得他人的歡心,長大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人生也更為順利與幸福。而內向的孩子,會一切相反。

印度心理大師奧修評價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內在是沒有的,只有外在,而事實正好相反。但是,他們稱內向的人是病態的,他們稱靜心的人是病態的。」

甚至還有人宣稱,內向介於變態和失敗之間。但這些偏見,都來源於自身的無知。

圖片來源:gratisography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自曝是個性格內向的人,他曾經也為自己的內向而苦惱過。

上大學的時候,他終於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強迫自己和他人多交流,說話時刻意變得風趣幽默。

結果,他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異性緣也一下子變得很好。表面上看來,他確實變得更為「外向」了。

武志紅後來總結說:「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個月時間,後來我覺得好累,也覺得那不像是我自己,於是又變了回來。」

其實早有研究發現,內向是一個人伴隨終生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卡爾·施瓦茲教授認為,那些在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一切想讓孩子變得不內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費心思。

圖片來源:gratisography


推薦閱讀:

陪玩 | 這樣玩,小手越靈活,孩子越聰明
應該為了孩子而不工作,做全職主婦嗎?
怎樣步調一致地教育孩子
懂禮貌的孩子,註定優秀,這5點父母一定要教給孩子!
小朋友們有哪些童言趣語讓人一頭黑線的?

TAG:孩子 | 優秀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