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在親友面前「好好表現」,家長要注意避免這些誤區~
民小編說
新年之際,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走親訪友。過年期間總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圍著,「來,給舅舅唱個歌」「給大姨親親」「給叔叔抱抱」... ...雖然很想孩子大方迎合,但是無奈往往孩子並不買賬。
中國人很講究禮儀,家長們一邊潛移默化,一邊灌輸各種禮儀舉止。在親友面前,更是要「好好表現」。但其實很多父母進入了誤區,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1
見面逼迫孩子打招呼
見到長輩熟人,中國父母就會半引導、半強迫地讓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躲躲閃閃,父母就會覺得沒面子,有些還會埋怨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分析】為什麼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可能是性格內向,或是處於特定的自我意識萌發期,出現了害羞心理。還有時候是孩子不喜歡對方。孩子沒有禮貌的直觀體驗,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建議】父母先和對方打招呼,然後再給孩子介紹你的朋友,如果對方能蹲下來給孩子時間去認識,並且先善意地打招呼,耐心等待孩子的響應,那就再好不過了。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不打招呼並沒有犯錯,孩子的個性應該得到尊重。
誤區2
好孩子必須有「謙讓」精神
過年期間,家裡孩子總是聚到一起,這時候爭執也時常發生,家長們總是說「要讓著弟弟妹妹」。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激勵」了好多代人,可是,不讓「梨」就不是好孩子嗎?明明是「我的」,為什麼必須「讓」?【分析】強迫孩子謙讓,這很傷害孩子的物權觀。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公平的舞台,鼓勵他們表達內心真實感受。在父母眼裡,孩子們無論年齡多小,都是擁有獨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任由成人意志安排的「小屁孩」。【建議】當「梨」只有一個的時候,為什麼不分成兩半一起分享呢?當孩子因為一件物品發生爭執時,試著蹲下來問孩子:「寶貝,你把玩具給弟弟玩5分鐘,然後再拿回來好嗎?」引導孩子分享,讓孩子覺得分享並不會失去玩具,這遠比斥責命令有用。
誤區3
盲目過度地讚譽孩子
小S在微博發過一篇母女間的對話來反思自己:「許老三坐我旁邊捏黏土,過一會她給我看,我說:好可愛哦!這是什麼?她很冷靜的說:扁黏土!突然覺得自己好假,不管3721就喊好可愛!媽媽的通病!」【分析】中國的家長很喜歡誇讚孩子,對別人家的孩子更是「讚美得不行」,什麼好美好帥好聰明嘩啦啦大放送。如此省事又飽含鼓勵的教育精神,不說違心與否,表揚多了,對孩子也毫無意義。【建議】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如何誇獎?留心努力、過程取向的讚美引起的效果最好。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誇獎,他知道媽媽是認同別人對他的誇獎,並且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孩子對此有客觀的認識,會願意為之繼續努力。
誤區4
強制消費孩子的才藝
賓客來訪時,很多父母喜歡讓孩子展示才藝。有些孩子天生表演欲強烈,而有些卻比較抗拒,父母覺得面子掛不住,更有甚者當眾埋怨孩子上不了檯面。【分析】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表演?孩子對來訪的賓客熟悉嗎?有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孩子當天的情緒怎麼樣?這些都是父母需要考慮的。引導孩子的表演欲是好事,但要問問孩子的意願,做不做完全由孩子決定。【建議】將賓客到訪的事情提前告訴孩子,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孩子願意表演,即使不完美,在賓客前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並對其鼓勵,千萬不能指責孩子,挫傷自尊。如果孩子不願意表演,不要強迫,拉著他的手說:「不表演沒關係,那就去玩吧,如果稍後想表演了大家都很歡迎。」這樣既給孩子台階下,又不會使氣氛太尷尬。
我們並不反對親友愛孩子,但很多傳統的「禮貌」並不是真的禮貌,所謂的「面子」更沒有實際意義。孩子的成長,會面臨很多挑戰,小小的內心更需要家長的保護。
文章來源 | 公眾號「有娃養成好習慣」
推薦閱讀:
※男人死心了,通常都有什麼樣的表現?
※男人抑鬱的特有表現
※男人愛你的10種表現
※有這四種表現的夫妻感情遲早要散夥!
※一個人單身久了會有哪些表現?你有嗎